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传统出版社人才转型初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8 点击:

程文卫 杨璠

【摘 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出版社发展主体的出版人也面临向数字出版人才的转型。文章分析了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指出数字化进程对出版社人才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树立数字化理念、培训数字出版技术、加强数字化管理与考核、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等培养数字化出版人才的主要措施。

【關  键  词】数字化;
传统出版;
转型;
数字出版编辑

【作者单位】程文卫,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杨璠,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24.012

数字化为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化”一词出现了24次,而相关词如“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技术”等出现了51次,更有一节专门提到数字出版。可见,数字时代已经到来,数据也逐渐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出版企业概莫能外。积极迎接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出版社实现弯道超车的新机遇。与之相适应,出版人才的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

一、出版社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

1.主动适应国家发展需要

当下,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全面数字化时代,无论是物质生活方式还是精神生活体验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数字化带来的海量信息资源、多样的社交模式、沉浸式的交互体验,也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并提出了8项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鼓励和支持各类文化机构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1]。出版社作为文化产品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机构,无论是主观上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数字化的战略性要求,还是客观上被数字技术裹挟,对传统出版模式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都势在必行。

2.新媒体发展倒逼出版社转型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设备的广泛使用,促生了形式多样的新兴媒体,如短视频、直播、社交平台等,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并催生了新的传播方式。这些新的传播方式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甚至到了令人应接不暇的程度。而对于还停留在纸媒传播方式的传统出版社来说,新媒体分散了受众的注意力,关注纸质图书的读者数量不断下滑,出版社发展受到巨大冲击。

面对挑战,许多出版社开始尝试数字化转型,建设网站展示企业形象、创立公众号开展图书宣传、开办网店进行线上销售,这些是出版社涉足数字化的有益探索,但仍处于数字化的初级阶段。相对于新媒体的红火热闹,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略显活力不足;
元宇宙、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方兴未艾,但有些出版社还停留在2G时代,“两微一端”甚至不是官方标配。因此,要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出版社还需积极学习新技术、好方法,改变“数字化等于无纸化”的守旧思维,切实领会数字化的内涵,并积极融入数字化改革之中。

3.数字化转型为出版社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出版社的数字化转型应当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数字出版,即生产数字化产品;
二是出版的数字化,即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2];
出版数字化的含义是以数字出版业务为主导,各种管理模式、资源技术都与之协同数字化的过程[3]。

生产数字化产品,能够为出版社开发新的产品形式,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对原有纸质支柱性产品进行数字化加工,以音频、视频、在线咨询等方式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附加效益,还丰富了产品的形式,增加了内容触达受众的机会。此外,生产全新的数字产品,如开发音像、游戏、IP等相关产品,其经济效益远超传统纸质图书,出版社特别是拥有电子音像出版资质的出版社,在这一领域具有先天优势。

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即选题策划、编辑加工、发行营销流程的数字化。网络世界信息浩瀚,是天然的选题库,出版社可以从中择选符合出版方向的优质选题;
数字化的编辑加工手段,能够实现社内、社外、作者三方同步审稿,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甚至在书稿撰写、编辑过程中便能够及时获得读者反馈,增加书稿的可读性;
发行营销的数字化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推销方式,从早期的“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到近期的现象级主播董宇辉,如今的图书要被读者认知,已不能单靠以前的推广发行模式,而是演进为新媒体的传播模式。

数字化模式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相适应,也与人们对知识学习的诉求一致,出版行业作为信息传媒之一必然需要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转型促进出版社人才转型

出版社的主体是出版人,在数字化大趋势下,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促使一大批优秀人才出现。

1.促进复合型人才观的形成

数字化出版是传统出版的扩展和延伸,对传统出版进行数字化改造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这对各个环节的出版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会将出版人打造成集数字化策划、编审、制作、发行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公布,首次标注了数字出版编辑这一职业。该大典对数字出版编辑的职业定义是从事数字化出版产品的策划、编辑、加工、转换的专业人员。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策划数字化出版物及相关产品;
物色脚本创作者和制作者,收集素材、资料;
组织产品内容并主持制作;
进行产品内容数字化转换,修改、标注并建立索引;
编辑、加工产品内容,主持制作、合成数字化出版物及产品;
检查、监督产品内容和质量[4]。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编辑在数字产品出版过程中是全流程参与的,成为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出版社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2.促使传统编辑提升数字素养

出版行业在数字化发展中虽已有改变,但发展进程明显滞后。由于传统编辑经验个人化,学科知识有限且偏科严重,出版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主要表现为编辑工作效率低、出版过程长、产品互动性低等。而数字化形式促使信息流转加快,意味着高效、创新、广泛的知识涵盖,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已不能适应读者需求。数字化出版并不是放弃纸质化,而是在纸质出版的基础上挖掘知识内容的数据潜力,形成多元的新出版形式,拓展数字化发行渠道。

