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完善路径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

黄玉娇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南宁 530007)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新征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了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1]南宁市一直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致力于把南宁建设成为多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美好家园。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广西工作特别是广西的民族团结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盼。2021 年4 月23 日至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2]这为广西尤其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并进一步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完善路径,是南宁市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南宁市始终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持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一)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

南宁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完善工作机制的落脚点来抓。一是加强双组长领导机制。南宁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创建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
市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二是建立健全协商议事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联席会议制度、督查制度、汇报通报和约谈制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三是实施激励示范工作机制。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评内容。同时,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纳入市委政治巡察内容并强化经费激励机制,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经费支持。相关工作机制的不断健全完善,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基础。

(二)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一是积极回应全市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每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民生工程、办好一批民生实事。2021 年,南宁市义务教育普及率、基本医疗参保率、广播电视覆盖均达100%[3],就业、医疗、养老、社保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实施惠民工程,群众生活幸福感不断提高。二是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南宁作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一直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面临的最大压力是农村贫困人口众多。2015年底,南宁市共有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及邕宁区1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全市有421个贫困村,40.6万贫困人口。[4]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多年的不断攻坚克难,南宁市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 年的9408 元增加到2020 年的16130元,增幅达71.4%[5],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广大农村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十四五”以来,南宁市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新起点上持续发力,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

(三)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

一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响民歌湖大舞台周周演、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二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积极推进南宁市民族艺术基地、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三是实施壮乡文化精品打造工程,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文化品牌。四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及展演活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五是着力讲好南宁民族团结故事,在电台、电视台、报刊开设专栏,对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蓝连青、民族团结使者谢华娟、抗疫英雄梁小霞等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六是着力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例如,以“石榴花开美邕城”为主线,在机关、企业、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家庭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系列实践教育活动等。①数据来源:《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汇编》(南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通过各种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活动,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基础。

(四)推进语言文字共通,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群众基础

在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同时,重点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攻坚工程,进一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一是以社区民族之家为依托,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二是在中小学学校开展“学好普通话,共叙民族情”主题系列活动。每年组织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内容的校园中华经典诵写讲、民(童)谣诵读及汉字听写等语言文字品牌活动。三是在农村举办形式多样的推普周系列活动。开展推普脱贫培训、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等行动,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普及面。

(一)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近年来,南宁市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近3年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南宁市经济发展形势极为严峻。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作为一个拥有870多万常住人口的城市,南宁市经济总量一直处于全国省会城市下游,2021年,南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120.94亿元,比上年增长6.1%,[6]但与发达省份的省会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与周边一些省会城市相比,总量偏小,增速较慢;
工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
工业化程度低,工业短板尤为突出;
面对国际低迷的经济形势,国外订单大幅减少,中小企业难以存活;
失业人数增多,一些家庭收入骤减,生活品质受到影响等。能否应对这些挑战,将直接影响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能否顺利推进。

(二)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近年来,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局面不断巩固,但由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新的工作,相关单位也在探索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工作有待加强。2021年,广西命名10家单位为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其中,南宁市只有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获得命名。目前,该基地对于广西尤其南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经验提炼、形象符号、路径方式等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还不多;
在宣传教育方面,除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纳入党校和社会主义学院的培训及中小学教学课堂之外,社会层面的宣传教育还不多,社会知晓率不够高。

(三)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不够

南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12 个世居民族长期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生活,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南宁市的许多民族文化因未能得到有效传承而逐渐消亡,很多历史文化遗存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由于缺少社会面的广泛宣传,广大市民尤其是个别年轻人对南宁市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知之甚少,缺乏对南宁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认同,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更无从谈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7]。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在于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国家的认同自古以来就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密码。在儒家的道德观念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完整的人格成就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这代从小就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家国观念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绽放出来的理论创新之花,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抓手,是把14亿中国人民团结起来的精神支柱。

2014 年2 月24 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非常详细地对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了六点指示,我们可以这六点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二是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编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要运用各类文化形式,例如文学、影视作品,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媒体等多种渠道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四是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五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六是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9]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数千年来,各族人民始终唇齿相依、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和衷共济、守望相助,中华民族始终具有“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天下大同”的理念,把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各族人民始终表现出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这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基础。

