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苔类植物新记录科——小叶苔科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

麻馨尹,张芬耀,黄文专,盛 威,吴玉环

(1. 杭州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2. 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3. 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属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温适中.浙江省的苔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Zhu等[1]曾整理并报道浙江省苔类植物有261种(249种、4亚种、6变种、2变型),隶属于33科73属.根据师瑞萍等[2]的最新统计,浙江省苔类植物共有345种.

在调查浙江苔藓植物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苔类植物,对该种植物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及相关文献的查阅,确认其为日本小叶苔FossombroniajaponicaSchiffn.,隶属于小叶苔科Fossombroniaceae小叶苔属FossombroniaRaddi.,为浙江省新记录科、新记录属及新记录种.本研究证实了小叶苔科植物日本小叶苔在浙江省的新分布,进一步丰富了浙江省苔藓植物区系的研究资料.

目前,小叶苔科仅有小叶苔属1属.该属植物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茎两侧生2列侧叶,蔽后式排列;
植物体具发育良好的紫色或红色假根,颈卵器裸露分散在叶背面,受精后其基部迅速形成杯状假蒴萼;
孢蒴较小,球状,深棕色或黑色,成熟后不规则开裂;
孢子球形,表面具网格、栉片或刺状疣;
弹丝细,具1~4条螺纹[3].

小叶苔属现共有94种[4],其中确认的有66种,很值得怀疑的有10种,不确定的有18种,分布于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中部和北部、欧洲及亚洲,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为澳大利亚(33种)和南非(23种)[5-6],亚洲仅有7种[7].该属干燥的配子体标本鉴定较为困难,使得孢子体特征在该属的形态分类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8].小叶苔属植物体大多较柔软、细小,在苔藓植物野外采集及标本鉴定中易被忽略.中国曾记录过小叶苔属9个种名:Fossombroniaangulosa(Dicks.) Raddi.、F.australinipponicaHorik.(=F.japonica)、F.caledonicaSteph.、F.cristulaauct. non (Aust.) Aust.(=F.japonica)、F.foveolataLindb.、F.levieriSteph.(=F.himalayensis)、F.longisetaauct. non Austin、F.pusilla(L.) Nees和F.wondraczekii(Corda) Dumort.[9-15].其中F.angulosa(Dicks.) Raddi.被记载分布于塞浦路斯[16]与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17],在我国未曾有过报道,只在《苔藓名词及名称》中以名称形式被记录过[18],因此不能被视为在中国有分布[3].F.longiseta、F.wondraczekii及F.foveolata在《横断山区苔藓志》[10]中有记载,但Krayesky等对凭证标本进行查验后,认为实际上是喜马拉雅小叶苔Fossombroniahimalayensis或F.pusilla的标本[7].同样地,Krayesky等[7]认为亚洲地区被鉴定为F.cristula[19]的标本实际上都为F.japonica.《贵州苔藓植物志》[15]也记载了F.wondraczekii,根据该书(图版210,1—18)所示,其孢子远极面具栉片状突起,弹丝具2或3条螺纹加厚,与F.wondraczekii孢子远极面具明显平行栉片、弹丝具2条螺纹[20]的特征不符,因此笔者认为该种实际上是小叶苔或喜马拉雅小叶苔.

因此,中国共有小叶苔属植物4种,分别为日本小叶苔F.japonica、喜马拉雅小叶苔F.himalayensis、小叶苔F.pusilla及F.caledonica,目前,F.caledonica仅在台湾报道有分布[11].

1.孢子远极面具疣

F.caledonica

1.孢子远极面不具疣

2.叶片扁圆形、近方形或长方形,叶边缘具不规则齿突;
孢子远极面网格状或有时形成不完全的网纹;
弹丝小,粗短,具1(2)条螺纹加厚,长19~78(116) μm

日本小叶苔F.japonica

2.叶片长椭圆形或扁圆形,叶边全缘或具锯齿,平展或直立;
孢子远极面具栉片状突起;
弹丝较长,具2至多条螺纹加厚,长93~228 μm

3.叶片平展或倾立,叶边全缘或无规则浅裂至角状;
孢子近极面具疣至形成脊;
弹丝具2或3条螺纹加厚,长93~228 μm

小叶苔F.pusilla

3.叶片大多直立或近直立,叶边全缘或偶有锯齿;
孢子近极面稀疏具瘤;
弹丝单一,有时分叉,具2或3(6)条螺纹加厚,长152~180 μm

喜马拉雅小叶苔F.himalayensis

FossombroniajaponicaSchiffn., Österr. Bot. Z. 49 (11):389. 1899;FossombroniaaustralinipponicaHorik., J. Sci. Horoshima Univ., ser. B, Div.2, Bot.2: 138. 1934.图1.

