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下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准化变革措施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文/董秀莹

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渐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推动全社会快速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个层面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加快推进教育深化改革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促使教育教学在数据变革中克服传统教育面临的困境,找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精准化教育路线。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培养国家、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路径,可大大提升人才素质,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准化变革中,大数据技术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加大大数据建设投入,推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准化,提高其教育实效性。

1.大数据量化学生思想动态信息数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若想精准落实,以及若想保证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教育,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须要保证教育体系与学生思想行为是相对应的。[1]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搜集整理海量的与学生思想相关的数据,可为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给予可靠的数据支撑,促使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变化规律,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打造出大学生感兴趣的模式,促使其更积极地投入到教育环境中。

2.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要在高校中真正落到实处,就必须同学生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关联性。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所开展的教育往往局限在思想政治层面,缺乏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从而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以往的教育工作研究中,研究调查对象具有局限性,从而对最终的调查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2]大数据技术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做到从学生实际和社会现实出发,通过对海量的实际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促进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从而准确把握教育的正确路径,对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地更新,保证所开展的教育活动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相符合。

3.丰富教育传播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教育实践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知识传递作用。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教育传播载体主要是教材、教室、校园文化等等。而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教育的新形式。高校在教育活动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多种智能功能,能够实现教育传播载体的丰富性,从而为教育工作提供便利。在互联网的传播中,其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共享功能优势显著,在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下,通过互联网对学生个体差异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和传播形式,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丰富传播载体。

1.对数据具有盲从性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高校范围内的规划与开展,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契合的价值观,从而引导其自觉践行,并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因此,教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各个方面,其过程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特征。大数据主要是对学生行为表现的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学生外在表现所反映的内在心理,但这种基于数据的分析属于理性推测,并不表示是对人的思想和心理的精准推断。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依托于大数据技术前提下,很多教师过于依赖对大数据的理性分析,形成了对数据的盲从性,忽视了学生个体本身具备的感性因素,导致教育走进误区,不利于教育精准化变革的有效推进。

2.缺乏数据平台支持

大数据技术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要实现精准化变革,必须要有能够全面性、系统性收集并处理分析海量数据信息的数据平台,从而实现对教育需求的准确把握,让教育的供给更具针对性。但实际上,高校在精准化变革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应用大数据技术,但在数据平台建设方面却存在较为显著的不足,不利于教育精准化变革的顺利实施。一方面,由于没有完善的数据平台支持,高校在教育过程中难以及时准确地获取学生在实际生活及学习中的海量数据,以及教育相关资源数据,这使得教师难以根据学生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的挖掘程度不足,也阻碍了教育精准化推进。另一方面,由于数据平台的支撑力度不足,高校教师难以及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难以做到对有价值数据的挖掘、整体以及分类应用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数据浪费及信息滥用。

3.数据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

大数据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准化变革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同样存在安全隐患。然而,目前高校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建设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安全风险发生概率较高,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数据技术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在其技术发展中难以避免地存在技术漏洞,从而导致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准化变革应用中面临安全风险,可能导致重要数据信息失窃或遭受黑客攻击等,导致数据毁损或丢失。另一方面,高校在应用大数据技术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强的安全保障机制,会造成数据平台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一旦发生安全风险,难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方法,导致教育信息受到损坏,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准化变革产生不利影响。

1.加强对数据应用缺陷的弥补

高校教师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精准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应当树立正确的大数据意识,学会对大数据进行合理的取舍,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工具,避免对其产生过度依赖,避免形成盲目跟从数据的情况。所以,在精准化变革中,高校与教师都应认识到技术是服务于教育的,避免本末倒置,在大数据实际应用中,以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合理挖掘学生数据信息,避免对学生隐私造成侵犯。

2.加强大数据平台建设力度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精准化变革需要依靠完善的大数据平台支持,在大数据平台中,数据信息内容一方面应当包括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涉及的各种内容,如教育教学的规范要求、教材内容、相关政策及优秀教学实践案例等等,均应当纳入到在大数据平台中,以保证师生在教育学习过程中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要的各项资源。另一方面,大数据平台中还应当包括高校学生实际学情信息、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信息以及高校思政教育各方面信息等,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于教育者进行分析与使用。同时,在大数据平台的数据搜集与使用中,对数据的搜集应当确保覆盖得足够全面,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对教师、学生和其他各个主体信息全面搜集;
在对数据的使用过程中,则需要依靠专门的大数据技术人才,负责指导教师正确使用,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对教育的支持作用,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源与数据优势,实现教育资源的精准选择、教育方式的精准设计,最终实现教育供给的精准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3.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是精准化变革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在高校大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建设中,一是强化安全管理机制,着重大数据技术应用全过程的安全管理,邀请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专家负责进行平台的管理,定期进行数据安全检测,制定有效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避免数据使用中发生数据信息泄露或丢失等。二是建立大数据安全操作规范,加强对师生大数据技术应用及信息处理平台操作的指导,提高其操作规范性,确保数据使用规范性和数据传播的安全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于高校中推进精准化变革的行动,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发挥其教育实效性,指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社会所需要人才的重要措施。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其实现精准化变革,就需要高校重视对大数据技术的科学应用,积极探索解决大数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充分展现大数据技术优势,让教育精准化变革获得助力。

猜你喜欢 变革价值观精准 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年13期)2021-05-08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精准的打铁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以变革迎接新时代军工文化(2017年12期)2017-07-17精准扶贫二首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知名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6年6期)2016-05-14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声屏世界(2015年5期)2015-02-28推荐访问:精准 变革 推动
上一篇:空间用太阳电池阵双回路型剩磁消除方法研究
下一篇:论指向核心素养的真实性学习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