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总是不懂我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4 点击:

我妈妈总是让我很难过。

比如,电视节目只剩5分钟,我准备看完就去做作业,但妈妈抢先一步:“你怎么还没去做作业,都看了多久了?”我的遥控器停在了半空中,此时此刻,我一点也不想关电视……

我平时住校,周五回家常常带着一些脏衣服,我打算放下书包再整理,把脏衣服扔到脏衣篮里,但妈妈抢先一步:“马上把脏衣服放到脏衣篮里去。周一干不了,到时候又怪我!”我的身体静止在了房间里,此时此刻,我一点也不想去整理……

类似这样令人窒息的情况很多,我真不懂,妈妈为什么总是要抢先指责我?她为什么这么不信任我?

一个困惑的高中男生

家庭冲突中,我们要学会的知识点

专家说

文/苟渝(美国东北大学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生)

沟通规则的错用,是家庭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位同学,相信如果你有兴趣对身边的朋友做个调查,你就会发现,他们大多数都有着和你一样的困扰,甚至网络上有不少网友都在感叹“同一片蓝天同一个妈”。那这个世界级难题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在沟通中使用了与外人相处的规则:对错是绝对的,必须遵守和执行。在这个规则的基础上,就会衍生出很多带有伤害性的对话,比如:

“如果我没有错,你就不应该怪我!”

“如果你错了,你就应该改!”

“如果我是对的,你就应该听我的。”

要知道,对错是一个有立场和利益属性的概念,绝对的对错规则通常只适用于有简单共同利益的大群体。比如,为了保护每个公民的利益,我们必须绝对遵守法律,或者为了维护环境、照顾大家的身体健康,我们绝对不能随意排放污染物。

但这个规则在保护大家的利益的同时,也隐含了一个残酷的特性:为了维持共同利益,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个人权益,比如我们不能因为穷困潦倒就去偷东西,不能因为自己有急事就在飞机上打电话,等等。

而这个残酷的特性恰好不符合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期待——我们都希望在亲密关系里,自己的利益能够被充分照顾,自己的立场能够被无条件接纳甚至迁就。

所以,如果父母采用这种规则来管教作为子女的我们,就会让我们极其痛苦:一是产生自己的话语权被剥夺带来的屈辱感。当话语权不对等时,弱势的一方总是容易感觉自己是不被重视和尊重的。二是我们会认为父母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受,这会让人感到很孤独、很受伤。三是在缺失话语权的情况下,我们会更加意识到自己的现实权益是无法得到保障的,这会带来很强烈的焦虑和不安。

为了防御这些难以忍受的心理疼痛,我们往往容易把总是给我们带来这些痛苦的父母视为“威胁”,会本能地用应对威胁的“战斗、投降、逃跑”策略来应对。

战斗——用据理力争和自我辩护的方法抵抗父母的指责,或者用委屈和愤怒去抗争,甚至逼迫父母做出让步和改变。

投降——为了不让父母继续伤害自己,我们会顺从并内化父母对自己的完美要求,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按这些要求去做好每一件事,比如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道德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逃跑——用压抑、麻木和情感隔离等方式与父母划清界限,毕竟不期待被爱也就不会被爱所伤。又或者是破罐子破摔,完全放弃自我约束,变成一块谁也伤不到的滚刀肉。

为了能及时应对父母随时可能发起的攻击,我们不得不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去监控父母,这就导致我们在家里很难放松,而各种压力的堆积也会让我们更容易情绪失控。

至此,亲子冲突就形成了一个坚固的死循环:家长会感觉孩子越来越难管教,越来越忍不住念叨孩子;
孩子在家里会越来越不自在,越来越紧张不安,越来越厌烦父母的念叨。

家庭冲突中,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

让我们回到你最初的问题:“妈妈为什么总是要抢先指责我?她为什么这么不信任我?”

我们所有人都很难对害怕的事情或人产生信任感,所以我们可以换一个问法:“妈妈如此不信任我,她到底在怕什么呢?”

如果她真的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你大概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问:“为什么你总是要去提醒和指责孩子呢?你不累吗?”

答:“累啊,但我没有办法啊!孩子总是贪玩、粗心和懒惰!”

问:“那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变成这样,这对你意味着什么呢?”

答:“这意味着孩子可能因为不努力而变得没出息,被人看不起,生活在社会底层,我也会被大家视作一个失败的母亲。”

问:“别人的看法对你有那么重要吗?”

答:“别人不看重你,那你就会被边缘化,在你遇到危险和麻烦的时候,连一个愿意帮你的人都找不到!”

问:“所以,你似乎并不相信其实靠你自己是能应付绝大部分困难的。”

答:“是啊。我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本事的苦,所以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这样!要是孩子真的能体谅我的良苦用心,就应该好好听我的话!”

