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冠礼仪式用乐的历时考察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4 点击:

文◎李 莉

冠礼,始于上古,是男子作为仪式主体参与的第一个人生礼,代表着男性的成年,可以承担责任,商议婚事。女子有笄礼。礼法随时代变迁,清代废除冠礼,但是冠礼在民间仍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本文综合古代文献、民俗材料和田野考察资料,对清代以降的湖北冠礼仪式音乐礼俗文化做历史考察。

清代风俗志论及冠礼,多言“尽废”“久废”,也有“民间尽废,士夫子弟学古知礼者间行之”①[清]熊登修、孟振祖纂《武昌志》卷1“地理志风俗”,康熙十三年刻本。本文参考的古籍由笔者标点。之说,体现了明代晚期庶民所沿用的冠礼与婚礼结合的民间礼俗,有进一步发展,甚至影响到士阶层。后冠礼与婚礼彻底合二为一,且多在迎亲前夕举行,不再突显“三加冠礼”的仪礼,而是更重视取字、送号,以及告祖等仪式。

(一)送号匾仪式

送号,又称“送号匾”,为成年男子取号,多由舅爷亲送。送号匾要以鼓乐相随,一路鼓吹送至男家。至,冠者父亲率新郎拜领,称“拜号匾”。拜罢,将号匾悬挂于堂屋墙壁,称之为“升号匾”。全程有掌礼司仪主持,鼓乐伴随仪式全程。少数民族地区也深受儒家礼法影响,如光绪宜昌府《长乐县志》记:

迎亲前一日,戚友鼓乐送至。冠者父率新郎拜领,谓之“拜号匾”。拜毕,悬挂堂壁,谓之“升号匾”。升匾后设筵,堂中择童子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弟兄”,亦“伴郎”,且呼新婚者为“新科状元。”②[清]郭祐再续纂《长乐县志》卷12“风俗志”,光绪元年增刻本。

三峡地区遗存的送号匾仪式基本与《长乐县志》记载类同。迎亲前日晚,戚友鼓乐送匾(朱漆木匾金字),至门司仪赞:“烛彩辉煌,日吉时良,金匾辉皓,百世其昌”。舅爷(以舅爷为尊)手持号匾,冠者父率新郎拜领。此时,有取号歌诗:“万卷书中选,开科点状元。红门传至喜,独点鳌头贤。红花遍地开,步步上金台。打开贵府门,取出号匾来”。在取号歌诗中,送号者及冠者等走入中堂。进入中堂,升号人(多为舅爷),绕中堂神案转九转,边转边颂《接号匾词》:“号匾接在手,金银对北斗”。升号有登梯挂匾的歌诗:“上一步,荣华富贵。上二步,金玉满堂……”③彭万廷、屈定富主编《三峡民间文学集萃》,中国三峡出版社1995 年版,第193—198 页。

(二)告祖、加冠仪式

升号匾的仪式结束后,进入“告祖、加冠”仪式,即向祖先告明事项后,进行冠礼。同治《襄阳县志》载:

先期,肃具名简,请成童二人相仪,名曰“陪郎”。至期,张筵作乐,陪郎导婚者拜祖先,及父母、亲长。毕,来辅左右,揖让升堂。父亲醮子,升席后,告坐,下拜,告肴三下。拜礼将毕,婚者手红花二枝,遂遍众宾,实冠礼也。④[清]吴耀斗修、李士彬纂《襄阳县志》卷1“地理志风俗”,同治十三年刻本。

