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养成机制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7 点击:

梁小军,晋伟丽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38)

信仰是植根于人们内心的一种目标和追求,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道德约束。于政党而言,有无坚定的信仰关乎其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1]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3]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进行了丰富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有独创性、系统性的完整信仰养成机制,为中国革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总结和梳理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养成的机制与规律,对新时代培育和巩固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理论认知是信仰养成的前提。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运用科学理论教育党员的重要性。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学说对群众进行教育,才能实现理论掌握群众、改造世界的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不会自动产生于人的思想认识中,需要通过外在的理论灌输和学习使人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正确认知。理论坚定才能信仰坚定,共产党人坚持以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真学真信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强化着马克思主义信仰。

中央苏区时期,党员队伍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为各级党组织党员的主要成分。据统计,1930 年4 月,红四军党员发展至1600 多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分占80%多[5]。党员队伍的理论思想水平亟待提高。为此,苏区深入贯彻古田会议精神,落实“思想建党”原则,在艰难的战争环境和困顿的物质条件下,坚持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灌输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认知水平。首先,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等工作。重视原著的学习,积极翻印马列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国家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无产阶级革命与叛徒考茨基》等。为了帮助苏区干部理解马克思主义,还编写印刷了一些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共产主义ABC》、《革命领袖传略》、《马克思主义浅说》、《阶级斗争》、《列宁传略》等,同时根据学员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干部理论教育。其次,开设专门的干部学校和举办各类训练班。在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苏维埃大学、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等正规干部学校,设置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课程、中共党史和中国苏维埃运动史、党的建设等诸多课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苏区许多领导人如毛泽东、任弼时、朱德、张闻天等先后到党校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课程,毛泽东就曾在赣西成立的红军第六分校担任政治委员,后又兼任随军的红军学校校长,在苏维埃大学开学后,经常为干部学员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举办各类干部训练班,利用短期训练班、支部流动训练班甚至夜校来对干部和党员进行教育,提升文化和理论水平低的普通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思想觉悟。再次,注重对党员的基本知识教育,规范教学内容。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形势、党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心工作、革命实践等学习内容,组织编写大量像《党的建设讲义》等通俗易懂的党员训练教材,教育党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针对有一定文化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党员干部,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识教育。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教育实现了新发展,虽然信仰培育的时代条件、手段、内容等发生变化,但学习科学理论仍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之上”[6]。就培育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信仰而言,仍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一是继续完善党内学习制度,强化党员党性教育,推动党内学习常态化、持续化进行,进一步规范化、严格化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如扎实推进中央党校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活动等。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增强党员坚定信仰的自觉性。引导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研究经典作家的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党史学习,弄懂做实、常学常新,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将理论学习与坚定信仰相结合。三是创新党员教育理念及方式,加强教育队伍建设。打造政治和理论素质过硬的教育工作队伍,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探索新颖的教育模式,增强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情感认同内化是信仰养成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并非单纯的说教和灌输,它更注重心灵情感的交流。马克思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7]情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形成与实现的重要动力,个人情感认同的强烈程度直接影响信仰的坚定程度。

中央苏区时期,党高度重视情感动员工作,有效提升了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内化。首先,有“情”传播,激发情感共鸣。高尚的情感可以鼓舞人、激励人。中央苏区时期,革命信念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坚定革命必胜信念。这种为革命虽死而不惜的气概,发挥着强烈的示范作用,激发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并激励着其他党员。与此同时,苏区宣传标语具有强烈革命性色彩,这些话语诉诸于人的情感,激起党员的情感共鸣,为革命注入了勇气和激情。其二,渗透日常生活,深化情感体验。马克思主义能否实现内化与受众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关联。党员同志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疾苦,为群众切实解决实际困难,在践行马克思主义自觉行动中展现优良作风,体悟党“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加深情感的认同和内化。毛泽东了解到瑞金沙洲坝干旱缺水,带领干部群众打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缺水问题,受到了群众的赞扬。此外,还涌现出朱德等红军领导人带头下田帮助农民插秧收稻,周恩来、张闻天等带头帮助红军家属砍柴、挑水、拉犁等诸多感人佳话。

