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旅游概论教学策略改革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3-10 点击:

纪丽萍

(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福建 厦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是根据国家及省级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标准及考试要求,由省级教育厅组织实施的考试。学考是中职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考核依据之一,也是检验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有利于高校更加合理地选拔人才。旅游概论为福建省中职学校旅游类学考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考试科目。在学考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已无法满足学考要求。中职旅游概论教师应深入研究,积极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提升教学效果,方能助力学生学考。

中职旅游概论学考主要考查学生对旅游活动、旅游市场、旅游业等旅游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全省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含高职院校招收的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学生,不含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均需在二年级下学期参加合格性考试,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还需参加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时长90分钟,总分150分;
等级性考试时长60分钟,总分100分。两种考试均采用书面闭卷笔试方式,总分250分。合格性考试根据原始成绩排名由高到低划分为A、B、C、D、E 5个等级,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需通过中职学校组织的补考方可毕业。等级性考试成绩则作为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依据之一。

(一)学考新变化新要求带来更高挑战

2022年中职旅游概论学考分为:合格性试卷,包含单选题、判断题和填表题;
等级性试卷,包含多选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可以看出,中职旅游概论学考较好地凸显了两份试卷的不同功能。合格性考试要求学生掌握记忆、区别、领会等低阶思维能力,以判定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达到毕业要求。等级性考试则要求学生掌握分析、综合、融合等高阶思维能力,以有效区分学生,为高校输送综合能力更强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剖析考纲,精准把握不同考试的要求,针对不同学情制订相应的学习策略。

对不同年份的试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考查的范围和深度逐年扩大,这对学生的比较与分析、逻辑思维、概念构建等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这些能力也是教师要面对的课题。

(二)中职生学力不强

中职生现有的学力与学考要求的综合能力不匹配。中职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不足,知识的关联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亟待提升。学习能力方面的短板导致时间、精力投入产出比低下的问题普遍存在。自律性差,需要教师给予有效的干预和指导。之前长期经受的失败体验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应试心理素质差。

(三)教学方法守旧

中职旅游概论教学中存在因循守旧的问题。有的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角展开授课,照本宣科,简单粗暴地画重点。有的教师要求学生接受大量机械性的练习。有的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播放PPT的层次。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对教师产生依赖,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导致消极怠学,思维发展缓慢,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不足。

(一)中职旅游概论备受重视

中职旅游概论总分250分,占学考总分750分的33.3%,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逐渐意识到旅游概论是升学的关键科目之一,学习热情回暖。家长与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度不断升高。中职学校纷纷增加旅游概论课时数,通过提供补贴、考核倾斜等方式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上述因素为教学策略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日渐普及与完善

在信息技术全面普及的当下,教师可以方便、快捷地从网络上获取大量优质的图片、视频资料并作为教学资源,也有众多小程序、App、教学软件、教学平台辅助教学。教师自行制作视频、微课也越来越轻松。这为教师将信息技术与中职旅游概论教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中职旅游概论学考作为评估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水平的载体与形式,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状况。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利用有利条件提升教学效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笔者在广泛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以下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期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转变育人策略,改革培养模式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意志力往往来源于自觉的行动目标。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往往为其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所推动。因此,教师要转变育人策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改革培养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以前的“老师追着学”转变为“学生自发学”。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可通过介绍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分析往年情况及统计数据,使学生了解国家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明白继续升学的现实意义和对职业生涯的帮助;
同时,从学习能力的迁移、奋斗精神的培养、全面人格的塑造等角度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以主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学习。

2.为学生提供榜样力量支持

心理学家斯金纳指出,人的行为由外界环境决定,外界的强化因素可以塑造行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是一种有效的强化因素,具有卓越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榜样的作用。如邀请历届的优秀考生回校交流,将他们树立为学生求学之路上的榜样。根据不同时期学生遇到的现实困难设置谈话的主题。前期的主题为大学生活分享和指导制订学习计划,使学生更加坚定学习目标,并能制订符合自身需求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学习。中期的主题为学习技巧分享和学习能力提升,帮助学生在面对日渐繁多的专业基础识时,尽可能轻松、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后期的主题为如何提高应试心理素质和调整学习中的不良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包袱,始终保持昂扬斗志。

3.开展鼓励式教育

学习的外部动机是指个体因受外部诱因而产生的动机,如学生为了获得奖励而努力学习。良性的外部动机有利于促成内部动机的形成,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动性。鼓励式教育是一种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良性外部动机转化方法。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多使用肯定的语句,这样更容易使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老师的指导。中职生在学习方面的挫败感较强,因此需要教师有一双发现美的“显微眼”。对学习积极性高、上进心强的学生要公开表扬,使他们产生荣誉感。对后进生,哪怕是细小的进步也要给予及时和正面的肯定,以强化其正向行为。对中间水平、默默努力的学生也不能忽视,要经常关心并提出更高的期待,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光荣”,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4.发动家长积极配合,打好“混合双打”

离开教师,离开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便是家长。家长与教师保持一致,开展鼓励式教育,便可强化教育的功效。教师可利用家长会、家长课堂或者微信沟通等渠道,向家长灌输正面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具体做法,日常沟通时“多报喜”,使家长看到学生的努力与进步,保持学生与家长间的良好亲子关系。

(二)开发多样化、全能型学习资源库

开发学习资源库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技巧不高的问题,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升学习的效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发全能型的学习资源库。

