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远望其峰——追思王向峰先生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10 点击:

王 鑫

1958年9月15日。一个秋日的上午。辽宁大学的风雨操场上(现崇山校区体育馆),师生济济一堂,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正式组建辽宁大学。那天,阳光晴好,风清气爽。在场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俊朗的书生,他刚刚从吉林大学毕业,到他即将工作的单位报到的第二天,就赶上了辽宁大学的成立仪式。也在那一天,他正式成为辽宁大学的一名教师。那个时候,他可能未曾想到,未来六十年的人生光景都将融会在这所学校中,他的青春、理想、情怀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和绽放,都与辽宁大学深深地关联在一起,他的精神气质、学术追求、灵魂底色也成为这所学校里一脉相承的师者风范。他就是当今文艺学领域的泰斗——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向峰先生。

2018年春节,当我走近向峰先生,寻求他与辽大共生的思想谱系,以及60年相互印证的成长过程,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学者,什么是师者,如何保持最初一念的本心,如何描绘和守持在大时代风云变幻中的生命底色。

向峰先生出生在辽中县大岔村,从小在私塾读书,传统国学的滋养以及天生的敏锐和聪慧,让向峰先生有了很好的传统文化的积淀。20世纪50年代初他就参加了工作,在沈阳市的一个机关里做干部教育工作。几年中他读了不少马列的经典书籍和俄苏的文学作品,也常给报社写稿。当时也尝试写文学评论,但下笔之后却不知路数,他开始意识到这需要有专业素养,得去念大学。1953年,在电车上看到一个佩戴“东北人民大学”校徽的学生,他与之攀谈了几句,知得这所大学有中文系,他随即准备报考这所大学。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有着良好的文学底蕴和写作能力的向峰先生,被东北人民大学(后改为“吉林大学”)中文系录取。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清华大学中文系与数理化三系都转到东北人民大学,废名和杨振声等著名教授都是中文系的任课教师。当时的向峰先生有缘得学。优秀的引路人以及自身对学习超出常人的勤奋、热情和识记能力,使他在大学期间精读了大量中外一流作家的代表作品。他的眼界和对经典的熟稔,不仅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深厚的基础,也影响着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他目睹了时代和历史的变迁,以及留给个体生命能够辗转腾挪的机会。自从1958年到辽大工作,直到1976年,向峰先生被裹挟在时代的浪潮中,并在各种如今看来非常荒唐的运动中身不由己。一首小诗,甚至是他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要表现时代历史真实的“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的科学论文,竟被“勇敢”的外行批判为“是在鼓吹外国化、资产阶级化,反对革命化、群众化”。这种无理的非学术批判,使他创造和思考得越多,被各种政治借口批判得就越多。但是为学的热情和出自本心的追求并没有让一个真正的学者就此停住,他说那个时候才能真正理解但丁的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先生虽然经常要承受荒唐之批判,但仍以鲁迅“倘能生存,我还要学习”之信念,越挫越奋,将全部的生命力量转向系统的文献攻读。不管世事如何,他已经与自己的内心和解,真正做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向峰先生抛开俗世纷扰,专心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指导进行学术探索。在阅读、理解、参悟、融会、贯通的过程中,“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向峰先生不断突破中西方文艺的壁垒,超越古今之界限,学术研究渐入佳境,并在全国的文艺理论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辽宁大学文艺学学科的领军人物。辽宁大学文艺学学科也成为全国文艺理论研究的重镇。对于人文学科来讲,人生经验会激发思考的契机并在某一刻达到对以往理论的彻悟,并能生成新的理论思考。没有厚积,难以薄发,大量的经典理论和作品阅读以及思考的经验与人生经验之间发生有力的共振,产生新的学术研究灵感和方向。新时期之后,向峰先生的学术研究进入到了一个井喷的时期,他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国现代美学、西方美学史、马克思《手稿》美学、文学基本理论等领域都有宏大的著述。特别是关于文学的艺术技巧、艺术的审美特性、现实主义美学、古典诗词鉴赏等方面的著作,更可见他系统的思考和理论的创新。先生的著述彰显了他学贯中西、融通古今、作品和理论兼顾、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学术追求。他因此也成为教育部较早的一批博士生导师,把辽宁大学的文艺学研究带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高度。“君子不器”,是向峰先生的志业追求。他说,其实做某一领域的专项研究会更容易成功,但是更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有古今中外多重的维度和视野,不做单向发展的“片面人”,这才能把学问做到自己满意之处。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天分,但是更重要的是勤奋。“我从少年读书到现在,没有睡午觉的习惯,我只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来读书和写作。”对于人文学科来讲,能抵达远山之峰需要经历漫长、艰辛、孤独的攀登过程。无数个晨昏,他与孤灯为伴,或聚神阅读或奋笔疾书;
大河惟有宽阔、流长、奔腾不息,才能入海。向峰先生孜孜不倦的努力,是他生命的常态,所以他才能成为大师级的学者。所在虽偏安一隅,但是极有影响力,会在更久远的时间和更广阔的空间见出价值。