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经过情感认同内化凝成了共产党人的党性觉悟,关键时刻可以明心见性。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共产党人能否在新的挑战面前不退缩不放弃,在危难时刻豁出来冲上去,靠的是这种党性觉悟,觉悟程度体现信仰的坚定与否。因此,在加强理论教育的同时须更加重视情感动员。一要注重以情感人,开展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宣传教育,唤醒党员坚定信仰,同时,通过党组织关怀,激发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要创新宣传方式,利用全媒体时代的优势,拓展马克思主义宣传载体,借助“两微一端”等平台的影响力,传播好党和国家的重要声音,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持续为党员干部补“钙”,使其自觉在情感上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三要传承好党的红色基因,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先进模范增进情感认同,以反面典型警惕情感变质。时刻“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8],既学习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与崇高信仰,又向身边的先进榜样学习,强化精神示范。重视警示教育工作,深入剖析反面典型案例,警示和教育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底线意识。鼓励广大党员做事在细小实上下功夫,在工作中主动审视、检省、调节自身行为,深化情感体验,内化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

满足需要是信仰生成的重要动因。马克思指出:“人的每一种本质活动和特性,每一种生命欲望都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9]人类的一切活动源自于个体需要的精神体验,信仰依附并通过人的存在来表达和转化。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强调通过社会贡献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推崇和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主体主动、自觉自愿选择的结果,它能切合共产党人的个体需要、满足其利益,使之真切感知价值所在,自我需要满足程度越高,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程度会越高。

在物质条件匮乏、生活极其艰苦的中央苏区时期,党员更多地表现为精神层面需要。一是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信仰确立的过程是坚定意志的过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以追求劳苦大众的解放、革命斗争的胜利为理想目标。面对国民党的围剿,共产党人领导工农群众奋起反抗、英勇斗争。二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追求。共产党人除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身特殊的利益,为实现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三是实现了对自我的超越。中央苏区时期,共产党人在革命与斗争中体验着马克思主义信仰带来的精神上的幸福与快乐。董必武始终坚守党性原则、实事求是,邓小平在与“左”倾错误路线斗争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则立场、坚毅顽强的品性,在遭受不公正对待后,仍旧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任劳任怨积极工作,以党的事业为重。

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须结合时代特征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的需要,创造党员自我实现的条件,以激发其信仰的内在动力。首先,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的个体需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党员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更突出强调精神层面的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这就要求及时关注不同的党员群体的需要,切实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怀党员,激发党员内在动力。其次,为党员自我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激励共产党人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奋勇前进;
完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构建推动党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再次,尊重和保护党员正当的利益需求。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10]尊重党员合理利益的同时,教育党员树立正确的利益观,不断完善党内激励、帮扶、保障等机制,增强党员信仰的驱动力。

实践锻造是信仰确立和巩固的根本。信仰确立既是思想认识过程,也是实践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来源、动力,也是检验认识是否为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念上的东西,必然要在实践中彰显自己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的修养不是靠面壁坐禅获得,而是靠实践的积累、升华;
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靠神仙上帝赐予,而是实践的必然结果。”[11]。实践既是考验党员信仰的利器,也是进一步夯实党员信仰坚定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实践、勇于实践、融入实践,在实践中淬炼真信仰。

