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07 点击:

孟婷婷

西安思源学院 陕西西安 710038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都有较高的关注度,而课程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该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育人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尤其目前教育模式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应当多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认识,找出影响他们学习和就业的重要因素,如此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和该专业不断向前发展。

(一)加强公共课,注重教师道德教育

学前教育对于塑造幼儿三观具有重要作用,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则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公共课主要是学习较为广泛的基础性知识,促使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观,从本质上而言能够从内心深处提高对教育事业的认知,而不仅仅只是当作一种职业。

(二)提升知识技能水平

教育类课程的开设,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师文化视野,更能切实提升其教育科研实力,切实提升专业技能。可从根本上解决教书与育人的问题,作为该专业的学生,都非常希望在毕业以后能够成为人人所尊重的教师。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总结,从自身情况出发,并借鉴他人先进经验加以总结和反思。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需要在内容结构以及形式手段方面不断加以丰富,比如当前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虽然具备文化知识,然而在如何与幼儿沟通交流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有必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1]。在开展教学工作阶段,还应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科研能力。

(三)适当增加前沿学科知识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作为教师则应当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该学科发展趋势,在拓宽其知识面的过程中,还应当合理开设前沿学科课程并优化专业课的比例,帮助他们构建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在掌握基本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更能从容把握学科发展态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文化视野。

(四)加强学生教育教学技能训练

教师与科学家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做到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要以学生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如此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与此同时,专业素质高低除了与自身道德素养和知识结构具有密切联系以外,实习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间接性影响,不少高校为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纷纷延长实习时间,如此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幼儿管理中,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参与到幼儿园日常管理之中,通过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一)课程内容存在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比较陈旧,并不符合当前专业实际发展需要,理论课程其重点在为后续实践所服务。而当前不少讲师在开展教学时,大多数都是以说教为主,很少与生活实际产生联系,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在课程内容上存在明显重复现象,学生理解起来也显得过于烦琐,因此安排相关课程则应当兼顾知识的联系性和广泛性,更好地帮助他们掌握并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架构。还有一些问题则在于各学科之间联系不紧密,尤其是在刚开始大学生活后,对于所有的新事物都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然而在对该专业学习时却发现课程内容与职业规划存在瑕疵,从而导致对今后毕业的发展方向产生了迷茫,也没有对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提前规划,进一步降低对该专业的认同感[2]。

首先,专业课程无论是内容还是内容的更新速度都无法满足当前教学的需求,尤其是部分院校非常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然而却忽略了对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所学知识和教学内容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并没有相应增加学时,无形之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压力和负担。其次,上课方式不合理,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返于各学科教室。然而,实用性并不能满足实践需要,尤其是学生练习机会非常少,比较受制于学校基础资源限制,无论是练习以及获得教师指导的机会更是屈指可数,以至于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具备与家长和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这也是作为一名幼师所必须具备的技能,然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很少涉及这方面内容,即使有所讲授也只是浅尝辄止。

目前,各大高校都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见习渠道狭窄、时间短等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全面地深入了解幼儿园的日常管理以及教学工作。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够充分用于实践,此外无论是在见习还是实习过程中都存在,内容过于零散化过多地集中于教学和教研活动,至于家长沟通以及校园日常管理则很难触及,这样的实践也就失去了其应有价值,学生专业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二)课程结构存在问题

时代在不断发展,从课程设置体系方面进行分析则发现,各学科比例配置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求,很多时候不少课程还出现了内容重复。也并没有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做详细划分,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并没有明显区别。然而在就业以后所面临的工作岗位,在专业性的要求上都存在很大差异,才能满足市场所需。显然这样的课程安排并不能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也并不符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选修课明显减少,尤其是部分课程虽然是选修可是却涉及相关资格证书的获取。从而导致学生无法自主选择课程,出现了想学却不能学,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则充满日常学习中。显然落后的课程设置体系,并不能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发展和专业能力提升。比如在学习教育史类相关课程以后,再继续学习教育学,那么学生的接受程度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3]。

虽然不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方向各有侧重点,总体而言,也都包含了公共课和专业课。不同课程所承担的功能虽然有区别,然而却是属于有机整体,比如公共课是帮助学生积累文化底蕴,也为今后从事该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专业课着重该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毕业后更好地从事某一专业领域创造条件。所以这三大模块相互影响,构成了完整的结构体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然而在调研中却发现,不少学校非常重视专业课程讲授,对于公共课则显得有所忽视,一般情况下只是开设了某些人文类学科的内容,比如哲学以及心理学,但对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则很少,这就显得整体的知识面不够完整。众所周知,幼儿园的课程所涉及范围极其广阔,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否胜任这份工作,也和其知识结构体系有很大关系。所以课程设置之间不匹配,导致学生在开展工作期间发现自己在知识储备以及实践能力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基于客观因素影响,不少公共课程时常会被专业课所占用,大多数都会优先设置专业课,至于公共课往往处于相对边缘状态,学生重视不够,很多时候也基于考试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突击学习,如果考试通过则不会再关心此门课程。