“陪郎导婚者拜祖先”,即是告祖的仪式。《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的孝感“婚礼歌”,就是冠礼仪式歌诗。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年版,第358—363 页。《中国民俗大系·湖北民俗》⑥李惠芳主编《中国民俗大系·湖北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第223—224 页。对孝感传统仪式有过考证,告祖仪式的程式为:启椟、陈设、省视、总视、初香、迎神、亚香、降神、三香、参神、总香、初献、亚献、三献、总献、享祀、上汤、加菜、点茶、告成、安神、还椟、撤馔等仪程;
对应歌诗《陈设》《省亲》《迎神》《总上香》《总献》《辞神》《告彻》诸曲。加冠礼的程式为:陈设、省视、初香、亚香、三香、总香、初献、初加冠、亚献、亚加、三献、三加、肃仪、加爵、命字、谢恩、送神、撤馔等仪式;
对应歌诗除了与告祖礼相同外,还有《加冠礼歌》五首:《加冠》《命字》《酬恩》《谢媒》《饮福》。其中,加冠歌辞源于《仪礼·士冠礼》。鼓吹采用孝感地区民间府河傢业,乐队组合的模式包括大乐和细乐。大乐,由两支唢呐演奏,加少量打击乐,约四人组成;
细乐由一支小唢呐、二支竹笛主奏,外加三星(打击乐),约六人;
打板乐,由两支唢呐主奏,加入笙、竹笛、堂鼓、锣、钹等乐器,约十人。⑦《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湖北卷》,中国ISBN 中心1994 年版,第1063 页。大乐和细乐的形成和繁盛,与家礼仪式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陪十弟兄、十姊妹风俗

“陪十弟兄”习俗,也称“坐十弟兄”“十弟兄”等,是冠礼当天筵席中,同辈亲友约九人与“状元郎”同席宴饮,这一筵会称之为“煖郎酒”“待郎酒”“贺郎酒”。酒宴进行时,也伴随着歌乐行令的游戏。“陪十弟兄歌”在湖北各地流传丰富。笄礼,多在室内,由母亲和其他女性参与。风俗与冠礼有一些相近,女子梳妆,也有告祖、醮女、宴宾等仪式。笄礼也同样有筵宾习俗,称“梳头酒”“辞家饭”“带花酒”。湖北全境多有“十姊妹”风俗,唱“陪十姊妹”歌。哭嫁风俗在湖北全境盛行,尤以鄂西土家族为重。

《郭杨氏宗谱》卷首三《纂辑冠、婚、丧、祭四礼叙》记:

所有冠、婚、丧、祭四礼,谨遵《朱子家礼》择要编载,其余名家论列可从者,附载篇末。间或参以巳意用,按字别之。族中有力者务必遵照办理,以求完善。无力者择要施行,亦势所不得。⑧《郭杨氏宗谱》,湖北监利孝义堂“民国”十年版。本文所引仪式文献皆出自卷首三《纂辑冠、婚、丧、祭四礼叙》。

可见,家谱所录礼仪是“完善”之礼,在实际的应用则是看其经济实力和身份势力。《郭杨氏宗谱》冠礼仪式主要分为:告祖、加冠、醮子、告祖几部分,音乐贯穿始终。

(一)告祖仪式

仪式开始:“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升炮、鸣金、启鼓、奏细乐、六律合作、乐止。”这是一个典型的“起鼓”仪式。奏乐次序为:鼓三通、大乐、细乐、鼓乐齐鸣。“复作细乐,嗣孙率将冠者就位。”嗣孙是族中同辈相仪者,也做“陪郎”。就位,即神案拜位前。乐师前导,嗣孙前引,冠生首先至盥洗所,盥洗;
次至酒樽所,开樽、司爵者捧爵;
再至香帛所,司帛者捧帛;
最后至祖先位,跪拜行礼,三献香、三献爵、三献帛,礼毕,冠生俯伏,乐止。将冠词:“某之子,某年见长成。谨择是日加冠于其首,敬陈不缅,用伸虔告。”读祝毕,复乐。然后复位至拜位前,行礼。礼毕,嗣孙退位,将冠者入房,乐止。告祖仪式结束。

