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领域与发展趋势——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王佳伟,廖文梅,邹佳敏

(1.江西开放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6;
2.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4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当前,农村人才短缺、人口空心化、老龄化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难题,迫切需要把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培育产生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历史任务,必须把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摆在乡村人才振兴的首要位置(方中华,2019)[1]。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多、范围广,一方面需要高学历层次和高水平的专家;
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丰富生产生活经验的基层实践者。而乡村振兴人才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农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李伟,2019)[2],更能促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与田间地里生产经验丰富的“田秀才、土专家”二者有机融合,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2021 年2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继续实施“一村一大”工程,根据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在乡大学生和乡村治理人才。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再次强调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因此,实施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并将其作为坚持三农优先发展的重要抓手(姜长云,2018)[3],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04 年教育部开始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下文简称:“一村一大”工程),专门为农村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业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该工程利用成人高等教育函授方式和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将高等教育延伸到农村,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使他们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推广运用农业技术的示范典型、实现科技致富的创业先锋和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生力军。2021 年底教育部提出以人才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将“一村一大”工程正式升级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教育部网站显示,截至2021 年12 月,“一村一大”工程已经在全国招生87万农民大学生,累计毕业55 万人。由此可见,“一村一大”工程成为了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工程。在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作为乡村振兴人才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重要途径的“一村一大”工程,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

自“一村一大”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密切关注,研究成果持续增加,热点主题不断涌现。现有文献对该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的探讨(刘婷,2020;
王安源等,2020)[4-5]、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张晓梅等,2016)[6]、人才培养的现状(张小永等,2021)[7]、人才培养困境及其对策(何波生等,2021)[8]。也不少学者认为实施该工程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江小青等,2011;
查代春等,2021)[9-10],主要表现为能显著提升农民职业化意愿(郭如良等,2019)[11]和创业意愿(翁贞林等,2019;
郭锦墉等,2021)[12-13]和人才培养留农务农效果(王佳伟等,2022)[14]等。现有学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对“一村一大”工程展开研究,但主要集中为主观定性分析。本研究基于现有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利用CiteSpace5 软件对“一村一大”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作者分布、研究机构、被引频次、研究热点和关键词共现及相关聚类进行计量分析(Chen,2006)[15],厘清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引。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中国知网(CNKI)作为当下国内学者使用最普遍且最为综合全面的数据来源平台,其涵盖了各种期刊文献、专利年鉴等数据(刘鸿渊等,2018)[16]。本研究以CNKI 文献数据库作为检索来源,选定高级检索,将检索主题词确定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一村一大”工程,检索时间段为2002—2022年,共检索到文献769 篇,剔除征文、报纸、选题指南等300篇非直接相关文献,共得有效文献469篇,基本覆盖了20年来我国“一村一大”工程领域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本文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文献信息,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作者、摘要、机构、关键词、发表时间、发表期刊等信息。由此形成“一村一大”工程领域的知识图谱分析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法进行研究,利用当下应用最为流行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5 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该软件是一款能够可视化呈现某领域研究热点、前沿主题和演化趋势的文献计量软件(危浪等,2020)[17]。选定相关算法,设定时间跨度为1 年,绘制2002—2022 年间我国“一村一大”工程领域研究文献的主要研究机构、核心作者、关键词共现、时区分布等可视化知识图谱,借此来探究“一村一大”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

(一)文献研究时间分布规律图谱

年度发文数量是用以衡量“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热度与发展态势的关键指标。因此,本研究对以“一村一大”工程为关键词的各领域发文量进行统计,并绘制折线图,如图1 所示。

2002-2022 年期间,CNKI总共收录以“一村一大”工程为主题的文献共469篇,第一篇与该工程相关的文献出现时间年度为2002年。发文量分布可反映针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节点,从年度发文量及增幅情况分析,发现有关该工程的现有研究大致可以分为起步、迅速发展、波动起伏以及稳步增长四个阶段。2002-2003 年,为研究起步阶段,该阶段主要特征具体表现在:发文数量较少,总发文量为11篇,年均发文量低于6篇,发文数量呈小基数平稳发展趋势,无显著波动。说明该阶段“一村一大”工程暂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人们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工业生产和发展领域;
2004-2012 年,发文量迅速增加并蓬勃发展,共发文274篇,年均发文30篇,相比前一研究阶段,发文量明显增多。主要原因是教育部2004年开始实施“一村一大”工程,引发了学者们的普遍关注和热烈讨论,并由此带来了发文量的一个小高峰,并在2012年达到43 篇与“一村一大”工程相关领域文献的发文量;
2013-2019年间,为波动起伏阶段,该阶段主要特征为:发文总量共134篇,且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发文数量19 篇,其中第二个发文量小高峰出现于2019年,发文29篇,主要原因是随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乡村振兴”这一主题词越来越多得到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研究者相关领域的关注;
从2020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发文量稳定增长,平均每年发表文献17篇。特此说明的是,囿于文章统计截止时间为2022 年9月,导致2022年数据不甚完整。