因此,编辑要转变观念,将自身从印刷产品生产者转变为知识服务提供者。数字化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知识的表现形式拥有了从单纯的文本扩展到各种音视频、动画、全息影像,甚至交互漫游的无限可能,这就要求编辑关注技术发展、行业动态、读者需求,这样才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发现并整合新资源,进行创造性加工转化。以教材出版为例,纸质教材便于课堂跟读、随时批注,目前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电子教材便于携带、查询,是很好的辅助工具,而数字化教材的功能还包括提供配套课件及资料下载、动态演示、教师在线答疑、学生互助讨论、公开课链接等,丰富的扩展内容可以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作者、出版社与读者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增加受众黏性。

数字化模式还要求传统编辑熟悉新媒体的传播机制和传播途径,了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數字化传播的特点是碎片化和互动化,然而传统文本是很难也不适合被解构的,其碎片化和互动化无法通过白纸黑字实现,因而只能以数字化加工方式达成。仍以教材为例,介绍概念、原理时是否链接发明人信息或最新应用,实验过程是否提供动态演示等,这些内容的设计都需要编辑提前介入,这就要求编辑具有极强的数字思维和较高的数字素养。此外,编辑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优化产品品质。大数据计算关键词的推送效率非常高,可以帮助编辑在选题调研阶段深度了解读者需求,在书稿撰写阶段充分协调作者和市场的关系,在推广发行阶段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在图书修订阶段充分反馈读者意见,最终实现产品优化。

3.促使数字技术人员增强编辑意识

数字编辑的职业定义和工作任务,比传统编辑多了数字转化的内容,而这正是传统出版社人才数字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根据出版流程,出版社人才具体分派到编辑、印制、发行等不同岗位,相互之间的沟通几乎是断层的,各环节的互动几乎不相关。即使现在很多出版社增加了数字化的环节,但基本仍编辑部是编辑部,数字部是数字部,数字化的方式也仅限于将图书配套的课件、题库、视频辅助资料等制作成二维码印于纸质图书供读者扫描获取。这些内容也多由作者提供,数字技术人员的编辑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也远远没有达到数字化出版物应有的高度。

传统出版行业远离实践,数字化打破了这种局限,既为出版人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素材,又为图书内容提供了多样化的展现方式。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出版市场中,如何迅速捕捉热点内容、精确定位读者群体,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对编辑的考验。数字技术人员熟悉出版流程,时刻保持编辑的敏锐嗅觉,有利于其在海量信息中挖掘有效数据,无论是价值选题还是最新技术,甚至是读者吐槽,都可能为出版赋能。一方面,数字化的形式可以让读者及时了解书籍内容,并在同类产品中进行比较;
另一方面,优质的内容、新颖的形式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数字技术人员能够在后台及时有效地获得阅读数据,当把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编辑、发行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产品的优缺点,并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推动产品升级。

数字化并不意味着纸质出版的没落,相反,它拓展了纸质出版的发展空间。现代社会,文本的发行主要针对书店,但由于版权限制,读者想要了解一本书,只能在网上通过摘要和目录初步了解书本内容,或在实体书店通过阅读从数量庞大的同类型书籍中筛选。因此,数字编辑要像传统编辑做竞品分析一样,依托编辑的专业素养对众多竞品进行深入研究,以面向作者确定创新点,面向读者提供更好的检索服务。

数字化并不意味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消失,传统纸质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的结合拓展了出版行业发展的途径,而网络的开放性激发了各行业对版权的尊重。例如,各大小说网站、音乐网站、知乎、微博问答等通过阶段性知识付费的方式提升了出版产业的影响力。这些也要求数字编辑具有很强的版权意识和数据安全意识。

在数字化势不可挡的现实背景下,出版人需要主动适应,将编辑业务素养、数字转化能力与现实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的理论深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综合素养,成为优秀的数字出版编辑。

三、出版社数字化人才转型的措施

数字化与传统出版行业结合对出版人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无论是传统编辑还是数字技术人员,面对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都需要积极、主动地走出舒适圈,向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迈进。

1.树立数字化理念

数字出版编辑始终要秉承编辑的专业性,同时要树立数字出版理念,即守正与创新。选题能否获得读者欢迎、图书质量是否得到认可,与编辑的专业素养高低密切相关。传统编辑的工作内容包括策划、组稿、审校等,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作者。而数字化时代,数字出版编辑不仅要有扎实的编辑业务能力,对出版业态发展要有清楚的认识,还需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将服务拓展至整个市场。

数字化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但知识传播由表达到触达的本质没有改变,人们获取知识的诉求也没有变。传播方式的极大丰富带来了信息爆炸,面对浩瀚繁杂的信息,读者无法及时进行思考判断。作为专业出版人,数字出版编辑的专业素养并不会随着数字化形式发生改变,数字化出版物同样需要编辑依据法律、道德和政治要求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保证图书的品质。同时,数字出版编辑要将数字化出版理念贯穿整个出版过程,善于利用数字技术对稿件进行高效的选择和加工及深入的分析和市场评估,通过网络信息查询把握时代热点,利用社交媒体有效沟通作者和市场需求,了解新媒体传播规律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数字化加工方案,保持敏锐的数字感知力深入分析销售数据,从而提升数字化出版物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2.培训数字出版技术

