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防治对策] 骨质疏松吃什么最好

来源:安全师 发布时间:2019-04-15 点击:

  [关键词]绝经;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R6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081-01      社会日益发展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女性生活水平和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女性在进入中年后,内分泌逐渐紊乱失调,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致使骨密度减少,骨强度降低。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骨质疏松症常引起腰背及全身骨骼疼痛、牙齿松脱、驼背、身材变矮。常有原因不明的骨折或因轻微外伤引起骨折。因此而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是雌激素缺乏、VitD3形成不足、继发性甲状旁腺激素不足。骨是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的活组织,这一过程称为骨重建(动态平衡过程),骨重建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调节,其中激素调控、营养及生活习惯、遗传、免疫机能、运动锻炼等因素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同中医所讲肾气亏虚,阴阳失衡理论一致。
  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能彻底有效地逆转已丢失的骨量,及早预防显得更为重要。中医依据骨质疏松的容易疲劳、腰背疼痛和骨折的临床主证,认为病机属中医的“肾虚腰痛”“骨痿” “骨痹”等范畴。本病的根本原因是正虚,病位在骨,与肾、肝、脾胃等脏腑有关。骨质疏松症属于祖国医学中“骨痿”“骨痹”的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 “肾藏精,精生髓,髓生骨,故骨者,肾之所含也。“《素问・痿论篇》”肾气弱则腰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即骨的生长发育与肾精的盛衰关系密切,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以滋养而强健有力,骨的生长发育以及修复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精气的滋养和推动。若肾精虚弱[1],骨骼失养而致痿弱无力。因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所藏之先天精依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充养,若脾失健运,脾精不足,肾精亏虚而骨骼失养则骨骼脆弱无力,必然导致骨质疏松。血瘀为其促进因素。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的理论,补肾法在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绝经期女性,由于肾气衰弱,天癸枯竭,肾精亏少,精不生髓,髓不充骨,骨髓空虚,骨骼失养,除了丧失生殖功能外,脏腑功能亦相对减弱。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与西医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性腺、腺垂体、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及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轴不同环节有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紊乱因素参与下的骨代谢疾病。骨代谢的调控过程以神经内分泌轴的功能形式存在,这可能是中医肾主骨的病理生理基础。临床研究已证明,以补肾为主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肯定的疗效,通过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于多个环节、多个层面,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抑制破骨,加强成骨,具有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往往病人在骨指标尚无明显改善前,临床的腰腿疼痛、腰膝酸软等骨质疏松症状已明显改善或消失。在治疗上应以补肾法为主,兼顾肝、脾等脏,并应根据其病机特点及患者体质特点适当变通。但中药制剂多较粗造,有效成分尚未提取,不利于病人长期服用,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中医临床多以补肾的中药为基础而组方的,再根据各自的症候特点,辨证分析,酌加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其理论依据为“肾主骨”,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肾主骨”主要表现在肾的羟化酶系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甲状旁腺激素以及降钙素等对骨的调节功能,有研究显示,肾虚症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而肾虚患者的骨矿含量(BMC)较非肾虚者低,补肾的中药可提高动物性腺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可缓解卵巢,子宫,睾丸等性腺组织的衰老趋势,提高老年人性激素水平从而预防骨骼的退行性变化[3]。中医的辨证治疗(1)肾阴不足者治宜滋补肾阴,益精养骨,方用左归丸,六味地黄丸加减;(2)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者,治宜滋阴降火,左归丸与知柏地黄丸加减,若寒甚者加肉苁蓉,淫羊藿,仙茅;若肾虚风寒湿邪痹阻者,左归丸与独活寄生汤加减:若脾胃气虚者,治宜健脾益气,填精益髓,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3)气血两虚者,治宜气血双补,养髓壮骨,方用八珍汤加减;(4)脾胃气血俱虚者,治宜补气血,强腰膝,壮筋骨,方用八珍汤加龟板,鹿角胶或上方与独活寄生汤加减,并且根据有无肝肾阴虚及气血虚弱的轻重以养阴,益气养血,扶正的同时,进行驱邪的治疗,如温化寒湿,养阴清热,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例证:李煜明[4]用补肾活血剂治疗骨质疏松症:淫羊藿15g,当归15g,丹参30g,红花12g,川芎10g,水煎服,一日一剂,每服6日停药一日,连用6个月,治疗前骨密度0.502±0.047,治疗后0.585 ±0.0090。
