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7 点击: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如何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结合,值得教师深入思考。尤其在农村小学,教师更应当思考如何将劳动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道德与法治;
劳动教育;
渗透策略

作者简介:黄燕(1981—),女,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圩角小学。

劳动教育虽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些学校和家长仍然不够重视劳动教育,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加强劳动教育渗透,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立足教材,增强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一)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端正态度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端正小学生的劳动态度。但是,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将枯燥的理论概念讲给学生听,学生很难端正态度,也不会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乐于接受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逐渐改变自身态度。为此,教师可以适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意识。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我们爱整洁”一课时,教师按照如下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特殊情境:教师利用学生上体育课的间隙,把教室弄乱,等学生回来以后,观察学生是否会主动将物品放回原位,愿不愿意主动打扫卫生。在随后的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开始教学,而是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心目中整洁的教室是怎样的?”提问后,教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此后,教师出示了两组漫画,每一组漫画都与教室环境有关。在第一组漫画中,教师的讲桌格外凌乱,学生的课桌也不整齐,教室地面还可以看到碎纸片;
第二组漫画中,有几名学生在教室追逐打闹,教室地面上有很多垃圾,学生在垃圾上踩来踩去,无所顾忌。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两组漫画,并思考这些行为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在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提供了一些讨论时间,让学生围绕“保持教室环境整洁的意义是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道:“环境的整洁需要每一个人用心维系,不能只靠某一个人的付出。在教室这种公共场所,大家一定不能乱扔垃圾或者随意摆放个人物品,要将教室当作自己的家。”经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端正了自己的态度,纷纷表示愿意为教室的整洁出一份力。

让学生端正劳动态度,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想让学生从内心深处重视劳动教育,教师必须让学生认真审视劳动这件事。为此,教师不妨结合教学内容創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劳动的意义。

(二)通过劳动故事,激发劳动兴趣

不管学习任何学科、任何知识,兴趣都是第一驱动力[1]。在教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为关键。在渗透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劳动教育更好地发挥作用。考虑到小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很多故事蕴含着劳动元素,因此,教师不妨为学生讲一讲这些劳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魅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做个开心果”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教师拿出了一部绘本《小狐狸吃果子》。该绘本既和本课的主题密切相关,也传递出了良好的劳动观念。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劳动不仅可以带给自己快乐,也能带给他人快乐。在这样的绘本阅读活动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会在悄无声息间实现。

小学生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道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劳动教育时,教师同样需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这比直接告知学生劳动的重要性更有力度。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感受劳动的魅力

(一)通过观察生活,培养劳动意识

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避免学生对劳动产生偏狭的认知,甚至对劳动心生抗拒。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到生活中,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加深学生对劳动内涵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可亲可敬的家乡人”一课时,教师对课堂进行了创新设计,邀请学生参与课外调查活动,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观察不同人的劳动场景。由此学生会发现,在建筑工地挥洒汗水的建筑工人、清洁马路的环卫工人、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送餐员、不畏风雨坚持送货的快递员看似寻常的面孔,构成了生活中最美的风景。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但他们都在用劳动证明自己的价值,用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用劳动为自己的明天拼搏,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观察这些人物的劳动场景,学生会对劳动产生全新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不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这个社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下之分。

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劳动教育的渗透提供坚实的基础。可见,引导学生走到生活中,去观察大千世界,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让他们懂得尊重劳动。

(二)通过节日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教师可以开发这些资源进行劳动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强调教材中的节日知识,组织庆祝节日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秋天的重要节日中秋节、重阳节等。但是如果只是口头介绍这些节日的知识,学生不会对这些节日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师组织了节日活动。考虑到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的习俗,教师在班级中组织了包月饼的活动,让学生亲手包月饼,感受月饼是如何诞生的,同时让学生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劳动的快乐。除此以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秋季的特点,教师还组织了秋季研学活动,让学生到劳动基地实地参观,感受金黄的麦浪,认识五谷杂粮。

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也蕴藏着劳动教育的密码[2]。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节日、组织节日庆祝活动,让学生产生动手操作的意愿,并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劳动的魅力。

三、开展实践,知行合一,丰富劳动体验

(一)角色互换,感受家务劳动的艰辛

一些家长因为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寄予厚望,较少让他们参与劳动,导致这些孩子难以体会劳动的艰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劳动的艰辛,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角色互换活动,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家长,完成家务劳动,并从中感受劳动的艰辛。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这些事我来做”一课时,考虑到一些学生对父母的付出不够理解,没有意识到父母在工作之余还要承担家务、照顾孩子的辛苦,教师在教学以前,特意和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让学生说一说对“家务”这两个字的理解。在谈话中,教师发现学生普遍觉得“家务”就是一些零碎的小事,如洗碗、擦桌子、拖地、洗衣服、买菜、收拾房屋等,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引入角色互换活动,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代入父母角色,尝试解决家庭中的琐事。在角色互换活动中,学生需要模拟父母的行为,还需要完成各种各样的家务。经过这一活动,学生发现家务原来并不简单,需要耗费很多功夫,由此学生也逐渐明白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一些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将父母的付出视作理所当然。为改变学生这样的观念,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通过角色互换活动,帮助小学生重新认识劳动,理解父母的不易。

(二)组织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活动性和体验性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特征[3]。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汲取前人在劳动中形成的经验,掌握相应的劳动技巧。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装扮我们的教室”一课时,教师先根据学生的想法购置充足的材料,随后联合学生对教室进行重新设计,最后和学生一起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方式装点教室。具体来说,在课堂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了几幅关于教室环境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这些教室有哪些特色。小学生本身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装扮教室这个主题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学生在这个环节纷纷主动发言。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自己对于布置班级教室的想法。在这一讨论环节,各种各样精彩的观点涌现在课堂上,比如有学生建议在教室里增加一个植物角,并根据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为班级增加一抹绿意;
有学生提议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读书角,每个学生都给读书角捐赠一本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还有学生提议在黑板报上下功夫,每个小组学生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黑板报,以增强教室的人文色彩。之后,教师将学生的意见记录下来,并结合教室的实际情况筛选出较为可行的建议,然后购买相关的材料,如环保颜料、绿色植物等,邀请全班学生一同装点教室。在这个装点教室的活动中,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劳动,教师可以设计劳动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劳动的内涵,感受劳动的快乐,养成良好的劳動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对劳动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提出了建议,旨在帮助广大同仁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褚丽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合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13):12.

[2]宋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基于生活力理论的视角[J].江苏教育研究,2021(11):45-48.

[3]宋万里.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劳动教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1(25):67-68.

猜你喜欢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农村小学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11期)2017-01-14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年30期)2016-12-26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3期)2016-12-06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推荐访问:劳动教育 法治 渗透
上一篇:基于资源协同的“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构建
下一篇:二十大报道 教育媒体如何体现“在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