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拔罐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临床思路采撷※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

雷应 王笑民 樊一丁 雷勇▲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逐年增高[1],目前的治疗方法仍以化疗、放疗、手术为主,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靶向、免疫治疗亦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肿瘤本身及治疗过程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造成治疗延期、中断、终止从而耽误病情的控制,甚至还给患者增添病痛[2-4]。

中医外治肿瘤的方法,历代医书均有记载,与现代肿瘤治疗方法相结合,弥补了西医治疗方面的不足。《灵枢·官针》言:“病在五脏固居者,取以锋针。”锋针即三棱针,可用于刺血治疗。刺血拔罐法,是基于经络理论体系,用三棱针于相应穴位点刺出血后再拔罐,使瘀血排出,以达祛瘀生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之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应用该法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较少,笔者结合古籍记载,探索并尝试将刺血拔罐应用于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临证案例,将治疗思路阐述如下,以抛砖引玉。

胡某,女,65岁,2019年4月8日初诊。主诉:发现血小板减少9月余,复发伴乏力2个月。现病史:12年前因“小腹胀痛伴阴道溢液”于外院就诊,经B超和血清CA125检查,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遂行卵巢癌姑息切除术,术后共行6周期紫杉醇+顺铂/卡铂化疗,病情平稳。2018年3月复查腹部增强CT提示肝转移,再次化疗4周期后出现血小板减少,低至47×109/L,应用白介素-11升血小板治疗,出现皮疹、骨痛等不良反应后停用,予口服地榆升白片、利可君等对症治疗,好转后暂停化疗。2个月前继续化疗后出现乏力、纳差,血小板减少,波动在51×109/L~73×109/L之间。刻下症:面色晦暗,精神欠佳,乏力气短,食欲不振,腰背部时有疼痛且夜间明显,舌暗、舌下静脉迂曲,苔薄白不干,脉沉涩但脉力尚可。西医诊断:化疗后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中医诊断:虚劳,辨为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祛瘀,扶正祛邪。予刺血拔罐法治疗。取穴:双侧膈俞、肝俞、脾俞、足三里。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三棱针点刺膈俞、肝俞、脾俞,每穴3~5次,出血后于穴位处拔火罐10 min,每穴拔出5~10 mL暗紫色血液;
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足三里,拔出2~4 mL暗红色血液。每隔3~4日治疗1次。此外,暂停化疗方案。

2019年4月14日复诊:腰背部疼痛减轻,纳食尚可,复查血小板升至95×109/L。按上述方案继续治疗2周。其间未再化疗,随访2个月,血小板波动在95×109/L~110×109/L之间,病情稳定。