(二)加冠仪式

告祖结束,冠生之父,张罗此次仪式的主人,则需有一个迎宾的礼仪。“礼相引主人就宾馆迎宾,大乐随行。”为了体现仪式隆重,请来为冠生加冠的人,为地方宗族中德高望重的士绅,如官礼乡饮酒礼之贵宾,也被称之为“大宾”。主人与大宾揖让升阶入室,大乐止。迎宾仪式结束,进入大宾为冠生三加冠礼的仪式。“奏细乐,执事者布席揖大宾升公座,立而不坐。”加冠也以奏乐开端。冠者出房,相互行礼,冠者入席。此时,大宾也要行盥洗礼,从拜位至盥洗所,行盥洗礼。盥洗后,大宾降阶一级,至加冠所从执事手中受冠,至将冠者前,将冠者跪,乐止。大宾祝词。祝毕,复乐,请大宾加冠。一加冠后,大宾复位,冠者兴,适房更衣易服。乐止。这是一加冠礼。二加冠、三加冠,与一加冠礼基本一致,只是大宾降二阶、三阶受冠。三加冠礼结束后,进入醮子仪式。

(三)醮子仪式

醮子,即醮礼,古代传统冠婚礼仪皆有。“奏大乐、大乐止,奏细乐,冠者出房行醮礼。”大宾揖冠者就醮位,大宾至醮位北向受酒,乐止。祝醮礼词。祝毕,复乐,冠者升席受酒,大宾复位,冠者跪、祭酒、啐酒,兴。然后,大宾降阶东向,冠者到西阶,大宾为冠者命字,乐止。大宾祝词。祝毕,复乐,冠者行礼,醮礼仪式结束。由引相送大宾归,奏大乐。

(四)告祖仪式

加冠、醮礼仪式后,还须再次向先祖告明。仍以乐开启,“奏细乐,礼相引冠者告祖”。就拜位,拜,绕席至酒樽所取祭酒,再至先祖位,跪,三上香,三献爵,俯伏。乐止,由掌礼读告祖文。读毕,复乐,冠者兴、复位(回至拜位),拜,礼毕,冠者退位。掌礼焚文,宣告仪式结束。其中,初次告祖的内容是告知祖先将行加冠礼,后告祖的内容则是言及将要举行的婚姻之事,并请祖先庇佑。

《郭杨氏宗谱》在冠礼后书写有一段按文:“三加古礼,今乡曲多不能行,但就时制礼,冠一加以告于私堂祖牌位前,即古礼告于祠堂之遗义也。”因此,上述礼法在实践当中会有斟酌变化。

当代仙桃乡土社会中婚丧仪式中,还基本保持了旧时儒家家礼的传统。其中,婚前举行的冠礼仪式,是保存较完整的传统礼仪,程式主要为:陈设、起鼓、接新冠生、告祖礼、加冠和陪十弟兄。当代婚礼仪式多在白日一天内完成,加冠告祖之礼多设于晨,完成后开始接新娘,举行西式婚礼。

(一)陈设、起鼓和收鼓

陈设在当代仪式中被尽量简化,有知宾(司仪,仅设一人)陈设:面对堂屋神台设桌案为祖先堂,下左侧设袱食所,右考妣所,堂阶(门外)左侧设酒樽所,右盥洗所,用红色纸条书写所名贴在桌边即可,上摆放香烟(酬神)、装饰花束等。同时,乐队也完成乐台的陈设:六合班鼓乐位于堂阶(大门外)左下,唢呐乐云台(方桌)位于六合班对面右下,门口迎宾处设大锣一对,又称“对子锣”。六合班为一组打击乐,包括鼓、锣、钹、小锣(勾锣)、马锣。传统六合班还有一个1.5 米长的长号,称三号子。三号子一般在仪式开头和结束才吹奏,或者在行进中增加声势,但并不参与实际的音乐表演;
出于经济和实用性考虑,今天这一乐器已经基本被艺人放弃了。唢呐乐师一般两人一搭,民间称呼为“吹喇叭的”,也有尊称为“唢呐师傅”“云台师”。唢呐乐师皆兼吹细乐笛箫。因此,常见的模式就是知宾一人,六合班乐手五人,唢呐师二人。

陈设后,知宾唱赞:吉时已到,起鼓。鸣金、鸣炮、放鞭,云台师奏“起鼓三调”,鼓乐齐鸣。鸣金,是击对子锣,悬挂于大门外彩棚扎起的礼门两旁大锣,鼓点分为三、六、九响。起鼓三调,为唢呐吹三首曲子,传统为《清水莲》《虎调》《迎神调》等;
同时,六合班打《闹台》,穿插牌子和点子。常用牌子有《穿锁》《老大》《四进门》《龙凤登华堂》《魁星点斗》等,最后是《尾声》,中间随意穿插点子。收鼓仪式,基本类同,最后,以唢呐曲《送神调》结束。起鼓后,知宾招待亲友入席,和乐师进早餐。

