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爱国主义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刘曙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1页。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准确理解爱国主义以及爱国主义与公民身份、国家认同和国际责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指明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应该持有何种关系,属于忠诚或爱的一种,这种忠诚或爱的对象是国家。简单地说,爱国主义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爱。这使得爱国主义不同于民族主义,因为后者的对象是民族。

作为一种忠诚,爱国主义是道德义务、政治义务和法律义务的统一。作为一种道德义务,爱国主义要求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一种特别的关注,这种关注通常采取的形式是关注国家和同胞的利益和福祉。这意味着,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我偏爱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其他国家。爱国者更忠诚于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其他国家,更关心自己的国家及其同胞的利益和福祉而不是其他国家及其居民的利益和福祉。这意味着,我认同我的国家,认为我的国家是我的,并且认为我与我的国家的关系是重要的。在这里,我们所谈论的国家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实体,而且是一个政治实体。因此,爱国主义也是一种政治义务,对国家的特别关注意味着作为成员积极参与国家的公共政治生活,讨论共同事务,提升共同利益。为了维系国家的权威和续存,爱国主义被写入法律,成为一种法律义务。“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祖国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密不可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156页。在这种情况下,爱国不再仅仅是恳求或建议我们做的事情,而且是法律要求我们做的事情,要求我们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制度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的根本保障和必由之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一旦违背爱国这种法律义务,人们将受到制裁和处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就明确阐明了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处罚规定,具体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或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与境外勾结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投敌叛变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和资敌罪等。

作为一种爱,爱国主义是情感、行动与信念的统一。不同于自爱,爱国主义这种爱的对象可以由一些人来共享,从“我的”上升为“我们的”。因此,爱国主义表现为以下想法,仅仅因为这是我们的国家,所以我对国家有义务。我“倾向于在它繁荣的时候感到骄傲,在它衰落的时候感到羞耻,在它受到伤害的时候感到气愤或义愤”(3)Andrew Oldenquist, “Loyalties,”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79 (1982:4):175.。我不仅对国家有义务,而且对同胞有义务。尽管同胞之间的社会纽带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见的、非个人的,而不是明显的、面对面的,但是这些想法是真实的,不可简化为基于自利的想法,特别是在国家的危难时刻或重大时刻。例如,在1998年抗洪、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2010年玉树大地震、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自然流淌。但是,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深厚的情感,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承诺,在行动中得到具体的表现。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12页。也就是说,爱国既需要情感的基础,更需要实际的行动。这种实际行动是讲原则、守法律的,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新时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5)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年,第78 -79页。习近平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5页。为了使新时代爱国主义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和领悟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推出爱国主义精品出版物,广泛组织开展实践活动,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激发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热情;
第二,建好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注重运用仪式礼仪,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发挥传统和现代节日的涵育功能,依托自然人文景观和重大工程开展教育,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第三,用好报刊广播影视等大众传媒,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创作生产优秀文艺作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涵养积极进取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强化制度和法治保障,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第四,各级党委和政府承担起主体责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7)《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9 -18页。。在情感与行动的基础上,爱国主义成为公民的一种坚定信念,是事实信念、道德信念与政治信念的统一。在事实层面,公民认为中华民族确实存在并且是一种连续的历史存在。在道德层面,公民认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具有道德意义,值得我们特别依恋它,并代表它采取行动。在政治层面,公民认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具有政治意义,值得我们特别忠诚于它,并代表它采取行动。

为什么要爱国?为什么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有特殊义务?有些人主张,国家是有价值的,因为它以各种方式促进其成员的福祉:它有时为成员提供对更大群体的归属感,这对于成员避免孤立和无根感是必要的;
它有时为成员提供做出选择并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文化背景;
在个人或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它提供信任和妥协所必要的社会联结(8)Andrew Mason, “Special Obligations to Compatriots,” Ethics 107 (1997:3):
440 -441.。但是,这只是从工具的意义上来理解,即国家有助于个人的福祉。从更根本的意义上看,爱国主义是公民身份的一种表达,它可以为爱国以及对同胞的特殊义务提供证明。这正是我们将爱国归入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的理论依据。

