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青春” 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期

来源:六年级 发布时间:2019-05-19 点击:

  一份《走进“90后”――上海市青少年情感调查》显示,初二阶段学生变化明显,需引起关注。专家分析,初二学生面临从幼稚走向成熟,他们渴望独立,容易与父母对抗。面对这些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一些家长觉得自己将面临挑战。心理学专家认为,首先,家长不要强化这个阶段,减少对孩子青春期的过分关注。其次,在对待孩子方式上,家长要多一些接纳与尊重。
  
  初二阶段引起关注
  
  初二某班的吴老师描述上课时的情景:“有的学生看见别人一个小动作,就会跟着起哄。 ”周女士谈到,读初二的儿子每天一回家就走进自己房间,并关上房门。有时,她试着问儿子的学习情况,儿子却说:“你烦不烦。 ”后来,儿子用电脑打了“请勿打扰”四个字,并贴在自己的房门上,气得周女士无话可说。
  在各个年级中,初二学生尤其值得关注。在初一到初二阶段,孩子的家庭快乐感、学校快乐感和社区快乐感都迅速下降。在师生关系满意度方面,初二和高三成为显著下降的关键点。专家分析,初二学生面临从幼稚走向成熟,情绪波动大,渴望获得独立和自尊,容易与父母对抗,他们进入了所谓的“青春叛逆期”。
  孩子在初一时,刚走进新环境,行为举止会比较收敛,而到初二时,一些问题就可能暴露出来。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男生自我意识增强,渴望获得一种成人感。和他们相处时,家长尽量不要重复同一个话题。现在我们提倡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女生在这个阶段的烦恼多为形象问题。有时会听到家长说,自己的女儿非常爱照镜子,对孩子这种举动有点担心。其实,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前提下,家长不妨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变化,引导孩子如何打扮得体,学校也可以对审美教育有所关注。
  
  把问题视为“自然”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多父母都有点担忧。王女士曾从网上了解到“初二现象”这一说法,当她的儿子进入初二时,她就觉得自己将面临挑战。“现在,儿子有时会顶嘴,我觉得更多的对抗可能在后面。 ”许女士报名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她说:“孩子处在青春期,希望通过这样的培训,自己能应付将来发生的事情。 ”
  青春期真的这么危险吗?心理学专家分析,有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忽视对个性的尊重;有的家长没有给孩子适当的自我空间,这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压抑。其实,家长可以把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视为“自然”,这样,家长可能会对孩子多一些宽容。
  有些父母对孩子担心过度,这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孩子在小的时候无条件地依恋父母,父母在与孩子的关系中,体验到一种权威感、被需要感。而孩子在青春期的冒险中,开始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处事原则和审美标准。对孩子来说,青春期是获得,对父母来说青春期是丧失。于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时,父母可能会把问题放大,从而加重了孩子的挫败感。作为父母,应该减少对孩子青春期的过分关注,尽量不要强化这个阶段。有一篇文章说,父母在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时,要有外交官的风度。虽然这种表达方式比较艺术化,但至少说明,父母要试着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与方式,和孩子一起成长。
  
  只“爱”而不干涉
  
  刘女士和女儿矛盾不断。“她在课堂上说话,成绩下降,剪了一个奇怪的发型,和同学煲电话粥……我到底该拿她怎么办?”痛苦万分的刘女士找心理咨询师咨询后,给女儿写了一封“道歉”信。在信中,刘女士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反思。有心理学专家分析,青春期正是孩子的反叛期。此时,父母的指责、唠叨只会引起孩子更激烈的反抗,因此,父母适当放手,有时甚至可以示弱,不干涉孩子的选择,反而可以更有效地影响孩子。
  心理学专家指出,家长要“参与”孩子的青春期,对孩子表现出无条件接纳与尊重;孩子在审美、个人爱好、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种种举动,往往是孩子刻意的自我表达,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成长,不要看成问题;要学会分享孩子的快乐与悲伤,“分享”意味着只是共情,没有评价和指导,孩子需要父母这种接纳的态度。
  在与孩子交流时,很多时候,家长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有些家长会对孩子用“你应该”“你必须”“你不能”等字眼说话,“你”字带有一种责备的味道,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可以改用“我”字,比如,“我想,用这种方法,效率会提高一点”等。
  (摘自《新闻晚报》)

推荐访问:叛逆 面对 青春 孩子
上一篇:孩子三岁前应经历的十件事|与孩子经历的有趣的事
下一篇:不能让既得利益者绑架医改_既得利益者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