图1 2002-2022年“一村一大”工程文献数量分布

(二)发文主要作者分析

期刊发文数量是衡量作者在该领域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准,作者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能较为清晰地体现有关“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相互合作关系。研究运用CiteSpace5 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作者(高产作者)如表1所示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2。其中字体大小表示发文数量,各节点间连线代表作者间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作者间的合作越紧密,说明该领域的作者间合作较少且为两人之间的小规模合作为主,大部分作者为独立作者。通过对“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的作者发文数量以及作者间关联进行具体分析不难发现高产和高影响力作者。综合表1 和图2 可知,排名前三的作者分别为张春雨10篇、王强7篇、张小永6篇,有10位作者论文发表数量在5 篇以上,但整体来看,高产作者数量不多。而各研究作者之间合作度分析,主要作者中张春雨和王强等四位作者的合作度较高,其余作者大多在4篇以下,由此可知,该领域中,局部已形成合作网络群雏形,但整体比较孤立,合作缺乏,未形成紧密的研究共同体。简言之,当前我国“一村一大”工程研究特征具体可概括为“局部集中但整体分散”。

表1 高产作者前十名

从图2 的作者与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可以看出图谱中节点数为532个,连线为414条,网络密度为0.0029。从图谱中可以发现整个网络分布比较零散,说明对该领域进行研究的作者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呈现“大分散,小集体”格局。其中较为显著的作者合作群体有网络1:由张春雨和张玲等人组成;
网络2:由张小永和史永博等人组成;
网络3:由梁静和张凯等人组成。而通过查阅相关作者文献,发现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文献却分别是张晓梅的《面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和李智平等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中学习者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对策研究》,两篇文章均发表在中国远程教育。通过分析“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文献被引情况,整体统计可知,高频次被引文献主要为中文核心及CSSCI期刊。

图2 作者与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三)研究机构分布

本文运用CiteSpace5 软件中的合作网络分析功能得到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网络图谱以期发现该领域的研究水平空间分布情况,进一步挖掘有关“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具体机构的网络关系,由此不仅可直观反映机构间合作情况,还有助于发现推动该领域发展的研究机构,最终为科学评估这类机构在相关学术范围内主要影响力提供数据参考。采用CiteSpace5 软件对文章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设定时间范围为“2002—2022”,年限间隔设为“1”年,节点类型的面板选择机构,其余均为系统默认设置选项,按照上述设计方案最终运行得到“一村一大”工程研究机构分布的网络图谱呈现为图3。节点大小代表机构期刊论文发表的数量,每一节点间连线表示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密切度。由图3 可知,样本中包含节点数291 个,连线数77条,网络密度为0.0018,不难发现,有关该领域研究的研究机构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分散,但机构间的合作强度不高,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并未形成广泛且强度高的合作网络关系。通过分析发现,已形成比较明显的机构合作网络是由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和赣州广播电视大学等机构组成,是当前合作密度最大的网络,但其他高产机构存在合作网络并不显著甚至出现发表论文数量少等问题。

图3 机构及合作网络知识图谱

为进一步分析各机构的研究成果及机构间合作关系,对图3 展开了深入的数据挖掘,数据结果体现发文数量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如表2 所示。统计显示农业类本科高校和广播电视大学是该领域的中坚研究力量,说明这两类高校在国家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倡导下,非常重视“一村一大”工程的研究。同时,在发文排名前10的机构中,只有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和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两所职业类院校,说明职业院校在“一村一大”工程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未来应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契机,积极服务乡村振兴。而排名前十的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河北农业大学,发文总量为12 篇。但位于前三名的机构间合作网络关系并不突出,说明研究机构为高产单位,但并不能体现研究单位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分析研究单位的合作度,发现合作度较高的单位是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整体而言,目前有关“一村一大”工程领域的研究独立机构为主展开较多,各机构间合作空间广,预计未来可跨学科、跨区域发展更加深入的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表2 高产机构前十名

