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中医的辨证(十二):漫谈辨证论(施)治这个茨木

来源:事业单位 发布时间:2019-09-06 点击:

  (四)辨肝病证候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其疏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调畅气机,使气血流畅,并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以助胃肠的消化功能,即所谓“疏土助运”;二是调节精神情志活动,使之精神愉快,情绪开朗;三是调节生殖功能,如女子的月经和孕育,男子精液的施泄等,均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藏血包括储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两个方面。肝的藏血和疏泄功能,是相互为用的;藏血功能正常,肝体得以濡养,则肝之疏泄功能始得以正常发挥;而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则肝之储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始得以有序进行。
  肝的病变主要反映为疏泄失常,气机逆乱,情志异常,消化障碍等;藏血失常,则致血行瘀滞或失血血虚等。又因肝开窍于目、主筋膜、其华在爪,肝的经脉绕阴器、抵少腹、布两胁、系于目、上额、交巅顶,故肝的病变也常在这些器官、组织和体表部位有所反映。
  肝的病症较为广泛,常见的症状有胁痛、眩晕、头痛、目赤或两目干涩、震颤、抽搐、性情急躁或抑郁、月经不调等,此外,乳房及外生殖区域的疾病也与肝病有关。由于肝病常延及他脏,故有“肝为五脏之贼”之说,故其为病最为复杂,治法也最广。
  肝病的证型可概括为虚、实两类,而以实证为最常见。虚证多由久病耗伤,或失血,或其他脏病变累及等原因所致,常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实证多因情志内伤所致,初病气机郁滞,进而发展为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病理变化,常见有肝郁气滞证,肝火上炎证,肝阳上亢证,肝风内动证,以及因寒邪、湿热、火邪侵犯肝及肝络所致的寒滞肝脉、肝经湿热等证候。
  1.肝气郁滞证主要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闷喜太息,胸胁胀痛或窜痛,甚者涉及腰背肩胛等处,或胁下肿块,或少腹胀痛,或脘腹胀痛,或咽中如梗,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称梅核气),或颈部瘿瘤、瘰疬。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或腹部�瘕,舌苔薄白,脉弦。以上症状的发作或病情的轻重,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
  肝气郁结证较之肝阳、肝火、肝风等症情为轻,肝郁可影响到脾、胃、胆等脏腑,从而表现出复杂的症状。但肝郁辨证的主要依据是,发病与情志因素有关,表现有抑郁或烦躁等情志变化,胸胁或少腹胀痛等。如神经官能症、慢性肝胆疾患等,都可能表现有肝郁证。
  2.肝火炽盛证本证多因肝郁化火,气火上逆所致,又名肝火上炎证、肝经实火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胀痛,头痛剧烈,耳鸣如风如潮,面红目赤,口苦咽干,心中烦热,胁痛如灼,烦躁易怒,失眠多梦,恶梦纷纭,或吐血、衄血,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本证在火热证候的基础上,以头痛、耳鸣、烦躁等症状为主要辨证依据。可见于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上消化道出血、耳源性眩晕、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症。
  3.肝阳上亢证本证应属于本虚标实的证候。虚,指阴虚;实,指阳亢。如平素肝肾阴虚,或肝郁化火,耗伤阴血者,均可因阴不能制阳,而致肝阳上亢。其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面红目赤,或面部烘热,腰酸膝软,急躁易怒,睡眠不实,多梦易醒,健忘心悸,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
  本证与肝火上炎证的共同点是,均有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等阳热上亢的症状,但前者为火热实证,表现有口干舌红,便秘溲赤等热盛症状。其头痛如劈,耳鸣如潮,本证则是本虚标实证,具有腰酸膝软,面热口干,脉弦细数等阴虚症状。其头痛绵绵,头重脚轻,耳鸣如蝉,表现为下虚上实之证。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等病,也可能见有此类证候。
  4.肝风内动证肝风亦称内风,是由肝阳过盛进一步发展所致。《临证指南》说:“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指出肝风内动,是由阴不济阳,阳无所制而起。其主要症状以肢体抽搐、眩晕、震颤等为特点,依据其病因病性的不同,又可分为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三种证型。
