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以前五溪人物著述考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6 点击:

杨英红,肖新华

(1.怀化学院 初等教育部,湖南怀化 418000;
2.怀化学院 图书馆,湖南怀化 418000)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文献作为人类文明的印记,已然化为文化的基因流淌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的骨血之中,其作用和功能已不必多言。早在孔子时代,他就无不感慨:“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便是不复孔子之叹惋!

五溪地区历史悠久,因沅水的五条支流在此地汇合而得“五溪”之名称。历代关于“五溪”具体指哪五条溪流有多种说法,现学术界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五溪”即今天的巫水(雄溪)、渠水(满溪)、酉水(酉溪)、氵舞水(潕溪)、辰水(辰溪)[1]。

早在秦一统天下之时便在此设置黔中郡,此后的历朝历代中央均在此地设置行政机构:汉代设武陵郡,隋设沅陵郡,唐设黔中道,宋设辰州卢溪郡、沅州卢阳郡,元设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明设一府(辰州府)二州(沅州、靖州),清置有二府(辰州府、沅州府)、一州(靖州直隶州)、一厅(晃州直隶厅)[2]。五溪地处湖南西南部,位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五溪地域文化。然而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五溪文化始终处于一种神秘难以彰显的状态。

本文以狭义概念上的五溪,即现今怀化市为研究范围,从地方志、地方舆图、人物词典、氏族家谱、出土文献等资料中收集整理怀化地区民国以前,著作在1912年完成或者作者主要活动时期在清朝的本土人物和长期迁谪于此的他籍人物、个人创作的诗文集及他们编纂的著作,论题中的著述不包含单篇的诗文和不成文集的文献资料。将收集得来的著述编辑成目录,以反映五溪人物著述的概貌。在此目录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这些著作的特点与内在联系,文以载道,人以书传。人物与著作交相辉映,让人得见五溪文化的来龙去脉。

目前,五溪人物著述研究从著作方面看,多散见于地方志书和湖湘人物著述方面的研究。21世纪初,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辑出版了 《湖南省志·著述志》,之后又有湖南图书馆寻霖等人整理出的《湘人著述表》。这两部概述湖南省著述全貌的著作并没有全面地总结概括出五溪人物著述的情况。本文以后者——《湘人著述表》为主要参考资料[3],佐以其他相关资料,希望更全面更真实地反映五溪著述情况。五溪流域也有一些本土人士对五溪著述做过一些小范围的整理,主要为专题性的资料汇编和文化丛书,如杨帆编著的《五溪诗选注》,王辉等编著的《五溪音乐论文集》,罗康隆主编的《五溪文化丛书》,怀化学院杨高南、肖新华主编的《五溪文化研究论文选集(2008—2017)》等。可见,现阶段多为一些零散的编著,未见五溪流域著述较为系统的目录和专题性的著述研究。从论文方面看,未发现有相关课题论文,但近年来,随着地域文化研究的兴起,不少学者,特别是在图书馆界,已经有不少同仁将目光投向了地方人物著述的研究。地方人物著述的研究,现阶段大致有以下3种情况:第一,地方著述的概述性的研究。岳阳和广西等地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岳阳图书馆管莉萌对岳阳著述情况进行考察,撰写了论文《岳阳地方人士著述研究》,该文从岳阳地方人士著述的概况、著述的特点,以及地方人士著述与地方文献之间的关系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讨论了岳阳地方人士著述的开发与利用[4]。桂林图书馆吕立忠等人撰写《历代广西著述述略》论述了广西宋元以前、明代、清代3个历史时期广西著述的概貌及特点。第二,专人著述研究。择一地域一事业中人物之代表,考察其生平,论述其著作。怀化学院吴波《麻阳满朝荐研究》、尹海江《沅陵吴大廷研究》,王余光 《张舜辉早年著述述略》《王重民先生的生平与著述》,赵静的《汪瑗生平及著述》,陈晓红的《方东树著述考略》。第三,断代史的地方人士著述研究。这一类研究多以一个朝代或一个时间段为限度,研究某朝某代的地方著述情况。例如,上海师范大学张晶晶博士的《明代湖广作家作品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田富军博士的《宁夏明清人士著述研究》等。

