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苗绣智慧化传承的困惑与破解路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8 点击:

刘文良 黄 洁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7)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以及湖南省湘西苗族聚集区。2006年,雷山苗绣、花溪苗绣、剑河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1年,台江苗绣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21年,松桃苗绣、湘西苗绣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新的生活模式下,传统苗绣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苗绣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然而,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事业尤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又给苗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1]。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5G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更是获得了强劲的技术支撑。5G技术的诞生,与传统移动通信相比具有高速度、泛在网、低功耗、低时延、万物互联、重构安全六大基本特点[2]。依托于5G技术融合人工智能(AI)、VR全景、AR体验、交互技术、可穿戴设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科技,苗绣产业可以在弘扬文化自信、保护文化资源、传承文化精髓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非遗苗绣如何通过智慧化创新更好地实现保护与传承,以期为苗绣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思路与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日在十八洞村进行考察时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苗绣随后成为十八洞村脱贫攻坚路上的主要产业之一。2021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黔西县化屋村点赞苗绣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3],鼓励苗族人民要将苗绣发扬光大,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然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脱离苗族人民现实生活的苗绣,其保护与传承并不是单凭政策和热情就可以致效。千年苗绣要实现可持续保护与传承,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下的智慧化发展。

1.1 “智慧化”是苗绣永久性保护的需要

基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困境,我国政府多次强调要进行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以确保非遗永久相传。目前,针对苗绣非遗的抢救性保护策略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传承建档、技艺留存、文化记录等方式对其进行遗产文化原真信息的记录、保存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苗绣产品实物逐渐受到风化等因素影响而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结合生产性保护措施,苗绣文化的保护需要依托于苗绣及其衍生产品的市场产业化开发,在坚持苗绣核心技艺不变的前提下,将苗绣文化融入相关产品从而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整体性保护苗绣需要专门建立苗绣环境保护馆、苗绣生态博物馆、苗绣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鼓励更多主体积极参与,以推动苗绣更长远地发展。在5G技术挂牌商用之前,4G技术对做工精湛的苗绣老绣片的保护在实现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应用上,虽未有不可之处,但由于网络技术和速度的局限性,对苗绣绣片还难以做到智能监测、监管、修复和留存等方面的全方位智慧化保护。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便捷高速的网络越织越密,对苗绣文化和苗绣绣片实施永久性保护,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苗绣建立传承人档案库、记录图案历史演变、口头技艺教授视频、苗绣脉络图谱等加以数字化保护已经成为现实。利用区块链技术永久存储、不可篡改的特征,将绣片信息如设计思路、诞生日期、产品寓意、传承人信息、材质选取、针法走势、应用途径等核心信息进行数字化,然后传输到区块链上,可以实现对苗绣文化珍品的永久性高效保存,避免若干年后出现苗绣绣品风化腐朽、苗绣技法针法消失、苗绣纹样消逝等问题。借助数字化技术,以文化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将科学技术与苗绣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实施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核心的立体工程,可以为苗绣文化根基浇铸更加坚固的保护层。

1.2 “智慧化”是苗绣创新性传承的需要

伴随着现代化的冲击,苗绣传承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现实窘境:大众对苗绣文化的认识缺乏热情导致对苗绣文化的了解缺少兴趣,亟需改善苗绣传播形式;
传承人对苗绣手工技艺的继承观念不断弱化,亟需增强宣传教育力度;
苗绣技艺传承方式受限,亟需改善传承机制,打破单一传承观念;
苗家阿妈们文化水平与技艺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传承质量出现问题,亟需开设苗绣作坊进行线上线下研修研习培训;
苗寨深居大山、环境比较封闭而形成的自给自足模式陈旧老化,亟需结合现代潮流推陈出新形成苗绣产业新模式。在苗族服饰越来越淡出人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下,发展苗绣衍生品产业是人们了解苗绣的重要途径。利用科技融入文化,结合VR虚拟、3D情境建模、APP交互平台、AR技术等开发和推广新型苗绣产品,是当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和发展良机。

