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课堂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廉洁通识选修课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张银霞,傅恒锐,于慎鸿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目标,并对文化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底蕴深厚的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撑。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班、中央纪委全会等场合曾指出:
“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1],要 “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2]。这些重要论述从历史和现实维度阐明了廉洁文化进课堂的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为全面了解廉洁文化进课堂的状况,本文以本校开设的 “大学生廉洁教育” 通识选修课为例,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国内各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教学的调研资料,梳理廉洁文化进课堂存在的问题,思考新时代廉洁文化进课堂的有效路径。

课堂教学是以 “学生” 为主体,自觉自主地认识、理解和掌握 “知识” 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开展廉洁教育,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廉洁文化进课堂是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对引导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颗 “纽扣” 具有重要意义。廉洁文化能够帮助青年学生自觉抵制眼前利益的诱惑,在奋力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不因眼前小利而蒙蔽双眼,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急于求取功名和钱财,走稳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廉洁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磨练青年学生的意志,还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储备和精神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青年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廉洁文化进课堂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廉洁文化进课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健康的心态、准确的鉴别力以及政治免疫力。高校德育工作一直以来注重把廉洁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体系,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生理与思想的发展特点,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和教育,前瞻性地开展和落实廉洁教育,创新廉洁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制度体制,推动课堂廉洁教育与高校党风廉政教育的配合和开展,促进大学生自觉把个人命运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廉洁文化进课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廉洁文化进课堂,开展稳定高效、内容丰富的廉洁课堂教学,将廉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廉政从政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示范、熏陶、导向功能,建设清廉校园,营造全员崇廉尚廉氛围。此外,廉洁文化进课堂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一体推进 “三不腐” 的必要手段。一体推进 “三不腐” 重在标本兼治。廉洁文化进课堂,要求高校各部门要担负起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准确地把握 “不敢” “不能” “不想” 的内涵要求,落实履行好组织推动的职责,认真抓好学习宣传,加强廉洁文化进课堂的谋划部署,把其纳入反腐败工作布局,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为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本校基于课程思政基础上,依据较为完备的改革实施方案,围绕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开设了 “大学生廉洁教育协作探究式课程” 专题教学,实现 “廉洁文化” 进课堂的目标要求。

“大学生廉洁教育” 协作探究式课程专题教学,秉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紧跟时代发展,强调学以致用的理念;
遵循主体性与引导性共存、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统一、专项教育与全面渗透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以现代教学范式为基本参照系,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环境、课程实践、考试方式、课程边界、学生管理等进行系统改革;
构建 “课前” “课中” “课后” 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课堂教学效能最大化,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效果。

“课前” 依据廉洁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遵循教学总体思路和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使每个专题皆自成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中” ,按照 “基本研究方法、理论讲解、案例分析” 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组内成员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探究、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腐败相关理论分析、中西廉洁文化的历史资源、廉政法制研究、腐败心理研究等。在教学流程方面,主要以 “课堂讨论—话题导入—案例导入—知识呈现—拓展巩固—课堂小结” 为主,通过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正向引导,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去探寻和认识廉洁知识,使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情感认同,从而培养正确的廉洁的价值观念。

“课后” 坚持把 “课堂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借助前期在线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整合思政课、专业课和实习实训课等课程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供学习资源;
整合利用校内实物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与校内外相关部门合作共建廉洁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廉洁知识,并将科学的历史观、党史观、廉政史观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以达到规范和约束大学生个体行为的目的。

早在2007年,全国许多高校贯彻落实《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情况开设了大学生廉洁教育必修课或通识课,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廉洁文化进课堂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教学理念、教师素质、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距离理想效果仍有一定差距,推动廉洁文化进课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较大。

(一)学而不考,各方主体缺乏积极性

虽然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廉洁文化进课堂工作,但大部分课程以通识选修课为主。此类通识选修课是面向全校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是基于政治学、廉政学、管理学等学科视角下的一门理论——实践性课程,往往不被纳入学期期末集中考核,存在 “学而不考” 的现象。因为占学分比重很少,参与廉洁文化进课堂的各方主体积极性不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校以及教师是被迫接受而非主动参与,尤其是学生往往是为凑学分而消极应付。再加上廉洁文化的价值未被充分重视和发掘,特别是行政领导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廉洁文化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为廉洁文化进课堂是形势教育和政治任务的需要,是 “有则即可” ,或者认为腐败是成人行为,尤其是与领导干部有关,与大学生无关,认为大学生没有必要过早接触,等等。这就导致重视度不够,指导性和系统性不强,廉洁文化进课堂实际效果有限。

(二)内容选取标准不一,教学内容参差不齐

廉洁文化进课堂在教材、教学内容方面并无统一标准。目前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也没有指定的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各高校的任课教师会根据各学校学生知识储备情况以及自身教学经验选择教材或授课内容,存在部分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等并不适宜于所授的对象,内容相差较大,教学无章可循,教学质量缺乏统一标准。有些高校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的机制、方式不得当,廉洁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脱节,没有能融入高校德育教育体系中,如何实现两者有机协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执行合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索。此外,廉洁文化进课堂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难以进行量化衡量,缺乏监督监察的客观标准......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不利于此类课程形成稳定而系统的教学资料,也限制了廉政学学科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场合有限

