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微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4 点击:

宁钰球,黄运堪

(1.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2.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南宁,53000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1]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了实践育人,并对如何深化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这些论述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推动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改革创新,统筹实践育人工作,拓展实践育人功能,提升实践育人成效,既是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迫切要求。2020年,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开始探索实践育人工作机制的改革创新,并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微实践”育人工作,有效解决了当前校外社会实践难开展、校内实践大活动难组织等现实困难,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育人时效性、推动实践育人创新发展、加强实践育人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涵

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是按照高等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锻造自我、促进全面发展的一种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3]目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主要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研学、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现场教学、观看红色电影、组织志愿服务或社会调查等形式开展,受时间和资金等因素影响,出现了学生参与度不高、操作难度大、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结合我校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措施,从微观视角界定实践育人,拓展实践育人的内涵,从育人内容、育人模式、育人平台、育人队伍等方面提出“微实践”育人理念。“微实践”育人是对实践育人内涵的丰富和扩展,以丰富实践活动内容为基础,以创新实践活动模式为抓手,以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为依托,延伸实践育人工作功能,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效果,建立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实践育人模式。具体而言,“微实践”育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现实需求,以“小主题”“小课程”“小平台”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大参与”,从而实现实践育人效果最大化。

(二)特征

“微实践”育人从学生出发,强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打造自觉参与、独立实践的新型实践育人模式。该模式具有易参与、覆盖广、可行性和时效性强等特征,具体体现在“微”和“接地气”。在实践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多样的“微”活动,将抽象理论外化为接地气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微实践”活动,既能加强学生对“微实践”育人的认同感,也能满足新时代学生的现实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内在动力,拓展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深度和广度。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实践育人的教育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4]新时代背景下,深化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主线,以“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为目标,发挥实践的导向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微实践”育人正是融合实践导向功能和应用功能的创新形式,是促进学生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的需要,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需要。

(一)拓展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1]“三因”理念不仅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理念,也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实践育人形式多样,按照实践场域的不同,可分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校内文化活动实践、校外社会实践和网络实践四种。在网络实践中,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种微媒介得到广泛应用,微产品也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产生。[5]“微实践”育人顺应时代的发展,遵循“三因”理念的内在要求,利用“微”的优势,让学生在快节奏时代感受实践育人的效果,满足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现实需求,扩大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覆盖面。

(二)创办高职院校“行走课堂”的现实需求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要深化实践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2]将“行走课堂”纳入实践育人体系,这对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微实践”育人因操作简单、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复制性,可充分利用身边便于获取的资源来丰富实践内容。例如,立足校园,依托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学生社区网络思政中心、各种微媒介平台等拓展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形式,打造“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的“微实践”育人菜单,创办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微实践”活动。

(三)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必然要求

实践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是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必然要求。[6]然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聚焦精准育人,才能实现效果最大化。精准育人是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为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和顺应价值观念的变化,给予精准施策、对症下药,帮助其解决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显然,精准育人要求精准研究育人对象、精准把握育人内容、精准应用育人载体、精准化解学生难题等。而“微实践”育人注重从细微处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充分利用精准思维剖析问题、理清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不同专业、层次、发展方向的学生,结合学生的成长经历、时事热点、特定时间节点等精心设计微主题,创设微情境,发布微任务,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推荐和定向引导,以微活动提供精准育人服务。由此可见,“微实践”育人在理念、内容和方法上均与精准育人相符。

实践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鼓励各部门全员参与,鼓励广大学生主动参与。近三年来,我校对标“双高”建设和“三全育人”示范校建设,以学生为中心,建设“融思想、融文化、融生活、融艺术、融技能”一体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形成以丰富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模式、搭建育人平台、提升育人能力为路径的实践育人模式,打造宜学、宜居、宜成长的“三全育人”实践园地,为增强“微实践”育人效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丰富“微实践”育人内容,突出主题化实践育人