从2020年初开始,肆无忌惮的疫情迫使旅游行业进入艰难生存期,旅游景点大量关闭,旅游文创产品滞销严重,但“5G+直播”的土特产网络带货方式为苗绣宣传与营销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超高清视频的展示与交流可以将地方文创产品营销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促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苗绣产品、欣赏到苗绣容貌、了解到苗绣文化。利用5G技术低时延、高可靠等网络优势,突破传统传播渠道单一、受众狭窄、技术薄弱等缺陷,可以将浓厚的苗家文化、苗寨风光、地域资源无缝隙地衔接、凝聚、烙印、融合、传承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中,以增添苗绣在人们生活中的曝光度。智慧化手段的助力必然会催生出多样化的苗绣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的需求,助推苗绣产业发展规模持续扩大,让苗绣及苗绣文化延伸魅力、创造效益。实践也证明,湘西苗绣工艺利用移动互联网的高效性,通过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会媒体进行苗绣文化展示与分享,实现了信息的多方位传播[4]。

虽然社会已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但当前苗绣及相关衍生产品在整体设计、依托载体、实物展示、网络传播、旅游观赏、产品体验等方面往往存在着陈旧传统、时代感不足、同质化严重、精神追求淡化等问题。

2.1 平台搭建“数字感”匮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无论是技艺保存还是产品展陈,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相应的数字平台都很有必要。然而,苗族刺绣的“数字化设计”还很欠缺,传统苗绣产品及苗绣色彩、纹样、图案、材料、针法等技艺元素的数据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一件好产品,如果缺乏合适的展示方式或展陈环境,极有可能被“埋没”。湘西十八洞村苗族文化博物馆内,展陈着大量苗绣文创产品,但笔者调研时却发现展厅内的文创产品布展整体墨守成规,摆放方式缺乏艺术性、新颖性与趣味性,同时细节上展览门类比较混杂、陈列布局比较混乱、解说思路比较混沌,从而拉低了苗绣产品本身的吸引力。即便有热衷于苗绣的游客拍照留念,也因玻璃柜的光照反射,拍出的照片几乎美姿殆尽。原应具有博厚文化精华的博物馆文创展厅,因为展览形式上的艰涩和枯燥而变得有些“丢魂失魄”,无法让苗绣的千年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无法绽放苗家阿妈们刺绣技艺的绝美,无法近距离感受到苗绣的灵魂呼吸。

基于这样的弊端与不足,苗绣产品展览方式更需要与时俱进转型升级,力求从分类、造型、布局等方面着手,为产品的展陈形式寻求提升空间。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图文、展板、海报、产品等静态观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现代化审美需求,苗绣展陈应该注重传输更具创意性的3D视频、4K和8K超高清视频产品内容,为用户开创更高级的全方位视觉体验。要在丰富苗绣特别是衍生产品内涵、提升文创产品活力,创造具有思想和故事性非遗传承产品的基础上,打造与苗绣展示相适应的高科技现场感,视觉展现上更为直观生动,充满新鲜感和震撼力。苗绣展陈主动对接5G技术,将有助于恰到好处地弥补产品自身形态可能存在的不足,也有助于一定程度上彰显或“放大”苗绣文化的特色或文创的优势所在,更好地满足游客对苗绣产品的品质感和趣味性要求。

2.2 宣传推广“科技感”欠缺

深居大山的苗绣及其文创产品如果仅仅依靠游客购买,那么推广范围将极其受限,传播渠道将非常狭窄。近些年,苗绣非遗产品由于现场推广的局限性,很多并不能及时与消费者见面,难以增加曝光率。同时,推广过程中往往也没有采取先进科技手段尽情展示新品的寓意内涵与实用功能,导致人们对苗绣产品的了解只能流于表面纹样、色彩、图案。而且,苗绣缺少线上较为集中的品牌聚合性平台,无法聚集和扩大苗绣粉丝量,导致提高苗绣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和消费群体等方面几乎一直没有有效提升。