(一)从专业课内容出发

作为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入学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才能在内心深处逐步认可并爱上该专业,也能够尽快帮助他们适应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并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状况和就业前景。通过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可将当下该专业前沿发展理论融入课程内容,不断增强理论知识的先进性以及实用性。通过引入实践案例提高应用能力,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在整合课程体系过程中,则要避免出现内容重复,教师及时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经验,积极做好与同事的沟通交流,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有利于提高授课效率和质量。

(二)对教育实践课程的建议

针对见习时间段过于集中等问题,需要调整教学安排以及课程时间。从大一学期开始,需要在每个学期中,在一个月时间范围内不定期开展见习实践,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化专业知识,切实提高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为今后开展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开展见习活动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要提前设置好目标和内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细分。在实际开展中则需要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对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当耐心解答,结束以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并开展交流,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将面临的问题转化为有益收获,从而提升专业能力[4]。

(三)课程设置应当注重课程内容与目标的统一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教师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目前学前教育由于过多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创新精神以及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对今后未来职业发展始终抱有疑惑,对社会也存在敏感性,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师是一个创造性的职业,若不具备创新能力,那么也就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作为幼儿教师,更加需要具备鲜明的创造性特征,由于幼儿教育对象具有多样性特点,也就导致其任务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并且在具体的内容上还会存在不断变化的特征。为做好本职工作,也就决定了幼师必须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要加强与幼儿沟通才能触及其灵魂,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内涵。幼儿教师的创造性特征,会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园具体情况并结合季节性因素,从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符合本班的教育计划,而不是简单地凭借过往经验或重复性思维开展教学。有助于打破经验主义所带来的束缚,通过创造性教学,则能够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在施展自己才华的过程中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四)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整合课程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新时代优秀的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专业能力。那么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就需要以此为切入点,在促进其发展过程中,更加需要坚持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内容,通过公共课、选修课等形式,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广阔的舞台,在丰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高其个人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另外,还需整合现有专业课程,避免学科内容出现重复,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则必须要按照《专业标准》,在注重学生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还需不断优化现有课程结构,将理念和师德以及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考量,在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安排,并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剔除陈旧知识,将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到教学内容中。而学前教育专业有别于普通师范类专业,其技术性以及应用性更强。课程设置则需要在坚持与时俱进的过程中贴合当下实际需求,才能提升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也可将育婴师等相关技能培训引用数字现有课程体系中,对学生开展系统化培训,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保育能力,还能够在校学习期间就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打破以往先上岗再取得证书的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工作以后,能快速进入高效的工作状态。

(五)以终身学习为目标,促进课程的可持续性

为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尤其是对于教师,各种新兴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其职业发展也是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作为幼儿教师则需要学习先进理论,并优化现有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在该理念的指导下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还需不断完善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专业化水准。不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具备独自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加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要掌握科学思维方式和理念,不断提升自身学习能力。这就要求广大高校,广泛开设各类课程涵盖众多学科,才能确保学生在学习时间上能够获得明显的连续性。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幼儿教师素质需求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深度与广度都在不断拓展,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本校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与培训,尤其是该专业硕博研究生培养,要积极引进具有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入教学队伍中。要认识到学前教育是涉及众多科学领域的专业,包含了心理学、遗传学和社会学等,要大力吸引具有上述学科背景优秀人才加入,并组建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教学经验对于教师有着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开展大量实践教学才能切实体会该职业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学前专业教师。对此要建立实践体验与研究双重激励机制,利用脱产教育和实习等方式支持教师深入一线,可通过挂职锻炼或兼职任教提高教师实践经验。最后,鼓励高校与幼儿园或教研机构开展交流,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机制,比如“双向互聘”“岗位调换”,通过聘请优秀教师成为高校兼职讲师,参与部分专业课程的讲授以及教学研习,对于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进行积极指导,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让幼儿接受良好的教育,为未来赋能,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现有教学模式,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促进幼师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心理和行为特征。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

猜你喜欢 公共课课程内容幼儿教师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小学教学研究(2022年21期)2022-07-28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校园英语·上旬(2018年3期)2018-05-29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10期)2018-01-05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年9期)2015-07-01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4期)2015-03-01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推荐访问:学前教育 课程设置 高校
上一篇:啤酒灌装贮液缸液位控制方法研究
下一篇:高校形象德育的生成逻辑、价值显现与实践展开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