(一)研究热点与聚焦方向

第一,研究热点确定。关键词是一篇文献的精髓所在,凝练了文献研究主题的核心要点,概括了文献研究内容的精炼主旨,是研究热点的重要表现形式(Belvaux 等,2000)[18]。通过关键词分析方法探讨“一村一大”工程问题的研究热点,对关键词的词频、共现及聚类分析进一步判断和确定该研究领域热点的核心地位及重要影响程度(吴春雅等,2021)[19]。

第二,关键词词频分析。关键词词频反映了对某一研究主题的高度概括。从特定领域的关键词出现频次可以看出该领域在长期的发展与形成过程中的研究热点与关注重点。用来判断该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的重要指标是关键词出现的中介中心性,这也是用来观察学者们关注焦点的重要依据。表3 是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及词频中介中心性排序结果,得出排名前10 个关键词。从代表节点促进作用的中介中心性指标来看,“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与其他热点关键词之间的网络通信密度较强,同时发现“人文素质”“乡村振兴”等出现频次虽不算高,但存在较高的中介中心性,由此说明这类关键词常处于和其他关键词通信的路径中,主要对文献之间的相互引用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关键词共现分析。运用CiteSpace5 知识图谱软件对本研究检索结果中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探索“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从共现结果来看,关键词共406 个,形成624 条连线。图4 中字体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次数,各节点间的连线表示不同时间段建立的联系,关键词的共现强度通过连线的粗细体现。综合图4 和表3 可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最大的节点,出现频率最高,达到332 次,成为最显著的标签。“农民大学生”和“新农村建设”次之。从统计分析的时间跨度上看,“大学毕业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出现时间较早,而现阶段“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等关键词逐渐涌现,预计这类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表3 关键词按中介中心性排序

图4 关键词共现图谱

第四,关键词聚类分析。研究热点既是某一特定领域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也是有关该领域在具体某一阶段探讨的主要问题的突出表现。且关键词作为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凝练着文章精髓,是体现某领域的热点问题的重要载体。基于此,本研究采用CiteSpace5 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的聚类分析,通过图表形式直观反映该工程研究热点。呈现的关键词聚类视图如图5所示,色块代表聚类的区域,节点为406个,连线数483 条,网络密度为0.0059。模块值Q 大小与节点的疏密情况相关,Q 值越大表示聚类效果越好,这类数值主要用来科学聚类分析。平均轮廓值大小用来衡量关键词聚类的同质性,值越大说明聚类网络的同质性越高,也说明聚类是高可信度的。从图5 可以看出,Q=0.7294,S=0.9624,说明这类网络结构聚类效果佳、同质性较高、不同聚类划分清晰。图中主要呈现出十种聚类,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民大学生”“乡村振兴”和“新农村”为首。

综合表4 和图5 可得,前五大聚类的平均年份相差甚远,从2009-2019 年均有分布,说明相关研究跨度很大,研究的可持续性强。其中密度最大的聚类是“一村一名大学生”,出现时间为2010年,共包含77个关键词,主要的关键词有“一村一名大学生”“新农村建设”“农民大学生”“乡村振兴”“农村”等。综合前五位聚类,主要关注的是“农村远程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学毕业生安置”等主题。

表4 聚类的主要关键词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二)演进趋势分析

第一,时区特征图谱。CiteSpace5 时区图谱主要是通过对时间维度进行分析,从而呈现某一特定领域研究热点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谱。样本数据中关键词首次出现的年份代表节点,各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各节点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之间的逻辑传递和联系,连线数量越多代表研究文献的传承性越强(顾冬冬,2020)。[20]不同时期所出现的文献数量代表该时段内论文发表的成果,也代表该领域所处的具体的发展阶段。自教育部在2004年2月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及其系统组织实施“一村一大”工程以来,社会对“一村一大”工程的关注度大大提高。为深入挖掘相关研究动态演变脉络,了解不同时期相关研究的变迁趋向和发展规律,文章利用CiteSpace5 软件绘制了2002—2022 年大约20 年内有关“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研究时区图谱。由图6可知,“一村一大”工程相关文献最早为2002 年提出的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该工程研究的相关概念跨度长,影响范围大,主题词的演变反映的是研究热点的演进。有关“一村一大”工程相关研究持续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政策的演变,后续的研究内容也更加丰富,逐渐提出不同概念。而最新概念则是提出“乡村旅游”“乡村人才培养”“农民继续教育”“农民职业培训”等新关键词,说明对“一村一大”工程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新发展格局等愈发细致。