如果5G+直播、短视频、APP文创平台以及VR虚拟全景旅游等现代化科技能够介入苗绣推广,打造线上非遗产品传播、营销新模式,则可以建立与消费者亲密互动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让苗绣更加广泛地进入消费者视野直至深入人心。以品牌文化元素为中心,充分发挥5G技术优势,跨领域多平台拓展传播范围、丰富传播形式、提升传播品位,对于全方位激活非遗产品的魅力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故宫推出的AR版《清宫美人图》《胤禛美人图》《故宫月历》(图1)《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宫》等八款APP的开发、高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图2)、故宫淘宝店等,不仅吸引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更有效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苗绣也可以有选择地借鉴故宫文创模式,融合5G技术创新文创形态,丰富苗绣及其文创品种,利用网络技术向全国各地进行“地毯式”推广,以此为苗绣产业开辟新道路、新优势、新商机。

图1 《故宫月历》App

图2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2.3 用户体验“新颖感”不足

如今人们生活在非遗衍生产品颇为浩瀚的环境下,虽然其类型多种多样、风格五花八门,游客看得眼花缭乱,但往往也只是目光一扫而过,因为缺乏鲜活体验感,留在脑海里的只有短暂印象。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点”是什么,非遗产品诞生的逻辑是什么、核心目的是什么,这些却被关注得很不够。文创产品的开发,要考虑将关注的重点从“物”转向“人”,在充分分析用户需求、喜好以及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将一定的文化理念有机地融入到具体可感的物象中。同时,可以考虑尽可能地通过交互方式让用户获得更舒适的使用体验[5]。那么,什么是用户体验呢?“ISO9241-210标准”指出,用户体验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或服务之前、期间和之后的总体感觉。而且,用户体验还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其中包括潜意识、有意识和无意识体验[6]。让消费者主动购买非遗产品的前提或最佳方式,是让他们有机会获得亲身体验,毫无保留地将创意属性、实用功能等信息提供出来,以创造和实现产品的最大化价值。然而,当下苗绣产品在审美体验形式设计上很多都过于严谨、呆板,导致苗绣天生拥有的美之灵魂无法充分释放与施展,从而与人们在感官上的交流难以产生审美共鸣,也就难以激发人们对苗绣美感的认知与认同。产品造型的同质化、空洞化和功能的模糊化、无用化现象,让苗绣文创逐渐失去了苗绣文化本身的深切情感内涵,导致理应别具一格的苗绣文创几乎沦落到千篇一律的泥淖,既陌生又熟悉的设计观赏体验缺少情境氛围,无法真正触动人们的内心深处。

一件非遗产品诞生的意义是看它能否服务并满足于人们的价值需求,盲目的“跟风”设计,必然会导致文创产品因设计对象层次不均而无法满足人们的心理价值体验。当前很多苗绣文创在与苗绣文化悠久历史、民族风俗、文化精神的交融方面也比较浅显片面,这也导致苗绣文化的深厚底蕴难以让人们获得真切感知。当下5G技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局限,增强了真实感、体验感和完整性,是对传统文创设计进行推陈出新的大好时机。5G+人工智能、5G+VR全景、5G+AR虚拟、5G+大数据等,都是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的创新举措,为用户交互体验打开了新视角、开拓了新视野。苗绣产品更为充分地利用5G技术,可以给予用户最大效应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

近两年,我国5G网络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截止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185.4万个,实现县县通 5G、村村通宽带。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5G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处于保护与传承困境中的苗绣提供了更为强劲的驱动力。基于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智慧化保护与传承,将为苗族刺绣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现繁荣景象创造生机与活力。

3.1 苗绣及文创数字化平台拓展

5G时代的到来拓宽了苗绣产业的发展途径,科技的颠覆性变革带领我们迈入数字文化产业的大门。虚拟文创的新风向是基于一个大众平台以数字化传播为载体的媒介形式,类似于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等创新开发,而数字化搭建的文创平台设计主要利用5G“高速度、泛在网”的特性,充分体现5G进化的优势、本质和价值。比如以开发相关苗绣APP为内容基础的移动终端,可以更高效地为用户及消费者提供精确信息、延伸多元文化、传播民情风俗。非遗苗绣APP移动终端设计的核心目标可以是以非遗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文创产品展销以及信息服务等为主线,其界面设计风格以表现苗绣文化氛围、凸显当地风景名胜和民俗生活等为主体,界面皮肤细分色彩与产品样式的结合适宜做多种背景设计,比如利用解构、重构后的苗绣图案、图形配色等,也可以是寓意深刻、风格独特的花纹刺绣,还可以是当地绣娘刺绣严谨又活泼的场景,当然也可以拍摄当地优美风景等等,以丰富苗绣APP背景设计的文化氛围,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用户的审美需求。比如说,具体到湘西苗绣APP,可以设计以“湘西”+“苗绣”为主体元素的创意内容、产品分享与购销、服务专区、传承人介绍、交流互动、新闻资讯等主要功能设置(图3)。