(二)接新冠生

知宾唱赞:吉时到,鸣金、放炮、奏乐,接新冠生(新郎官)回府。

新郎官一早至附近亲朋家里梳妆、准备,等待仪仗接送。接新冠生仪仗,也是后面迎亲的仪仗。传统仪仗:镜子(用于辟邪)、开道锣、回避牌、轿子、乐班等。现今仪仗:横幅旗帜、彩旗、六合班、唢呐,或加腰鼓队、铜管乐队、小军鼓乐队某项。从仙桃各地乡土婚礼仪式来看,除六合班和唢呐不变之外,其他皆可随风俗时兴转变。当代接新冠生仪仗一路奏乐是非常随意的,各种乐队的混搭,一路对子锣鸣金,一路放炮、放鞭,各种乐声,夹杂着人群声响。六合班:奏一个或几个点子反复,如重复《走锤》《锁锤》,收尾时《收锤》,行乐时,鼓师单扦击鼓。唢呐:随意奏沔阳民间小曲,风格喜庆即可,常用的曲调有《闹五更》《九里十八岗》《修罗汉桥》《对面黄土岗》《观灯》(后三首录于民歌集成)等,也可吹当代各种喜庆的流行歌曲等。仪仗列队出行,至,放鞭、乐止;
新冠生牵亲娘子出,鼓乐齐鸣,一路仪仗回转。回至男方大门,放鞭。唢呐乐师走上云台,吹奏《迎神调》,六合班入乐位,击“点子”。知宾唱赞:乐止。仪仗撤退,准备进入庄严的告祖仪式。

(三)告祖礼、加冠

整体看告祖礼又分为:起鼓入喜堂、三献礼、读祝文、游所行礼、行天地礼、行家礼,最后加冠,冠礼后,陪十弟兄筵席。

知宾唱赞:喜堂内外肃静,执事者各执其事,观礼者两阶序立,司金者鸣金三响,司烟者举炮三哗,司鼓者划鼓三元,司乐者粗乐三曲,细乐三调,粗细乐合乐三章,乐止。配合着知宾的唱赞,乐班此时进入一种庄严的状态。鸣金三响:锣三声,第一声缓,后两声急促,第三声余音袅袅。举炮三哗:放鞭、放响炮。划鼓三元:传统“鼓三通”。粗乐三曲:唢呐乐,吹奏乐曲民间称《三句》,传统仪式乐曲。细乐三调:笛子、箫,吹奏乐曲民间称《三句半》,传统仪式乐曲。粗细乐合乐三章:吹奏一人箫,一人唢呐,唢呐《迎神调》,细乐《三句半》。

知宾唱赞:主告者就位,主告者率新冠生登阶入喜堂,鼓乐合起。乐止。有请云台大师、六合班入喜堂。乐止。主告者,或也为助告者,是新郎同辈未婚青年,也是后面十弟兄之一。配合知客唱赞,唢呐和锣鼓乐齐奏,唢呐奏《迎神调》,锣鼓在鼓师指挥下伴奏,鼓师行走时单扦击鼓,乐班进入喜堂。

知宾唱赞:主告者率新冠生入浣洗所,行浣洗礼,乐师前导,绕堂三匝,金鼓齐鸣。乐止。主告者暂退,新冠生就位,执事者提壶作水。细乐起,有请新冠生进巾、净手、整冠、纳领、束带,拂尘。“沧浪水清,可以濯缨,外洗其帽,内洁其心。”浣洗已成,主告者即位,细乐止。配合唱赞,唢呐乐师前导,带领主告者和新冠生,绕祖先堂、考妣所,至阶前绕浣洗所、酒樽所,最后至要祭拜的位置。绕堂乐:唢呐奏乐《迎神调》,六合班打点子加牌子。从行礼浣洗所位置回至祖先堂,也采用返行绕堂,鼓乐奏绕堂乐。

