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亭曲子戏传承现状与发展考察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8 点击:

吴娅星(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非遗”音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见证中华文明的绵延发展,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也有着浓厚的民间传统资源,而中国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在浩瀚如烟的中国戏曲世界中,华亭曲子戏作为甘肃特色文化艺术,虽然不如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流传广泛,但从古至今不断吸取着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养分,有着独特的曲牌布局和“剧终报名”的特殊表演形式也展现着其剧种独一无二的魅力。

华亭曲子戏是甘肃省华亭市当地的传统戏剧,在当地被称为“地摊子”,也有称“笑摊”“小曲子”等,每年正月初五到廿三是曲子戏演出相对固定的时间,也就是当地所说的从接财神到燎疳节,而燎疳节意味着春节结束,新一年的开始,在当地有着辞旧迎新的象征。近几年华亭曲子戏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的演出最为频繁,也伴随着社火表演进行,在其他节日和店铺开业的场合也有曲子戏的身影。

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火表演的形式、规模已经相较于过去缩小了许多,所以近年来曲子戏都是依靠节日和一些喜庆的场合在民间流传。经过笔者考察,曲子戏本身没有像“花儿”一样专门设立的“花儿会”,由于受众面较小,基本只涉及平凉市各县区,在每年的春节期间组织调演比赛。

由于过去华亭曲子戏的传播和涉及地区范围小,没有专业的传承团队,更多的是通过老艺人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传承学习,再加上老艺人们的文化程度有限,很多曲目没有准确的谱例记载,直到2006 年5 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08 年朱栋苍编著了《华亭曲子戏研究》,将零散的曲调和优秀传统唱段、谱例、曲目等收录整理,解决了当时华亭曲子戏无据可查的状况。随后在2013 年由朱平、金光宇主编的《华亭曲子戏》更全面地进行了概括,使华亭曲子戏的保护传承更进一步。也设立了以华亭文化馆为主的保护单位,通过整合材料,培养传承人,使华亭曲子戏的传承向专业化、程式化的方向发展,经过一代代传承人的努力,一步步建立起多个乡镇班社,使华亭曲子戏的传承工作延续下去。

(一)保护措施和现状分析——“传承不是限制”

自古以来民间戏曲的传承以口传心授为主,专业化书籍及文字记载内容较少,收集和传播过程中曲谱经过不同乡镇会产生变化,影响其准确性,加大了传播难度,因此大量非遗音乐的传承从某些角度来看变成了保护单位“自己的事”。虽然在当下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多维传播”是推广非遗音乐最便捷的方式,如短视频平台发表演出视频;
购物软件中出售曲谱书籍;
社交平台发表推文等形式的传播,虽然对华亭曲子戏传播起到一定作用,但都需要群众的主动关注才能了解,这就使华亭曲子戏的传播变得极为被动,很难做到真正地保护传承。

经过实地考察发现,第一,由于保护单位对曲谱以及歌词内容的传播大部分局限在授课培训班或当地民间班社,以及文化馆、图书馆文献室(不外借),并且通过网页和视频平台检索也只能收集到部分名曲、没有字幕的视频、概述等。笔者认为戏曲本身曲调婉转多样,方言的演唱使曲子戏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但传唱性较低,使华亭曲子戏的传播被限制在了主动学习者的视野里,而在互联网中传播的“路人视角”视频,也无法明确地表达华亭曲子戏的“精彩内容”和传承的必要性,无法真正进入“大众”视野,这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阻碍了华亭曲子戏的多维传播。

第二,由于华亭当地的每个村镇都存在大量未受专业培训的业余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民间班社,演出人员都是来自不同村镇的非固定演员,所以同一曲目也会有不同的曲调,无法做到完全统一和规整。这样一来对于想要了解学习,却不能处身于曲子戏原生音乐文化环境中的人来说,学习和了解华亭曲子戏就变成了一件难事。

(二)激发非遗新活力——让民间文化走出“深闺”

非遗音乐名录的诞生帮助我们记住更多历史民间音乐和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不仅是为了保护、传承,更是在总结归纳我国农耕文明中所创造和使用的音乐,激励和引导后世,在保护“非遗”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与“生活”连接,在坚持“非遗”的真实性和整体性的同时,正确地处理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2021 年8 月12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也强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这其中除保护传承外,要被重视的字眼在于“利用”,这里的“利用”要求我们更好的“活态传承”将“非遗”转化为“资源”,在有效的“活态传承”中合理利用“非遗”文化。

但由于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非遗音乐的传播和发展面临巨大考验,如何保护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核心内容。“保护不是限制”不能关起门来搞学问,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在保护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创新传承,体现其当代价值形成文化驱动力,并得到全面认同。