1.开发渐进发展式题库

中职旅游概论课程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改变传统的题库组成框架,开发渐进发展式题库是极为必要的。开发题库时应依照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递进的思路,从练习和试卷的覆盖面、题量、题型、难易程度、所需能力等各个角度进行综合设计,进而促进学生知识学习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渐进提高。

首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根据每堂课所教授的新知编制练习题,题量不宜过大。其次,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安排,设计不同阶段的复习卷和测试卷,其难易程度与分值比例应与考纲要求相符合。此外,将全书知识融为一体,按知识的关联度组合出题,以帮助学生打破章节的束缚,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体系。最后,按从易到难的梯度将各种题型编制成综合复习试题,使学生在刷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高阶思维能力。

2.开发思维导图资源库

思维导图是利用绘图方法分层记录和显示知识间整体关系的办法。思维导图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和系统的描述与分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或关键环节。旅游概论中如“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饭店的类型及特点”等知识模块适合采用思维导图记忆法。其可由学生自行绘制,再进行班级评比,最终形成思维导图资源库,这可以在锻炼学生整理概括能力的同时,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学风。

3.开发口诀表

中职旅游概论涉及一些政策、法规、年份等的知识点,属于机械识记范畴。机械识记是被动、枯燥的,学习难度大,效果差。教师可采用编制口诀的记忆方法,通过提炼关键词、谐音联想、关联生活等技巧将知识点转化为朗朗上口的口诀,帮助学生快速、长久地识记对应考点。

(三)多途径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与学法。中职旅游概论的教学应追求教法与学法的统一,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教法为学法服务的宗旨,采用针对性和可行性更高的教学方法,以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义识记增强记忆时效

意义识记是在对材料内容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通过意义识记来促成理解记忆,能够不断强化记忆痕迹,同时降低所识记的先后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造成的负面影响。为了解决分不清理不顺、分着考行合着考弱的问题,中职旅游概论的学习应以意义识记为主。教师应深度钻研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将有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汇总,充分利用知识结构中的牵引和延伸,帮助学生增强记忆时效。

2.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在认知能力、情感差别、意志动向等方面的差异,把水平相近的个体组成群体,并采取合理措施区别对待,使学生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目标分层,目的明确。教师将相关学考政策告知学生与家长,让学生自愿选择是否升学及参加等级性考试。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确定培养方向和分层次教学策略。

(2)学生分层,特点鲜明。参照学考的等级划分标准,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生,知识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
二类生,学习态度较好,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
三类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较弱。

(3)教学分层,区别要求。分层次要求完成练习和作业,难题、偏题只要求一类、二类学生掌握,三类学生不做要求。开展导优辅差活动。导优以争取高分为目标,旨在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辅差的目的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果,避免出现E的学考等级。

(4)管理分层,收放有度。一类生和二类生可组成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宏观管理。二者在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过程中提高自律性,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三类生由教师亲自管理,严格督促,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既提高成绩,也起到正班风、兴学风的作用。

3.采用课堂分段教学法

根据人类记忆的“首因-近因效应”理论,课堂教学中首先进入和最后进入大脑的信息停留在记忆中的时间和深度更具优势。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应采用分段教学方法,将40分钟课堂分为头尾各15分钟的黄金期和中间10分钟的下降期。黄金期安排新课讲解、试题讲评、总结提炼等教学内容,下降期安排练习、小测等教学环节。

(四)采用信息化教学,扩大教学成效

信息化教学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渠道,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对提升教学效果益处颇多。

1.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的信息化沉浸式教学模式

(1)课前借助平台自主学习,发挥预报功能。课前,学生可通过平台上的“预习学习单”及视频、微课学习资源进行自学,提前了解新知并发现学习困惑,提升听课的效果。教师可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使课堂更加有的放矢。

(2)课中结合信息化手段,提升授课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采用谈论、抽签、投票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锁定学生的专注力,提升学习效果。

(3)课后配合作业及刷题,巩固学习效果。课后结合记忆遗忘规律,发布对应的练习卷、测试卷,凸显刷题在巩固知识方面的作用。学生可在平台上反复观看学习资源,这样的话,课上的40分钟学习就延伸到了课下。

2.结合信息化教育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注意收集可为教学服务的图片、视频、影像、微课等资料,也可自行学习、制作符合个性化需求的视频和微课。同时,关注资料的时效性,日常做好资源库的维护和更新。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网上阅卷系统对学生成绩进行纵向和横向对比,一方面详细分析整体的学风、学情和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具体了解学生个体的困难和知识盲点。教师以此为依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设计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应利用信息化沟通渠道,如微信、QQ等软件与学生保持密切、友好的联系,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这样更有利于各项教学改革策略的实施。

为了适应福建省学考科目旅游概论的新变化新要求,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文化基础薄弱、学习目标不明晰、学习能力不高、自律性差的弊端,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应改变传统“满堂灌”的做法,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与学生彼此配合,形成共情共进的“学习共同体”,以学业水平考试为契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概论考试中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党员干部之友(2021年7期)2021-07-19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阅读(书香天地)(2021年11期)2021-03-08青铜器辨伪概论收藏家(2021年10期)2021-01-17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蒙古学问题与争论(2020年0期)2020-03-29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中学科技(2017年5期)2017-06-07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5期)2016-12-01你考试焦虑吗?中学科技(2015年6期)2015-08-08准备考试小樱桃·童年阅读(2014年11期)2014-12-01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推荐访问:概论 学业 水平考试
上一篇: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下一篇: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音乐鉴赏课学业评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