知宾唱赞:主告者率新冠生赴祖先堂,鼓乐同欢。乐止。堂告生就位,柱香,司乐者细乐和之。初上香,(锣鼓加入,后同)亚上香,三元香。初献彩(帛,黄纸,每献将帛焚烧),亚献彩,三元彩。初献爵(祭酒),亚献爵,三献爵。一叩首(鞠躬),二叩首,三叩首。堂告生复位。堂告生为新冠生父亲。行礼时奏乐为细乐,传统仅笛箫奏《三句半》,今天锣鼓乐师在每行一礼,加入锣鼓,以营造氛围。

知宾唱赞:读告祖文(略)。焚文,鼓乐和之。乐止。当代读文,往往也由知宾一人承办,采用吟诵,各自有各自特色,而不再具备传统唱诵的能力。读文时有细乐伴奏。而传统读文由掌礼吟唱,乐止。焚文时鼓乐齐鸣。

知宾唱赞:主告者率新冠生于祖先堂行鞠躬礼,乐师前导,绕席一匝,金鼓齐鸣。乐止。主告者暂退,奏细乐,新冠生即位。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香烟缥缈,烛彩辉煌,宗功愈茂,祖德弥彰。”细乐止。配合唱赞,由唢呐乐师带领绕堂,奏绕堂乐《迎神调》;
行礼,细乐《三句半》。每至一所(堂)皆有祝词,在传统中祝词是采用吟唱的模式,当代已经无人会唱,皆采用朗诵形式,或多省略祝词环节。之后,依次各所:考妣所、袱食所、酒樽所。礼乐相同,祝词各异。当代多仅设上述几所,而旧时则还有香帛所、茅沙神所、牺牲所、肴馔所、粢盛所、加冠所、命字所等。游所行礼结束后,行天地礼家礼。

知宾唱赞:主告者即位。主告者率新冠生复绕一匝,行天地礼。乐师前导,金鼓齐鸣。乐止。主告者暂退,新冠生就位。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吉星高照,瑞绕华堂,拜谢天地,永保吉祥。”天地礼成,细乐止。新冠生阶上面对天地行礼,用乐同上。

知宾唱赞:主告者即位。主告者率新冠生旋绕一匝,撤所、行家礼。乐师前导,金鼓齐鸣。乐止。有请云台师《送神曲》。乐止。主告生退位。新冠生即位,细乐起。撤所,当代仅将书写所名的红色纸条去掉即可。知宾依次念:向祖先,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姑父、姑母,姨父、姨母,哥哥、嫂嫂,诸表亲,执事者等行礼,新冠生鞠躬行礼。而此时,各亲朋则需上前受礼。传统细乐是不和锣鼓的,但是当代乐师为了营造喜庆氛围,吸收戏曲音乐特点,在知宾念诵之间,冠生行礼之时,皆加入了锣鼓点子。

知宾唱赞:有请牵亲娘子为状元公备座。新冠生升位,鼓乐有请。献十红,奏细乐。鼓乐齐奏,唢呐奏《冠调》。献十红,奏细乐《三句半》。知客上状碗、唱喜:知客一边读祝词一边呈上食品,十碗装入棉籽、花生,插松柏叶,有绵绵子孙、松柏常青之意,每上一碗,读一句,众人唱喜,锣鼓帮和,状碗按一二三四排成三角状,尖对着新冠生,十碗上齐,细乐止,鼓乐齐鸣。唱喜词如:

一轮红日照喜堂,喜啊(诸宾合);
二朵金花引凤凰,喜啊;
三元及第中金榜,喜啊;
四世同堂人丁旺,喜啊;
五福临门福禄广,喜啊;
六合同春喜洋洋,喜啊;
七星高照送安康,喜啊;
八方来财聚满筐,喜啊;
九九长寿曰月老,十全十美状元郎,喜啊。喜贺桃夭登金榜,其叶臻臻把名扬,之子与归为宰相,加冠庆贺状元郎。