图3 “湘西苗绣APP”产品功能结构

“创意内容”功能可以包括UGC(用户生产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和OGC(职业生产内容)三部分。其中UGC内容是指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自媒体媒介环境下自由发表的图文、音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内容[7]。创作是一个不断赋权的过程,它使得我们更契合大众情感,更接近大众生活,更理解大众所需,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我们自身的不足。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用户热衷于将自己的创作发送到平台上进行分享,类似于用户去往苗族聚居区旅游,平台便可以支持他们每时每刻记录自己在不同景区旅游的心情或风景,也可以将自己参与苗绣设计的作品或短视频传送到该平台与他人分享。另一方面,为苗绣构建专业团队,将PGC的高质量内容、高精准信息输送到该平台上,促使用户对苗绣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精神的认知和对产品特色的认同。再者,随着苗绣品牌的建立,从事苗绣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也可以在该平台以获取相应酬劳的方式为用户答疑解惑或者发布文章,增强用户的粘性和关注度。“产品分享与购销”功能可以包括生活品、礼品、装饰品、益智玩具等各种创新产品,每件苗绣产品除了介绍式样、材料、工艺、由来、文化等,还可以设计“3D+AR”应用场景推荐、文创应用途径、文创功能展示等使产品展示更趋于真实。用户购买后可以根据物流显示实时跟踪产品,收到后形成UGC内容进行反馈并分享到平台。同时,这种形式也解决了游客到苗寨景区购买文创产品后携带不便等问题。而“服务专区”功能主要包括景点预约、交通指引、线上博物馆等功能。这种将文创UGC融入“创意-设计-制作-分享-销售-服务-传播”的产业链闭环全流程,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参与创造个性化产品的价值需求。另外,传承人是苗绣传承与发展的核心支柱,有必要设置“传承人介绍”专栏,从多方面详述苗绣技艺传承人如吴通英、张桂英、石丽平、吴英继、吴秀英、刘英等,展呈他们的苗绣代表作,分享其个人传承经历,介绍其独创的针法技艺,还可以讲述他们带领苗族阿妈们振兴苗绣产业的感人励志故事。“交流互动”功能则可以包含用户线上交流互动、线下实践互动等,强化用户体验,提升服务价值。在具备社交属性、文化属性、物质属性的苗绣APP平台,可以实现用户与苗绣传承人、产品设计师、文化产业企业家、学者甚至苗绣爱好人士等不同背景的人群,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点接触,开展深度交流;
可以实现支持传承人将自主研发出的苗绣产品和图案以3D视频展示给大众;
支持面向全产业链的开放创新商业生态模式,新的线上平台支持用户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苗绣产品的创意、设计、制作、分享、营销以及传播等各个环节;
支持产业链环节通过业务外包、信息共享、协同创新等方式持续再生出更多服务、更新产品;
支持大数据管理应用,根据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游客来源地,设计出更具独特性、融合性的苗绣文创产品;
支持通过大数据技术记录用户学习苗绣在线课程和讲座,比如针法、材质等;
支持话题讨论,志同道合的用户组建讨论学习群,形成苗绣在线教育课堂,在线快速分享多种形式资料,逐步改善传承主体受限、传承方式单一等问题。

发挥5G技术低时延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将高效精准的苗绣资源聚合在APP服务平台上,有利于充分展现苗绣的审美价值、历史价值、科研价值、经济文化价值。除上述各种数字化功能外,苗绣数据平台还可以通过电商订单自动统计和分析,让相关元素模块全部转化成大数据,以利于相关人员在后期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检索、分析和应用,为苗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