图6 关键词时区图谱

第二,关键词突现。突现性关键词的演变趋势科学地代表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态势(Chen,2004)[21],为了进一步了解“一村一大”工程的发展趋势,文章运用CiteSpace5 知识图谱软件得到该工程研究领域的突现词,结果如表5 所示,包括突现开始年份、持续时长、突现强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从突现强度、持续时间和突现时间三个角度对该工程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表5 关键词突现情况

从时间序列上看,学者早就关注该领域研究。其中,最早期的研究主要是“村级组织”“人事局”“大学毕业生”“乡村振兴战略”“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乡村振兴”的起始时间最晚且仍持续至今,这也将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主要切入点。而从突现持续时间长度来看,“新农村建设”“村干部”和“基层电大”等的持续时间较长,说明在较长时期内是有关领域研究热点。依据突现词的出现强度可以发现,“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Strength=5.69)、“乡村振兴”(Strength=5.38)、“农民大学生”(Strength=3.76)突现强度十分高,并出现了频次变动幅度大等情况。综合来说,“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乡村振兴”“农民大学生”不仅呈现突现强度高的突出特征,时效性强,可称为最新涌现的研究热点。总体观之,随着时间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热点也日新月异,持续变化,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一村一大”工程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话题。

(一)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一村一大”工程领域有关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利用CiteSpace5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现有信息进行挖掘与整理,总结当前文献数量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核心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对重要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进行分析与关键词聚类,得出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研究成果丰硕,具有一定政策导向性,但理论基础尚不成熟。从文献研究成果和发展规律看,2000-2021 年“一村一大”工程研究成果丰硕,在相关政策推进年份,有关该工程研究领域文献出现了两个小高峰,说明受政策影响较为明显。且该工程研究主要经历研究起步阶段、快速发展、波动起伏以及稳定增长四个阶段。“一村一大”工程研究虽已经历经20 年,但现有研究的相关发展经验及先前理论研究基础尚未成熟,该工程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理论探讨,加快形成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为未来研究奠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发展速度快但整体水平不高,未能形成核心作者群。从文献发表的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来看,首先,“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发展较快,文献研究成果中核心作者和核心机构初步形成规模,但发文作者与发文机构尚未构成规模性合作网络,暂未组建较为稳定的合作团队。其次,“一村一大”工程的研究者大多来自于广播电视大学和农业大学第一线、教师、管理者,缺少专业领域的理论型、学术型的资深研究者,研究内容仅局限于浅层次的分析或表象特征的描述,呈现的整体水平不高。

第三,研究主题相对集中,其内涵随政策推进不断深化。从文献关键词特征分析看,“一村一大”工程研究热点主要关注的是农村远程教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学毕业生安置等主题。众多研究集中在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的探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取得的成效,以及“一村一大”工程学员的农民职业化意愿和创业意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任务作为我国现阶段核心发展目标,如何促进“一村一大”工程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逐渐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重点与焦点问题。

(二)展望

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借鉴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先行经验,大规模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对提升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能力、培育新的乡村振兴与农村转型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研究基于CiteSpace5 的可视化结果,在总结“一村一大”工程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展望:

第一,持续推进“一村一大”工程相关领域研究,夯实理论基础。不仅要注意发展的数量,更应注重发展的质量,“一村一大”工程具有持续周期短、有利于直接发展农村共同富裕的教育类型特征。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尽量满足全面涵盖“农、林、牧、副、渔”类等农业现代转型亟需专业或课程,最大程度发挥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技术课程的见习与实践场所特有的的资源优势,切实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适应农村社会发展能力。“一村一大”工程的实效性体现了其培养学生的含金量,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所培养学生对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关系着农业现代化与规模化发展。应借鉴现有研究的相关发展经验及先前理论研究基础,为未来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研究奠定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一村一大”工程研究领域的机构间及学者间均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形成浓厚的研究合作氛围,组建具有一定规模的核心合作团队,形成较成熟稳定的合作网络,共同深入探讨“一村一大”工程的研究问题。同时,未来还需要研究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如何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育及其效果等。

第三,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还要重新审视和探讨乡村振兴人才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新目标、新形态、新策略,及以教育质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未来可着重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接续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基层干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以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及其教育评价改革等热点话题,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一村发文图谱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一村一品”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2-01-12绘一张成长图谱少先队活动(2020年12期)2021-01-14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一村三英烈侨园(2016年5期)2016-12-01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领导科学论坛(2016年9期)2016-06-05虚惊一场创新作文(1-2年级)(2015年11期)2015-11-28杂草图谱杂草学报(2012年1期)2012-11-06推荐访问:热点 为例 人才培养
上一篇:二阶再生张量空间与再生张量的性质
下一篇:一维抛物方程的两层网格算法优越性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