公民总是某一个国家的公民,例如中国公民、英国公民或德国公民,公民在所在国家中的成员身份就是一种公民身份。公民身份总是与某一政治共同体中的成员身份联系在一起,它具有内在价值。由于成为公民,“一个人就成为一个集体的成员,在这个集体中,他们与其他成员一样享有平等地位,并被承认”(9)Andrew Mason, “Special Obligations to Compatriots,” 442.。公民身份不仅仅指政治成员身份的法律地位,享有某些个人权利和正式权利,为成员提供直接或间接参与形成法律和政策的机会;
还意味着公民承担某些义务,例如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公民身份是公民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公民应该对国家保持忠诚,并因而享有受国家保护的权利。“公民资格意味着伴随有责任的自由身份。一国公民具有的某些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不赋予或只部分赋予在该国居住的外国人和其他非公民的。一般地说,完全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担任公职权,是根据公民资格获得的。公民资格通常应负的责任有忠诚、纳税和服兵役。”(10)《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四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第236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二章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义务,具体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等。《宪法》还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6页。与公民权利一样,公民义务内在于公民身份之中,是公民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政治成员身份的价值不能化约为它对于个体公民的价值,而是与某些共同善相联系,个体公民只能与他人一起享有这些共同善。查尔斯·泰勒指出:“有些东西对你和我都有价值,某些东西对我们有价值。也就是说,它们对我们的存在进入并构成它们对我们的价值。”(12)Charles Taylor,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190.一句话,公民身份既包含权利,也包含义务。作为公民身份的表达,爱国主义就是公民的一种义务,属于公民美德的范畴。

公民美德与人类美德相对。威廉·A.高尔斯顿认为:“人类美德是一回事,而公民美德是另一回事。人类美德因其自身而值得拥有,是对所有个人而言的……相比之下,公民美德因其工具意义而受到重视,因为它有助于维系政治共同体。”(13)William A. Galston, “Pluralism and Civic Virtue,” So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33 (2007:4):625.把爱国主义归为公民美德,这意味着爱国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或衍生的美德,即一种依赖于时间和地点的美德,而不是一种在大多数的人类情境中值得追求的普遍的道德特性”(14)Sigal Ben-Porath, “Civic Virtue Out of Necessity: Patriotism and Democratic Edu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 5 (2007:1):42.。作为一种公民美德,“爱国主义对公民在认知和情感等方面提出了特定的要求”(15)吴俊:《论公民美德》,《哲学研究》2010年第3期,第96页。。爱国主义要求公民必须认识到,任何公民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并与国家具有政治同一性;
离开了所属的国家,公民身份便无从确认。个体的公民身份决定了他(她)与同胞和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公民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心理、习俗和价值观念,这使得他们对同一个国家有着共同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从而萌生出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对国家现实的把握与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新时代爱国主义具有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在历史维度,新时代爱国主义表现为公民对于历史与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公民“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16)《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8页。。我们要引导公民理解和接受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要反对文化虚无主义,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17)《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8页。。在现实维度,新时代爱国主义表现为公民在把握国情和形势政策的基础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此,我们“要深入开展国情教育,帮助人们了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人们深刻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始终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既不落后于时代,也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要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了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引导人们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进行伟大斗争中更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18)《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6页。。在未来维度,新时代爱国主义表现为公民对于与同胞共享的国家未来谋划的承诺。新时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其未来谋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时代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其未来谋划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回答了个人层面“为什么要爱国”的问题,接下来转到国家层面“为什么要提倡爱国”的问题。