3.2 5G技术延展苗绣数字化传播

2022年8月31日,CNNIC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图4),手机网民规模达10.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6%,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95亿,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图5),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8.41亿[8]。由此可见,网络早已成为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刚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网络有机融合,更有利于实现继承和革新的结合,实现视频表达的多样化和创新化,从而更加原创化、专题化、深度化,做到精准传播非遗文化。这一切由于5G的推出而变得更加便捷、更加强大,5G速度接近4G网速的十倍之快,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下载完成。在5G网络快车道上,文字与视频的双渠道讲述,人们自然更热衷于视频化的展示形式,因其可视化程度高,可以将多元立体的形象信息和细节画面展示得淋漓尽致。苗绣通过“5G+直播”,利用短视频平台抖音APP、快手APP等碎片化传播浏览方式,可以以形象生动、趣味隽永的方式为广大受众深入浅出地讲述苗绣文化、传播苗寨风光,让人们更好地感受苗家风情。

图4 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5 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要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积极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并提出了产业发展重点任务:提升网络传输能力,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
持续推进4K超高清电视内容建设;
加快行业创新应用[9]。充满苗族文化红色记忆的“十八洞村非遗展示馆”,展陈着大量苗绣产品,如绣衣服、绣党旗、传统手工包、苗族服饰等,但其产品介绍仅局限于简单的文字配上二维的静态图片,文创原本应该具备的深厚内涵在这里却呈现得枯燥乏味。实际上,线下苗绣非遗博物馆中也完全有必要建设“5G+4K/8K超高清视频”,全方位多维度推广苗绣产品的品种多样性与元素组构的创意化;
或者结合3D影视动画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地传递苗绣文创创意的由来,解析特殊工艺,讲述产品故事,解读文化背景,多视角播放展示苗绣文创产品的具体结构、应用场景、实用功能等,突破苗绣产品传统传播的局限性。湘西苗族妇女常穿的“四角挖云式”无领宽大上衣,整体衣着底布采用深灰色或湛蓝色,为突出衣领便使用黑色作为底色形成鲜明对比,然后根据衣领轮廓进行图案刺绣,纹样图腾的选取主要包含植物纹、花鸟纹、蝴蝶纹等,这些纹样背后体现出的苗族人民对大自然的热爱、信奉和依赖,苗绣非遗博物馆完全可以而且有必要利用超高清视频技术对这些苗绣实物进行展示。而线上则可以利用电视剧或综艺节目植入的方式为苗绣产品量身定做广告,通过广泛传播深入大众生活。

可以通过“5G+8K直播”线上线下开展“非遗项目之湘西苗绣特展”等类似活动,其中将现场刺绣制作过程画面通过8K摄像机和5G网路无延时传输到8K分辨率的大屏幕上,赋能画质清晰度和网络传输速度,在展示苗绣产品刺绣技法与布料材质上更具优势。比如苗绣围巾上常常绣制有苗族典型纹样代表蝴蝶纹,可以利用高清技术详细解读该纹样刺绣特殊工艺:“胡须”部分通常采用捆绣或绕线绣,“身体”部分采用平绣,“翅膀”部分采用掺色绣或素绣等。肉眼难以分辨的一针一线,在大屏幕上清晰可见,精细到布匹上的微小刺绣针线都一览无余,画面中刺绣细腻光泽、色彩饱满。与此同时,通过纤毫毕现的高清绣艺展示,支撑8K直播的网络速率可以达到180Mbps以上,这一场景必然将5G高宽带、低时延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此方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观摩苗绣细节,绣娘指尖灵巧的动作被毫无停滞地完美呈现,现场精美手工刺绣动作与直播完美同步,展现出湘西苗绣纹理技艺复杂精细之美,让超高清直播充分“见证”文化与科技的激情碰撞。

