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思维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0 点击:

赵亚娥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系,陕西 西安 710061)

辩证思维能力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人文素养与本领。辩证思维具有哲学属性,是一种高级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1],在层次上不仅高于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而且高于科学研究能力。《人体寄生虫学》作为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桥梁课程,是研究寄生虫形态、生长发育繁殖规律以及与人体和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学科。作为从教38年的任课教师,充分挖掘提炼《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所隐藏的“碎片化”辩证思维素材,有机地融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运用 “重点论”“对立统一”“循序渐进”以及“归纳综合”等哲学思维,客观地看待和理解寄生虫与人体的辩证关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途径[2]。

辩证思维是在承认、分析、解决矛盾的基础上,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基本路径。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人体寄生虫学》课程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内容多、课时少。为了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利用教材分纲节介绍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把握“重点”,讲授大纲要求掌握和熟悉的重要虫种和重点内容。对于每个章节相似内容,首先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危害严重的虫种给予示范讲授,然后提炼该章寄生虫形态与生活史的共性,即普遍性,再梳理每个虫种的个性,即特殊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对于每种寄生虫,形态和生活史要求掌握,要重点讲解。形态结构与生活史是寄生虫致病的基础,决定致病的部位、方式和机理;
至于致病、诊断、流行和防治原则,则运用逻辑推理即可分析推断。“形态决定功能”。钩虫成虫口囊内长有钩齿或板齿,寄生在人体小肠咬附肠壁,不断吸血,分泌抗凝素导致伤口渗血,因此钩虫造成的损伤主要在小肠壁,贫血是临床常见症状。而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呈囊状,囊内包含无数子囊、育嚢以及原头蚴,囊液具有极强的抗原性,因此临床表现主要为占位性的肝包虫病,一旦造成棘球蚴破裂,会造成人体内原头蚴种植播散与囊液导致过敏等严重后果。可见,讲清楚形态和生活史对于学好寄生虫学课至关重要,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这样讲授内容大大减少,让学生掌握了寄生虫学的学习方法,既“授学生以鱼”,也“授学生以渔”,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另外,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在实验课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优秀电视科普节目在实验前播放,如“CCTV焦点访谈:多管齐下共治棘球蚴病绝迹50年黑热病” 和“抗疟记”等,以及多年积累的优质教学录像片,不仅温习本次实验课内容,而且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完成后组织复习提问,实验课与理论课相得益彰,保证教学效果。

辩证思维认为,世间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与不断发展的矛盾统一体中,坚持 “两点论”揭示矛盾的相互特征,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3]。随着我国五大寄生虫病和肠道寄生虫病相继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教学内容和重点应随之转化。现阶段我国寄生虫病流行呈现新特点,新现和再现寄生虫病不断被确认,食物源性寄生虫病以及人畜共患病的种类和发病人数在不断增加;
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输入性境外寄生虫病时有报道。因此,人体寄生虫学教学重点内容应适度调整,减少或取消已消除的丝虫病、黑热病、疟疾以及感染率很低的肠道寄生虫病的教学内容,添加新现与再现、食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以及境外输入性寄生虫病内容,以适应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新趋势[4],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地投身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性思维的方法。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思维法则,任何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5]。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是贯穿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始终的重要内容,是一对发展变化的由量变到质变的对立统一关系。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以获得营养和居住场所;
在移行、发育、繁殖和寄生过程中破坏宿主组织;
分泌释放代谢产物产生毒性,诱发超敏反应,对宿主造成损害。而宿主对寄生虫的侵入并非来者不拒,通过特异和非特异免疫系统,对抗消灭寄生虫,以保护机体不受伤害。这一对矛盾始终存在,寄生虫是否引起宿主发病,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如果寄生虫感染虫荷大、繁殖力强,而机体抵抗力差,则人体发病,甚至死亡;
如果人体免疫力强、寄生虫感染虫荷小、毒力弱,则呈现带虫状态或者隐性感染,不出现临床症状。然而,一旦宿主免疫力下降,这种平衡即被打破,寄生虫繁殖加速,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变,寄生虫占主导地位,引起人体发病。疟原虫的发作与弓形虫的急性发病就是由于虫荷增加到“发病阈值”才出现症状的典型例证。因此,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辩证思维理解寄生虫感染导致人体发病的过程和机制,强调人体免疫力与“治未病”的重要性,树立“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未发”的医者观念。

辩证思维模式要求以动态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对于寄生虫感染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需要辩证地去认识,免疫保护作用与超敏致病作用是对立的统一体。如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的人,机体产生抗体而出现“伴随免疫”,对再次感染尾蚴有一定的抵抗力,起保护作用;
然而抗原抗体过度呈现,在肝脏和结肠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虫卵肉芽肿,导致肝硬化、腹水,就会危害人体健康。同样,间日疟寄生在人体红细胞,营裂体增殖,造成红细胞周期性破裂,释放裂殖子和红细胞破裂产物,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引起“带虫免疫”,杀灭体内部分疟原虫使虫荷维持在较低水平,临床症状减轻或者消失,保护机体;
然而,释放的抗原与机体产生的抗体结合也可诱发免疫溶血,导致患者贫血加重,出现疟性肾病,甚至因免疫损伤造成死亡。因此,教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以及寄生虫感染引起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面性,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渐进”过程,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速了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人类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性就经历了漫长的认识过程。自1903年溶组织内阿米巴被发现,一直认为是条件致病原虫,只有5%的感染者出现临床症状,其致病性与虫株的毒力、细菌的协同以及宿主的免疫力有关。直到1978年有学者采用同工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抗原性等技术,才发现5%致病型是溶组织内阿米巴,分泌黏附分子、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侵入肠壁组织引起阿米巴病;
而95%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是另一个虫种,不具有侵入肠壁组织的能力,被命名为非致病的迪斯帕内阿米巴[6]。200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教材对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进行了更新。人蠕形螨病作为一种新现螨源性皮肤病[7],也经历了长期的争议和论证过程。自Simon于1842年发现并命名毛囊蠕形螨以来,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蠕形螨在面部是非致病性的。1930年Ayres首次报道毛囊糠疹和酒渣鼻的发生与患者面部大量蠕形螨寄生有关[8-9],但之后的研究报道并不完全支持这一结论,一直处于争议或搁置状态。直到2010年我国学者采用Meta分析综合定量研究发现,蠕形螨感染与酒渣鼻和睑缘炎呈强关联,OR值分别为7.57和4.49[10-11],因此得出蠕形螨感染是酒渣鼻等面部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的结论。这一研究发现一经报道,便引起MedWire News、Reuters(路透社)以及中国教育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报道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学者的认同。

