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4 点击:

麻晨俊 高 亮

1.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

2.南京体育学院期刊社, 江苏 南京 210014

中央国术馆将武术教育由师徒制革新成学院制后,所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基于此,中央国术馆从武术专业教育和武术普及教育两条线出发全面优化了武术教学的组织形式。那么,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是如何优化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的?又有何特征?当前关于中央国术馆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呈现出碎片化特征,缺少以武术教学组织形式为主线的研究。基于此,研究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技术路线,对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资料展开梳理与研究,力求完成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的价值判断。

1.1 教授班

在马良作出《中华新武术》,并对其进行改造后,武术逐渐适应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学内容。中央国术馆的成立则将近代发展而来的武术班级授课制迈入到了专业化的教学。1927年创馆伊始,中央国术馆便发布了“教授班”的招生简章,开始大刀阔斧地推行武术专业教育。在《本馆教授班简章》中,指出:“本班专为养成教授师资而设,专以预备党、政、军、警、学各机关及分馆教授人才为宗旨。毕业后,程度适合者,由本馆派往各机关及分馆充当教授”。[1]“教授班”是中央国术馆建馆初期推行武术专业教育的主要班种,招收的学生要求有较好的武术功底,培养目标是通过中央国术馆中系统课程的学习,培养具有面向各机关担任武术教员能力的学员。

1.2 师范班

中央国术馆的武术专业教育从1933年开始由教练式培训转向了师范式教育,其学制与课程设置也因此发生了巨大转变。师范班的学制已由教授班时期的6个月增加到2年,其课程设置更加多元。1933年发布的《中央国术馆师范班招生简章》明确指出:“中央国术馆为养成国术师资以广传习起见特设师范班”的开班目的。[2]显然,此时的中央国术馆希冀在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全面培养面向学校的武术师资人才。1933年后,师范班已是中央国术推行武术专业教育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其通过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把学生按一定的标准编入甲、乙两组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体现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1.3 讲习班

1935年,中央国术馆师范班更名为国术讲习班,并获国民政府备案,正如当时的媒体所述:“中央国术馆以该馆附设师范班办理有年,间因入学程度及修业年限之不同,不便遽行合并,特照教育部所议,除仍赓续办理暨将师范班改称讲习班以示区别外,其师范班原有章程亦应依此名称修正为讲习班章程”。[3]所以,中央国术馆在教育部建议规范教学组织名称的背景下,将其师范班更名为讲习班。中央国术馆的讲习班和师范班是同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区别仅在于1935年之前名称为师范班,1935年之后更名为讲习班。

1.4 专科班

“三年制专科班”是中央国术馆“一馆一校”办学时期,其“一校”之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所开设的班种。该校指出:“本校宗旨为造就国术、体育及军事兼备人才以备推行国术普及体育及实施军训之用”。[4]如张之江所述:“我们感觉到中国的国术界,有许多竟未识体育为何物,体育界有许多竟未识国术为何物,要想把国术和体育之间开一条通路,使双方都有真切的认识与了解也非早就一批富于体育和国术知识的新人才不可”。[5]194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为维持战时体育师资,特令该校正式改为国立国术体育师范专科学校,增设五年制师范专科。据了解,周仲霞(国立女子体育专科学校1946级学生,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退休教师)与陈正桂(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1943级学生,西南大学体育学院教师,2019年离世)共事半生。笔者于2021年3月16日对其进行口述史采访时得知口述内容:“体专他们是三年和五年,我们是四年”。即便是在抗战的艰难阶段,更名改制后的体育专科学校依然获得了发展条件,而“三年制专科班”与“五年制专科班”并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无疑成为了战时中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之一。

1.5 研究班

在《本馆研究班简章》中,该馆指出:“本班专为各机关男女职员,有志研究国术者而设,为普遍国术起见由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及各机关现任职员,共同提倡唤起民众强种救国为宗旨”。[6]“研究班”是中央国术馆践行“化除派系,整理教材,统一教学,研究改进”远景目标的唯一班种,由于该馆招收的学员多为国民政府的公教人员,因而具有一定的学识水平。该班通过集中研究的方式,编写武术及其相关教材,进而辅助优化该馆的武术专业教育和普及教育。

1.6 国术研究会

“国术研究会”是中央国术馆“一馆一校”办学时期,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内开设的开放式武术专业教学组织形式。全称为中央国术馆体育专科学校国术研究会,以发扬国术期健全人民体格,养成自卫能力,以强种救国为宗旨。国术研究会下设研究股、编辑股、出版股、文书股、庶务股、会计股六个职能机构管理国术研究事宜。以研究股为例,拟定了国术研究会的研究内容包括:关于旧式武器改良之研究;
关于提倡普及民众国术之研究;
关于拳械各种姿势名称之研究;
关于国术宗派之研究。[7]国术研究会的设立,体现了中央国术馆在“一馆一校”时期注重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教育理念,力求尊重师生的主体性发展。尤其对于学生而言,使单位时间的教学内容得到扩大,学生学习质量得到提高。