按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总体发生率接近10.0%[5],是化疗药物所导致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化疗被迫延期、中断,甚至出现内脏器官大出血而威胁生命。血小板减少可归属中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肿瘤病因多虚,加之化疗耗气伤血,气虚无以行血,致瘀血内停,故其病机为正虚瘀结、虚实夹杂。《素问·针解》言:“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素问·血气形志》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然后泻有余补不足。”指出“出恶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足三里为胃经合穴、胃之下合穴,《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脾胃论》云“凡脾胃虚弱……三里气冲以三棱针出血”,于足三里刺血拔罐既可祛瘀生新,又可健运脾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气血的生成及运行与脾胃及肝紧密相关: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一身气机之中枢;
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调节气血分布。根据“治脏者治其俞”理论,故选取双侧肝俞、脾俞。膈俞为血会,主管一身之血,故取双侧膈俞,对其进行刺血拔罐即可快速泻去壅滞之血,使血液恢复其正常的运载、濡养等功能,条畅脏腑气机,使脏腑功能恢复,气血生化有源。刺血拔罐后流出的血液变为鲜红色为佳,表明瘀血已去而新血已生,故《血证论》曰:“此(瘀)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通过选取上述穴位进行刺血拔罐能迅速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的状态,“瘀血去则新血生”,故而血小板升高,避免了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乏力、出血等危情,还能减轻或消除应用升血小板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李某,女,53岁,2020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卵巢浆液性腺癌术后8月余,腹胀并加重近1个月。现病史:患者于2020年2月因“腹胀伴阴道溢液增多”于外院就诊,查妇科B超、腹盆腔增强CT及肿瘤标志物,考虑左侧附件恶性肿瘤伴腹膜转移待除外,遂行卵巢癌姑息切除术,术后行紫杉醇+卡铂(TC)方案化疗4周期。2020年9月患者过食冷饮后出现腹胀、食量减少,查腹部B超示大量腹腔积液。刻下症:腹胀明显,胸闷气短而不欲言,寐差,纳少,小便色黄、量少,大便调。予口服呋塞米、螺内酯片,每日小便3~4次,每次150~200 mL。查体:面色萎黄,下眼睑处浮肿,腹部膨隆如蛙状,移动性浊音(+)。舌淡紫,苔薄白而水滑,脉沉细。西医诊断:①腹腔积液;
②左侧卵巢浆液性腺癌术后。中医诊断:水气病-正水,辨为肾阳亏虚、痰瘀毒结证。治法:温肾利水,活血化痰。予刺血拔罐法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委阳、交信、三阴交、阴陵泉。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双小腿至腘横纹之上,常规消毒后,每穴用三棱针点刺3~5次,出血后于穴位处拔火罐10 min,每穴拔出2~4 mL暗红色血液。每周2次。当天治疗完后患者共排尿7~8次,约1500 mL。2周后复查B超示:少量腹腔积液,患者腹胀明显减轻,食纳好转至正常饮食一半以上。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续行化疗方案。

按恶性腹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6],最常见于卵巢癌,其次是胃肠道肿瘤。恶性腹腔积液的出现是癌症晚期病情进展的信号,患者平均生存时间约为20周[7]。恶性腹腔积液是由于肿瘤腹膜转移,肿瘤压迫腹、盆腔大血管导致静脉压增大,纳差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产生低蛋白血症等多种原因所致,归属于中医学“水气病”“鼓胀”的范畴。《灵枢·水胀》云:“黄帝曰:肤胀、鼓胀可刺邪?岐伯曰:先泻其胀之血络,后调其经,刺去其血络也。”指出刺血治疗是一种有效改善鼓胀病、水气病的治疗方法。

《灵枢经·四时气第十九》言:“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肿上及胃脘,取之三里。”指出小腹痛肿者,取足太阳大络委阳、足三里及浅表静脉浮显处刺血拔罐。委阳是三焦经的下合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主通调一身水道,又因“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故此穴可以调理两经之病,恢复水液正常运行转化,促进水液排出。足三里为胃经的下合穴及合穴,乃保健要穴,具有调理脾胃、疏风化湿的作用,协同委阳穴可加强水液运化,且能培土制水,力挽人体水液运化之失常,标本同治,以免复发。《灵枢·热病》曰:“癃,取之阴跷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指出可以选用足少阴肾经之交信穴,肾主水,且该穴为阴跷脉之郄穴,可用于治疗因肾气化与封藏功能失调而致水液失常的急症。此外,阴陵泉、三阴交归属于足太阴脾经,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调治三经之病,所谓“是主脾所生病者……溏瘕泄水闭”“是主肝所病者……遗尿闭癃”。《素问·水热穴论》云:“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取三阴交与阴陵泉两穴刺血拔罐排除瘀血邪气,邪去而正生,促进肝、脾、肾三脏逐渐恢复正常功能而运化水液,使水液正常气化与输布,疾病得以向愈。此“血络”是指浮显于表浅的静脉,反映邪气留止的地方,于此泻血拔罐,泻除邪气直接打通气血瘀阻点,以畅通全身气血运行的气机。若常规治疗腹腔积液需要限制饮水及利尿剂治疗,大量或长时间使用利尿剂会产生耐药性,且极易导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不良反应,刺血拔罐不仅避免了上述不足,且快速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使用。