游览岳麓山,所有的湖南人都会为一幅“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对联打动。但还有一个基本事实并不能因为这副对联掩盖过去,那就是“湖湘大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一直被视为荒蛮之地。湖南独立设省是在清朝康熙年间,相较其他省份属于比较晚的。在宋朝以前,不要说五溪大地,就是湖南整个省几乎都处于籍籍无名的状态。最有名的大概要算那些被朝廷流放的官员,从屈原的自我放逐,到后来的贾谊、柳宗元、王昌龄……纵观中国的文化史,湖南的文化觉醒大概要从宋朝的书院兴起开始,现今如果把文化事件缩小到地方人物的著述,湖湘人士主要集中在明、清两朝,五溪地区亦不例外。这不仅受到地方文化氛围的影响,也有文献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明、清时期,是中国文献繁荣繁盛的时期,雕版印刷已经普遍应用,士人及国家层面都开始有意识的整理文献资料,他们比之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看重文献的出版、流传、保存。

3.1 明代以前五溪人物著述

五溪地区,明代以前的著作情况比较简单,可查的作者有两位,分别是宋代黔阳地区的单炜和辰州地区的向通汉。单炜著有《绛帖辨证》《黄宋书录》著录;
向通汉有《五溪地理图》《玉海》著录。两书均失传。另有两位被贬至此的著名人物——唐代的王昌龄和宋代的魏了翁。王昌龄主要留有作品 《王昌龄集》《王少伯诗选》《芙蓉楼碑集》等。魏了翁在靖州期间主要创作了《九经要义》《渠阳诗》《自庵类稿》《鹤山集》等[5]。

3.2 明代五溪人物著述

明代五溪地区设置设一府二州:辰州府(领沅陵县、泸溪县、辰溪县、溆浦县)和沅州(领黔阳、麻阳二县)、靖州(领会同、元故、通道、绥宁四县)。明代五溪地方人士著述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看出,明代沅陵著述最丰,共14人19部作品。整个明代五溪地区地方人士作者共计54人,作品85部。3部留存至今,分别是:满朝荐的《满朝荐遗作》抄本、唐文绚等编纂的八卷本 《会同县志》、邓启愚的《宛疋》十六卷。值得注意的是偏远的西南一隅靖州的著者和著述数目并不少,也排在前列。这与宋儒魏了翁的贬谪不无关联,公元1226年魏了翁被贬靖州并在此创办了后来赫赫有名的鹤山书院。“鹤山书院的建立,实现了儒家文化在湘西地区的良好传播,加速了南北文化融合。随着书院教育的持续发展,其为当地不断地培育人才,移风易俗,是通过教育改变社会的重要体现。”[6]

表1 明代五溪地区著述情况表

3.3 清代五溪人物著述

清代在五溪地区设置有二府一州一厅:辰州府(领沅陵、泸溪、辰溪、溆浦四县),沅州府(领芷江、黔阳、麻阳三县),靖州直隶州(治靖州县,领会同、通道、绥宁三县),晃州直隶厅(治新晃县)。清代五溪人物著述情况如表2所示。

清代可谓文献的集大成时代,从表2看出,五溪也涌现出可考的作者239位,作品共计436部。较之明代在作者人数与作品数量都是翻倍的增长,甚至超过了历代作家作品的总和。作者数量以黔阳70人为最,作品数以溆浦143部为最。书籍保存以沅陵最好,沅陵冯家建有“十都山庄”藏书楼,为当时省内知名藏书楼之一[7]。冯本溥著有《沅陵冯氏听彝堂藏书目》,冯家著述基本得以保存,可见著述的保存和主人的藏书意识不无关系。清代流传下来的著述有121部,虽然亡轶严重,较其他朝代而言,是保存和流传最好的了。

