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准、写得好、吸引人、走得远——以《中国税务报》为例谈政策解读类报道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6 点击:

○阚歆旸

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深刻影响着公众的生产生活。当前,政策解读类报道日渐流行,是媒体为加强对受众的服务功能而力拓的重点之一。

据笔者统计,2021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194 个政策,税务总局官网共公布了166 个政策。众多政策中,哪些政策需要解读?如何做好政策解读?

蔡若愚和成静在《政策解读类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认为,近年来的政策解读类报道,仍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读而不解”和“解而不明”。即记者对政策文本仅摘取选用但语焉不详,或记者尝试对政策进行解释分析,但解读效果不尽如人意,读者出现一知半解、新困惑频出甚至错误理解的情况。深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记者缺乏对政策文本的了解就直接写稿,可能是受制于新闻短平快的节奏,在短时间、短文本里无法通透解读,也可能是记者编辑本身足够理解政策甚至已经成为领域内半个专家,但由于文字输出过于专业,没有充分考虑读者接受度,不够贴近读者,导致文章解读重点不符合读者需求等。

在此背景下,讨论做好政策解读类报道的方法十分必要。那么,如何做好政策解读类报道?笔者结合工作经验,认为可以从选定解读对象、掌握写作要点、多种方式呈现、跟踪报道等角度入手。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记者先选好需要解读的政策,了解其出台背景,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准确选定采访专家。

(一)围绕大局,满足需求

如前所述,中央、各地区、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有很多,如何判断一项政策是否值得解读?笔者认为,应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看重要性。政策是否对政治、经济、社会,或对所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二是看必要性。主要看政策是否与公众息息相关,公众是否有阅读需求。写好新闻稿,尤其是写好政策解读类稿件,眼前应该有读者,不能“目中无人”。

例如,2021 年,为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等方面,提出到2025 年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堪称税务系统的“十四五”规划,不仅能指导税务干部的工作,还能引导企业的涉税管理方向,因此,该政策不仅要解读,还要解读好。再如,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计税方法,与大多数工薪阶层利益密切相关,对《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续实施全年一次性奖金等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的解读也是非做不可的。

选定好政策后,记者还需熟悉政策出台背景、准确理解政策。

(二)熟悉背景,有的放矢

政策制定过程是一个较长的链条,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政策的背景、事实依据、实际调研、制定不同政策的方案、决定等关键环节。要做好政策解读类报道,需要了解相关政策的这些关键环节。平时工作中,记者可以借助跑口制度,多跑、多问。如果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研讨会,记者就能更好地掌握政策的主要内容、出台背景、宣传重点等,从而在行文时避免出现“读而不解”的现象。

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在长期的服务外包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建立起了一套以实现水务、海洋信息化发展战略为需求指引的IT服务供应商入围门槛和选择依据。考察外包合作对象时,在关注企业形象、资质等基本要素的同时,更关注资质、条件下的实际内涵,主要控制项有:

(三)拆文解字,先行理解

在了解政策出台背景后,记者需要认真学习、理解政策。其实,在某一领域有经验的记者,不借助外部专家力量,也能大致理解政策内容。加之政策法规的行文有着逻辑紧密、层层嵌套等特点,基本包括几大部分:政策出台背景、政策主要内容、政策施行日期等。对涉及政策的主要内容部分,记者可以提炼要点、形成思维导图,既有利于自己对政策的理解,也有助于后续行文时突出重点。

以《意见》为例,“精确实施税务监管”部分中的“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监管”是第十九条的第一句话,根据其表述,可将该部分内容总结为“重点行业监管”和“重点领域监管”两部分,对应到具体内容:对逃避税问题多发的行业、地区和人群,根据税收风险适当提高“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比例;
对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转移利润以及利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和关联交易等逃避税行为,加强预防性制度建设,加大依法防控和监督检查力度。

(四)带着疑问,精准采访

在自行学习政策时,按照上述方法,记者可以理解部分政策内容;
对于不理解的部分,尤其是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记者就需要“找对人”采访,根据政策类型、影响群体的不同,分情况采访政策制定者、行业专家、有经验的行业龙头企业,这样才能使解读类报道准确、到位。

能否“找对人”也是一门学问。解读层级较高的法律法规,记者应尽量采访有关部门负责人、高校专家,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官方新闻发布会上的统一解读;
解读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内容,记者还需要采访了解实际情况的实务类专家。如,同样是契税方面的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颁布后,笔者的第一选择是请教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相关负责人,了解政策的制定思路、变化要点等;
而对于一些政策的细节性问题,如购买停车位、经济适用房的契税处理,记者则选择向有经验的税务专家、涉税专业服务人士请教,了解实务操作中的基本情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后,记者写稿并不难。但要写出好稿,记者需要心系读者,突出读者关注的重点;
与此同时,也应扩展文章容量,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附加值”,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

(一)心系读者,突出重点

对于记者而言,总希望把政策解读类报道做成一桌“多角度、全方位”的“大餐”。实际上,在信息泛滥、市场细分加剧的背景下,读者面对海量信息,往往会选择性阅读,只阅读自己关心的内容,其他的会一眼掠过。因此,政策解读类报道还需要突出重点——读者的关注点。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我写文章总是想到有一位读者坐在我的旁边看我写。”记者在写稿过程中,心里可以多打几个问号:我写的政策解读类文章给谁看?我写的哪一点会吸引读者看下去?我有没有把读者最想知道、对读者最有用的信息呈现出来?眼前有读者,写作才有“准星”,写出来的政策解读类文章才有可能“软”而有味。