如今,基于网络化技术构建的多样化场景服务,4G技术基本上可以满足人们对智能手机的应用需求,比如看电视剧、刷短视频、逛手机淘宝、线上带货等。但是,当我们处于人群密集的场所,如节假日旅游、火车站、大型演唱会等,就会出现网络不稳定、不灵活、不安全等不可靠状况,4G就很难为大众提供满意服务。为应对在一个物理网络上同时支持多种具有不同性能要求的业务场景,网络切片技术应运而生[10]。这类似于将行驶在马路上不同种类的车辆进行不同车道的划分,网络亦是如此,实现网络分流管理就是5G独有的网络切片技术。该技术在面向5G技术引领的产品(商品)展示需求时,可以对不同种类产品进行网络的分级管控。构建专用、按需定制的独立网络运用,满足不同产品在不同场景中对虚拟网络使用的差异化需求。比如苗绣文创展示的超高清视频传输与评价场景中游客购买文创的数据采集,假若在这两个场景中运用同一网络,就会导致网络质量不平衡、不可控情况的发生。利用5G切片技术进行针对性、合理化精准适配和部署专用场景网络,如分别针对苗绣传承教学、产品造型展示、文创产品销售、购买数据剖析等,可以有效提升各个场景的应用效率,更好地保障苗绣展示、推广、销售等立体化服务。

3.3 线上线下苗绣智能化互动体验

受信息时代“用户体验设计”和经济学领域“体验经济”影响,“体验”越来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11]。传统文创产品注重产品本身视觉文化符号特征的重塑设计,而交互体验文创产品更聚焦于5G智能化时代服务与内容的体验行为规划,同时兼顾体验载体的物质特性的综合体验设计方法[12]。5G技术的全方位覆盖促进了各领域智能化的发展,“5G+人工智能”正在助力苗绣文化保护与传承,同时促使非遗产业得到重塑。AI是具备像人一样的行动、理性思考的系统,苗绣文创在过去是以供应形式为主,但是“5G+AI”的结合,使得苗绣产业未来必然更加注重文创的供应内容和行为。选择数以千计的苗绣图形、图腾以及参照本土习俗文化,依据大数据算法构建一个源于苗绣艺术(题材、图案、色彩等)的AI系统,将色彩纯度明度对比强烈、构图紧凑、针法细腻、图案造型活泼浪漫等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苗绣纹样进行再设计、再创新,结合消费者的新审美新需求,通过强化互动的方式赋予消费者特殊的购物体验。比如将AI置于景区苗绣产品主要销售点或苗绣文创展馆内,向行人讲述苗绣故事,解答游客关于苗绣产品的各种问题。在我国5G技术广泛布网的背景下,无需担心因为人多、地处偏远等问题而出现信号传输速度降低的问题,而且AI在各个方面与人们的互动,可以有效引导人们更好地了解苗绣及相关文创产品的工艺针法、材质选用、应用范围及领域等。人们与AI互动的过程中,专业性解说也可以丰富大众对苗绣文化的认识。在苗绣产品DIY创作体验区,由于游客的爱好以及审美参差不齐,此时可以设置AI教人们体验苗绣的图案设计,比如具有吉祥如意富贵象征的龙凤纹、象征子嗣满堂人丁兴旺的蝴蝶纹或鱼鸟纹、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迁徙纹等。消费者体验过后,将自己的作品由AI最终整合出个性化定制产品,这样将文化元素、个人审美有机融会并经亲自创作诞生的苗绣产品往往具有更让人着迷的价值。“5G+AI”这两种相互促进的核心技术,将为人们带来更多新的应用互动体验。

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知识=体验×敏感度。这告诉我们追求知识的方法要结合个人的多次体验与反复锻炼敏感度获得。依据这一原理,在苗绣文化相关的系列AR故事图书设计过程中,也可以针对3-12岁的儿童以讲述苗绣故事的形式呈现,比如苗族迁徙历史、文化典故、纹样寓意等。苗绣纹样的发展成形绝大部分都蕴含着丰富的故事意趣,比如说:战乱时期,人们被迫远离家乡过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日子,自身的无能为力导致他们在主观意念上更加怀念故土,留恋过去的和平与快乐。他们只能将内心对未来憧憬的美好场景和愿望倾注在孩子的衣服、男人的烟袋上等,苗绣纹样就这样逐步定型了。利用AR结合3D技术进行展示,有利于建构出趣味性的故事情境,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故事中的情节讲述、人物设定和任务要求与儿童之间的交互更具新颖性、人性化,能有效提高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动力和积极性,达到沉浸式和智能化的交互体验,更多渠道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效能,同时传承苗族的历史文化。“5G+AR”技术有助于将苗绣系列文本融为一体,绣出当地风景地貌或苗族地图等,通过戴上AR眼镜或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进行扫描,即可以将平面的纸质书页场景直接转变为3D视觉效果,身临其境的感受更强。