表2 清代五溪地区著述情况表

3.4 流寓五溪人物著述

流寓人士主要为受朝廷任命的官员,多为一地之知县、教谕等。

目前从资料查找到20位流寓人士,有一半都在黔阳任守[8]。作品36部,存留至今的有20部:易燮尧的《黔阳县志》《须学斋诗存》,王光电、张扶翼的《黔阳县志》《望山堂集》,李逢生的《通道县志》十卷本,李大翥的《靖州志》六卷本,黄本骥的《郡县分韵考》《历代职官表》《湖南方物志》《避讳录》《三长物斋丛书》,龙光甸《字学举隅》,黄本骥与龙光甸合著的《邱园集咏·芙蓉楼集咏》《圣域述闻》,王昌龄的《王昌龄集》《王少伯诗选》《芙蓉楼碑集》,魏了翁《九经要义》《渠阳诗》《鹤山集》。

4.1 著者分布相对集中

明清两朝五溪地区留存下来可查找的著者近300位,这些著者的分布呈现出相对集中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著者所在地域的集中、著者家族的集中、著者身份的集中。首先,著者所在地域的集中。五溪地区管辖的州府与十几个乡县中,基本每个州府、每个乡县位都有著者和著述。数量分布上,可以明显看出各地不均衡的情况。明代,沅陵、黔阳、沅州(芷江)著述数量高于其他县区。清代,溆浦、黔阳、沅陵三地著述数量明显超过其他县区。形成这样的地域分布,主要受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沅陵作为明清两朝府治所在地,在著述方面领先其他县区。黔阳地处沅水、巫水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明代中后期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黔阳抓住了这一时机,以出产桐油为主的商业活动迅猛地发展起来,形成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洪江商城”,获得“小南京”的美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文化的繁荣,报馆、出版社也相继涌现。“明末清初时期,大西南地区丰富的木材、白蜡和桐油等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发达的水路交通成就了商埠码头的建设,频繁的商贸及大量外来经商人口的迁入,带动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9]其次,著者家族的集中。溆浦在清代崛起,主要依赖于向、舒两大家族。在清代61位溆浦籍的著者中,向、舒两家分别占到11位、22位之多。黔阳主要有邱、危、易、杨四大家。沅陵有自明代迁至此的冯家。最后,著者的身份集中。这些著者据不完全统计,以世家子弟居多,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地方官员,而且大多数肄业于岳麓书院,这又回到那副有名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副对联放到湖南省来说,非常适宜!像新晃县罗汝亮因家贫故,以训课为业的贫寒子弟较少。读书求学的目标比较明确,像沅陵覃世维、溆浦舒俊鲲、会同唐仲济这种或谋得一官半职不就,或直接隐居家中著书立说终身不仕的也很少。更多的是如沅陵龚元燮一样,屡应试不第,仍不放弃,直至85时始得以恩例赐副贡。

4.2 作品以别集为多

民国以前五溪地区著述共达550余部,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集部所占作品数量最多。特别是别集,个人诗集、文集、作品集就达到近280部,占据作品总数的一半之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五溪的人才情况和学术水平,没有成群的大家出现,也没有大量的专业人才的涌现。除去集部,其次是史部著述,史部著述相对来说也是保存最好的。然后是零星的经部和子部著述。