刘某,男,54岁,2021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升结肠腺癌术后2月余,腹部胀痛1周。现病史:2个月前因“体重下降半年”于外院查腹盆腔增强CT及肿瘤标志物,考虑为升结肠占位,遂行升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升结肠)中分化腺癌,肿瘤穿透浆膜且肠周淋巴结转移”。1周前出现腹部胀痛,伴恶心反酸,服促胃动力、通便药物未见好转,2日前行腹平片示“不全性肠梗阻”。刻下症:腹部胀痛甚,近4日无排便,偶有排气,恶心伴呕吐白色黏液,时夹黄绿色胆汁,小便量少、色黄,寐差,舌质暗红,苔黄白略腻,脉沉弦滑。西医诊断:不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腹痛,辨为腑气不通证。治法:通利腑气。予刺血拔罐法治疗。取穴:双侧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双小腿,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在穴位上各点刺3~5下,出血后拔火罐10 min,每穴吸出暗红至黑色血液2~5 mL。治疗后约2 h,患者逐渐出现排气,而后自觉腹痛明显而有便意,遂如厕排出先干后稀大便,全身汗出,觉周身舒爽,复查腹平片未见明显异常。随访1个月,未再复发。

按不全性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8],其中结直肠癌的癌性肠梗阻发生率为8%~40%[9],属于中医“肠结”“腹痛”等范畴。本病发病急且患者痛苦难耐,需积极解决肠梗阻,以便后续治疗。《素问·五藏别论》曰:“夫胃、大肠……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浊气在上,则生䐜胀……中满者,泻之于内。”因此,需顺应六腑以通降为顺的传化功能。

《素问·五藏生成》言:“腹满䐜胀,支膈胠胁……过在足太阴阳明。”《灵枢·本输》亦言:“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经)也。”因此,对于大肠腑气不通,可以选用足阳明胃经之穴位进行治疗。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下合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曰:“取之于合……胃病者,腹䐜胀,胃脘当心而痛……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灵枢·五邪》云:“邪在脾胃……皆调于三里。”上巨虚为大肠经之下合穴,下巨虚为小肠经之下合穴,下合穴可治疗六腑疾病。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均在足阳明胃经上,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选取上述三穴刺血拔罐可快速祛邪以扶正,助胃肠道气血运行正常,恢复其腑气正常的通降功能。另外,不全性肠梗阻常规治疗需要禁食禁水数日,反而影响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而刺血拔罐法取效甚捷,腑通便调后即可予流质饮食乃至常规饮食。

刺血拔罐法可治疗恶性肿瘤相关之顽症痼疾,关键在于明确医理、取穴精准、放血适度。《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火罐的温热效应可促进瘀血邪气的排出,加强治疗效果。刺血拔罐疗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相应穴位,通过排除瘀血祛除邪气,使人体气血运行通畅,进而恢复脏腑的正常机能,可在短时间内解决或缓解患者的痛苦,并可避免用药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此法操作简便,见效快,是一种绿色疗法,可为肿瘤患者获得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保障,可在临床上推广,以使其在日后肿瘤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是,刺血拔罐法的使用范围及操作标准,如适应证、禁忌证、刺血量、治疗周期等仍有待进一步规范化。此外,从现代医学的神经、循环、免疫等系统的不同层面研究刺血拔罐法的作用机理,亦是当下医者需要进一步探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罐法积液血小板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3期)2019-02-01走罐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中国民间疗法(2018年4期)2018-01-20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2016年8期)2016-10-24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大众健康(2016年6期)2016-08-03产水凝析气井积液诊断研究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5年1期)2015-02-28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西南军医(2014年1期)2014-02-03迪氏罐法疗法简介和临床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20期)2013-08-15恶性肿瘤与血小板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5期)2013-01-30推荐访问:采撷 恶性肿瘤 并发症
上一篇:学术论文论证质量编辑实践探究
下一篇:基于CATIA,V6的工程图矢量填充方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