传统出版社中,编辑的人数远超数字技术人员,因此促进传统编辑转型为数字出版编辑非常重要。除了树立数字化出版的必然意识,编辑还要积极参加数字化出版职业技能培训和进修,不断学习行业内的新知识、新规则,并主动研究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网络提升自身知识含量,在宏观上,要把握数字化出版物的发展方向,并应用到编辑出版工作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在微观上,要学习具体的数字技术,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技能。数字化出版物的内容包含文本、音视频、交互体验等全媒体内容,载体有专门的图书网站、手机应用、电子书等,多样化的产品需要不同的技术来维护。由于个人精力有限,数字出版编辑无法掌握全部的数字转化和信息处理技术,但应对编印发环节涉及的主要技术有充分的了解。比如,产品内容设计,有哪些数字化手段可以使用,其与文本内容的适配性,以及后期的维护难度;
又如,发表一篇图书宣传文案,“两微一端”的要求分别是什么,能容纳多少字、几张图,一天能发几篇,能修改几次,都要有所了解,才能使产品精益求精。

随着数字技术跨越式发展,数字出版的门槛不断降低,学习难度不斷减小。未来数字化出版模式更有利于出版人才整合资源、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然而,目前复合型的出版人才仍然稀缺,出版人要在目前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数字化培训,掌握并运用数字化出版技术。

3.加强数字化管理与考核

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同样要求顶层设计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出版社应实行出版信息数字化管理,并进行数字化考核,避免数字化构建过程流于形式。数字化管理不但能减少出版社各部门沟通的时间成本,还能对图书信息进行整理、存档和状态更新,便于各部门核对与筛选信息,有利于编辑及时掌握和协调各环节的工作进程,保证出版的效率与质量。因此,编辑需要更多地学习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

出版社管理者还应从制度层面支持数字化出版转型,对参加数字化出版知识竞赛、获得职业资格认定、通过数字化技能考核、能够引领数字化出版的人才在考核成绩上予以鼓励,推动出版人才在数字化出版生态环境中发挥自身优势,营造鼓励创新、具有活力的出版氛围。

4.发挥数字化平台作用

数字出版与出版的数字化相结合,孕育了数字化出版平台。数字出版平台是一种聚合数字出版产业中各个功能模块的中间性组织[5],平台集复制、发行、传播功能于一身,最大限度发挥了数字出版的优势,并成为数字出版编辑培养的实训基地。在平台上,编辑要进行从选题调研、作者选择、形式确定、推广宣传到读者维护、销售信息跟踪等全部流程的数字化锻炼。

传统出版路径是从选题策划开始,到产品售出终止,销售数据无法及时统计,读者反馈更是难以收集。而数字化出版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出版路径因此形成了一个循环,产品售出后,销售数据和读者意见即时反馈,为旧产品更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经验数据,使得数字出版编辑能够在选题、编审图书伊始,就对销售量进行考量[6],确定自身是图书市场的参与分子,并积极参与到市场营销中去。面对数字化对传统出版模式的冲击,数字出版编辑需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编辑、排版等专业综合性技能,并能够通过数字技术分析发行数据制定适合的营销策略,进而打造适合与市场顺利对接的数字化产品。由此,出版社人才实现全面升级,行业获得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数字化出版扩展了出版业的广度和深度,数字化成为现代出版社发展的必然之路。数字化形式将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整合起来,提升了出版效率,创新了出版形式,拓展了有效读者群。数字出版编辑需要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做好知识服务,将出版业面对的挑战转变为自身发展机遇,为转型成复合型出版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EB/OL]. (2022-05-22)[2022-11-10]. http://www.gov.cn/zhengce/2022-05/22/content_5691759.htm.

[2]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2010-08-24)[2022-11-10]. 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772/76611.shtml.

[3]李宝玲. 全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研究[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6.

[4]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修订工作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22.

[5]来小鹏,高雅文. 完善我国《著作权法》“出版”相关规定的思考[J].中国出版,2020(19):5-9.

[6]刘涛. 出版机构传统编辑数字化转型及培养的五个核心素养[J]. 新媒体研究,2018(19):92-93.

猜你喜欢出版社转型数字化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6期)2021-07-15我等待……读者(2021年5期)2021-02-05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4期)2020-06-16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9-10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期)2019-05-28转型童话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华人经济(2017年6期)2017-08-18数字化制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沣芝转型记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6年10期)2016-02-27推荐访问:初探 数字化 转型
上一篇:泰州市溱潼镇乡村绿化群落结构与配置模式分析
下一篇:石头里的树组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