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学中难懂词语理解的策略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9 点击:

何 鹏

(杭州市临平区汀洲学校 浙江杭州 311100)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深入推进,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逐渐兼顾了生活性和人文性,增加了不少文学性文本,如,四年级下册中《乌鸦喝水》一课便选自普校统编版教材中的原文,这样一篇富有童趣的经典课文放在培智教材中是点睛之笔,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文本题材。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让培智学生适应这样的文本,以及理解透文本中的重点词语是需要进行一些差异化教学的。例如,对于文本中的“许多”“渐渐”“一颗一颗”等重点词语,单靠随文解词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可以结合当时的语境,在语境的基础上加入一些生活化、直观化、操作性的设计,让学生更加深刻地去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语,本文着重对在实践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几类重点词语理解方法分别展开论述。

(一)困境一:词面含义,难以理解。不理解字义,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描述词语的含义是难懂词语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对于普通学生,难懂词语可能是那些没有见过的,不能直接从字面去理解的词语。但是培智学生不一样,他们的生活经验相较于普通学生要匮乏得多,因此难懂词语的量也要大得多,即使是字面能看出来的词语,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挑战的。

(二)困境二:词形复杂,容易混淆。对于有一些长得比较像的字词,培智学生是最容易弄混淆的,一旦混淆之后,他们更加不能在语境中理解这些词语。以培智四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中《乌鸦喝水》一课为例,当语境中同时呈现“口渴了”和“喝水”两个词时,学生是最容易混淆的,尤其是一部分学习障碍的学生,因此,对于这部分形近字词,老师也要通过支持性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三)困境三:词义虽懂,难以运用。由于培智学生生活经验的匮乏以及自身学习能力的不足,对于部分生活中常用的词语,虽然他们能够理解含义,但到了真实生活中却不会运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词汇量的积累,提高培智学生的社交能力,使得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因此。老师要善于将难懂词语与生活的情境相结合,促进知识的学以致用。

(一)与培智学生“特定的思维模式”有关。培智学生的思维模式直观、具体,缺乏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他们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阶段。并且培智学生的思维较为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在理解一些偏抽象的难懂词语时,充满了挑战。

(二)与培智学生“匮乏的生活经验”有关。培智学生中的一部分中重度智力障碍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比较封闭,能够融入正常社会生活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自身语言障碍、社交障碍等缺陷,导致了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比较匮乏。

(三)与培智学校“零散的课程模式”有关。在国家培智新课程标准出台之前,各类培智学校的课程模式各不相同,且不说省内的各类学校教材和课程各自为营,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内,不同学段使用的教材也没有关联性,这些问题也导致了教学没有跟上部分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教师可以运用“五式联动”策略帮助培智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难懂词语、关键词语,五式指的是具象式、迁移式理解、演绎式理解、对话式理解、拆解式理解。

(一)借助感官素材,具象式理解。对于部分难以透过文本直观理解的重点词语,老师可以借助形象化的图片素材或者教学具,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对比等方法,来直观感受重点词语的语境含义。在具体的理解策略上,可以通过静态呈现、动态呈现两种形式进行支持理解。静态呈现是指通过多媒体直观呈现静态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寻找图片中的细节,在图文结合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如,对于“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这一问题,文本中写明了是因为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所以喝不着水。但是对于“瓶口小”“水不多”这两个关键词语,学生并不能很直观地理解清楚,一旦理解不清楚后面就不能很好地解答“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这个问题。因此,在理解这两个关键词语时,可以通过呈现形象化的瓶子照片,并用线条和标注将这两个关键词语凸显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在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之后,再呈现右边这幅图,让学生复述为什么乌鸦喝不着水。形象化的图片呈现,可以较好地帮助培智学生理解文本中的重点词语,进而理解关键句子,并最终能够独立回答文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动态呈现是指老师借助一定的教学具,在教学具的支持下,让学生跟随老师的讲解去触摸感知,并在真实的触摸感知中,理解体会词语的含义。如《小小的船》一课中,出现句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句子中,涉及的“弯弯的”和“两头尖”词语理解就比较抽象,以大多数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很难直接理解的,通过教具的动态呈现与触摸,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弯弯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尖尖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从而加深学习的记忆,在实践中感知生长经验。对比演示指的是运用图片或事物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二)导入生活素材,迁移式理解。在理解一些较为难懂与抽象的重点词语上,可以尝试导入生活化素材,将文本的中词语迁移到一个生活化的情境中,让中重度培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场景寻找到一些观念上的附着点,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提高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词语理解方法。[1]

1.创设生活情境,设置填充任务。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并将一些难懂的词语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迁移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设置填充任务,让学生将难懂的词语放到具体的生活化的语境中,完成任务的同时深化理解。对于《乌鸦喝水》中“许多”一词,原词出现在“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一句中,如果单纯随文理解,学生并不能较为直观与深刻地理解这个词语,此时可以将许多一词迁移到生活中,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迁移理解。比如,可以出示大街上有许多人以及马路上有许多车子的生活化素材,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感受许多一词的意义,深刻理解许多就是非常多的意思,并在迁移理解的同时学会应用。

2.带入真实情境,设置观察任务。除了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之外,老师还可以在校园区域内,利用已有的学校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情境中理解难懂词语。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个观察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在学习“嫩绿”这个词语时,它和碧绿、墨绿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嫩绿一般是指刚刚长出来的叶子的颜色,他要比一般的绿浅得多,学生很容易就可以观察出来,但是如果不观察直接理解就很抽象。对此,老师带着学生去校园环境中,找一找嫩绿色的叶子,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很直观地就将刚刚长出来的叶子与长了很久的叶子区分开,并且能够用嫩绿形容刚刚长出来的叶子颜色。