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的爱国,对于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可以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为国家治理造就合格的主体。“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所依凭的国家认同,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要求。国家治理体系总是发生在特定的国家中,因此,公民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认同直接与其国家认同相关。”(19)李建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光明日报》2014年2月10日,第1版。如果公民对国家没有认同感,国家治理的主体是一群自私自利之人,那么很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第1 -2页。

国家认同是近代民族主义发展的产物。近代民族主义最直接的政治产物就是民族国家。近代民族国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民族国家制度,另一方面是境内居民的国家认同。如果说民族国家制度是民族国家的“硬件”,那么国家认同就是“软件”。“国家认同不仅是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而且是基于国际社会承认之上的国家形象与特征的自我设定。”(21)门洪华:《全球化与中国国家认同》,《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26日,第6版。因此,国家认同呈现出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

就国内维度而言,国家认同属于群体认同或社会认同的一种,是公民感觉到自己属于国家的一部分,并认为国家构成自我的一部分,是国家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表现,是国家治理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国家认同不仅包含政治方面的认同,而且包含历史和文化方面的认同。在政治方面,国家认同包括对国家政权合法性的认同和对国家制度的认同等。在当代中国,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在历史方面,历史为我们提供“我们是谁”“我们来自何处”的叙述。“它阐明一种轨迹,这一轨迹帮助构造群体认同的核心、群体如何与其他群体建立联系并确定面对当前挑战时群体的各种选择。”(22)James H. Liu & Denis J. Hilton, “How the Past Weighs on the Present: Social Representations of History and Their Role in Identity Politics,”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4 (2005:4):537.群体的历史叙述影响它对自身曾经是什么、现在是什么、可能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的理解,因而对于建构群体的认同、规范和价值是重要的。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于对历史的铭记和尊重与对国家和民族英雄的缅怀和景仰。2014年,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了隆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只有永远铭记和尊重历史,永远缅怀和景仰国家和民族英雄,我们才能深刻理解重大历史事件与国家和民族英雄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重大作用。在文化方面,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共同拥有的文化的认可感和归属感。“文化认同是一个人、民族、国家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之一,保持强大的文化认同是维系民族国家凝聚力的纽带,也是拥有和其他文明对话的资格和权利的基本前提。”(23)李媛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46页。在新时代,文化方面的国家认同是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具体“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09页。。

就国际维度而言,国家认同关乎现代主权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与定位。秦亚青认为,“国家身份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国际社会的角色。具体地说,国家身份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主权国家与主导国际社会的认同程度”(25)秦亚青:《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关于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三个假设》,《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第10页。。蔡拓认为,国家定位“通常是指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身份、角色、地位、作用的确认”(26)蔡拓:《当代中国国际定位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5期,第121页。。在新时代,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我国在国际上的定位是“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2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175页。“发展中大国”(2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365页。“负责任大国”(2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第78页。,并将在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全球性,例如环境问题、金融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自应对这些问题。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民族国家发生了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看待爱国主义,可以从继续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来分析。

