【肘管\尺神经动态改变与肘管综合症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尺神经于肘上尺神经沟断裂后出现

来源:卫生职称 发布时间:2019-04-23 点击:

  [摘要] 目的 肘管综合症的解剖因素。方法 观测 50 个成人尸体肘部尺神经的位置及肘管的构成,动态观察被动屈肘时尺神经被牵拉的幅度及肘管形态的变化。结果 尺神经绝大部分均紧贴尺神经沟下行。自肘部伸直位 (0 度 ) 至完全屈肘位 (135 度 ) ,尺神经可位长 6.6 %± 0.3 % ;屈曲度大于 90 度后,伸展性明显减少,为 0.8 %± 0.1 %。肘管的大小随肘关节的伸屈而不同。伸肘时肱骨内上髁至鹰嘴间的距离最短,肘管内容积最大。屈肘时距离最长,肘管容积变窄均55%。结论 肘关节屈曲时尺神经不断被牵拉和压迫及肘管解剖形态的变化共同构成肘管综合症的解剖学基础。
  [关键词]尺神经; 肘管; 弓状韧带; 肘管综合症; 解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R322.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039-01
  
  肘管综合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上肢神经卡压征之一。为了探究本病的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自六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肘管和肘部尺神经进行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至今为止,在不同屈肘角度下,动态对肘管形状改变和尺神经长度改变的还缺乏完整的解剖学研究报道。本文通过对25具成人尸体标本50个肘关节的解剖观察,研究肘部尺神经及肘管在屈肘中的变化与肘管综合征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25具共50侧(男15 女10)肘关节,进行肘管及肘部尺神经的解剖学研究。观测肘部尺神经的位置,及以肱骨内上髁顶点为中心,测量远近各5厘米范围内尺神经在不同屈肘角度时的伸长长度。观察肘管的解剖结构及形态特点,重点动态观察肘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肘管的变化。统计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尺神经的位置:尺神经在肘部经由尺侧腕屈肌、肱骨头、尺骨鹰嘴头间纤维性筋膜组织 (弓状韧带)和肱骨内上髁髁后沟(尺神经沟)围成的肘管内下行。观察到48侧(男14女9)肘部尺神经均紧贴尺神经沟下行,无向前脱位,其余2侧肘部 (男1女1)的尺神经位于肱骨内上髁表面,处于半脱位状态。随着被动屈肘的角度增大,观测到肘部尺神经逐渐向近侧、前内侧滑移,并不断被拉紧。
  2.2 尺神经的牵拉幅度:自伸肘位(0度)至完全屈肘位(135 度)尺神经共被拉长约7.0%±0.3%,其中0度~45度拉长 3.2%±0.2%,45度~90度拉长2.9%±0.1%。90度~135度拉长0.9%±0.1%。三组数据经t检验,0度~45度组与45度~90度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175,p>0.05),90 度~135 度组与前2组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165,t =13.853,p   3.3 肘管、尺神经的动态改变与肘管综合症的关系:随着屈肘角度的增大,尺神经逐渐被拉长,导致神经内压力不断增大,同时肘管前后径逐渐减小,肘管的容积逐渐缩小,导致肘管内的压力增大,神经的外压亦增大。当长期、反复的屈肘动作,如职业、生活习惯;以及任何能影响肘管结构的原因,引起肘管的容积减小,并压迫、牵拉尺神经的因素,如肘部的外伤、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等都可引起肘部尺神经的病理改变,导致肘管综合症的发生。
  3.4 肘管综合症的治疗:(1)保守治疗:通过解剖学研究可以看到反复和持续的屈肘屈曲运动在肘管综合症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可采用Seror[8]推荐的夜用夹板进行保守治疗,限制屈肘小于60度,让患者每夜戴用,持续6个月。结果显示患者均有症状改善,绝大多数还有肌电图的改善。因此,早期和症状轻的肘管综合症可以保守治疗。(2)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我们发现肘关节屈曲时尺神经不断被牵拉和压迫及肘管容积缩小、压力增高是造成肘管综合症的解剖学基础。通过手术肘管切开减压及尺神经松解前置去除导致肘管综合症的因素,临床均取得明显的疗效。术中观察发现,尺神经前置后,屈肘时尺神经反而更松驰。Dellon等[9]在解剖研究中发现肘管切开可明显降低神经所受的压力,尺神经前置减压则效果最彻底。
  参考文献
  [1] Jones RE, Gauntt C. Medial epicondy lectomy for the ulnear never compression syndrome at the elbow. Clin Orthop, 1979, 139: 174-8.
  [2] Pechan J, Julius I. The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the ulnar nerve, a 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Journal of Biomech, 1975, 8: 613.
  [3] Apfelberg DB,Larson SJ. Dynamic anatomy of the ulnar nerve at the elˉbow. Plast Reconstr Surg,1973, 51: 76.
  [4] 陈德松,曹光富.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M]。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34.
  [5] Werner CO, Ohlin P, Elmqvist D. Pressures recorded in ulnar neuropathy. Acta orthop Scand, 1985, 56: 404.
  [6] Pechen J,Julis I. The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the ulnar nerve: acontri-bution 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th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Journal of Bimechanics, 1975, 8: 75.
  [7] Vanderpool DW.Peripheral compression lessions of the ulnar nerve. J Bone Joint Surg(Br), 1968, 50: 792.
  [8]Seror P. Treatment of the ulnar never plasy at the elbow with a night splint. J Bone Joint Surg[Br]. 1993, 75(2), 322-7.
  [9] Dellen AL, Chang ED, Coert JH, et al. Intraneural ulnar nerve pressure changes related to operative techniques for cubital tunnel decompression. J Hand surg[Am]. 1994, 19( 6), 923-30.

推荐访问:解剖学 综合症 神经 改变
上一篇:无痛胃镜检查术护理探讨:无痛胃镜术前准备什么
下一篇:【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哮喘药使用课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