辩证思维的实质就是按照唯物辩证法则,在联系和发展中把握认识对象,在对立统一中认识事物。近年来对“疟原虫”和“线虫”的一些研究报道,颠覆了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和看法。众所周知,疟疾是由寄生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然而,近年一些研究意外发现,疟原虫具有抗癌抑癌作用[12]。疟原虫通过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拮抗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启动抗肿瘤天然和适应性免疫应答,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达到“饿死”肿瘤细胞的效果。线虫是全球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然而一些研究对线虫有了新认识,发现它分泌HpARI蛋白抑制与过敏性疾病发生强相关的IL-33表达,因此线虫感染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呈负相关[13]。尽管这些结果仍不完全确定,寄生虫也许对人体存在有益的一面。因此,要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教学过程中要下意识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理性的、批判的思维去学习,对待现有教材的局限性或认识盲区,鼓励学生用现代新方法去探索、去解决,也许有朝一日某些寄生虫会为人类所用。

归纳与综合是将学习到的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加以归纳,经过对比分析,总结概括出属性和规律的方法[14]。对于吸虫纲和绦虫纲在形态与生活史相近的寄生虫,如两种肺吸虫和猪、牛带绦虫,运用比较法讲授,简单明了,容易掌握,教会学生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每讲完一纲,要求学生运用“归纳和演绎”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把该纲所学虫种列表比较,找出各虫种间的共同特征和个性特点,掌握所学内容。在最后一讲“寄生虫病的流行和防治”,要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按大纲要求把整本书讲授过或留作自学的所有内容进行汇总,让看似杂乱的内容变得系统化和条理化。例如按寄生虫感染途径(经口、皮肤、媒介昆虫、接触、输血等)归类;
按食物来源(肉源、蟹源、鱼虾源、植物源和水源等)归类;
按引起宿主的主要症状(贫血、腹泻、皮炎和包块等)归类;
按主要致病部位(肝脏、肺脏、皮肤、脑以及肠道等)归类;
以及按治疗药物归类,等等。这一系列按不同类别“分析与综合”,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不仅能纵向掌握,而且能横向联系,对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动兮静所伏,静兮动所倚”。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止的运动发展变化中。寄生虫在人体和外界的生活史过程也是瞬息万变的。因此要教会学生用动态思维、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寄生虫某一阶段的发育状态。寄生虫卵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就是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过程中。我们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只是虫卵的瞬时形态,不同时点形态不同。如观察钩虫卵可以发现,不同虫卵卵内细胞数并不完全相同,有4个、8个、16个……,因为卵内卵细胞处于不停的分裂过程,24小时就要发育成幼虫而孵出。蛔虫卵则发育相对缓慢,在新鲜粪便通常只含一个卵细胞,两周后才发育成卵内幼虫。同时,引导学生要用“立体三维”观点看待虫卵结构,显微镜下看到的是虫卵涂片,而不是切片,纠正学生误以为是“虫卵切片”的错觉。因此,在讲授时要注意用虫卵的三维扫描图片去展示,用立体思维去描述,如蛔虫卵呈“菠萝”状,鞭虫卵呈“纺锤”状,蛲虫卵呈“柿核”状,肝吸虫卵呈“西瓜子”状,等等。从第一次授课就在学生脑海里建立虫卵是立体的概念,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引领,推进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隐形融合,同向同行,发挥“协同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15]。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理念上始终要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专业教育与价值塑造相统一,让课程思政真正落地生根[16]。作为《人体寄生虫学》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因材施教,讲好我国在防控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黑热病、丝虫病、疟疾、血吸虫病和钩虫病五大寄生虫病所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第一课,以此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激发学生对共产党的崇敬和爱国热情。讲好药学家屠呦呦在抗击“疟疾”过程中带领团队研发抗疟药“青蒿素”挽救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伟大创举;
她是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鼓励医学生要以屠呦呦老前辈为榜样,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坚持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做好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用发展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理性分析学习中遇到的难以理解或不懂的知识,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在实践中培养医学生唯物辩证的哲学思维,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格。“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青年学生肩负着人类健康和全球消除寄生虫病的大任,重任在肩,不负韶华,砥砺前行,奋斗正当时。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寄生虫宿主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1期)2021-08-30白话寄生虫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4期)2021-07-21《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稿约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1年1期)2021-03-23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科学(2020年3期)2020-11-26龟鳖类不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当代水产(2020年3期)2020-06-15加州鲈寄生虫病及防控建议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抓住自然宿主小星星·阅读100分(高年级)(2015年11期)2015-11-28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机制医学研究杂志(2015年12期)2015-06-10推荐访问:寄生虫 思维 人体
上一篇:HDAC5对成牙本质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他者视角下旅游文本英译创新路径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