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融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吴晓艳

(灌南县长江路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599)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将信息技术和教学相融合,能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外界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习和理解时容易受到一些错误思想的误导,阅读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教学中适当融入信息技术,能科学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阅读的基础,能引导学生主动翻开书籍去阅读,体会到阅读中的快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阅读提供更多的保障,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互联网中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同时这些丰富的资源还可以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中。形成良性的循环,解决学生阅读效率低下、兴趣不高的问题。

(二)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

小学生的阅读学习主要是文字阅读,而熟悉字词是小学生阅读的基础,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字词的初始阶段,认识的字词比较少,在阅读中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受到影响。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将图文相结合,进行在线朗读。通过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给学生阅读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互联网中的海量资源还可以拓展小学生的阅读量,增长学生的见识。

(一)缺乏信息技术教学的设施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需要有相应的教学设备支持,我国在学校建设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没有得到普及。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求学校有较稳定的网络环境,还要有相应的硬件教学设施。这些都会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学校不能负担起相应的采购费用和网络费用,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广。此外,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采购的信息技术教学设施质量不过关,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观念没有发生改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当发生变化,不断进行创新,跟上当前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本领。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不熟悉,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而这就会增加教师的负担。受此影响,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排斥心理,仍然采用黑板和课本教学的方法,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的推广受到了阻碍。还有一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传统教学观念仍然没有发生改变,在组织教学时缺乏创新,只是应用其他教师的教学课件组织教学活动,不能把信息技术和阅读活动相融合,导致阅读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在小学阶段,许多教师和家长会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在小学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会给学生讲一些应试的技巧和方法,讲解的内容是为提升学生的成绩做铺垫。而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明辨是非的能力还没有形成。采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就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了解外界的事物,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一些教师忽略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只关心学生的成绩,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不感兴趣,逐渐产生抵触情绪,就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

(一)增加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投入

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相应的教学资源,需要学校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增加相应的教学投入,采购信息技术教学设备,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保障。学校应当争取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购置一批信息技术教学设施,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寻求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此外,还应成立专门的后勤维护部门,对学校的网络环境和硬件设施进行定期维护,解决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维护问题。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换落后的信息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除了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加大投入,在教师培训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当前的很多教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思想观念严重落后,一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了解不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在将信息技术和阅读教学融合时难度较大,没有掌握科学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还有一些教师担心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存在畏惧心理,平时的工作任务较多,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信息技术,害怕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限,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他们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再加上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偏低,所以会影响后续的教学设备使用,甚至一些小的投影技术都不能够充分掌握,这也就严重阻碍了小学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此外,一些教师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排斥心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就需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要帮助教师纠正错误的观念,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帮助教师卸下思想上的负担,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方面发挥的作用,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为信息化的教学提供重要的保障。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从根本上确保教师可以掌握相关的技术能力,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这样就可以充分确保信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小学的阅读教学之中了。还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度的调整,如此就能够实现小学阅读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作者利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学生以文字为桥梁,感知和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终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好的文本阅读能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启迪,审美情趣有所提高,学生也能积累一些优美的语言和文字表达技巧。如今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且共享性和交互性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网络上的一些学习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对阅读课程进行开发,及时整合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也能进行阅读和学习。

