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湾碧海,那片青山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7 点击:

文/杨际岚

01

小时候,我有两大嗜好。一是酷爱上图书馆借书看。当年的管理员日后形容,“好像羊啃青草一样”。那时,一本接着一本看,不管读懂读不懂,狼吞虎咽,几乎三五天就换一本。二是爱看戏,剧场演出,卖票,有时舍不得掏钱,就怔怔站在售票处,不时伸长脖子看上几眼。即便关上大门看不了,吹拉弹唱悠悠然传入耳畔,似乎这样也能过把瘾。

咀嚼戏文,别有滋味。无论文臣武将,抑或书生小姐,常有离别之怅。我独莫名记住那句“就此别过”。人生苦短,云卷云舒间,就此别过,不无伤悼之感。

2018年,笔者出席香港作家联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11月2日晚,先是举行金庸先生纪念仪式。是时,全场与会者肃立,鸦雀无声。此情此景,突然想起那“书”,那“戏”。

1955年,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在《新晚报》发表了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至1972年,共创作了15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印数累计过亿册,风靡全球,可谓“有井水处有柳词,有华人处有金庸”。

金庸武侠小说每一部都拍摄成了影视剧。观众更是无远弗届。这“书”,这“戏”,至金庸,且不论“绝后”,要说“空前”,无异议矣。

金庸与其作品进入内地,是“春天的故事”的别样一章。1973年3月,一位刚刚恢复工作的老人托人从香港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当时,这小说在内地仍为禁书。老人对小说爱不释手,多年之后,他把小说的作者请到了人民大会堂,两人相谈甚欢。

那位老人就是邓小平。

02

《台港文学选刊》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也曾介绍金庸武侠作品及其影视剧,因而著者与编辑之间有了一定的交集。尽管安排的篇幅并不大,但作为编者,我们深知金庸作品的巨大影响,丝毫不敢轻忽。

然而,与金庸先生的直接接触,却是始料未及的尴尬之事。

曾有一段时期,办刊尤其艰难,纸质媒体发行整体下滑,《台港文学选刊》自然不能幸免。为了创收,刊物偶或刊登广告,包括邮购书讯。

某日有香港朋友询问,刊物所载书讯中,为何有金庸的盗版书?闻言我们大吃一惊,立即筛查。果然,书讯中有署名作者“全庸”者。显然,书商企图浑水摸鱼,以假乱真,引诱读者上当。

刊物版面上边边角角登了邮购小广告,似乎毫不起眼。不料,竟然入了金庸的“法眼”,追究起来了。借用一部喜剧电影的台词,事态很严重,先生很生气,我们很惶恐。

我们当即致信金庸,解释此事的来龙去脉。金庸原谅了这一“无妄之过”,同仁们不由自主松了一口气。显然,先生极为爱惜自身的“羽毛”,眼里容不得沙子,憎恶任何盗版行为。同时,先生也极为爱护晚辈,宽宏大度,宥恕无意间的过失。

吃一堑长一智,此后我们刊物审校更加审慎了。

03

数年之后,首届“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奖”在港揭晓,我终于有机会见到出席颁奖典礼的金庸先生。

就像有的作家形容的,金庸犹如一尊“笑佛”。他端坐着,不多话,笑眯眯的。在文友引荐下,我上前问候。金庸欣然握手、合影,始终是那副笑眯眯的“标配”表情。

这位“笑佛”创造了一个多么神奇的武侠世界啊!笔下乾坤,纸上风云。远及春秋,跨越北宋、南宋,纵横明朝、清朝,上下驰骋两千多年!

我向先生递上征文奖作品集《旅游文学的百花园》,他工工整整地签上“金庸”二字。当时我内心突发奇想:先生是否还记得那桩“全庸”旧事?但终究没敢问。

其实也无需问。视其表情,似是云淡风轻,“若无其事”。

04

金庸先生于世纪之交受聘成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历时8年。2017年秋,我恰好来到留下金庸特殊印记的浙大人文学院,出席“一带一路与世界华文文学”杭州峰会。

会后,与20多位海外华文作家一同进行文化考察活动。代表们参观了绍兴鲁迅故居,乌镇茅盾故居,海宁徐志摩故居、金庸旧居等。金庸旧居前,我们挤挤挨挨,排成四行合影。文友来自美国、加拿大、捷克、匈牙利、新西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以及北京、广东、浙江、福建、香港等地,可谓五湖四海。

那时,金庸尚健在。一年之后,他却驾鹤远行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那处居所如今有无改为“金庸故居”?

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嘉兴海宁这个远近驰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数百年来,海宁查氏可谓“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康熙皇帝曾为查氏题赠“澹远堂”匾额,并赐楹联“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

金庸内亲外戚中,不乏各界俊彦,社会名流。姑父蒋百里,军事教育家;
表姐蒋英,音乐教育家,钢琴家,表姐夫钱学森,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
表兄徐志摩,诗人,散文家;
族兄穆旦(查良铮),诗人,翻译家;
表外甥女琼瑶,言情小说家……查氏开枝散叶,为华夏文明增光添色。

海宁自古为观潮胜地,苏东坡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代诗人潘阆于观潮诗中写道:“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时代激流中,金庸,这位来自钱塘江畔的作家、报人、时评家,恰似“弄潮儿”,以如椽之笔,抒家国情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独特建树。

他历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委员,为香港回归的历史进程殚精竭虑。

香港作家联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期间,香港作家联会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明报月刊》、《香港文学》、《香港作家》联合举办“我的创作观”文学讲座。一眼望去,会议厅座无虚席,晚到的只好席地而坐。

主讲嘉宾中,包括著名诗人郑愁予、散文家张晓风、小说家施叔青和李昂姐妹。台湾新锐小说家骆以军在演讲中称金庸为“神样的存在”。这些驰名海内外的“大咖”,不约而同地,以各自的表达方式,寄予对金庸先生深深的敬意。

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小说家铁凝在发言中谈及一件往事。20年前,她访问香港,拜访了金庸先生。事前,金庸连夜“做功课”,用心阅读铁凝的长篇小说。第二天,他邀请铁凝一行到家中喝下午茶。老人聊起所读作品,热情赞许铁凝的创作才华。于此一斑,显见他对晚辈的关爱之情。

此前纪念会上,铁凝在致辞中说:“金庸离去,金庸不朽。金庸先生的作品,他为香港文学的发展、为内地和香港文学交流所做的一切,都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临离香港,心想,金庸先生,真的“就此别过”了。遥望那一湾碧海,那一片青山,又觉得,犹如金庸所言,“偏多热血偏多骨,不悔情真不悔痴”。纸上遨游,快乐优游,真个不枉此生!就这样,金庸永远走进了受众,走进了生活;
同时,他也走进了经典,走进了永恒。

猜你喜欢铁凝金庸香港铁凝三谢张守仁做人与处世(2020年10期)2020-06-29一声姥姥做人与处世(2019年2期)2019-02-25为金庸因一错字查证道歉叫好华人时刊(2018年17期)2018-11-19谁是金庸小说第一情圣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金庸的财富江湖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香港之旅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铁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探讨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香港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推荐访问:青山 那片 碧海
上一篇:锻造走在前列的青春动力
下一篇:北疆红色环线之旅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