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证“木乘土”病机探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10 点击:

邓 菊, 马俊杰, 王紫薇,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中西医结合学院, 南京 210046)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不痛,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宜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汤条文从属于小柴胡汤证误下后的3种转归及治疗之一,但对其病机的探讨却多囿于中焦脾胃寒热之说,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条文小柴胡汤误下之意,临床上该方可用于土虚木乘,并多伴见胆热胃寒之证[1],但目前对此认识阐述较少,本文就此进一步对半夏泻心汤证病机进行探讨。

“寒热错杂”是对半夏泻心汤证病机的最常见解读[2],但寒热本是相反属性,何来错杂之说?或言胃热脾寒[3],或言上热下寒[4],或言胃热肠寒[5]。《伤寒论》原文对半夏泻心汤的症状描述仅“但满不痛”4字,并未言及寒热,寒热之说多为以方测证所得,就半夏、干姜之辛温,黄连、黄芩之苦寒而言,但参、枣、草三药甘补之用却难以以寒热二性归属。因此,历代医家对该方证中焦虚弱、升降失司的病机认识较为统一,故现临床上多用于中焦病症。如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中认为,半夏泻心汤证病机为“胃气空虚,客气上逆”[6];
许宏在《金镜内台方议》中言该方:“本属柴胡汤,反以他药下之,虚其脾胃,邪气所归,故结于心下。[7]”但注家对于客邪的理解却有不同的见解,或言痰热内生[8],或阴火上乘[9],莫衷一是。

2.1 病变基础——亢害承制

基于天人相应之理,当法四时五行而治。肝胆属木,喜条达恶郁滞,脾胃属土,主承载受纳。《素问·六微旨大论》言:“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10]”少阳甲木,根于胃土,土弱逢木必为倾陷,盖木病传土,所谓病则传其所胜,治以抑木扶土法。《四圣心源》言:“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郁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11]”木土两脏两腑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

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代表方,见于《伤寒论》第96条,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四证为少阳病本证。少阳经气郁遏,胆胃不降,故见“胸胁苦满”;
胃以仓廪之官而被甲木之邪所侵,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胆喜犯胃,少阳病证可常见胃气上逆之呕吐,受承失职之纳谷不香等胃腑生理功能失常症状。因此,小柴胡汤除柴胡、黄芩清泄胆热、泻少阳胆木之郁外,半夏、生姜降胃止呕,人参、甘草、大枣善入中焦以甘补胃气,半夏、人参配伍乃大半夏汤之意,通补阳明以达到培土而御木来乘袭、安胃土以和胆木的目的。

2.2 立足原文——误下成痞

少阳为枢,经在二阳三阴之间,阴阳交争,若经失治误治易于传变。如《伤寒论》第146条所言,小柴胡汤证误下后可见小柴胡汤证本证、结胸证、痞证三种不同的转归。“本属柴胡汤,反以他药下之。虚其肠胃,邪无所归,故结于心下,重者成结胸,心下满而硬痛也。轻者为痞,满而不痛也”[7]。半夏泻心汤所主的痞证见“但满不痛”,痞为虚邪,尚未与在内之水饮痰湿等有形实邪互结,有别于结胸证。病机为素体中阳不足,或误下伤及中阳,最终出现少阳表邪内陷,郁而化热,木壅乘土,戊土不降,己土不升,中焦斡旋失司,故成中满而痞之证。

半夏泻心汤方由小柴胡汤加减变化而成,治仍不离少阳,小柴胡汤去柴胡加黄连,干姜易生姜。该方以干姜、半夏之辛,散中焦痞气;
黄芩、黄连之苦,泻少阳痞热;
误下之后,中气已虚,人参、甘草、大枣以补中虚。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将三泻心汤所主的痞证分属三阳:“在少阳用半夏为君者,以误下而成痞,邪已去半表,则柴胡汤不中与之……名曰泻心,实以泻胆也”[12],说明半夏泻心汤乃少阳传阳明之并病,少阳郁热兼胃虚不足。

2.3 配伍煎煮——苦辛并进、去性存味

痞者否也。否卦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天地不交则成否,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升降不调,痞塞不通。《医方考》言半夏泻心汤证之痞为“以既伤之中气而邪乘之,则不能升清降浊,痞塞于中,如天地不交而成痞,故曰痞。[13]”病由少阳传及阳明,则去柴胡易半夏为君。

半夏入足阳明胃经,“泄心下之痞满,善调胃”[14],味辛行散开泄,助肝胆条达之性,与人参配伍则取大半夏汤之意,起通补阳明、和胃止呕降逆之功,一药三用。干姜味辛,助君药半夏之开散,“辛走气,散痞者必以辛,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6],且入中焦脾胃两经,温中散寒。黄芩味苦性寒主降泄,入足少阳胆经,“泄甲木而止上呕,除少阳之痞热”[14]60,切合病机且正中肯綮。黄连味苦性寒,“凡六腑以通为补,黄连味苦能降”[15],暗合通补胃气之理,合黄芩之苦寒有降泻之用,降阳而升阴也,苦辛相合能降能通。“欲通上下,交阴阳,必和其中”[16]。人参味甘,“辅胃开痞,扶胃有益”[15]81;
大枣味甘,疗脾胃衰损;
甘草气平,性缓,“培植中州,养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药,调济气血之灵丹”[14]1。三药以甘补中焦,且人参、干姜、甘草寓张仲景理中之意,回旋上下之气机,复健运之力,即“中气得和,上下得通,阴阳得位,水升火降,则痞消热已”[6]之谓也,标本兼顾。