  肝阳化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阴虚过度,则阳亢而生风,主要表现为眩晕欲倒,步履不稳,头胀头痛,项强耳鸣,独头动摇,手足麻木,肢体震颤,语言不利,面赤舌红,脉弦细有力。严重者可突然昏仆,舌强不语,口眼�斜,半身不遂,则为中风。肝阳化风证可见于高血压、神经官能症或癔病等。卒然昏仆者,多由肝风挟痰上蔽清窍所致,可见于脑血管意外、癫痫等病。
  热极生风:多因外感温热之邪,热势亢盛,燔灼肝经,筋膜失养,热陷心包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烦渴,项背强直,目睛上吊,四肢抽搐,或神昏谵语,牙关紧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弦数。可见于感染性疾病的热极阶段。本证以高热、神昏、抽搐为辨证要点。
  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证属于肝阴虚,或肝血虚,筋脉失养,以致虚风内动的证候。其临床表现可参见肝阴虚证、肝血虚证。
  以上肝阳、肝火、肝风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如高血压病,开始可能表现为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最后可能发展为肝风内动。
  5.寒滞肝脉证多因寒邪凝滞于肝经所致,又称肝寒证,肝经实寒证。临床可见有少腹或牵及阴部坠胀作痛,或小腹冷痛,或前阴收缩引痛,或巅顶重痛,呕吐清水,诸症遇寒加重,得温则减,伴有恶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沉紧或弦紧。以上症状多出现在肝经循行的体表部位,以少腹、阴部、巅顶冷痛与寒实共有见症为辨证依据。
  此类证候可见于神经性头痛、慢性胃肠炎、小肠疝气等病症。
  6.肝经湿热证多因感受外界湿热之邪;或嗜酒肥甘,化生湿热;或脾胃运化失常,湿浊内生,郁久化热等,湿热之邪蕴结于肝经所致。其临床表现可见有睾丸肿痛,局部皮肤发红、灼热,湿疹,小便短赤;妇女则带下量多、色黄臭秽,阴部瘙痒、糜烂、流水等。苔黄腻,脉弦滑。可见于睾丸炎、女阴炎等病症。
  7.肝血虚证多由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肝血,或血液生化不足等原因所致。临床可表现为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萎黄,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手足颤动,肌肉�动,爪甲不荣,皮肤瘙痒,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本证是在血虚共有症状的基础上,以眩晕、视物不清、肢麻手颤等为主要辨证依据。
  8.肝阴虚证因为阴虚生内热,故本证又称为肝虚热证。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或两胁隐痛,面热颧红,或手足蠕动,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乏津,脉弦细数。
  本证是在阴虚共有症状的基础上,以头晕、目涩、胁痛等为辨证的主要依据。若同时见手足颤动、抽搐等内风症状的,则是阴虚风动证。又因肝阴虚常常与肾阴虚同时存在,故除肝阴虚肝阳偏亢的症状外,往往还见有耳鸣耳聋、腰酸腿软、梦遗等肾阴虚症状。
  肝血虚与肝阴虚同为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眼花、视力减退的症状,但前者为血虚,而无热象,常见面色苍白、肢麻手颤、月经涩少或闭经等症;后者为阴虚,常见虚热症状,如潮热颧红、手足蠕动、月经先期量少等。
  肝病辨证举例
  例一:薛某,女,52岁。
  右胁阵发疼痛向背部放射5天,伴发热(体温39 ℃),胸闷、纳少、便秘、溲赤热,苔厚黄腻,脉数。自诉5年来胁痛时有发作,西医诊断为“胆囊炎”。
  辨证:肝胆湿热。
  治法:疏泄肝胆,清利湿热。
  处方:柴胡、黄芩、川楝子、延胡索、广郁金各9克,生山栀、大黄(后下)各6克,炒枳壳9克,木通15克,滑石粉15克(包),生甘草、竹叶各6克。
  上方服4剂,热退,痛止。
  例二:徐某某,女,69岁。
  有高血压病史多年,曾昏仆一次,左手足活动不利,经针灸治愈。今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后稍苏醒,舌强语蹇,面色潮红,头痛,胸闷,左面颊麻痹,口角流涎,手足微微抽动,大便秘结,舌红、苔干黄,脉弦滑数。
  辨证:肝风内动,痰火蒙蔽心窍,阻滞经络。
  治法:平肝泻火,豁痰开窍。
  处方:天麻6克,白僵蚕、白蒺藜、钩藤(后下)、白芍、丹皮各9克,石决明(先煎)、真珠母(先煎)各30克,天竺黄、节菖蒲、广郁金各6克,全蝎3克,牛黄清心丸1粒(化服)。
  经上法治疗,病情好转。
  
  按:本例属于中风。因肝风挟痰火上蒙心窍,故见神识不清、语言难出、面红、胸闷、便秘、舌红苔黄等症状。方用天麻、钩藤、蒺藜、生石决、真珠母、清心丸等镇肝熄风、平肝泻火;天竺黄、菖蒲、郁金、僵蚕等,配伍清心丸豁痰开窍。药证合拍,遂能取效。

推荐访问:辨证 漫谈 中医 十二
上一篇:[多动症未必就多动]多动症的最佳治疗方法
下一篇:[万里行福建段活动完美收官] 完美收官是什么意思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