中央苏区时期,鉴于革命斗争中严重缺乏干部的情况,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创造干部”,强化锻造党员的信仰意志,以适应革命发展需要。一方面,党在干部的选拔、提高和培养工作上重视实践的作用。选拔党员干部时重视现实表现,选拔表现积极、勇敢、工作能力强、在斗争中表现突出的同志。如临时中央政府土地部代部长胡海、江西省苏政府主席刘启耀等就是这样走上领导岗位的。在提拔干部时,注重实践锻炼。苏区党组织十分重视帮助各级干部尤其是新干部,将新培养提拔的干部放到革命斗争的艰苦环境中锻炼,安排他们担任省县以至中央一级的巡视员,在实践中压担子,增长其才干,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大力倡导调查研究之风。苏区的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累积工作经验,1929 年至1932 年春,中央苏区的各级党政干部掀起调查研究热潮,深入基层和群众,开创党内实事求是、注重实践调研的新风,取得了苏区各项工作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点培养和提高党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重视从革命斗争中研究问题并加以解决,各类干部学校也因时因地制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结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确定培训目标。例如,马克思主义大学以实习方式检验学习成果,学员在实习中帮助群众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帮助边区对敌斗争,既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又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红军大学让学生轮流参加革命前方战斗工作,在春耕、秋收和防汛中主动帮助农民。中央农业学校实行半天学习半天劳动的制度,设有农事试验场和农产品展览所,帮助学生进行试验,将理论和实际、学和用紧密结合。毛泽东还常教育苏区党员干部要“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12]共产党人的信仰在解决群众生活的实践中得到了加强。

在新时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共产党人要“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8],对党忠诚,积极作为、真抓实干,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目前,党员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青年党员占绝大多数,立足青年干部群体,要积极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使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筑牢信仰之基。一方面,要大胆任用青年干部,有意识地压担子,安排急难险重的任务,让他们经受实践磨炼、接受新的挑战考验,在工作中“墩墩苗、壮壮骨”。另一方面,须依据建设需要、岗位需求和专业特长排兵布阵,突出人岗相适,有计划地将党员及干部分配到相应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在轮岗交流实践中学习进步。此外,须注重实践提升能力,鼓励青年干部自觉下沉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身下基层,心到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练就过硬本领,提高处理复杂矛盾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锤炼信仰。

保持信仰的纯洁性离不开严明的组织纪律约束。列宁指出:“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3]而“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行的。”[14]加强党的组织和纪律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保持信仰纯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法宝。中央苏区时期,积累了许多党的组织纪律建设经验。

为了保持共产党人信仰的纯洁性,中央苏区时期各级党组织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明组织纪律。第一,加强党的支部建设和党员管理。建立支部干事会,分工合作,实行个人负责制,对干事进行专门训练,健全支部生活,调动党员积极性,制定和颁布支部工作相关条例和规定,如《党员训练大纲——支部工作》、《支部工作纲要》;
结合苏区斗争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履行入党手续,重视对党员的思想教育确保其在思想上入党,吸纳有较高思想觉悟的党员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党员无法做到或者背离党的信仰将会受到党的纪律处分。据统计,1933 年夏秋期间中央苏区全盛时期,党员总数已超过13 万人,约占全国党员总数的44%[15]。第二,建立党的纪律监察机构,严肃查处案件。中央和地方各级成立纪律监察委员会,利用民主党派、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监督和查处力度,对党政机关发生的严重损坏苏区人民利益和党的形象的贪污腐败问题严惩不贷,处决熊仙壁、谢步升等大批严重背叛党性、大搞特搞贪污腐败的党员干部,还出台了《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反腐法令,以保证党员信仰的先进性纯洁性和公仆本色。第三,加强党员纪律教育,推动作风建设。苏区各级党组织注重提高党员对加强党的纪律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党员自觉遵守党纪的意识,将纪律教育贯穿于一般的日常生活中[16],领导带头、广大党员遵守践行。时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从不允许自己和家人受额外照顾,财政部长张其德为革命勤俭节约,三条腿桌子办公,也绝不用公家一分钱,许多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第四,党内开展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批评的方式批判党内错误倾向、帮助有错误的党员改正错误,以自我批评的方式检讨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问题,修正错误。同时强调“党内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把批评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17]“纠正的方法,就是要教育党员懂得党的组织的重要性,对党委或同志有所批评应当在党的会议上提出。”[17]将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入正确轨道。这些都对保持共产党人信仰纯洁性起到了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员队伍建设卓有成效,然而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重大变化,为有效避免因党员信仰不坚定引发的一系列如对党不忠诚、脱离群众、滥用权力等问题,党中央持续重视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18]。”为此,首先要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规范党组织运作,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优质党员,确保党员发展质量,严厉处置不合格党员,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引导其自觉学习和遵守党章,以党章为根本依据,对标对表,检查自己。其次是充分发挥从中央到地方党内外监督的重要作用,推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反腐败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和解决关系群众利益问题的党员干部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再次,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要求,严抓党员领导干部廉洁用权工作,加强纪检监察和廉政教育,促使党员自省自律,克服诱惑,由“不敢腐”“不能腐”转向“不想腐”,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坚定政治信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最后党员干部自身也要践行“四个自觉”要求,坚定不移向党看齐,守牢纪律红线,自觉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做到干净忠诚向党。