“微实践”育人应坚持内容为主,以内容吸引学生,开设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微实践”主题活动。高职院校应不断丰富“微实践”活动内容,突出实践活动的主题化,增强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我校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阵地,开展“融思想、融文化、融生活、融艺术、融技能”系列主题化“微实践”育人活动。在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上,以“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为导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整体设计实践活动内容,围绕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自我管理服务、公益志愿服务、职业发展规划、素质拓展提升和课程实训等,统筹思政课“微实践”教学和“微实践”活动的开展,形成“微实践”活动主题,使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目标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这不仅丰富了实践活动的内涵,而且让实践育人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增强了实践育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时效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舞台。

(二)创新“微实践”育人模式,打造课程化实践育人

“微实践”育人应坚持形式创新,以多样的形式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推出有思想性、吸引力、亲和力的“微实践”活动。高职院校要突破以“大活动”推进实践育人的传统模式,结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关注学生的“微需求”,从而推动实践育人改革创新。“微实践”育人形式创新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和现实需求,开设学生喜闻乐见且富有感染力的“微实践”活动。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红星工作室通过建立党建与思政基地,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基于VR技术开展“微阅读—微体验—微感悟—微宣讲—微行动”“五步体验式”“线下+线上”的微课程,引导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情、意、信、行”的统一;
扬帆工作室打造“育美学堂”,结合学生专业特色,推出“设计传承”“绘美青春”“乐享经典”等系列微课程;
学生社区安全协作中心开展“救在身边,校园守护——红十字安全急救公益系列微讲座”;
学生社区网络思政中心举办“后浪·新青年”系列学生骨干训练营等,形成以党建为引领的“融思想、融文化、融生活、融艺术、融技能”系列“微课程”,帮助学生明确参与实践活动的导向性。

(三)搭建“微实践”育人平台,实现一体化实践育人

“微实践”育人应坚持平台育人,搭建学生更易参与、更愿参与、更爱参与的实践育人平台,让更多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参与技能和实践学习,抓住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活动碎片化较严重,活动的计划和目标不明确,活动平台也较分散,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顶层设计,以学工处、团委为牵头单位,统筹各院系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注重统筹联通、相互兼容,实现一体化管理,推进实践育人平台的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建设。[8]我校以“三全育人”综合示范区建设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契机,依托学生“一站式”服务社区中的党建活动室、辅导员工作室、学生公寓服务中心等线下平台和学生社区网络思政中心、易班中心等线上平台拓展实践平台,形成“线下+线上”一体化“微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开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品牌活动,营造平台聚人、平台育人的良好氛围,吸引学生、凝聚学生,让学生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清单,根据个人需求有选择地参与“微实践”活动,借助微平台,加强微学习,体验微生活,将实践成果上传至“第二课堂成绩单”数据信息系统平台,真正实现有平台、可记录、可评价、可呈现的一体化实践育人实践活动。

(四)提升“微实践”育人能力,彰显精准化实践育人

“微实践”育人应坚持育人先育己,以提升素质和能力为基础,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培养育人队伍,使其成为学生成长过程的引路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主导者应树立精准化实践育人理念,以“一站式”学生社区活动建设、课程建设和平台建设为导向,开展“微实践”育人队伍相关培训。在理论层面,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丰富自身的理论体系,提升育人队伍的宣讲能力;
在实践能力层面,注重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网络思政育人能力和实践育人能力,优化育人队伍的精准思维,保障微主题活动内容精准化设计、“微实践”模式精准化建构、微平台实践活动精准化开展,实现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精准衔接、学生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契合、评价体系与实践效果的精准匹配、多元参与与资源供给的精准协同,促进“微实践”育人科学化、精准化。[9]

总之,“微实践”育人易操作、覆盖广、时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微实践”育人理念的科学性。坚持在育人内容、育人形式、育人平台和育人能力上下功夫,推动实践育人内容主题化、模式课程化、平台一体化、能力精准化四位一体建设,对提升“微实践”育人效果、加快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精准育人院校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精准的打铁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精准扶贫二首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推荐访问:探析 育人 新时代
上一篇:契合媒介素养培养的初中AI教育课程教学实施路径——基于人工智能的视角
下一篇: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图书馆创客空间用户满意度及忠诚度影响因素测评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