南宁自古以来就是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南宁市常住874 万多人口中,汉族人口占48.55%;
各少数民族人口占51.45%,其中壮族人口占48.69%[10]。南宁既有丰富独特、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如干栏建筑文化、稻作文化、铜鼓文化、节庆文化、歌圩文化、龙母文化等,又有苏缄、陶弼、秦观、徐霞客、王阳明等历史名人的历史遗存,还有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关心南宁发展的历史印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这些都是南宁市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各族人民长期手足相亲、团结和谐、开放包容的生动案例。一部南宁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民族融合史,我们应该梳理出南宁的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各种渠道向市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讲清南宁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联结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的故事,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之成为南宁市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撑、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不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从而不断增强南宁各族人民的凝聚力,推动南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以中华文化作为根基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所浸润的伟大民族精神支撑起中华民族在遇到任何考验的时候,总能有胸怀有智慧地面对挑战、化解危机,不断创造新的辉煌。因此必须增进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不断增进南宁市各族群众文化认同的题中之意。增强南宁市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应通过多种渠道对南宁的民族文化进行广泛宣传。一方面,可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媒介对南宁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普及,还可以通过名家讲堂、研讨会、论坛等方式进行社会面的宣传。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要多进校园。这方面,南宁市明秀小学、南师附小等学校就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全市各所学校进行借鉴。例如,明秀小学开设了校本教材和班本课程。学校鼓励全校师生全员参与,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专长结合民族文化开课,开设有“会鼓传承”“原生态山歌”“贝侬合唱”“阿牛健身”“三姐舞蹈”等25 个校本课程,让每个孩子每个学期都能学到不一样的民族文化。同时,学校鼓励每个班级围绕民俗、美术、建筑、服饰等编纂特色教材研发班本课程,鼓励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参与班本课程建设。此外,引入“非遗”项目进课堂。近年来,明秀小学先后引进了壮乡会鼓、壮乡织锦、苗族扎染、侗族琵琶、壮族天琴、广西油茶等“非遗”项目及民族技艺进入课堂,并聘请“非遗”传承人对广大师生进行培训,师生们以学习“非遗”技艺为乐为荣,一些“非遗”项目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在“非遗”项目等民族文化的滋养下,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民族自豪感大大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深深地扎入孩子们的心田。南宁市教育系统可将明秀小学的做法在全市予以推广,每个学校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样既可以将南宁的民族文化很好地传承发扬,又能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近年来,南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取得较大成效。市级层面上,通过“五比五争”创优争先活动、建立“逢四说事”和“老友议事会”协商议事平台等创新模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但从总体上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应进一步构建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通过党建引领,让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鼓励各族群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联合创业,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增进感情、互动交融。

在南宁,一些社区党委(党支部)探索出很好的做法和宝贵经验,例如,西乡塘区衡阳街道中华中路社区党委将党建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民族情深党旗红”党建品牌,形成了“生活港”“关爱港”“解忧港”“和谐港”“党建港”“勤廉港”等六个特色服务项目,尽最大努力为辖区各族群众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住房居住、困难帮扶、矛盾调解、法律咨询、语言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这些举措增强了社区居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促使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此外,社区党委还在“中华中路是我家”专栏中张贴“荣誉榜”,并开展民族团结之星先进个人评比活动,评比民族团结之星、邻里和谐之星、民族文化传承之星、民族团结宣传之星、诚信经营户之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之星、志愿者之星等,引导社区居民树立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可把中华中路社区的宝贵经验梳理出来,在全市进行推广,从而促进全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当前,南宁发展的中心任务是“奋进新征程,推进强首府战略高质量发展”。如何用好RCEP 政策红利,抢抓平陆运河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滨海型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南宁市面临的新课题。在推进强首府战略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特别注重民生保障,尤其要特别关注少数民族群众的利益诉求,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许多来自外地的少数民族群众由于受教育水平、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在南宁从事较为艰苦且不稳定的工作,在疫情冲击下,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面临失业、收入骤减等困难,因此应当特别关注这些群体的收入和生活,使他们接受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在南宁安居乐业。同时,尽管南宁市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获得较大幅度提升,但从总体上看,城乡差距还比较大。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发挥南宁的农业产品、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尤其是应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及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通过他们带领各民族群众走上共同富裕道路,从而激发各民族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南宁市南宁民族团结数读南宁中国火炬(2022年11期)2022-11-19民族团结之歌草原歌声(2021年1期)2021-07-16Sam’s Family疯狂英语(双语世界)(2021年2期)2021-07-03眷恋南宁歌海(2021年6期)2021-02-01关 公宝藏(2019年3期)2019-03-28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感受南宁历史,感受美丽南宁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南宁市核心区旧桥景观改造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8期)2013-03-11推荐访问:南宁市 共同体 中华民族
上一篇: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在不明原因成人首发癫痫患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下一篇:专业课程之间衔接的合理性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