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国际主义”概念,“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两个著名论断集中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阶级性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且与各种资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划清了界限,例如德国工人党的“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资产阶级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主张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30)参见尹占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与范式转换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4 -78页。。列宁的国际主义不再是“工人没有祖国”的国际主义,而是“将红色政权建立在特定的民族国家之内”的国际主义,是一种融入了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列宁坚持真正的国际主义精神,揭露和批判社会沙文主义、中派主义与社会和平主义。与此同时,列宁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既坚持国际联合原则,又坚持民族自决原则(31)参见尹占文:《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思想发展与范式转换研究》,第100 -101页。。一方面,他认为国际联合是必要的。“从全世界历史范围来看,如果我国革命始终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32)《列宁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页。另一方面,他认为民族自决是基础。列宁指出:“我们要求民族有自决的自由,即独立的自由,即被压迫民族有分离的自由……是因为我们想建立大国,想使各民族接近乃至融合,但是这要在真正民主和真正国际主义的基础上实现;
没有分离的自由,这是不可想象的。”(33)《列宁全集》第二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5页。正因为民族自决是国际联合的基础,所以工人阶级应当坚决捍卫一切民族的自决权,应该坚决支持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国主义斗争。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从民族解放与无产阶级解放的关系集中讨论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只有为着保卫祖国而战才能打败侵略者,使民族得到解放。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中国胜利了,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被打倒了,同时也就是帮助了外国的人民。因此,爱国主义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3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0 -521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由历史条件来决定,作为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不但可以同时是爱国主义者,而且也应该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3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第52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确处理立足中国与面向世界的辨证统一关系,拓展了爱国主义的国际视野与人类情怀。他明确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理念,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所以必须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3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13页。关于中国同世界的关系,习近平强调:“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3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67页。在此,习近平意在强调坚持爱国主义与承担国际责任并不相悖,并阐明了国际责任的具体内容。关于中国如何更好地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习近平提出“三个更加积极有为”:第一,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致力于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我们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战后国际秩序,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地区安全对话合作。第二,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治理体系,积极推动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第三,我们将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发展,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促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特别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和可持续发展。(38)《习近平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人民日报》2014年7月15日,第1版。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习近平既主张坚持爱国主义,又强调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爱国主义义务与世界主义义务并非必然不相容。在当前关于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的辩论中,一些学者认为两者不相容。斯蒂芬·内桑森(Stephen Nathanson)把爱国主义用作民族主义的同义词,玛莎·纳斯鲍姆(Martha C. Nussbaum)认为爱国主义“非常接近于沙文主义”。与此相对,一些学者将世界主义等同于无根性,并斥责家庭、共同体和国家。通过对以上观点的辨析,我们发现,不相容的是特定形式的爱国主义与特定形式的世界主义,即极端的爱国主义与强世界主义(39)关于“强世界主义”与“弱世界主义”,参见王莹莹:《另一种世界主义:论布洛克对全球分配正义的构想》,《哲学动态》2020年第7期,第96页。。在前面我们提到,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爱国主义主张我们对我们的国家和同胞拥有特殊义务,即优先考虑自己的国家和同胞的利益和福祉。但是,这并不排斥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应该优先考虑他国人民的利益和福祉。例如,2015年10月16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为帮助叙利亚及其周边受难民潮影响的国家应对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政府决定向叙利亚、约旦、黎巴嫩等国提供1亿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援助。这一举措落实了习近平10月14日同克罗地亚总统基塔罗维奇做出的帮助缓解人道主义危机的相关承诺。同样,世界主义也有强弱之分。强世界主义认为,所有社会范围的分配正义原则也是全球的分配正义原则,同胞不仅没有向我们提出要求的权利,而且我们无权利用国籍作为自发行为的理由。相比之下,弱世界主义只是说存在针对别国的义务,且这种义务在道德上是重要的,而没有说超越国家边界的义务一定具有优先性。新时代爱国主义在坚持爱国主义的同时主张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一方面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大力宣传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激励广大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美好未来”(40)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322 -323页。。通过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新时代爱国主义兼具向内看和向外看两个维度,这使得爱国主义成为一种具有包容性的而非排他性的忠诚和爱,这将有助于从国际层面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是指对国家的忠诚和爱。从个人层面看,爱国主义是公民身份的一种表达,为对国家和同胞的爱提供证明;
从国家层面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国家认同提供基础和支撑。在此基础上,新时代爱国主义并不排斥对国际责任的承担,这既有助于从国际层面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有助于继续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爱国主义公民时代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小哥白尼(野生动物)(2022年7期)2022-09-20论公民美育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十二公民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3年12期)2013-07-24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中国宪法年刊(2011年0期)2011-03-25推荐访问:爱国主义 新时代
上一篇:马尾松和红锥叶片解剖和光合对穿透雨减少的响应
下一篇:Smarcad1重组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验证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