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弥散加权成像联合CT,增强扫描对恶性胆道梗阻的诊断价值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

杨 毅,韩鸿宇,陈 欢,郝 璐

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学影像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胆道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术前鉴别诊断胆道梗阻的良恶性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1]。临床上以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作为诊断金标准,但其为侵入性检查,对于心肺功能不全、上消化道狭窄等患者不适用[2]。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可清晰显示胆道梗阻及受压狭窄部位,且为无创检查,操作简单、安全;
然而仅通过MRCP无法确定病变性质[3-4]。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反映病理过程中组织细胞结构、流体粘度变化所引起的质子的流动性改变,直接显示胆管内外病灶[5,6]。DWI多见于腹部疾病的判断,但其对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研究较少。CT增强扫描也可对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7,8]。已有学者对MRCP联合DWI对肝外胆管癌进行诊断,但MRCP与DWI联合CT增强扫描用于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仍处于探索阶段[9]。本研究选取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进行探讨,明确其对恶性胆道梗阻的定性、定位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DWI、CT增强扫描检查与病理学诊断。纳入标准:临床影像学资料完整;
主要表现为消瘦、乏力、纳差、上腹部不适;
检查前未进行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
有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
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已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者;
存在检查禁忌证;
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
图像质量不佳者。最终纳入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5~70(59.64±6.84)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MRCP+DWI、CT增强扫描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MRCP和DWI检查均采用Avanto Dot 1.5T超导磁共振仪(西门子)进行,CT增强扫描采用Lightspeed Optima 680 128层螺旋CT机(GE)。

1.2.1 MRCP+DWI检查 患者检查前禁食8 h以上,采用躯体正交表面线圈,保持平卧位,患者进行呼屏气训练,自肝顶至胰头下方,对横切面的自旋回波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进行常规扫描。冠状面扫描采用B-TFE序列,连续多层面重T2加权不屏气呼吸触发技术扫描,设置激励次数为4次。采用高级快速自旋回波半傅立叶转换技术,进行MRCP检查。扫描参数设置为:TR 4500 ms,TE 737 ms,FOV 38 cm,层厚为40~60 mm,矩阵256×256,信号采集1次,屏气,采集时间为3 s。而后采用三维快速自旋回波技术(3DSPACE)联合呼吸门控法进行检查,参数设置为:TR 4168 ms,TE 597 ms,FOV 30~40 cm,层厚为1 mm,矩阵256×256,信号采集1次且连续采集20~25层,屏气:吸气时间为3 s:7 s,采集时间为170 s。通过最大强度密度投影对原始图像进行重建,并对其进行多角度观察。将原始图像传输至V70T1806 PACS工作站(蓝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多平面重建,综合分析胰胆管。

1.2.2 CT增强扫描 所有患者均禁食8~12 h,检查前口服500 mL水充盈肠道,自右膈顶至肾下级进行常规平扫。而后借助高压注射器对肘前静脉团注对比剂碘克沙醇(320 mgI/mL),注射流率为2.8 ms,对比剂注射完成后30 s,借助经验值法对动脉期进行扫描,动脉期后40 s、150 s 依次扫描门脉期、延迟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均为8~12 s,1次屏气。扫描参数为:管电流240 mA,管电压120 kV,层厚、层间距均为5.0 mm,准直64×0.625 mm,FOV 35 cm。主机上重建CT扫描数据,间隔为0.625 mm,矩阵为512×512。通过AW4.6工作站对门脉期重建的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

1.2.3 图像分析方法 由2位高年资(工作5年以上)影像诊断医师独立阅片,利用双盲法对80例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DWI和CT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给出梗阻平面病因诊断意见,若意见不一致,则协商至统一意见。

1.3 观察指标

1.3.1 ERCP诊断标准 良性:肝内胆管扩张,呈条状、树枝状、串珠状或环状改变,肝外胆管粗细不均憩室突出。恶性:梗阻水平处管腔变形,充盈缺损,且多呈偏心性,边缘不规则;
胆管局限性狭窄;
远侧胰管扩张,常浸润或压迫胆总管胰段。

1.3.2 MRCP影像学特征 良性胆道梗阻征象:肝内胆管存在轻度、中度扩张,管壁僵硬,呈现“枯枝”状;
胆总管扩张程度轻,最大直径<15 mm;
胆总管扩张下端由粗变细,或呈现节段性,且粗细不均匀;
梗阻端呈现倒杯口状,且边缘光整。恶性胆道梗阻征象:胆管扩张明显,呈“软藤样”;
胆总管扩张程度重,扩张胆管最大直径超过15 mm;
扩张胆管骤然截断,呈“残根征”扩张;
胆道梗阻端可见小结节状充盈缺损;
胆道梗阻为壶腹梗阻时,呈“双管征”。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的比较性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