4.3 著述亡轶严重

宋代2部著述留存0部。明代著述共86部,流传至今3部。清代共436部,121部留存。流寓著述30部留存20部。民国前共留存著述144部,约为著述总数的四分之一。就版本方面看,现留存下来的144部著述,基本为印本,保存了少量的写本。印本以雕版刻印本为主,偶有木活字本、铅印本和石印本。写本有少量稿本、抄本。稿本13部,分别为黔阳邱开来的《瑞锦堂诗》、黔阳易孔昭的《平定关陇纪要》十三卷及《光绪元年由兰州回湘奔丧路程日记》、黔阳易佩岳《上赵留守书》、沅陵冯士杰《冯给事中年谱》一卷、沅陵冯本溥《沅陵冯氏听彝堂藏书目》、沅陵冯士修《十柳山庄友人手札小传》一卷、沅陵冯忠麟《诰授中议大夫先府君冯公行述》一卷、沅陵许显振《沅陵县志》三十五卷、溆浦严正基《严正基文稿》、溆浦严如熤《三省边防形式录》、溆浦舒正《戛柯堂诗集》、溆浦舒立淇《漱香馆诗存》一卷。除《沅陵县志》藏湖南社科院图书馆、《三省边防形式录》藏国家图书馆外,其余11部稿本皆藏于湖南图书馆。抄本13部,分别是:黔阳易孔昭《易孔昭归丧成服奠章》及《致母函》、黔阳易良俶《春秋撮要》、沅陵冯士造《醒省庐诗草》一卷、溆浦严如熤《抚苗备览》二十二卷、溆浦舒其锳《荽园诗集》五卷、辰溪《余善祥遗稿》一卷、辰溪《余国熙遗稿》一卷、会同梁嘉瑜《会同县志》十卷、通道《杨家培诗钞》、明代麻阳《满朝荐遗作》、靖州李大翥《靖州志》六卷、王昌龄的《王少伯诗选》。大体为清、民国时期抄本,其中2部县志,遗稿3部,诗集4部。现皆藏于湖南图书馆。

本文以《湘人著述表》为主要参考资料,辅以地方县志和相关资料,考察了民国以前五溪地区著者、著述的基本情况。得著者近320人,著述550余部,作品至今保存于世的有140余部。因资料和个人能力的有限,这个数据只是大概。如果加上每个地区不同时期的地方志、流传的家族家谱、各个县市的图书馆和方志办的资料、其后人或当地文化传承者的所知所闻,这个数目一定是要增加不少的。

亡轶的已经亡轶,目前对留存著述的整理和研究也还比较薄弱。严如熤[10]、黄本骥、满朝荐、许潮、魏了翁、王昌龄这6人是关注度最高,研究最为深入。他们的著述都已有后人进行点校再版,著者和著述都得到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严如熤、黄本骥、魏了翁,他们留下的著述颇丰,且极具价值,3人著述皆入选《湖湘文库》丛书。严正基、吴大廷、舒正载、黄忠浩、潘士权、易孔昭、舒俊鲲7人著述皆有整理再版,或以大型丛书或以单行本行世,对于著者和著述本身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危道丰、龙光甸、向文焕、张兑、王世隆、粟荣训、张日仑、李成谋、修承浩、杨兆李、艾作模等11人,有少许的研究论文出现。320余位五溪著者中,目前得到关注的仅有24位,其他人和他们的著述基本还处于不为人知晓的状态。黔阳人危道丰曾命其侄撰文《黔阳人要为黔阳人做事》,借此,五溪人的文献要五溪人自己去整理,希望这些珍贵的地方士人著作得以保存、整理和流传,为地方文化、地方经济乃至地方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沅陵溆浦靖州 湖南靖州:特种土猪成抢手年货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一条溆水激扬楚辞骚韵新湘评论·下半月(2022年3期)2022-03-23靖州杨梅新品、新技、新景结“新果”湖南农业(2021年8期)2021-10-11——溆浦鹅">介绍一个鹅品种
——溆浦鹅河南畜牧兽医(2021年5期)2021-01-06屈原与溆浦山水风俗的关系研究艺海(2020年9期)2020-11-13湖南靖州设立湿地自然学校林业与生态(2019年4期)2019-05-26靖州林下经济发展探讨林业与生态(2016年3期)2016-02-27湖南沅陵一中芸庐文学社作品展播新作文·高中版(2015年9期)2015-09-16华国锋两次对沅陵的指示湘潮(上半月)(2015年7期)2015-02-06推荐访问:著述 民国 前五
上一篇:故事里的人和动物:浅析《大象旅行记》中的叙事伦理
下一篇:“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路径研究——以贵州商学院图书馆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