植物体柔弱,匍匐生长,灰绿色或黄绿色,叶边缘有时深红色,植物体长2~12 mm,带叶宽0.8~2.4 mm.假根多,散生于茎腹面,紫红色.叶2列,蔽后式排列,倾立至近直立;
叶片扁圆形、近方形至长方形,长0.8~1.4 mm,宽0.7~1.4 mm,叶边缘波状卷曲,具不规则锯齿;
叶中部细胞五至六边形,长46.4~77.4 μm,宽29.2~46.4 μm;
边缘细胞长方形,略小于中部细胞,长29.1~58.1 μm,宽13.6~31 μm;
叶基部细胞渐长,长50.3~96.8 μm,壁薄;
每个细胞具7~16个油体,球型或椭圆形,小,仅2~3 μm.雌雄同株,精子器散生于茎背面,颈卵器散列在茎背面近茎尖处.孢子体为钟形的假蒴萼所包裹;
孢蒴圆球形,成熟后黑色,不规则开裂;
孢子直径38~63 μm,球形,壁厚,红褐色或红棕色,远极面网格状或有时形成不完全的网纹;
弹丝小,粗短,具单条厚螺纹,长19~116 μm.偶见无性繁殖,通过块茎或茎背面的叶状芽体进行.

1:生境;
2—3:植物体;
4:植物体及幼嫩孢子体;
5—7:叶片;
8—9:弹丝;
10—11:孢子;
12:叶中部细胞;
13:叶基部细胞;14:叶边缘细胞.

日本小叶苔与同属另外物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孢子远极面网格状.在形态学上,日本小叶苔与冠状小叶苔F.cristulaAustin最为接近.两者的个体均较小,但冠状小叶苔通常体型更小,植物体长2.5~5.3 mm,宽0.7~2.8 mm.从叶形和油体类型来看,日本小叶苔叶片近圆形或近方形,边缘常具齿,油体为聚合型,而冠状小叶苔叶片椭圆形,全缘无齿,油体为均质型.另外,这两个种的分布范围也有所不同,日本小叶苔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大洋洲的热带至亚热带地区,冠状小叶苔则只分布于美国东部的温带地区[7].

凭证标本:浙江省遂昌县九龙山,119°08′31.38″E,28°20′55.26″N,海拔915 m,土生,盛威等2016082343(HTC);
浙江省苍南县桥墩镇,120°13′41.28″E,27°31′53.23″N,海拔291 m,生于潮湿土面,张芬耀2018010101(HTC);
浙江省岱山县大盘山岛,122°27′09.89″E,30°26′11.93″N,海拔17 m,湿润土生,麻馨尹、钟建平2021112806(HTC);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120°58′00.19″E,29°44′20.89″N,海拔656 m,湿润土生,麻馨尹等2022011830(HTC);
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121°02′40.68″E,29°10′28.47″N,海拔135 m,土生,麻馨尹等2022012044(HTC).

分布范围:中国(安徽芜湖,福建戴云山,广东从化、深圳,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澳门)[7,11-12,21-26],韩国,柬埔寨,日本,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7,24,27-31].

喜马拉雅小叶苔和小叶苔均为地面土生.喜马拉雅小叶苔主要分布于我国重庆,四川会理、稻城,西藏察隅,云南德宏、中甸、玉龙山、大理苍山[7].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巴厘岛和小巽他群岛等地区也有分布[32].小叶苔在我国的分布则更为广泛,贵州毕节和铜仁、甘肃、河北、湖南、黑龙江抚远、江苏扬州、吉林长白山、辽宁丹东、山东、四川稻城、西藏察隅、新疆布尔津、云南及台湾均有分布[7,9,11,13-15,33-34],也见于朝鲜、日本、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远东地区、美国夏威夷、欧洲、南美洲和非洲[17,27,30,35-38].

小叶苔属植物体较小,其孢子形态是该属属下分类的重要特征,然而由于孢子体生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获取困难,使得该属植物的分类鉴定更为困难.另外,小叶苔属植物在野外极易与叶苔属Jungermannia植物混淆,使其在野外采集和标本鉴定中容易被遗漏和错误鉴定.如该属的密格小叶苔Fossombroniafoveolata分布于欧洲[39]和北美洲,Krayesky等认为中国之前报道的标本为喜马拉雅小叶苔和小叶苔错误鉴定,该种的分布不到达东亚地区[7].日本小叶苔此前在国内仅有零星报道,而Krayesky等认为该种在东亚地区分布广泛[7],本研究也发现该种在浙江省内多处有分布,说明该种的实际分布范围可能比已知的更广,相信随着野外调查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分布点被发现.中国小叶苔属植物的标本也需要重新进行全面的鉴定研究.

猜你喜欢 小叶螺纹孢子 Positive unlabeled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with multi-granularity linguistic information①High Technology Letters(2021年4期)2022-01-09苹果小叶病的防治河北果树(2020年4期)2020-11-26小叶樟树下的遐思海峡姐妹(2019年1期)2019-03-23小叶莲化学成分的研究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螺纹铣刀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年3期)2017-06-23螺纹升角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年3期)2017-06-23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23例临床分析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年7期)2015-12-13连接管自动脱螺纹注塑模具设计中国塑料(2015年9期)2015-10-14制作孢子印科学大众(中学)(2015年9期)2015-10-12无所不在的小孢子少儿科学周刊·少年版(2015年3期)2015-07-07推荐访问:浙江省 小叶 植物
上一篇:地理标志农产品大荔冬枣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下一篇:化学-酶法串联一锅合成R-γ-氨基酸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