向峰先生迄今自撰和主编的专业学术著作近七十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文艺报》等报章,以及《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吉林大学学报》《马列文论研究》《红楼梦学刊》《文化与诗学》《社会科学辑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学术理论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与评论近六百篇。他所获的奖励更是耀眼:囯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奖、中国文艺理论特殊贡献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首届中华优秀图书奖、全国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专家奖、辽宁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成就奖、连续12届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其中10次获一等奖,还有“辽宁省最佳写书人”等其他各类奖项几十种。向峰先生的学术贡献也让他获得了沈阳市暨辽宁省两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2017年的夏天,向峰先生接到了一个越洋电话。电话是从罗马打来的,电话的另一端,一个带有意大利口音的男子用汉语问,是向峰老师吗?打电话的人叫马克·穆勒。这个名字可能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还不熟悉,但是他将第五代导演陈凯歌的作品《黄土地》推荐到了珞迦电影节,并获得银豹奖;
张艺谋导演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是他推荐的。马克·穆勒作为意大利著名电影制片人、电影史家、影评人,是把中国电影推向世界的第一人。这位远在意大利的电影人是向峰先生的学生,并且与先生结下了近半世的情缘。20世纪70年代,马克·穆勒到中国研究人类学,辗转来到辽宁大学研究群众文艺,成了向峰老师的学生,得到过许多帮助。穆勒非常欣赏向峰先生的才学,因为他发现一个中国老师竟然对欧美经典名著如此谙熟,这让他非常惊讶。当年意气风发的两个青年才俊“今日龙钟人共老”,电话两端的人竟然都有些哽咽。他对向峰老师说:“在中国你和谢晋导演是对我帮助最大的两个人!”向峰先生至今还保留着当年两个人的信件。

向峰老师自从1958年从教以来,迄今已经有60年了,受教的学生,从本科生、业大与函授生、进修生到留学生、硕士生、博士生,已经无法计数了。即使在退休之后他也一直没有停止教课与研究,而成果与成就也空前地丰厚。向峰先生对自己的要求极高,无论讲什么课,都要讲出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思想。1958年,他第一次走上辽大讲台讲的课程是“写作”。写作课难讲,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大。向峰先生用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才情以及自身的创作影响力,使很多学生爱上了写作。他的学生们都说,先生是一座宝藏,里面藏着很多珍宝,每个人都可从中掘取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份,就那一份便可让自己富足一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说,大学非大楼之大,而是大师之多。时至今日,可称大师者鲜矣。大师给予学生的是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渊博之学识、淡泊之心境;
大师给予大学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在历史的传承中影响一代又一代学子。向峰先生无意将自己放置在大师的位置,但是他已经用自己为师为学的风范,在60年的光景中,将其精神播撒于各处,那些他曾经培育的花儿,正在世界绽放。

向峰先生治学严谨,学问又极高,年轻时的他不苟言笑,学生大都敬畏他。很多学生都讲,最初上课的时候,是很难和先生对话的,需要不断汲取先生的学识和精神的养分,惟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有对话之可能。先生给学生们打下的理论基础,是广博且深厚的。他极为享受讲课的过程,年近九旬,讲课还是精力充沛,一个上午几乎是不停歇,那些知识、理论和思想,好像清溪出谷,“玲玲如振玉,累累如贯珠”,整个人都沉浸在讲课之中。学生们从惊异到震撼,再到尊崇,不仅领会了向峰先生的思想,也开始庆幸近旁竟有如此渊深之师,珍视他为辽宁大学的“瑰宝”。向峰先生从不追求学生云集众星捧月一般的感觉。学生来了,学生又走了,一茬又一茬,他像一个守望者,守住这方讲台,守住师者的使命,守住师道的尊严;
他也望向远方,那些走的学生,在哪里生根,在哪里发芽儿,在哪里长大呢?他也时常惦念学生,也常忆那些讲台上的岁月,他的情感含蓄,就像他讲的诗歌一样,“余味曲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他的诗歌将他的情感转换成纷纷的意象,让人可以从中捕捉先生求真求诚求实,不雕琢不伪饰的性情。