目前大多数高校廉洁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师虽然可以熟练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但也只是将选用的教材内容用电脑展示给学生,而新时代学生的知识储备、接受能力、网络技能较以前有了较大区别,有时远超授课教师。这就出现廉洁文化进课堂未能根据新时代学生接受知识方式的多样化特征以及学生储备情况进行教学方法方式、场合的创新的现实问题。廉洁文化进课堂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教学主题活动普通化,缺乏地方特色,加之教学载体单一,缺乏科技感,使教学感染力、影响力、说服力大打折扣。另外,廉洁文化进课堂过程中,教学内容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解读层面,多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解廉洁理论,对于课堂之外的实践课程关注度较低,课堂之外的教学场合(例如廉洁教育基地等)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导致教学中学生学而不用、教学效果不佳。加之大部分高校讲授廉洁教育课程的教师缺乏专业性,多由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专职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方式的把握上多按自己所学的学科、所研究的领域来进行课程设计,使得教学方法方式单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更加凸显。

(四)教学改革面临难题

目前关于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教学研究文献较少,大多数教学探索以专业课为载体,内容多以探讨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而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在廉洁教育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方面缺乏经验,选用的廉洁案例大多过时缺乏时代特色,使学生感到不耐烦。从中国知网近几年的研究文献来看,目前大多数教学改革项目多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探讨廉洁教育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改文章比较少,其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廉洁文化, “思政元素” 在廉洁教育中的比例是多少,如何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融入 “思政元素” 而不显得突兀、牵强、割裂,如何考核素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如何处理传统理念与翻转课堂的冲突,如何解决学生学习方式和翻转课堂的矛盾,以及硬件设备与翻转课堂的匹配等都是当前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廉洁文化进课堂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因此,必须解决廉洁文化进课堂所面临的困境。

(一)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增强进课堂的执行合力和实际效果

廉洁文化进课堂必须立足各高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要注重加强廉洁文化教育的基本功,注重教育的虚实结合,把开展廉洁文化进课堂与立德树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廉洁文化教育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课程思政工作、师德师风建设等的有机结合。同时要注重大学生不同年级的层次区别,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实现分类分层次教育。在开展课堂教育活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廉洁教育基地的功能,发挥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鼓励大学生把廉洁品德修养与学习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就业工作等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与师生多配合多协调,共同营造和建设廉洁文化进课堂的机制、氛围和环境,便于大学生接受廉洁文化教育,以制度的形式发挥潜移默化功能来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学习效果;
还要通过课堂主渠道建立廉洁文化进课堂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廉政教育公共资源和红色资源,与相关单位、部门合作建立各类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使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创新廉洁文化进课堂教育模式。

(二)确定统一教材,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不同,学习廉洁文化过程中内容的选取也应该体现差异性要求。依据高校学生的成长规律及知识储备能力,可以做出选择性的讲解,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要注重计划性、科学性。注重解决教材不统一问题,在教材选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个地区各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组进行探讨,确定科学选取教材的标准,制定统一标准的教材。近几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各高校立足学科发展前沿,相继设置了廉政研究机构、高校廉政学科,推动了廉政研究,培养了廉政研究人才[3]。但是就当前廉政学科建设而言,还需要尽快设立 “廉政学” 一级学科,或在 “交叉学科” 门类设置 “廉政学” ,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深化共建,开展跨界联合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全面适应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廉政人才,加强 “廉洁文化” 进课堂的授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廉洁文化进课堂的师资储备和师资质量。

(三)促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推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及针对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题学习,让学生针对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讨论、分析与思考。在案例选择方面,教师应选取易于理解并与高校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现象,或选取典型腐败案例开展案例教学,让学生感同身受认识到崇廉尚洁的重要性,进而促进廉洁自律意识的养成,充分有效地发挥廉洁文化进课堂的现实意义。还要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改变原来由教师单方面课堂讲授知识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多讨论、多提问和多思考,变讲授式课堂为互动式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增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辅助教学的能力,如可以制作短视频、在线精品课程等。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差异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讲解和辅导,既可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又可拓宽教学渠道,使教学手段从单一向多样化转变,从传统向现代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教学中,挖掘本地廉洁文化,讲好本地廉洁故事,可以增强廉洁教育感染力,逐步形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学生参与度高的廉洁教育工作格局。

(四)适应社会发展新需要,推进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基于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现状以及新时代对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进廉洁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廉洁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创建适合信息社会发展的廉洁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融合廉洁教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实现教学要素的整合,推动高校教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需求。这就要求从技术层面、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教学质量工程改革。在技术层面,需要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和运用先进的硬件设备,让学生根据需求随时使用平台资源,提高视频制作质量和水平,制作易于学生参与、观察与学习的案例和示范视频,借助政论片、纪录片等激发学生廉洁感知,做到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融入理论知识、相关视频、典型案例,有效拓展内容,建立立体资源服务系统。在教学内容层面,可以进行模块化、专题式教学,教师在深刻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的同时,做到全面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学习平台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讨论,记录疑难点,做好应答准备;
在课堂环节构建情境并引出内容,让学生明白教学模块,依据教学任务划分小组,在翻转教学中使学生达到消化知识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值得注意的细节和内容是,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其主导性,翻转课堂不是放任自流,而是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掌控课堂的节奏;
教师尤其要注意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密切关注学生在廉洁文化学习中的情感表达和疑惑,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廉洁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廉政大学生课程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党员生活·下(2022年1期)2022-04-23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2-01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我省试行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醒制度四川党的建设(2014年2期)2014-04-20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推荐访问:选修课 河南 为例
上一篇:城轨车多股道作业智能日检机器人的设计与应用
下一篇:SU304/Q235B,不锈钢复合管环焊及补焊工艺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