知宾唱赞:行礼毕,乐止。有请六合师就位,为新科状元加冠。加冠:鼓师将鼓摆放至状元席前,与六合班奏套曲《加冠》,此曲为传统锣鼓套曲,专用于加冠礼,这首曲子演奏完毕,也是告祖礼结束,乐师归班。

知宾唱赞:告祖礼成,有请乐师归班,六合班就位。归班就位后,陪十弟兄筵席开始。

冠礼等家礼仪式,原本是上古贵族士人的礼法,自宋以降,礼下庶民,至明洪武元年令民间嫁娶依照《朱子家礼》。从志书、家谱和当代音乐文化遗存来看,家礼仪式音乐有着基本固定的仪式程式和音乐特征,而这些共性是源自历史礼乐的传统。

(一)祖先崇拜的传统礼俗观念

《郭杨氏宗谱》记录,音乐贯穿着整个冠礼仪式进程,包括器乐的锣鼓、大乐、细乐,以及唱诵的歌乐。仪式进程中大乐和细乐间奏。从笔者在江汉平原地区的考察来看,大乐一般为二,唢呐两支,细乐笛两支,在过去,或也加入少量打击乐器。大乐是不同仪式点的开始,仪式进行中则以细乐伴奏。从当代仙桃乡土婚礼仪式和用乐来看,西式婚礼已经深入乡土,“告祖、加冠礼”(民间称“告祖礼”)是地区乡土婚礼中最为重视的传统仪式,目前基本用于男方家庭。可以说,正是乡土社会中对于“告祖”这一仪式的认同和坚守,传统乐班才有了不可被取代的意义。告祖礼也应用于祭祖和丧礼仪式中,或正是因为“告祖礼”的隆重和神圣性,使得今天传统乐班仍在婚礼仪式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从告祖礼仪式进程和用乐来看,其仪式与前文晚清、“民国”时期家谱中记载的告祖礼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仪式开端起鼓:“司金者鸣金三响,司鼓者划鼓三元,司乐者粗乐三曲,细乐三调,粗细乐合乐三章”,完全承袭传统。然后按仪式进行盥洗礼,引新冠生绕堂诣盥洗所,乐师前导,奏大乐。至盥洗所,大乐止,细乐作,“进巾、净手、整冠、纳领、束带,拂尘”一如古礼,由细乐笛箫伴合。每至一所,皆有祝词,今天的知客先生多用吟诵,旧时的唱诗已经失传。盥洗礼结束后,细乐至,大乐作,乐师前导,引诣新冠生绕堂至祖先堂行三献礼。至,大乐止,由新冠生之父堂告生就位,三上香、三献爵、三奠帛,行礼期间细乐作。行礼毕,乐止,读祝。读祝毕,焚文,尚需新冠生行大礼,以告“祖先堂”行礼成。当代儒家的家礼仪式活动,还是与古代仪式保持着直接承袭关系,只是十里不同风,各地大乐、细乐、吹打锣鼓各有风韵和传统。如仙桃乡土社会婚礼中“告祖礼”所奏乐曲也是具有悠久的传承,如起鼓的《虎调》艺人们认为是具有辟邪意义的古老乐曲。唢呐曲《迎神调》《送神调》是专用于仪式中的迎神、送神,也是久远的传统曲牌。仪式中主要在于粗乐和细乐的交替使用,粗乐为唢呐,细乐为笛箫。仙桃地区粗乐三曲、细乐三调、粗细乐合乐三章,《迎神调》《送神调》,锣鼓《加冠》等,皆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特定曲牌,专曲专用于三献之礼和冠礼。这些曲调久远,其源头已经不可考,而在其他的仪式中,多采用流行歌和应景民歌。只有告祖礼中,必须以上述几个曲牌按传统应用。这一切都体现了告祖礼的不可取代性。

