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来时路,绘就新蓝图——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学科发展纪实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5 点击:

文/崔 媛 赵俊达 高璞珍

2021年9月10日 核学院教职工教师节合影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是在共和国领袖和将帅们的关怀与期望中诞生的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船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工程)。七十载强校兴学,作为新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以追求服务国家“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战略需求为使命担当,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国家“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源于1958年“哈军工”时期的核动力装置专业,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随着国家核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对核专业人才的需求,为了培养更多从事核科学技术领域科学研究、设计开发、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2005年12月12日学校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核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核学院”),确立了“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发展思路。60多年来,学科建设者们以使命意识和战略眼光坚定推进学科发展,以始终不变的报国“初心”,历经几代人的砥砺奋进,将核学科办成学校“三海一核”特色办学的坚强一柱、国家核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培养出了一大批核科技人才和核工业领域的杰出代表,为国家“两弹一艇”和核工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1955年,哈军工海军工程系舰艇蒸汽动力装置专业开始招生,1958年正式改为核动力装置专业。1958年11月,海军工程系毅然肩负起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培养人才、推动核科技进步的神圣使命,开始着手筹建核动力装置专业。1959年正式成立核动力装置专业,教研室代号318,1960年正式招生。1961年8月,为满足我国核事业发展需求哈军工原子工程系成立,共设置三个专科、八个专业。

哈军工人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参加了核动力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担任水面舰艇多型号导弹设计师,涌现出一大批国防科技的专家、院士,他们为我国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哈军工核动力装置专业的毕业生参加了我国几乎所有核动力装置的建设,在工作中表现出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许多人成为了各项工程建设的骨干力量。

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届秘书处设在哈尔滨工程大学

1970年,哈军工分建内迁,以海军工程系的完整建制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并将动力专业分出组建了舰船动力系。1975年至1994年,是舰船动力系也是核专业稳步发展成长的20年。1978年,核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舰船动力系获批工程热物理、反应堆工程与反应堆安全两个硕士点。20世纪80年代,受美苏两国核事故影响,核动力行业发展停滞不前,兄弟院校有的调整专业方向,有的隔年招生,核专业通过科研保存教师的力量,坚持每年招生,为国家默默培养核专业人才。在核科技发展大环境不利情况下,一批老专家带领专业骨干教师,矢志不移坚持核学科专业发展与建设不动摇,以历史的眼光倾力推进核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为我国核科技工业发展培养积蓄了人才,奠定了学校核学科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1999年,核工程专业更名为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01年,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成立。2002年,动力与核能工程学院获批两个重点建设学科,分别是船舶动力学科和核能工程与辐射防护学科。核专业创建以来,在为核工业培养输送一大批人才的同时,还为我国核动力的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多项成果。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哈尔滨工程大学核专业已经成为向核工业输送人才的骨干院校。为满足国防建设和核工业发展对核专业人才大量和迫切的需要,承担起为国防工业输送高水平核专业人才的责任,2004年底,学校决定在已有基础上组建“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并着手开始做准备工作。

2005年12月12日,哈尔滨工程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学院),提出了“国际标准”与“自主创新”双融合,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研究型—高水平”的发展路径。现已成为我国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严谨求实,教学相长。核学院现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并全部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均为国内同专业首个通过认证。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重点学科。60多年来,为核科技工业培养了近万名毕业生,许多人已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领军人才与技术骨干。改革开放后毕业生中已产生中科院、工程院院士2人,国防科技工业十年成就奖1人,首席科学家3人。国际人才培养得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高度评价,2017年国家原子能机构与教育部首次设立“中国政府原子能奖学金项目”并由哈工程核学院唯一承担,近5年为国际社会培养近200名留学生。

核师风范,薪火相传。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教师始终践行“教之本在师”的教育思想,治学严谨,业务求精,从严执教,立德树人,形成“修身明德、格物致知、包容兼蓄、和而不同”的师德师风。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人,拥有5个基层学术组织,研究方向多元。全职专任教师78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3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1人,校内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51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国内外知名学者15人、兼职(客座)教授42人。拥有省部级以上专家人才称号11人次,拥有“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以上团队15个,省部级及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获得者30余人次,多人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和专家组中任职。

科技创新,攻坚克难。学院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教学平台。现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核动力安全与仿真”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核科学与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核动力安全与仿真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技部“核安全与仿真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工信部“核安全与先进核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科工局“核安全与仿真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科工局“核动力技术”科技工业创新中心、黑龙江省“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核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16000余平米。

坚持在核安全与仿真、核动力装置性能与设备、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核反应堆物理、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辐射应用及探测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技术等方向上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省部级科技奖励等30余项。“十三五”以来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00余篇,国际、国家发明专利授权80余项,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4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6.1亿元,为推动核能科技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核学科专业建立以来,参与了我国所有核动力的论证研发、设计建造、运行维护工作,为国家建设做出了直接突出贡献,获得中组部等六部委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是我国核动力领域最悠久、最广泛、最深入的地方高校;
参与了从秦山核电站设计、大亚湾核电站引进直到“华龙一号”三代核电研发等工作,是我国核能技术领域重要的研发力量。

内外交融,开放合作。学院与国际核能领域世界一流大学和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国大西洋高等矿业电信学校、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学生到合作院校学习;
与日本京都大学能源学院、丹麦技术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等达成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的协议,为师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从2009年正式开始在学院设立CPR4032国际合作项目、共同实施IAEA-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核专业人才。

学院与国内各大核电集团、研究机构和大学等30余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核集团联合,共建“中国核工业核安全与仿真技术研究院”。学院是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在学会的指导支持下,加强产学研融合,与中核集团建设校企协同育人示范基地,联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核安全文化理念,掌握核科学与技术知识,具备核工程实践能力的核工业青年后备军。积极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共同推动核行业人才培养领域的互学互鉴。

获得“原子能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

2023年9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将迎来70周年华诞。“守正”回望来时路,“创新”绘就新蓝图。建校70周年是学校、学院继往开来的新起点、凝心聚力的新机遇、奔赴一流的新跨越。

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赓续“哈军工”精神,践行“三个第一”价值追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瞄准着力造就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靶心”,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加强基础研究能力,加强协同攻关能力,立足学校特色优势,深化内涵发展,以特色强根基,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筑高峰。

学院将实施学科竞争力提升工程,通过一流本科培养、基础研究提升、校企合作新格局、师资队伍提升、通用学科进核、国际合作转型、治理体系现代化、小堆研发中心等8个专项工作,全面提升服务“三海一核”领域国家战略的能力,为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学院将加强与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大院大所和相关高校的深度交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广泛交流合作,努力提升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整体竞争力,务实服务于高层次核领域人才培养,共同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平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不断助力世界核工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

猜你喜欢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工业核动力 心系“国之大者”,谋创新、铸重器——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核安全(2022年2期)2022-05-05彭士禄: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速读·中旬(2021年2期)2021-07-23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文史春秋(2019年10期)2019-12-21“质谱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专辑质谱学报(2019年5期)2019-09-24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校园英语·上旬(2019年9期)2019-09-16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公司简介中国核电(2018年4期)2018-12-28核动力第一舰小哥白尼(军事科学)(2018年1期)2018-05-25An Analysis of Mood System of Narrative Rock Song Lyrics and Its Interpersonal Functions大陆桥视野(2016年12期)2016-12-27基于ASME Ⅲ核动力设备阀架抗冲击强度分析船海工程(2015年4期)2016-01-05推荐访问:回望 纪实 学科
上一篇:□图片新闻:泰兴启动红刊征订活动
下一篇:空间大质量目标转位操作双臂协调控制方法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