徐洄溪有言:“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17]”《伤寒论》中“泻心汤”有五,而煎煮方法各异。大黄黄连泻心汤采用泡服之法,取大黄黄连寒凉之气,轻清上行而去其苦泄之味,使其泻上焦之痞热,不至药过病所。附子泻心汤中大黄、黄连、黄芩三药仍宗“取其气,薄其味”之法,渍取其汁,附子另煮取汁,取其辛热厚味,以助内虚之阳。尤在泾言:“方以麻沸汤渍寒药,别煮附子取汁,合和与服,则寒热异其气,生熟异其性,药虽同行,而功则各奏,乃先圣之妙用也。[18]”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三方均采用“去滓,再煎”之法,历代医家多以久煎调和寒热药性注解。但综观“泻心汤”煎煮法而言,此法确含“取其味,薄其性”之意。此三泻心汤主证均见中焦胃痞,气机升降失常,痞塞不通,当以取半夏、干(生)姜之辛散,黄连、黄芩之苦降之用为主,以调畅气机。《伤寒析疑》中有类似论述:“综观此方,除半夏辛燥开结外,就只有干姜与芩、连了。所以干姜与芩、连的真正用意不在寒与热,而是取干姜之‘辛’与芩、连之‘苦’,辛开苦降以泻心消痞。这就是中医组方中‘舍性取用’(味)的用药思维特点”[19]。去滓再煎的特殊煎煮方法使该方取其辛散苦降之味,而非寒热之性,以复胆木升发、胃土下降之性,而使郁热得除,中焦痞满得消。

清代医家叶天士所著《临证指南医案》一书中,在脾胃病门之外另开木乘土门。华岫云言:“恐医者但认为脾胃之病,不知实由肝邪所致”[15]83,强调从肝胆论治脾胃病的必要性。

《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王五五案:“哕逆举发,汤食皆吐。病在胃之上脘,但不知起病之因由。据云左胁内结瘕聚,肝木侮胃,明系情怀忧劳,以致气郁结聚。久病至颇能安谷,非纯补可知,泻厥阴以舒其用,和阳明以利其腑。[15]80”其处方以川楝子皮、半夏、川连、姜汁、左牡蛎、淡吴萸。本案以哕、吐等胃气上逆症状为主证,但细析其病因却系肝气郁结,以致左胁瘕聚、病久则“肝木侮胃”。故处方系半夏泻心汤化裁,以川楝子、黄连之苦寒泻肝胆之郁热;
半夏之辛散肝木之郁结;
姜汁在辛散之余,尚有和胃止呕之功;
牡蛎、吴萸平肝逆、抑木扶土,即“药取苦味之降,辛气宣通矣”之意。

《临证指南医案·木乘土》王氏案:“寡居多郁,宿病在肝,迩日暑邪深入,肝病必来犯胃。吐蛔下利得止,不思谷食,心中疼热,仍是肝胃本症。[15]81”制方人参、川连、半夏、姜汁、枳实、牡蛎。本案患者肝郁日久,郁久化热。长夏时节,湿气蒸蕴,同气相求,内外引邪。土虚以致肝木来犯,见肝胃不和之证。叶天士有云:“胃腑以通为补,故主之以大半夏汤,热壅于上,故佐姜连以泻心”[15]81,另加枳实开痞、牡蛎平肝,全方以泻肝和胃为法。

上两案均以木乘土、少阳之邪病及阳明为基本病机,方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加减,根据胃虚与否运用人参等甘温益胃之药。若肝逆较甚,有动风之虑,如“木乘土门”唐案[15]80,合以川楝子助黄连清肝,加以白芍柔肝,牡蛎平肝息风。若热甚伤津、胃汁消烁则减少辛燥之品,同时注意固护阴津。如“痞门”刘案[15]97,辛开药不用半夏、干姜,仅用生姜,同时加白芍、乌梅酸甘滋阴以复津伤。

半夏泻心汤方名“泻心”实指心下部位、上腹部也,泻心汤为泻该部位之邪气,消除心下部位痞满的病理状态,现今广泛地用于治疗以“痞、呕、利”为主证的脾胃消化系统疾病[20,21]。“夫治未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所包含的抑木扶土的治法,是指导该方运用的内在理论基础。如《古今名医方论》云:“胃居心下,心下痞者,胃痞也。不曰泻胃,而曰泻心,恐混以苦寒,伤其胃阳,又误为传入阳明,以治阳明之法治之也。此仲景之微旨也。[22]”但因该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组方结构,使历代医家对其病机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多停留于寒热错杂之表象,而忽略了内在的脏腑病理联系及病邪传变过程。本文以少阳郁热兼胃虚不足为半夏泻心汤病机进行补充讨论,以期为该方今后的临床运用提供更好的参考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干姜中焦小柴胡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世界中医药(2021年22期)2021-01-03“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效果研究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2期)2020-11-16《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年5期)2020-05-07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中成药(2018年11期)2018-11-24干姜粉能散寒止咳恋爱婚姻家庭(2017年27期)2017-12-25干姜粉能散寒止咳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9期)2017-09-11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28期)2017-06-10从经方小柴胡汤谈跟师孙光荣教授心得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6期)2014-03-01ERK2和PI-3K在小柴胡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中成药(2014年11期)2014-02-28推荐访问:泻心汤 半夏 探析
上一篇:战国至宋金元时期“风温”辨治考略❋
下一篇:西南联大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及启示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