(二)童子歌诗的传统和消亡

《朱子家礼》凡礼皆上溯上古,歌诗也是继承了古代传统。《郭杨氏宗谱》所用的三加冠祝辞、醮辞、字辞,当代孝感传承的婚礼歌诗,都可见历史的渊源,皆援引自《仪礼·士冠礼》。不同的是,孝感歌诗为上下句,《郭杨氏宗谱》基本未变,为四四韵,三句:“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成尔顺德。寿考维祺,介尔景福。”此外,《郭杨氏宗谱》所录告祖文与民歌集成所录孝感婚礼歌《告祖文》,虽词汇不同,但书写章法相近,在旧时仪式中应同样是以一种吟诵歌调的唱读方式呈现。

从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来看,孝感儒家婚礼中的《加冠礼歌》歌诗为四四韵,上下句,旋律以五声级进和三度上下音型环绕;
《陈设省亲》也为四四韵,四声级进,三度上下环绕;
婚礼所用《歌诗》为《诗经》中《关雎》《桃夭》《采苹》,吟唱风格极慢;
此外,告祖文有专门吟诵歌调,为长短句散文。整体看,这和地方民歌的旋律风格有明显差异,是属于歌诗吟唱类。传统为童子歌唱。

为何是童子歌诗?在田野考察中,笔者曾与担任知宾掌礼的先生们探讨过这一问题,一种值得去考证的说法是:传统的旧时学堂,童子们会和先生一起学着吟唱诗歌,而童子是代表的纯洁和阳刚的生命力。童子歌诗的文献记载,至少可追溯至西汉,《汉书》记汉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汉宣帝三年,“益州刺史王葆欲宣风化于民,王葆作中和乐,宣布歌诗,选好事童子何武等,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⑨[汉]荀悦《汉纪》卷20“前汉孝宣帝纪四”,四部丛刊景明嘉靖刻本,第6 页。古代童子歌诗可用于祭礼,也可以用于教化民风。明清时期王朝和地方籍田礼有童子歌耕耤歌、田歌;
各地乡约所的圣谕宣讲仪式亦有童子歌洪武《圣谕六言》等礼仪。童子入学也要学习冠婚丧祭之家礼,其中家礼歌诗唱诵也应是学习的课业。在仙桃乡土社会,家礼的歌诗、祝词、读文等的吟唱方式皆已失传,仅存知宾的简单仿古吟诵。随着当代乡土社会中传统家礼的不断简化和变异,童子歌诗的场景已消亡。

(三)“大乐”和“细乐”用乐程式

从家礼用乐来看,无论记于宗族家谱,还是当代的音乐文化遗存,都体现出音乐与仪式具有固定程式性的特征。如整体仪式开始有起鼓仪式,结束有收鼓;
在重要仪式开始以鸣金、击鼓、粗乐(大乐)、细乐、粗细乐合奏为开端;
仪式进程中粗乐(大乐)和细乐交叉进行等。家礼仪式中大乐和细乐间用,是遍及中国南北的音乐文化现象。如湖北省的鄂北打调、土家八仙、襄河吹打、府河傢业等,均有“大乐”与“细乐”之分。也有一些乐种虽然没有粗细乐之分,但是在实际演奏中也存在着粗细乐之别,如宜昌细乐。宜昌细乐原本没有吹奏乐唢呐,但是在晚清时期逐渐从“围鼓班”的文人玩赏之乐,发展为应用于民间家礼活动的民间乐种,唢呐也就成为必然加入的大乐乐器,后世所存曲目也多以唢呐主奏。宜昌细乐的发展历程,可以管窥清代中叶以后,随着各地家礼仪式从士大夫家庭逐渐下移至布衣富户之家,从戏曲伴奏之乐发展起来的各地乐种,开始自觉地与家礼仪式活动相辅相成,形成了各地礼制类同、乐风各异的儒家家礼仪式音乐文化。当代仙桃地区乡土社会流行的粗细乐,则简化为粗乐两支唢呐,细乐一笛一箫,及锣鼓乐六合班。

