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坚定文化自信,塑造湾区人文素养”专题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7 点击:

肖姣平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及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批示中,强调要加强、改革、创新思政课,指出“八个相统一”的思政课建设的具体要求。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同时要加大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1]”诚然,这一重要论述寓意深刻,阐明了思政课教学关系中教学与学生的辩证统一关系,实际上为解决当前思政课教学呈现教学关系主客体“地位失衡”、学生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彰显甚至缺失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探索的方法指导。本文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中的“坚定文化自信 塑造湾区人文素养”专题教学实践角度,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关系定位及其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彰显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深入探究,从而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精心研究教学对象,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主导性分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只有全面认识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并找到卓有成效的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做到“主导性”和“主体性”和谐统一。本专题的授课对象是学校一年级学生,在前置学习中,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有了整体性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识和理解,对于如何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及提升人文素养不太明确。通过调查数据显示,从知识储备来看,已从广义和狭义角度了解文化概念,70%以上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了知识基础。从能力水平和文化底蕴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理性思考和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98.4%的大学生高度认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应继承弘扬,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基本具备识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腐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能力。从“00 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强烈。99.19%的学生愿意尝试和探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诚然,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创造和创新感兴趣。77.35%的学生非常赞同担负继承与弘扬革命文化的责任。可见,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见表1)。

表1 学情调查

(二)精心研究教材内容,实现教师对教材内容的主导性加工

本专题选取“概论”课(2021 年版)第十章第三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教学内容,以思想价值、政治价值为引领,聚焦“坚定文化自信 塑造湾区人文素养”教学主题,以“党史故事”为切入点,立足“以文育人,以史增信”,坚持问题引领式探究,从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探究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坚守文化自信的“根”?第二、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柱”?第三、如何凝聚文化自信的“魂”?三个问题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以如何坚守文化自信的“根”到如何筑牢文化自信的“柱”再到如何凝聚文化自信的“魂”的基本逻辑推演为设计思路,形成问题链进行探究式教学。简言之,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主导性加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功能,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精心研究教学设计,实现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主导性安排

本专题设计聚焦“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对“坚定文化自信 塑造湾区人文素养”的教学内容,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贯穿“问题链”教学法,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三个问题,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学习、课中探究、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让教学沿着教师释疑解惑的引导路径逐渐深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功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认知、认同、践行、内化”的行为步骤,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最终实现“知识传播、思想引领和价值树立”深度融合。

在调查中,针对“您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问题,87.03%的学生选择的是“小课堂课程学习”,72.16%的学生选择的是“大课堂课外实践”(见表2)。可见,“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是当前学生比较认同的学习载体。

表2 对“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途径”的调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载体,以“问题导向”“学生VR 体验”“师生对话”“合作探究”为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客体,创设和谐、平等、民主和宽松的教学情景与话语环境,激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有效激活丰富、多元的珠澳特色教学资源,灵活组织有创意、有实效的大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在引导、体验、合作与平等对话的主体性活动中实现教育主体之间视界融合、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实现教学相长,直到实现双主体发展与共赢的价值旨归。

(一)课前精心设计和经营 “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们在思政小课堂以VR 视角“云”观看“中共一大”会址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走”长征路,创设和谐、平等的教学情景与话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引导、体验中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学生“云”课堂自主学习,在学习通平台上观看微课文化自信的内涵和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充分彰显学生学习性主体。通过微视频、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困惑,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针对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调研,72.35%的大学生非常愿意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去认知、体验和感悟革命文化(见表3)。因此,教师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珠海“红色三杰”陈列馆,实现“思政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知、体验和感悟红色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表3 对“是否愿意利用社会实践时间去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的调查

概言之,通过课前精心设计,唤醒大学生主体性“伪在场”的状况,让其真正实现“出场”。

(二)课中以思政小课堂专题教学为核心,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性把控,激发学生展现主体性

1 以“合作探究”为手段,集中探究三个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的主体性

探究第一个问题,坚守文化自信的“根”。传承创新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教师首先运用课前票选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符号,故宫榜上有名,引出故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象征物。我们讲文化自信,首先要追根溯源,“根”就是坚守“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2]”然后讲述“梁家五代人保护故宫文物”的故事,通过讲好故事引导学生明大理,一代又一代故宫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引用案例“钟南山:中医药防治新冠感染正在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对案例进行解析,中医药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新冠感染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生动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对世界人民健康的贡献。最后以案例“习近平引经据典”引导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国内重要活动还是国际外交场合,根据实际灵活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向世人展现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向世人展示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例如,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西汉刘向的《说苑》,“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向世人展示一个爱好和平、求同存异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引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这句古文,旨在强调要“稳定脱贫攻坚政策”。概言之,通过打造较为轻松的课堂预设,讲好故事,引导学生增信念、明大理,发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性把控,提升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自觉担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解决教学重难点。