如,培养专业演员,向专业化、程式化发展;
创建专门的短视频账户,制作具有传播性、准确性的表演剧目视频;
使华亭曲子戏曲谱、词、表演形式、人物特点等,能够通过简易化的方式进行传播,吸引青年群体,拓宽华亭曲子戏的传播范围,使其在原生环境外也能生存,这也是“创新传承”的主旨。

所以如何让“非遗”音乐走进生活得到更好的传承,并使“非遗”音乐的传承在社会发展中实现其价值?传承什么?为何传承?如何传承?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以“非遗”音乐中的“华亭曲子戏”为主进行研究考察,更深层次的对“非遗”音乐——华亭曲子戏如何走进“生活”、实现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激发“非遗”音乐的新活力。

(一)非遗音乐合理利用

2006 年华亭曲子戏申遗成功给予此“濒临消亡”的剧种新的生命力。现如今社会发展由于空间、历史的变迁,做到正确地传承和发展不是一件易事,部分传统音乐文化被局限在原生环境中,而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生存下来并且合理利用是需要考虑和创新的。在此笔者提出应该在传承人的专业化培养;
被传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及自觉性;
本体融入生活、服务大众,潜移默化地加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等方面,对华亭曲子戏的传播和传承做出分析,提出方法。

目前在华亭市文化馆的重视下,曲子戏不仅有专业传承人在文化馆中进行授课,在短视频平台中进行传播,这样的多维化传播虽然比过去仅限于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更加有效,但是传承工作难度仍然很大,由于华亭曲子戏的传播限于原生音乐文化环境中,很难“出圈”,使曲子戏成为“小众”剧种。

所以将“非遗”融入生活,实现其价值,使华亭曲子戏得到合理的利用,从“小众”走向“大众”,要对其传播方式、传承方法进行创新,在实现“创新传承”的基础上,将其融入生活,实现价值,合理利用。

1.传承人融入

在“非遗”保护的传承过程中,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点和核心,过程中我们不断强调对传承人的保护,但常忽略了“传”与“承”的相互结合。“传”固然重要,但“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点。音乐本身具有非语义性,不同于其他学科能够通过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学习,这也就注定“口传心授”的主要传承方式。老一辈的传承人掌握着最核心的内容,是非遗的持有者和传承主体,所以在当前的传承工作中,备受关注的大都为传承人,但只注重“传”,忽略“承”是不可取的,部分地区传承工作进行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传承人的紧缺,所以调动被传承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过去我们以缺乏“文化自觉意识”去指责他们,但结合现实因素考虑,青年人需要维系生活,而以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收入来源,确实很难得到生活保障,所以选择返乡参加非遗保护工作的青年人越来越少。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通过有利的政策激励青年人对文化保护的热情,从就业、扶贫等方向入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将“非遗”转化为“资源”且合理利用,调动其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够做到更好的“传”“承”。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加以思想及物质上的支持,从就业、扶贫等方面入手,做到乡村人才、文化与生态的振兴。通过地方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为华亭曲子戏传承设置相关职位,以人才引进、人才返乡就业为基准,使华亭曲子戏“有人传” “有人愿意传”,将华亭曲子戏从“非遗”向“资源”转换,扩宽华亭曲子戏的传播范围,在周围区、县、乡镇等地,设立地方学习单位,向茶余饭后娱乐活动的方向发展,增强人民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融入生活,合理利用,走进“大众”视野,在没有原生音乐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下也能够栩栩如生,即“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珍视前者沉淀传承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根植民族文化的同时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2.音乐文化环境融入

大多非遗音乐产生于过去的农耕文明之中,但在现代化城市生活中,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多的人选择用普通话代替方言,更多的智能娱乐活动代替了过去民歌、戏曲等娱乐方式,非遗音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生存,所以相关保护单位应该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方法,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地方民间剧种本身就是由方言演唱,并且演绎当地的风俗民情,每个乐种有着不同的原生音乐文化环境和文化语境,但如今在社会现代化的大环境下,传统音乐想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必然要于外界构成联系,打破只在原生环境中生存的限制。笔者认为曲谱是很好的媒介,将曲谱、歌词与专门的演出视频相结合的传播,能够将华亭曲子戏的特点,如曲调、唱腔、扮相、故事内容等体现出来,使其在全媒体的时代通过简单便捷的方法和途径做到更广泛的传播。无疑这对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有利的,在全面多维的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文化驱动力”,使其得到价值认同,唤醒文化自觉性,建立文化自信,使华亭曲子戏面向大众,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让更多对华亭曲子戏感兴趣的研究者、学者、社会人员,能够获取更多华亭曲子戏相关的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如今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公众号的建立、App 的制作,无疑都是有效的传播途径,而通过这些方式传播的目的是拓宽华亭曲子戏的知名度,更便捷地将华亭曲子戏带到大众视野中,引起更多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提高被传承人的积极主动性,因为热爱而传承,使传承更加有意义,让华亭曲子戏有更美好的未来。