例如,2020 年8 月,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的颁布,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内“刷屏”:“重磅消息:契税税率为3%~5%,之前的1%和1.5%等优惠税率将成为历史,2021 年9月1 日施行!到时,不只房价要涨,契税都涨了!”针对这一观点,笔者第一时间联系国家税务总局财产和行为税司相关负责人,得到“现行法定税率未变,《契税法》不会增加购房成本”的回复,并以此为题形成解读稿件。文内选取读者最为关注的几点进行阐述,解答读者的疑问,纠正社会上存在的误读。

(二)适当铺垫,扩展容量

此外,记者可以创新形式,如增加“名词解释”小版块,以便于读者阅读和了解。如,中国税务报2021 年12 月10 日,在对《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时,为方便读者理解,文章在开头即以“链接”的形式,介绍了分拆上市的概念和作用。有了这一背景介绍,记者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展开深度报道。

随着公众税收遵从意识的不断提升,媒体刊播的涉税新闻越来越多。从公众关注的角度落笔,就要注重及时反映财税政策的变化,同时把这种变化的原因、变化的内容和对各界的影响甚至市场机会凸显出来,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三)善用技巧,做软报道

笔者在日常采编过程中发现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一些政策解读类报道写得较“硬”,读者读起来费劲,读后也不太好“消化”。

记者如果在写政策解读类报道时,能注意“换算”或“翻译”,会使文章更好理解,不能认为自己知道的,别人也应该知道。

善用数字,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政策。而且,如果记者用心加以“换算”,数字也是税收新闻的“富矿”。与此同时,还可以用图示说话。图示解读,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而且可以让读者更直观、更快速地获得重要信息,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例如,为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财税部门从2017 年陆续发布了5 个税收政策文件,在冬奥会开幕之际,如何对相关企业做好涉税处理的提示和政策解读,笔者用图示的方式,以跳台滑雪的图片为背景,高山滑雪运动员引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税收政策特点”和“数说税收政策支持”两部分内容。将5 个税收政策文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涉及范围广、享受主体多、优惠力度大、优惠方式多等关键词。同时,为体现税收支持力度,深入分析5 个税收政策文件,统计文件中“免征”“全额扣除”“退税”“暂准进口”“首次出现”等关键词出现的次数,最终以53 次“免征”、2次“全额扣除”、2类“退税”、1次“暂准进口”、首次出现免税项目可抵扣进项税额的形式体现,以方便读者理解。

完成上述步骤后,一篇干货满满的政策解读类报道基本成型。但为了增强可读性、吸引读者阅读,文章还需更“水灵”些。此时,记者可以关注多角度切入、多媒体呈现等方式。

(一)多角度切入

目前,多角度切入、组合式报道在政策解读类报道中被广泛运用。因此记者在采写政策解读类报道时,不妨选择不同的角度,如约请专家就政策要点进行解读,对政策出台意义进行评论,同时搜集实务中的案例,以“案例集纳”的形式展现,使整个解读报道宏观、微观相结合、有点有面,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

(二)多媒体呈现

如今,媒体往全媒体、融媒体方向转型,一家媒体不再是单一媒介,包括但不限于报纸、网站、客户端、微信、微博、融媒体智慧屏等形式,这都为政策解读类报道的多媒体展现提供了条件。在传统媒体上,记者可以将原有集装箱式的政策条文,拆分成公众关注的一个个细块,配以明晰的小标题,需要时,还可以辅以图表便于读者阅读。在新媒体上,以“一图读懂”、视频动画、互动小程序等图文并茂、形象的方式展现,更可以增加政策解读类报道的生动性和互动性。

以与公众息息相关的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政策为例。2022 年2 月8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办理2021 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中国税务报第一时间在“中国税务报”微信公众号、中国税网等新媒体上发布公告原文和解读,第二天在报纸的《纳税服务专刊》B2 政策解读版,刊发税务总局的官方解读。其后,在新媒体上以文字、图表、视频等形式陆续发布《2021 年度个人汇算预约办理问答》《哪些人需要办理?一文看懂个税年度汇算热点问题》等内容,方便公众了解最新政策,进行新一年度的个人所得税汇算。

与公众息息相关的政策、精准的采访、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的展现形式,共同造就一篇可读性强的政策解读类报道。但要做深、做透报道,增强媒体的读者黏性,离不开后期的精心运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做好跟踪报道。

做政策解读类报道不是“一锤子买卖”,大部分政策具有连续性,为做好相关政策的连续性报道,记者需要关注读者反馈。如今,平台留言、电子邮件、直播互动等,都比以前的“读者来信”等信件往来方便得多。记者不妨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的这些便利,充分掌握读者对文章的评价、反馈,从中了解文章的不足、读者的期待,并以跟踪报道、系列报道的形式完善不足、满足读者的需求。

猜你喜欢 公众政策 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政策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我自己的公众号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1年9期)2021-12-06公众号3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1年4期)2021-06-04公众号9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10期)2020-11-26公众号8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9期)2020-11-07公众号5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6期)2020-08-27公众号6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7期)2020-08-27政策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助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20年2期)2020-03-08推荐访问:为例 写得 吸引人
上一篇:涌潮作用下弯道丁坝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下一篇:粉丝文化在体育解说艺术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