2021年央视春晚节目应用的黑科技——XR技术,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XR技术是R技术家族中的引领者,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三种技术的统称,Coleman等将“Cross-Reality”定义为由泛在的传感器、驱动装置网络以及共享的线上虚拟世界组成的整体环境,并且这种环境是由以上三种技术集合组成的[13]。而XR技术与以上三者最大的区别是3D裸眼,其以场景化故事演绎出设计,向人们展示智慧化的互动体验形式。如今在使用VR技术进行苗绣故事讲述时,观看者必须戴上VR眼镜才能实现视觉效果,才能看到展现的虚拟场景。而XR技术使所有观赏者不戴支撑该技术的任何工具,就可以获得沉浸式的场景体验(图6),并与之互动。创建苗绣文化体验馆时,根据苗族历史文化背景,创作出虚拟的苗族人物,然后以这些人物为中心,利用“5G+XR”技术,其“舞台搭建”采用3D拍摄,用三块LED屏构建三维的虚拟空间,现场再通过摄影以及跟踪系统实时提取人物的位置数据,放在三维空间里,通过VR渲染,便可呈现出动态虚拟的3D画面。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沉浸式的场景画面与虚拟人物进行互动,而人们看到的就是真实加虚拟结合在一起的场景。再者,可以设定这些人物从远古时期开始,历经千年的苗族人民迁徙路线以及足迹,根据故事情节主线,分别开发出每个朝代基于苗绣文化传承历史的“XR纪录片”“XR视频”“XR游戏”,讲述从古至今苗绣的起源由来、历史发展以及苗民的生活习惯、节日习俗等。比如,苗族从黄河地区到长江地区逐步迁至西南山区,这种大迁徙牵动幅度之大、距离之远、时间之长,是极为罕见的,也因此而造就了苗绣历史的源远流长、艺术风格的变换多样。在清朝,湘西苗绣受到中原风格的影响,这在针法绣品上的表现显而易见;
后来到抗日战争时期,苗民与汉民的频繁来往促就了苗绣针法的不断丰富;
当今社会,苗绣的针法技艺、色彩搭配等不断得到改进和创新,更加丰富。通过以上三种进阶式的文化内容开发,演绎出一条独具特色的“XR苗绣之路”,这样的智慧化体验方式对于历史学习、文化传承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图6 亦真亦幻的沉浸式体验

“互联网+”战略向文化遗产领域的延伸展现了一条有效的文化发展路径[14]。苗绣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苗绣却面临着传承发展的一系列困境,对其进行科学性保护与传承、发展是我们的重要使命。苗绣保护,不是狭隘地封存;
苗绣传承,也不是一成不变地承继[15]。5G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为苗绣产品设计、体验与传播开辟了新天地,为苗绣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方向。5G融合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赋予了苗绣艺术新的生命,让人们感受了文化愉悦,触摸了苗绣脉动,赓续了非遗传统。千百年来苗人对祖先神灵的虔诚以及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滋养,一针一线织绣出的深刻内涵,经由智慧化设计与表现,完全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苗绣艺术产品中。让科技融入文化,让创新融入日常,让创意助力传承,充分体现出苗绣弥足珍贵的文化魅力,彰显永恒活力,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时代责任。

猜你喜欢苗绣文创产品凯里学院美术作品选凯里学院学报(2022年4期)2022-10-13陶溪川文创街区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苗绣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价值探析美与时代·上(2022年3期)2022-04-26苗绣科教新报(2021年14期)2021-05-11《岁寒三友文创海报》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不落灰”的文创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铧芯文创锦绣·上旬刊(2019年7期)2019-10-21上海大学仲星明教授个人苗绣收藏于喜马拉雅美术馆展出流行色(2017年10期)2017-10-262015产品LOOKBOOK直击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新产品玩具(2009年10期)2009-11-04推荐访问:传承 路径 困惑
上一篇:“3S”技术导论课程思政设计*
下一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高压氧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