根据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80例患者中良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33例(41.25%),其中胆管结石27例,胆管炎性狭窄6例;
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47例(58.75%),其中胆总管癌34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9例。

2.2 胆管在MRCP上的形态

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恶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软藤状”(表1)。

表1 胆管在MRCP上的形态Tab.1 Morphology of bile duct on MRCP[n(%)]

2.3 定位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

两种检测方法中,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DWI诊断(P<0.05,表2)。

表2 定位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localization diagnosis results with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n(%)]

2.4 定性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

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MRCP+DWI检查胆道梗阻对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总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定性诊断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Tab.3 Comparison of qualitative diagnosis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n(%)]

2.5 病例分析

疑似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女性,84岁,确诊为胆总管胆管细胞癌。CT增强图显示胆总管近肝门处结节呈延迟强化;
ERCP图显示肝内胆管呈软藤状扩张,胆总管近肝门处截断;
DWI图显示胆总管近肝门处管腔内结节呈高信号(图1~3)。

图1 恶性胆道梗阻病理图片(HE染色,×100)Fig.1 Pathological picture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HE staining,×100).

图2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CT增强图Fig.2 Enhanced CT imagings of the patient with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图3 恶性胆道梗阻患者ERCP及DWI影像学表现Fig.3 ERCP and DWI imagings of the patient with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胆道梗阻是一种临床多发的、常见的疾病,恶性胆管梗阻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可引发肝肾功能衰竭、胆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10-11]。因胆管狭窄、阻塞导致胆汁通过障碍,十二指肠、胰腺、肝内外胆管等均可导致胆道梗阻[12-13]。肝胆系统解剖结构复杂,相邻组织及器官较多,传统的检查对肝胆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较低[14]。胆管内胆汁、脓液及胰胆管内胰液中含大量自由水,MRCP利用水脂反向T1WI抑制技术进行扫描,从而使得胆汁表现为明亮的高信号,联合信号强度投影技术可直观显示胆管腔狭窄的形态、部位、程度及范围,大大提高恶性胆管梗阻诊断效能[15-16];
但其对肝外胆管关闭结构、管腔外部病变情况显示不够清晰[17]。DWI是唯一能够检测活体组织内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方法,可直观显示病变性质,且为无创检查,广泛应用于腹部疾病鉴别诊断[18]。CT增强扫描难以发现癌性病变,其定性诊断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恶性胆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MRCP+DWI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恶性梗阻的诊断价值。

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良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33例(41.25%),其中胆管结石27例,胆管炎性狭窄6 例;
恶性肝外胆道梗阻患者47 例,占比58.75%,其中胆总管癌34例、壶腹癌4例、胰头癌9例。对比所有患者MRCP形态表现,结果显示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枯枝状”,恶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软藤状”。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较轻,走形僵硬,分支减少,常见于良性病变所导致的梗阻性黄疸。胆管完全梗阻导致梗阻以上胆管均匀极度扩张,加上胆汁淤积,肝内胆管可到达肝包膜下,形似软藤,多见于梗阻相应部位恶性肿瘤中。

恶性胆道梗阻的影像学检查主要是为了解梗阻水平,确定梗阻的原因,有利于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两种检测方法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比较,结果显示: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胆道梗阻的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MRCP+DWI诊断;
MRCP+DWI检查胆道梗阻对胆管结石、胆管炎性狭窄、胆管癌、胰头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低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壶腹癌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
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诊断总符合率高于MRCP+DWI检查;
表明MRCP+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胆道梗阻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分析原因,MRCP无需对比剂,可对胆道梗阻病变部位的方位进行准确定位,与梗阻形态学特点结合,有利于定性诊断、定位诊断恶性胆道梗阻[19-20];
DWI可直观显示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有助于进一步掌握病变性质[21-22];
CT增强对恶性弹道梗阻原因的判断准确率较低,但CT增强扫描借助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技术可清晰判断病变范围,周围组织脏器受累情况、病变区周围动静脉血管受累情况等[23-24];
三者共同使用,可大大提高胆道梗阻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准确率,充分验证了影像学联合检查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RCP+DWI检查可作为胆道梗阻患者首选检查方法,对疑似恶性病变患者,联合使用CT增强检查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选取的疾病类型不够全面,且未对比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CT征象,后续需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定性胆总管胆道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21年5期)2021-12-30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年3期)2021-07-21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3期)2020-11-16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2期)2020-11-16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云南医药(2020年5期)2020-10-27ERCP+EST与LC+LCBDE治疗老年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分析现代临床医学(2019年4期)2019-09-10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中成药(2018年12期)2018-12-29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12期)2016-06-01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6期)2016-01-07推荐访问:成像 胆道 磁共振
上一篇:磁共振小肠造影诊断放射性肠炎的影像学特征
下一篇:生态空间优化与管控在城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