例如,在进行《两小儿辩日》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给学生抛出一些关于课文当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通读课文后拿出其中几个问题和学生一起探讨。比如,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在我们看来,一天中无论什么时候,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都是一样的,而孔圣人为什么对于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能断定呢?讨论到这里,教师应将问题抛给学生,如果你是孔子的话,你如何利用现代的一些科学知识告诉两个小孩问题的正确答案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找相关知识和资料,整理出为什么早上的太阳看起来会更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会比早上的太阳更热一些。这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放学回家之后自主完成,最好落实到书面上。次日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在课上进行发言讨论。这种让学生自主去网络平台搜索相关学习资料的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例如,在《荷叶圆圆》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或动画,在课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形态荷叶的动态图。然后抛出问题引起学生想象,你认为荷叶像什么?你知道荷叶在生活之中有什么用途吗?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小组之间发起讨论,然后引出主题:书中所描写的荷叶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在其他小伙伴中荷叶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可以带着这个问题进行课文的阅读。这个时候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阅读欲望,急切地想知道在文章当中小伙伴眼中的荷叶是什么样的,此时课堂的氛围也是轻松愉悦的,学生们能够自主高效进行阅读。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式可以包括视频、音频、动画、投屏等。利用多媒体更容易为学生创造直观、优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师所设置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往往能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其应用在阅读教学中,更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于文字的感受能力增强,从而提高其对文本情感内涵的理解,最终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享受整个阅读过程。课程标准中提到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让其自主参与阅读活动中,要以丰富学生头脑,提升学生整体语文学科素养为目标,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获得思维上的启迪,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方面,可以利用优美的乐曲调动学生听觉感官,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例如,在进行《月光曲》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中所表达的意境,利用一段优美的曲子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乐曲播放后,学生们陶醉其中,当学生们听得兴趣正浓时,突然停止播放音乐,这时学生们的注意力会立刻集中到教师身上。紧接着教师向学生提问,刚才这段音乐大家觉得好听吗?那你们好奇吗?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创造出这么优美的乐曲?这时候有学生就会问乐曲的名字是什么。教师就可以顺势让大家快速地阅读课文,课文中有学生想要知道的答案。因为音乐足够优美,学生们对于音乐的喜爱会驱使着他们仔细地阅读课文,想要知道作曲家是谁、这首曲子的名字是什么。阅读完文章,学生们自然会知道这是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文章中提到了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了曲子,而且在弹奏完一曲音乐之后,他又创作了《月光曲》。学生在阅读完文章之后,不仅仅解答了教师之前所提出的疑问,很可能对于文章当中的一些新内容产生了新的疑问。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让全班学生一起交流,解答疑问。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疑问最终是由学生们自己解决的,教师只须在旁因势利导,把控好课堂的教学节奏即可。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照片、图像以及视频等调动学生视觉感官,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仍然以贝多芬的《月光曲》为例,他看到的场景是在一个清幽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射到破旧的茅草屋上,里面有一对兄妹,他们虽然生活窘迫但十分热爱音乐,这一情境激发了贝多芬的创作灵感,让其在月光下创作了这一首《月光曲》。教师可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视频画面体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具体环境,然后再利用文章当中的一段对于情境描绘的语句作为画外音将画面定格,使学生身临其境,与贝多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在情感基础上对于《月光曲》有一定的理解。之后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能一下子进入到文章当中的角色和所描绘的情境,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刻领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四)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形式

在课堂内容讲解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其中多媒体技术当中的影视资料、动画、音乐、图片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课程内容能够更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直接为学生降低了学习难度,间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对于文本当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性和感性认知。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更集中,对于重难点的内容印象更深刻,学习效果会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在第二段对圆明园布局介绍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能通过阅读掌握清晰的认知,于是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绘制一个圆明园的平面图,增强学生对整体布局位置的认知。尔后在介绍到各项景观的时候,我们可以在网上找到精美的图片帮助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当然也可以利用历史珍藏的一些文物图片,将其整理成为PPT 课件,而后通过介绍这些文物的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珍贵之处。最后通过播放一些圆明园的现状以及八国联军入侵的破坏情况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心灵上的震撼。如此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再如,在《鲸》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基本上是见不到鲸这样的动物的,如果直接进行阅读,有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好理解的、不直观的。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之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鲸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让学生提前了解鲸是怎么呼吸的、鲸的食物是什么、鲸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这样在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描绘自己所了解到的鲸的特征和习性,利用图片和动画再对鲸做简单的介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此时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后,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内涵。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小学阅读教学相融合,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支持。教师要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学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信息技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6期)2021-11-13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23期)2021-03-08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新一代信息技术(2021年15期)2021-03-08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推荐访问:信息技术 浅谈 小学语文
上一篇:不同CT灌注参数对急性脑梗死诊断及预后判断
下一篇: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中“非法控制”和“破坏”的界限与竞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