问:“但是这样孩子很痛苦啊……”

答:“我知道,对孩子太严格,孩子会很痛苦,但再苦,能苦过生活的苦,能苦过没有尊严的苦吗?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我一样,来到这个世界吃这种苦!我们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一步错就步步错了!”

通过以上对话,不知道你发现了什么没有?让我们用前面介绍的心理发展逻辑反推一下。

妈妈之所以忍不住要去提醒你,是因为她觉得如果不这样做,你就可能变得很糟糕,而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承受和改变这种结果。于是她不得不在忙于各种家务和自己的工作时,分出一部分精力,以便随时关注你,及时帮助你。

但当她急于想要改造你的时候,显然会激起你强烈的反抗,而这些反抗行为又会被她视为“不懂事、不体贴”,甚至是“不尊重她的付出、不体谅她的感受”。那一刻,她也感觉到孩子是不爱自己的,并因此感到很受伤。对于妈妈的这种恐惧,你当然可以从自己的伤痛和怨恨出发去看待这件事:“因为妈妈的自卑,导致了我的痛苦!她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责任强加到我身上,把我当作实现她理想的工具人!”但这样看待问题的结果就是,你也会被缺爱的痛苦反噬。

所以,也许你可以从爱和慈悲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妈妈的成长经历塑造了她的脆弱和自卑,虽然我暂时没有办法改变和疗愈她,但也许我自己可以做些改变,来防止这种伤害继续发生,她和我一样,也是需要被尊重和关爱的。”

人其实并不相信真正的事实,人们更容易相信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说的话,所以如果你想要劝妈妈做出一些改变,那你自己首先要学会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沟通习惯,以免原有的思维习惯进一步破坏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不是“不发生冲突”

先处理好家庭以外的学业和人际关系,维持足够的心理能量回归家庭,这很可能是一个终身修炼的过程。好的关系不是“不发生冲突”,而是“发生冲突但总能重新达成共识”。这要求我们在对话中多采用“非暴力沟通”的谈话模式。

所谓“非暴力沟通”,也可以叫“部分认同与协商”模式,具体由以下几个步骤组成。

(1)不要当场争论,专门抽时间创造协商环境,邀请对方坐下来谈。

(2)找出对方观点中与自己观点一致的部分,先加以肯定和认同。

(3)提出冲突部分,并客观地表达这些冲突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4)提出期待或解决方案,并征求对方的意见,共同协商。

(5)达成共识,互相表达感谢。

例如:

妈妈,今天我希望跟你聊一聊我们在家里的一些相处模式。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希望我成为一个自律、优秀的人,这也是我对自己的期待。(点出观点一致,消解对方的敌对和焦虑情绪)

你的教育和提醒可以更好地帮助我反思自己,你平时承担了那么多家务,也给了我很好的照顾,这对我来说很宝贵、很重要,你的辛苦我也是看在眼里的。(部分肯定和认同)

但每次你都是以不满的态度和指责的语气提醒我,这会让我感觉自己的努力根本没有被你看到,为此我是有些伤心和委屈的。(提出产生冲突的原因和自己的感受

对此我希望你能在提醒我的时候尽量减少使用指责语气的频率,平时也多夸夸我做得好的地方,这样可以鼓励和督促我坚持变得更好,你觉得呢?(提出期待并协商)

最后,谢谢你能听我说完这些,对于你愿意改变的部分,我感到很感激和感动,希望下一次咱们有分歧的时候依然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可以吗?(表达感谢,以达成共识)

“非暴力沟通”的谈话模式并不需要你立即做到,修炼本来就需要很长时间,有些人到了60岁还在修炼。如果你觉得很难,可以先在比较容易的关系里去慢慢试错、慢慢养成习惯,我们绝大部分人成长到能够直面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都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所以不要试图回避这些问题,只要有所改变,你的处境就已经在改善了,人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希望。

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吧,找到真正的自己,获得强大的自信心,成为自己的主人。

猜你喜欢痛苦冲突规则降低“支付痛苦”思维与智慧(2022年21期)2022-07-28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环球时报(2022-04-16)2022-04-16撑竿跳规则的制定小猕猴智力画刊(2022年3期)2022-03-29数独的规则和演变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4期)2021-06-09谁痛苦,谁改变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井冈教育(2020年6期)2020-12-14分担痛苦读者·校园版(2019年21期)2019-10-18让规则不规则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痛苦力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9期)2017-01-15推荐访问:不懂 妈妈
上一篇:循环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管理创新探索
下一篇:The,distribution,of,deep,source,rocks,in,the,GS,Sag:,joint,MT–gravity,modeling,and,constrained,inversion*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