3.回归真实生活,布置实践作业。对于一部分难懂的词语,除了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习与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去学以致用,老师可以通过布置实践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相关的词语,并将它拍下来带到学校的课堂中,再次巩固学习。比如,学生在学习“五颜六色”这个成语之后,虽然也能够理解,但是到了真实生活中之后,很难学以致用,迁移能力比较弱。老师通过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五颜六色”的事物,并将它拍下来。在布置作业之前,结合培智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可以预先给予一些提示,告诉学生生活中有五颜六色的花,有五颜六色的气球等等,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公园里、商场里转一转,并记下或者拍下那些五颜六色的事物。

(三)结合具体语境,演绎式理解。演绎式理解是指通过操作的形式将词语内容演给学生看,它需要结合文本中的语境设计操作活动,并借助于一定的教学工具,形象生动地演示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生动地理解这些词语。[2]演绎式的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关键词语,切实提高了培智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理解“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这句话中“一颗一颗”一词时,老师借助教学工具,将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的过程形象地演示出来,并在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跟着读“一颗一颗”这个词,在演绎式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该词语的理解。老师示范演绎之后,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让他们自己在操作中加深对难懂词语的理解。如,对于文本最后一句“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中的“渐渐”一词,如果单纯地进行语言描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因为“渐渐”这个词语本身就很抽象。对此,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操作演示的方法直观感知“渐渐”一词的含义,学生借助教学工具将小石子一点点放进瓶子里,在刚开始的地方做一个标记,然后在水升高的地方也做出标记,在操作演示中让学生观察到瓶子里水渐渐升高的过程,并能理解到渐渐就是慢慢的意思。老师与学生一起演绎语境中的难懂词语,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四)设计简单问答,对话式理解。通过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词语的含义,在对话中让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程度较高的词语,这种对话式理解的使用频率会更高。以《乌鸦喝水》文本第一句话中的“口渴”一词为例,原词出现在文本的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此时如果直接跟学生讲解口渴一词就显得非常生硬与机械,倘若能巧妙设计一个问题,在问题中引发学生思考,并通过问题与学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口渴一词,整个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流畅。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乌鸦为什么到处找水喝”这个问题,在巧妙设问中,引导学生寻找文本中的词语。在老师设计“乌鸦为什么找水喝”这一问题之后,老师提出让学生在原文中找答案,借助这个问题,多数学生会主动说出“口渴”一词,在学生说出这个词语之后,老师将这个关键词语进行呈现,引导学生读一读,在学生读懂了,读熟了之后再对词语进行解析。精准引词之后,老师再进行讲述,口渴就是嘴巴很干,想要喝水的意思,在讲述完之后再带领学生读词与理解,并让学生主动说一说,口渴是什么意思,如果学生还是无法进行独立叙说,老师也可以通过口头提示,给部分能力稍弱的学生一些支持,师生共同词语含义的叙说,如此教学效果就会得到提升。设问的形式,既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能让学习变得更为主动,让课堂富有灵性。老师需要注意的是,巧妙设问是需要充分备课的,并不是任何问题都能达到理想、自然的对话效果,如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老师需要在相应问题上提前预设一些支持性的策略,如,通过进一步的语言提示与点拨帮助学生说出想要的重点词语,并在学生独立叙说后,老师进行补充、强化与巩固。

(五)把握组词规律,拆解式理解。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在造字组词中可以找到很多的规律,比如,汉字的演变规律,由字到词的意义组合规律等。因此,善于把握词语的组词规律,将这种规律挖掘出来,并进行形象的讲述,能够促进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记忆,比死记硬背要牢靠得多。例如理解“乌鸦”一词时,如果不作任何讲解,只是告知学生让学生直接记忆词语,学生容易遗忘,也不会举一反三。因此,老师可以将乌鸦一词进行拆解,“乌”字是黑色的意思,比如有“乌云”“乌发”,乌鸦这种鸟全身都是黑的,所以用了“乌”字,同时乌鸦又是一种鸟,所以“鸦”就是一个牙加了一个鸟,这样的鸟就叫做“乌鸦”。如果这样给学生讲解,将原来的词语拆解出来,逐个讲解,为什么用“乌”字,为什么“鸦”字要带一个鸟,这样的讲解会让学生记得更牢靠,而且在熟练之后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一)分析文本,重视解词。从目前正式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可以看出,文本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新教材将不断兼顾生活性与人文性,在今后的中高段教材中,偏学科性、人文性文本的分量可能还会提升。这些文本不同于先前的纯生活化文本,此类文本中会出现一些较为抽象、难以直接理解的词语,这些关键词语的理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灵活要求,授之以渔。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进入中高年级之后,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会学生一些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在一些古诗的教学中,诗句中会出现大量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此时就可以教学生通过看旁边的注释、看插图想象理解、借助智能设备等手段主动理解这些重点词语。

(三)方法多元,因材施教。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创造性的、因地制宜的,选出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最为重要,并在主动教授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掌握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推荐访问:难懂 词语 语文
上一篇:制造业企业数据赋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下一篇:HLA新等位基因B*46:30序列分析及其编码MHC蛋白分子结构预测,与表型鉴定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