保障党员权利和义务履行是信仰养成的重要环节。党员是党内关系的主体,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党章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是党内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促使党员更好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19]同时,党内民主须遵循民主集中原则,维护“多数对少数的权威”[20],党内人人平等,党员平等地享有党内权利并履行党内义务。信仰的确立需要依靠制度,制度的出台既保障党员权利和义务的正确行使,也对党员权力和义务的内容及行使问题进行规定。党和苏维埃政府做了许多制度上的创新,形成了保障党员权利义务履行的制度机制,使党员忠诚于党。

基于保障党员权利和义务履行的考虑,中央苏区时期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使“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思想更加深入持久地影响党员队伍,推动共产党人坚定自身信仰。其一,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人履职尽责的规则和保障。民主集中制要求切实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党员行使个人权利时不得破坏群众利益,将个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相结合。毛泽东在领导开创中央苏区的斗争中,党内的重大决策都是通过这一原则做出决定的。其二,推行民主选举制度保障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苏区先后制定了《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条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选举细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委员会的工作细则》、《苏维埃暂行选举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了选民的资格、选举的程序等一系列民主选举问题。通过中央苏区时期的三次选举运动,民主选举制度建设日益制度化、规范化,有效选出了代表人民的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其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发挥监督制度的作用。通过党内民主评议、谈话诫勉等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发挥积极性,推动革命事业成功。此外,在廉政制度方面,为了有效预防党内贪污腐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党和苏维埃政府在苏区建立了一套监督制度,法制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一体的严密的防腐反腐监督机制,推动了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略,不断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为切实保障党员权利、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和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致的”[21],平等是党内民主的基本原则,“在党内,所有党员都应该平等相待,都应该平等享有一切应该享有的权利、履行一切应该履行的义务。”[22]为此,必须不断保障党员权益。一方面要继续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既强调党员义务的履行,又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党内选举严格遵照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和党内民主讨论的组织原则,努力实现选举结果真正体现大多数党员的意志,保障党员群体利益。另一方面须进一步继续完善党内监督的体系,落实监督责任制,既明确各级党组织的监督责任,也保障党员的监督权利。强化党员的规矩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积极行使党员民主权利,如批评权、检举权、控告权、罢免权等,为党员积极参与党内事务、行使对党的组织和干部的监督权和建议权等搭建平台、畅通渠道。同时,须以法规形式明确党员权利义务内容,根据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细化的党员权利内容,丰富和完善相应的保障措施,构筑保障党员权利的制度基础,激发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热情,以锻炼共产党人的党性,实现从制度上保障信仰的坚定。

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在“两个大局”的复杂演进中,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坚强有力的政党需要每一位共产党人坚定信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面对现实中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挑战及困难,仍需继续深刻认识信仰建设的重要性,从苏区建设经验中汲取经验智慧,使党员筑牢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力量。

猜你喜欢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湘潮(上半月)(2021年11期)2022-01-15共产党人的感情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与信仰同行黄河之声(2021年19期)2021-02-24信仰之光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湘潮(上半月)(2019年7期)2019-05-22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湘潮(上半月)(2019年6期)2019-05-22论信仰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推荐访问:苏区 共产党人 中国
上一篇:大疫过后市级医院能力再提升之思考
下一篇:地下车库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