探究第二个问题,筑牢文化自信的“柱”。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涵养文化自信。教师首先以视频《红船精神》导入革命文化,筑牢文化自信的“柱”,正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昂扬向上的革命文化。教师理论讲授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知识传播,加深对革命文化认知认同。然后以党史故事为切入点,讲好党史故事“英雄母亲邓玉芬”,引导学生增信念、明大理:伟大抗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大学生应该增强革命文化自信,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最后学生分享实践项目,参观珠海“红色三杰”陈列馆的实践体会,有学生代表谈到:“通过参观杨匏安陈列馆,我们深刻体验到杨匏安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气节,大公无私的精神。在这次实践体验活动中,我们更加坚定,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有效激活丰富、多元的珠澳特色教学资源,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实现知行合一,涵养大学生文化自信,进一步形成“社会大课堂和思政小课堂”深度融合的育人合力。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发挥教育引导作用,实现教学的循循善诱,从情感上认同革命文化,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担任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解决教学重难点。

探究第三个问题,凝聚文化自信的“魂”。繁荣发展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教师首先以视频《“人类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的共同智慧》导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文化自信的“魂”,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推动着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然后教师讲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内涵,实现知识传播,加深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认同。最后教师讲好中国故事“‘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引导教育学生增信念、明大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新生力量;
讲好故事“一颗稻谷里的爱国情怀——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师引导学生增信念、明大理:从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简言之,通过视频案例和具体故事的叙述,讲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实现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认同,引导学生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新生力量,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奋进心,从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突破教学重难点。

2 以小课堂学生实践项目为拓展,激发学生展示主体性

灵活组织有创意、有实效的实践教学活动——模拟“中共一大”情景剧,通过情景模拟和情景再现,让学生既亲耳听又亲身演,既讲史实又抒情怀。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体验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另一方面用创新形式让大学生们真正自发深入地学习党史,了解党史,在创作、表演和体会角色的同时,能够与历史长河中那些优秀的共产党人进行精神对话,感受他们的伟大品质,学习他们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拥护和支持,听党话,跟党走。

学生自主在学习通平台谈获得感,老师可以直观把握同学们学习效果;
通过掌握同学们的获得感,引导学生增强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塑造大学生人文素养,让大学生主动承担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突破教学难点。

(三)课后以社会大课堂实践教学为深化,激发学生责任感

课后多视域拓展、多角度借力,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系列主题体验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政小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深入,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比如,教师带领部分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珠海市西城社区,感悟社区文化(文化活动、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等),引导学生自觉担任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发展。

教师带领部分学生前往横琴消防救援大队,感受我们身边的消防员是如何践行“对党忠诚、竭诚为民”,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基于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教学实践探索,让大学生真正实现从“出场”到完全“在场”。

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为解决教学关系主客体“地位失衡”或大学生“伪在场”等问题,有必要构建新型教学关系,以“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为载体,采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实现“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一方面,需要思政课教师主导落实,发挥教师主导性主体功能,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主导性分析、对教材内容的主导性加工和对教学设计的主导性安排;
同时,需要学生主体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激活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展示主体性和激发学生责任感,真正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思政小课堂理论性和社会大课堂实践性的相互渗透和有机融合。坚守思政课的理论性,从学理上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讲授理论的同时,灵活运用看视频、情景表演、讨论、辩论和演讲等课堂内的实践活动去理解抽象理论,进一步提升理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在社会大课堂的实践体验中更好地对理论进行升华和概况,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认同和内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统一。

综上所述,基于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探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能够唤醒学生“伪在场”状态,让学生真正实现从“出场”到完全“在场”的根本立足点,也是走出当前思政课教学关系困境、切实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的关键之所在。

猜你喜欢主导性中华思政稳增长要更关注主导性企业领导文萃(2023年3期)2023-02-15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2期)2020-06-1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推荐访问:主体性 为例 素养
上一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探讨
下一篇:在小学美术手工课中落实创意实践核心素养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