(二)弘扬非遗音乐当代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万代。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音乐的传播、传承方式多样,有效的传播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要做到在传承过程中保护前者积淀下来的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用新思维、新方法、让非遗活起来,也火起来,让非遗不仅被保护,而是要被继承、被发展、被再次创造,焕发新活力、重获新生。”将民族音乐文化个性化传播到全世界做到实时互动,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者和传承者,而守正创新就是对非遗文化最好的薪火延续。

传播与传承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使用文化的引导性,随着时代“文化潮流”通过传播来完成对不同时代多样的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保护。总的来说,目前缺少的是有效的“创新传承”,如何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找到适用于华亭曲子戏传承的方式和方法,如何将这些方式方法落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民间民俗、民族语言、民间艺人老龄化,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从国家、社会、个人多个角度出发探讨相关政策和工作,使这些处在危险边缘的重点保护对象“脱离危险”,所以我们所谓的“创新”不应该是在传统音乐文化的本体上的随意篡改,而是对保护方式的创新,是对如何在新环境中得到更好生存提出的创新,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怀着敬畏之心去创新,如此才是正确的道路。

笔者认为在传承、保护的过程中有所欠缺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对保护传承效果良好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借鉴学习的方法制定保护措施,由于每个地区每个“非遗”项目,每个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不同的,还是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去提出适合的政策,通过上文中所提到的各种多维的传播方式去尝试和创新。

如今越来越多的非遗音乐或活动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在媒体平台,也跨出国界,所以在传播过程中对民族文化构建的保护是基础,也是重点,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相关专业或开展相关学术会议,使对华亭曲子戏有兴趣、想研究、想了解的学者或民众有学习和研究的渠道和场所,让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向着专业化和程式化的方向发展。

从培养被传承人开始,通过调节民族文化构件,多培养民间传承人,加强对华亭方言和民俗的学习,探究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适用于非遗音乐传承的方式方法,采用上文中提到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和学习,融入民众生活,加强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面向“大众”。

在华亭本地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纳入中小学课堂,制定校本课程,设定学习目标,从原生地区、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其目的无非是对当地的特色和文化进行传播和发展,这样一来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些扎根在本民族血脉里的文化是不会变的,是会被传承保护下去的宝贵财富,也使更多的青少年开始学习华亭曲子戏,有利于扩宽华亭曲子戏受众面,使华亭曲子戏能够走向未来,能够同时生存在原生环境外,并可持续发展,从“小众剧种”向“大众剧种”的方向迈进。

华亭市属于甘肃省平凉市代管县级市,过去受大量客观条件的限制,人民文化水平落后,通过村民自娱自乐,自编自演的方式产生了华亭曲子戏,也正因如此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国人宝贵的财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许多的危机,而华亭曲子戏作为其中之一,避免不了多舛的命运,想要继续生存下去,适应急剧发展的客观环境,单靠过去的传承方法行不通,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现代化进步,要从群众生活开始,做到合理利用,融入生活,做到非遗音乐可持续发展。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国家、政府的重视,采取了不少的保护措施,使曲目、曲谱的收集和传承现状得到缓解,但传播、传承的局限性较大,笔者认为华亭曲子戏还能向着更远的方向发展和前进。

本文对华亭曲子戏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专业人才,重视传承人、被传承人;
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传承;
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特性对华亭曲子戏曲谱进行传播,扩大传播范围、传播途径;
合理利用,融入生活,守正创新,弘扬当代价值。做到真正地走出“深闺”才是我们期盼的,也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非遗音乐,保护华亭曲子戏的工作中来,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激发“非遗”新活力,使更多“非遗”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

猜你喜欢华亭曲子音乐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1年2期)2021-05-07孙剑:倾听思考 乡村振兴是我的履职核心上海人大月刊(2019年5期)2019-05-30有风吹过少年文艺(2019年3期)2019-03-20吹曲子小猕猴智力画刊(2018年11期)2018-11-30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文学港(2016年12期)2017-01-06仲夏夜文苑(2016年16期)2016-12-06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华亭煤业超前支护液压支架投用凿岩机械气动工具(2014年3期)2014-03-01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秋夜的音乐中学生英语高中综合天地(2008年10期)2008-12-22推荐访问:华亭 曲子 传承
上一篇: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的数字化研究
下一篇:天赐诗魂——,油画家苏天赐的古体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