大乐和细乐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乐器的不同和由此产生的音乐风格的差异。明清军乐亦有大乐和细乐之分,此外尚有鼓吹。其中,军乐唢呐在明代中叶已经普及民间。⑩任方冰《明清军礼与军中用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4 年版,第70、167 页。不仅军乐,明代各直省地方官署的祭礼与典礼活动,以及仪仗,也有鼓吹与细乐,大乐与细乐的不同乐队组合。由此可见,仪仗队和乐人多是“临期差拨”的里民和乐户,官礼乐人也是来自民间。军乐鼓吹也用于文臣所理事物和民间家礼,唢呐成为家礼大乐的核心乐器。在漫长的家礼推行中,士庶所用乐人,亦是官方乐户。古代乐人多为乐户,鼓吹乐户的义务是服务于官方典礼及仪仗用乐,并在民俗活动中发挥作用。雍正初,乐户制度废除,但实际上乐户仍多为官差。如江苏镇江鼓乐,观其发展历史,有口碑的早期乐师均是清代官衙的当差乐工,主要服务于官衙仪仗用乐,也兼做俗乐,经允许也参与百姓的婚丧嫁娶之家礼仪式活动和迎神赛会的民俗活动之中。而服务于民间礼俗显然是他们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当然,家礼仪式音乐源流必然是二元的,一为官方典礼仪式音乐,一为民间俗乐。如家礼仪式开端的起鼓仪式,完全是沿袭官礼模式的;
仪式中的不同程序,也会借鉴官礼仪式的特征,而生成专用乐曲。

(四)源自官礼的仪式程式

礼,原本仅应用于贵族阶层,家礼亦是如此,两宋时期家礼逐步延续至普通士人。司马光《书仪》和朱熹《家礼》(亦称《朱子家礼》《文公家礼》),加速了家礼的庶民化。明初洪武元年令民间嫁娶依照《朱子家礼》,后世王朝也多延续这一政策。因此,儒家家礼在地方的实行,已成为儒家推崇“礼治”和“风教”的重要策略。清代宗族家谱中也多会记录本族家礼,一脉延续《朱子家礼》等礼书的基本仪式传统。然而,礼法的程式和细节,并不是一味按照《朱子家礼》,实际也是延续王朝祭礼的基本程式。无论是宗族家谱所录,孝感传统儒家的“告祖、加冠”礼,或是当代仙桃乡土婚礼仪式中的告祖礼,仪式形成了基本的固定程式,基本与明清王朝祭礼类同。王朝祭礼自唐宋以降,逐步向地方推进,如祭孔的释奠仪式,被逐步推行到地方基层,至明清几乎所有直省府州县均设文庙,此外,还有各种坛祀、庙祠祭礼。因此,官礼仪式更广泛地向下传播,明清各地家礼礼法吸收《朱子家礼》,整体仪式程式和仪节也源自官礼,从而各地家礼也基本具有相对一致的礼仪程式规范。

本文从古志风俗志的记录、家谱中的儒家礼仪,以及当代的音乐文化遗存,多维考察湖北冠礼仪式的用乐历史,可知清代的冠礼仪式有送号匾、告祖和加冠礼,以及陪十兄弟风俗等,仪式中的用乐有渲染喜庆的鼓乐,有礼生唱赞、童子歌诗、鼓吹的大乐与细乐。这些用乐的习俗,皆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在笔者的田野考察中,富裕的江汉平原仙桃(原沔阳地区),只有在婚礼、丧礼和宗族祭礼,以及家族修谱的祭祖仪式活动中,传统乐班才具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仪式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用于告祖的三献礼。当代乡土社会中,很多传统信仰和习俗已名存实亡,而对于祖先的崇拜仍然有着坚强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歌诗唢呐仪式又听唢呐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2020年9期)2021-01-14歌诗达塞琳娜号与钻石公主号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措施的对比及启示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年1期)2020-11-16十岁成长仪式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唢呐大理文化(2020年3期)2020-06-11仪式感重要吗?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变革抑或回归:重思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从鲍勃·迪伦凭“歌诗艺术”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谈起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年1期)2019-03-29歌诗达亚洲战略新布局 大力发展广州母港航线海峡旅游(2016年9期)2016-09-23唢呐(短篇小说)红豆(2016年2期)2016-02-16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Talking strategies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版)(2015年5期)2015-10-21推荐访问:冠礼 湖北 历时
上一篇:敬重时间
下一篇:从“故事世界”的构建看中西“电影宇宙”之差异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