  临床研究发现,直接应用性激素治疗效果更显著,但补肾中药在改善症状方面疗效也显著且副作用小,并兼有维持骨量的作用。对应用性激素替代治疗有禁忌或顾虑及不能耐受性激素替代治疗副作用的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将中医整体调整治疗和西医对因治疗相结合,将有助于提高疗效。治疗目的首先缓解病痛治标;再则抑制骨吸收过快;降低骨折率;最后促进新的生理性骨质形成;改善骨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常规模式:基础治疗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增加营养食补(多食奶豆制品、虾皮紫菜、蛋白质类及富含钙磷食品)。止痛:临床接诊的病人多有骨痛,以腰背酸痛为主,位置固定,夜间或清晨明显,严重的疼痛常持续数周后,变为慢性疼痛。对严重的疼痛,没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雌激素+消炎止痛药;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的首选:降钙素+双膦酸盐类+消炎止痛药。不能使用这些药物者,可用中药补肾壮骨,养血活血止痛。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可加骨碎补、莪术、鸡血藤等。慢性痛时重用补肾药,如杜仲、续断、桑寄生等,常用成药有仙灵骨葆、天麻壮骨丸、右归丸等。
  抑制骨吸收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之间存在互补性,治疗本病的中西药物可以交替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还可先用西药控制症状,继以中药维持,以实现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医疗目的。特别是出现有性激素替代治疗禁忌或不愿接受激素治疗者,补钙出现明显腹胀、便秘,维生素D3引起高钙血症、高钙尿症,甚至有肾功能损害与肾结石,双膦酸盐出现明显胃肠道等副作用时更应考虑结合中医治疗。
  本病是以“虚”为本,以“瘀”为标,“多虚多瘀”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补肾为主,健脾为辅,佐以活血。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需借助肾阳温煦,而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中医脾胃包括了西医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消化系统的衰老不利于钙和维生素D,等的吸收,健脾补气改善消化功能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之一。“久病多瘀”,肾虚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机制,临床研究证实补肾活血法是有效治疗方法。这可能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性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目减少,常发生显微骨折,导致骨内瘀血,以及衰老时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当辨证为由虚致瘀,本病的病机实质亦为本虚标实。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能够影响骨代谢的中草药,可以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如二仙汤有类似性激素作用。巴戟天能调节性腺轴,有利于维持和提高本病患者的雌激素水平,从而纠正过高的骨转换率。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能改善胃肠道的功能,有利于钙的吸收。淫羊藿能够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类似降钙素效应,同时又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特别是使钙化骨形成增加。淫羊藿苷和淫羊藿次苷II均可显著增强RBMSCs的ALP活性,促进钙盐沉积和骨钙素的分泌,通过口服途径给药,其代谢物可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6]。骨碎补能提高血钙、血磷水平,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骨细胞退行性变。牡蛎与胃酸作用后能生成可溶性钙盐,促进血钙水平的提高。异补骨脂素能促进ROB分化成熟,为中药补骨脂抗骨质疏松的有效成分[7]。
  此外,除药物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外,在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运动锻炼方面,中医和西医见解也是基本一致的,中医的养生保健可以同西医的运动医学相互借鉴。确定合理评价方法,总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难治病,确定对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合理评价方法非常必要,在西医对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认识基础上,加入传统中医医学理论辨证论治特点,找准切入点将中医宏观理论与西医医学微观认证协同统一起来,相须相用而在对此病防治方面有所创新突破,也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及临床远期疗效的研究观察,才有希望筛选出防治骨质疏松症更加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疗程短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参考文献
  [1] 任颖,刘静兰.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6,02.
  [2] 黄云泽.退行性骨质疏松的成因及危险因素[J].中国骨伤,1993,6(3):148.
  [3] 方朝晖.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评论[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0.
  [4] 李煜明.补肾活血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6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1):56.
  [5] 韩麦鲜,杜良杰.综合疗法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4,16(8):12.
  [6] 翟远坤,等.淫羊藿苷与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II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性 分化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
  [7] 明磊国,葛宝丰,等.异补骨脂素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

推荐访问:绝经 对策 骨质疏松 防治
上一篇:琼脂印模材料 琼脂印模材料在桩冠修复中的应用
下一篇:[60例中药方剂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研究]肝硬化腹水中药方剂sui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