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伦理”课程改革初探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

耿直,王闯,刘楚汉,杨霞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吉林长春 130117)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工程活动规模也逐年提高,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及生活环境.在诱发环境问题的众多原因中,“人”本身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国内外报道的一些环境事件中,往往由于工程师缺乏工程伦理意识,只考虑到人们切身利益而刻意忽略对他人、社会的影响,从而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例如,常州市常隆公司在污染场地的土壤修复工程中采用原始粗犷的填埋方式,污染物处理不当,造成隔壁学校近500名学生身体出现不良症状,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再如,泰州市友联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节省成本解决公司废渣胀库问题,找到不具有处置危险固体废物资质的王某私自填埋单氰胺废渣近8 000吨[2].正规与违法处置之间的巨大成本差异、社会责任淡薄、工程伦理意识的缺失,是违法企业不惜铤而走险的原因.

当前,有些企业还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思维模式,忽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遵循绿色发展的理念难以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意义十分重大.

工程师是工程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学生作为未来的工程师,更需要加强工程伦理教育[3].工程伦理教育可以培养工程师的职业精神与专业素质,是一种“养成教育”,工程伦理教育属于具有体验性、时间性、持续性的课程,能使学生明确作为工程师所代表的社会角色,提高工程师的伦理意识,坚定职业信仰,增强责任感[4].由此可见,不管是从社会发展、政策要求角度,还是从工程专业学生面向国际的发展要求角度,工程伦理教育都不可或缺[5].

2.1 教学内容

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伦理”课程,目前主要以传授环境领域的伦理问题,提高学生工程伦理意识为教学目标,该课程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导论

介绍工程伦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使学生了解各类工程伦理概念并对工程活动中的伦理问题有清晰认识,掌握解决工程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

(2)工程风险、安全与工程伦理责任

高科技工程活动既有正面价值,也有负面影响.其典型的负面影响表现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工程伦理课程通过介绍工程风险的来源,讲授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原则、途径与方法,使学生掌握防范工程风险的措施,理解工程伦理责任的含义、主体与类型,了解规范工程活动、降低工程风险的意义,从而使工程活动更好地造福人类.

(3)工程中的价值、利益与公正

工程活动是价值导向很强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工程价值的多元性,掌握工程活动的目标人群和利益相关方,了解产品的可及与普惠,掌握基本工程原则和利益的协调与补偿.

(4)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面向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在工程伦理课程教学中应侧重于向学生传授环境工程伦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理解环境伦理的基本思想,在工程活动中建立正确环境价值观念和环境伦理原则,培养学生在环境伦理规范下处理工程实践中伦理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方式

“工程伦理”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重点理论概念的导入为基础,向学生讲授工程伦理基础知识、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以及工程风险中的伦理责任.课堂讲授时,以环境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伦理问题典型案例为讲授主线,将相关概念和原理知识的讲解融入案例分析中,一方面以事实讲理论,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伦理意识.同时,结合在线课堂等新颖教学方式,聘请校外相关工程技术专家为学生分享真实工作经历,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深入理解工程伦理相关知识,切实把握工程领域的伦理规范要求[5].

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要求各高校将“工程伦理”课程纳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公共必修课,国内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教学内容存在改进空间,教学方式及方法也需进一步完善.

3.1 工程伦理课程教师选配

现阶段“工程伦理”课程教师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突出且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而难以将工程伦理知识引入到具体工程实践过程中.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工科专业缺少同时具备工程伦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主讲教师,而且由于不同教师工程经验与伦理教育研究深度不同,教学成效也不尽相同[5].

3.2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工科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的思想,片面认为从事工程技术类岗位只需要掌握科学技术,而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则可有可无.因而不少理工科学生存在忽略本身人文素养提升的问题,导致其思考处理问题过于“理性”缺乏“感性”,对基本工程伦理原则和工程师的责任义务缺乏全面、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6].“工程伦理”课程教师讲授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实际案例工程技术层面的分析,对伦理责任意识教育方面的讲解深度不足.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大”而“远”是目前案例选择的主要问题所在,教师往往选择如:切尔诺贝利核污染事件、基因编辑婴儿等案例,这些案例与学生的关联性较小,学生熟悉程度较低.因此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知识接受的过程也比较被动.

3.3 工程伦理课程教学方法

目前,各大高校的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向学生讲述案例并分析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研究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分析了高校学生对于“工程伦理”课程的哪种教学方式最感兴趣,调查结果表示学生比较推崇案例视频教学和课堂案例讨论的教学方式[7].由此可见,相较于教师讲述案例,学生更愿意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观看案例,也更愿意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更多的交流互动.

(1)采用工程专业教师与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结合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在专业教师讲授专业工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人文社科专业教师从人文社会学角度分析工程案例,从多角度加深工科学生对工程伦理问题的认识.

(2)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环境工程学科背景选择学生较为熟悉的相关工程伦理案例,并在介绍案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动画、课程网站等,加强师生互动交流,以达到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环境工程伦理素养的目的.

(3)分析处理工程伦理问题时,不仅要从技术层面考虑方法是否得当,还要考虑对人类、社会、环境、生态的综合影响.此外,由于学生在校阶段接触真正工程实践的机会较少,对实际工程活动的各个环节了解程度欠缺.因此,教师可在课程教学中设定模拟工程实践环节,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参与设计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并充分考虑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而运用工程伦理知识合理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4)重视课内外师生互动交流,开展多样化的小组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尤其侧重于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对本专业或其他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工程伦理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讨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工程伦理学原理分析解决工程伦理困境.

(5)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结合教材各章节参考文献,自主查阅感兴趣的相关资料;
鼓励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进行拓展,并在课下以小组讨论、案例研讨等形式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

猜你喜欢 工程伦理伦理案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案例4 奔跑吧,少年!少先队活动(2021年2期)2021-03-29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二数学)(2019年6期)2019-06-24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工程伦理的多元化愿景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年2期)2016-05-20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模式及实现途径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5年10期)2015-10-14工科研究生学术责任养成的路径研究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5期)2014-11-19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推荐访问:初探 课程改革 伦理
上一篇:空间压缩: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农民主体性的构建逻辑
下一篇:具有不可微分时滞的四元数值Cohen-Grossberg神经网络的指数稳定性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