2.1 设于馆内的练习班

在《本馆练习班简章》中指出:“本班为供应民众练习国术之需求而设,以使国术技能普及全国各界,发扬民族精神养成健全体魄为宗旨”。[8]“练习班”是中央国术馆推行武术普及教育的重要班种,由该馆教师或优秀学生担任教练面向社会传授武术技能。面对日益增长的武术普及教育需求。至1935年,中央国术馆在馆内再次增设“秋季民众练习班”。正如该班招生简章所记载:“本馆为普及国术,使民众皆有练习国术之机会起见,特设民众练习班,以养成健康公民期达强种救国为宗旨。每日上午6时起至7时止,教授科目为拳术5项,器械2项”。[9]因此,“民众练习班”的武术教学目标是面向所在地传授武术技能,希冀增强全民健康,弘扬尚武精神,以达其“强种救国”之目的。抗战后期,中央国术馆在陪都重庆期间仍然坚持武术普及教育,并以“训练班”的名称招生公教人员入馆培训。[10]是以,中央国术馆“练习班”的设立是该馆推行武术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除男女兼收的练习班外,中央国术馆在馆内特设了女子练习班。在《本馆女子练习班简章》中,该馆指出:“本班专为妇女有志练习国术者而设,以国术普及全国女界练成健强躯干为宗旨”。中央国术馆对女子武术练习非常重视,如张之江所呼吁:“女同胞们,我们欲达到真正解放自由平等的地位,首先要整个民族身体的质量达到充分健全的地位,尤其是女子应该自命为国民之母,国家的强弱完全担负在我们肩背上,我们女子精神体魄不强壮,则子孙必定衰弱,我们女子自卫生存的能力不发达,则人种就算丧失了一半。我们要迎头赶上去”。[11]因此,作为武术普及教育形式之一的“女子练习班”,中央国术馆着重提倡了女子武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并希冀将武术普及于女子之中以实现“强种救国”的目的。“女子练习班”武术教学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的全面性,以及注重性别差异的教育原则。

2.2 设于馆外的练习班

馆内教学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显然不符合中央国术馆武术普及教育的目标。然而,当时的南京政府却积极支持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普及教育,如史料所载:“查国术救国已成普遍呼声,本府决定就市内各区公所,分设国术教练员,教练市民,曾函请中央国术馆查照派员分任教练在案,兹准函复极表赞成,并请将分区办法预为商定。就该区公所或其他始终地点,择定国术教练场所,并劝导市民按时到场练习”。[12]中央国术馆对南京政府的支持立即进行落实,如史料所述:“中央国术馆为谋普及国术,俾民众皆能强身自卫,以期强种救国起见,特在南京下关、鼓楼、西华门、夫子庙及其他相当之处,组设民众国术练习场”;
[13]可见,设于馆外的练习班有力的配合了中央国术馆武术普及教育的开展。

3.1 全面推行班级授课制

自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作出系统理论阐述后,近代西方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始全面采用班级授课制。我国的班级授课制始于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直至1904年的“葵卯学制”中才被清政府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鉴于我国的武术教学自古以来是以个别化的师徒传承制为主,为了使武术融入现代教育,民初时期,在《中华新武术》系列教材的基础上,马良对武术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进行了开拓。正是基于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和马良对武术班级授课制的探索,中央国术馆为了进一步完善武术教学组织形式,开始全面推行班级授课制。无论是早期的教授班、师范班,亦或是“一馆一校”时期的讲习班和专科班,中央国术馆在办学过程中逐步优化了班级授课制,为武术专业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武术普及教学中,中央国术馆设立的不同练习班也为面向社会推广武术奠定了基础。班级授课制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央国术馆的武术教育中得到发展,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保障了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活动的开展,对民国武术的横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基于水平的分班教学

除却依据性别的分班外,中央国术馆根据不同学生入学时的武术基础进行了异质分班。这一分班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应用于师范班教学,师范班的甲、乙两班分别为速成班和深造班。显而易见,面对学生入学时的水平差异,这一举措缩小了各班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武术教学的开展和互帮互学,是中央国术馆遵循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体现。当然,速成和深造班的确定也反映了中央国术馆武术教育亦遵循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快速完成学业是中央国术馆贯彻快速普及武术既定目标的必然要求,而深造班则让基础较弱的学生通过延长馆内学习时间最终达到与速成班同等的武术技能水平。从中央国术馆基于水平的分班教学组织形式中可以发现,在面对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矛盾时,该馆努力将这一矛盾通过教学时间的长短来加以化解。

3.3 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如果说,按性别分班教学和按水平分班教学更多的是从“怎样学”的角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的话,那么中央国术馆国术研究班和国术研究会等班种的设立,则是从“怎样更好的学”这一角度对教学组织进行了探索。在国术研究班和国术研究会中,中央国术馆从武术教学的集体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的角度去融合与构建,力求学习内容的深度化,促进学生武术学习的同时发挥探究精神和创造力。它是循序教学相长教育原则的体现,兼顾了武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与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实现,其不仅有主题问题的师生探讨,还能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钻研的机会,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央国术馆成立后面对的最现实问题便是武术“怎么教”的问题,特别是中国武术自古以来的“口传心授”教学模式,过渡到现代学校专业教学场景时,如何让武术教学发生适应性改变,成为馆长张之江及该馆教育者关注的重大问题。通过史料的梳理与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首先通过多种举措以保障武术教学的正常开展。其次,中央国术馆通过设立不同班种有针对性地开展武术教学,以实现其所谋划的教育目的。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在中国武术教育的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猜你喜欢国术师范武术——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民国时期武术家群体的“国术观”
——以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汇刊为中心武术研究(2022年7期)2022-11-05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2年6期)2022-07-02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中小学校长(2022年1期)2022-03-01《时报》与民国国术传播研究武术研究(2021年8期)2021-11-22中华武术黄河之声(2021年9期)2021-07-21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国术考试的具体制度今古传奇·武侠版(2019年11期)2019-11-18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体育科研(2017年5期)2017-11-27推荐访问:国术 武术 组织形式
上一篇:读书人思考的秩序维度
下一篇:文化学视角下贵州独竹漂的发展历史探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