向峰先生历经太多时代和世事的变迁。历史总会以大写的方式成为教科书上的事件,但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每时每日每年,竟像锋刀一样,把人雕刻成让自己都觉得陌生的模样。也许是向峰先生的学术和人生实现了一种相互的成全,故能以“追光摄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用他的诗歌保存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惊异”与感怀,通过“澄怀味象”,让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在他的诗中显露其本真,也得以保持初心。向峰先生欣赏李贽“童心说”,所谓童心,就是最初一念之本心。初心,就是童心。当一个人离童年越来越远,距离初心也越来越远,这里的“童年”是年岁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向峰先生保持童心的方式就是艺术创作,用“诗心”守护“初心”。人生名缰利锁甚多,经常被外物所限制,受外物所驱遣,人想控制物,实则被物所控制。因此,虽生而难以自由。但是,人可以在审美中获得超越实用和功利的自由状态,日常生活虽有各种牵绊,但是精神世界自有其富足。如何做到这一点,向峰先生说以庄子“乘物游心”为自己的追求,御外物而使内心自由驰骋。在有限的时空之内可以“心游万仞”,“情寄八荒之表”,实现心灵的自由和率性。向峰先生受传统国学之启蒙,谙熟声律,尤其擅长近体诗歌的写作,总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加之先生哲学、史学和文学之素养,使其能寻到思之源头,遂意象纷呈,诗意隽永,有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迄今先生已有九部诗集、七部散文集出版。他的诗文高雅,笔力深厚,学问与情思兼顾,“情往兴来”,文化沉思呈高古之象,情思自然有清新之美。但向峰先生并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书斋学者,对现实同样有着深切的观照。因此,他的诗文中有对学问砥砺之省思、世事人生之慨叹,也有对生命个体之悲悯,还有对家国兴盛之欣慰。诗心之自由,诗情之深厚,诗意之隽永,让他可以在理性的学术研究之外、纷扰的世俗生活之中,活出自己的那份惬意和自在。退休十多年来,先生一直笔耕不辍,不仅写出了大量的理论文章,还出版了二十几部著作,以至“著作逾身”。“庾信文章老更成”,时间留给每个个体生命的,不仅是老去的生命,还有岁月酿制的人生至味。看着向峰先生讲述中的音容笑貌,他的人生历程以及他的书斋岁月,如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虽倏忽而过,但由切近前。他身居简室,胸中藏有风云,他用自己的诗心收纳了天地、四时、万物、家国、个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丰赡的审美世界。

向峰先生的学术与人生是在辽宁大学成就的,当问及对辽宁大学最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先生想了一下,然后缓慢地沉吟,“没有太多的言辞来表述”,又停顿了很久。那一刻,作为采访者,我的内心震动了一下,似乎体会到了这位老人,将他60年生命灌注在这里,想说的太多,多到竟语塞。辽宁大学是他成长的地方,奉献的地方,功成名就的地方。人生大多的幸福和忧伤,欢喜和难过,成功和失败都系于此。可能是本城无先知,也可能是近乡情更怯,距离越近,越深处其中,就越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和诉说。或许,向峰先生想说的,就在他无法触及的地方闪烁吧!

“先生,可否写几句话,勉励现在与未来的辽大学子?”向峰先生欣然应允,遂录孔子“君子不器”语,寓寄人格之品相,学问之度量;
录庄子“乘物游心”语,希望在万物所缚之世界追求自由活泼之心;
录鲁迅“倘能生存,我还要学习”语,以自己之朴素之行鼓励后辈之学子,这也是先生孜孜不倦,视之为一生之追求;
录毛泽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于每日知自勉,努力不滞,也勉励辽大学子,苟日新,又日新,日进有成。这是向峰先生的人生追求与恪守,也是辽大师者的风范和气度,更是辽大师者一脉相承的品格。

2018年春节,与王向峰先生在望云斋(照片由王鑫提供)

向峰先生的学者之功、师者之任、诗心之美,作为后辈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大河之向,为奔流江海而不息;
远山之峰,惟有攀登者可见无限风光。早春正午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照进先生的简室——望云斋,我聆听他讲述自己的学术与人生,感怀他与辽宁大学之间60年之久的缘分。那一刻,自己仿佛也在辽宁大学的历史中进进出出,也更清晰地勾勒出辽大学者的精神模样,对后辈学者如何走出自己的为学为师之路,也有了更多思考。不知用何言以感恩,惟愿先生之风,影响和启迪后学之人,并将之镌刻在辽宁大学的历史中,长存。

2018年春节初稿,2022年11月修订

猜你喜欢 辽宁大学 以智能制造塑造新工业体系中国科技论坛(2022年1期)2022-02-17基于SIMATIC PCS7 的工业反应连续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中国设备工程(2020年7期)2020-06-28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新生代(2019年4期)2019-11-13AnalysisofSymbolismintheAndTheMountainsEchoed校园英语·下旬(2018年1期)2018-05-15The Analysis on Understatement and its Effects in Oliver Twist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11期)2017-10-31A Study of Oliver Twi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Deviation校园英语·上旬(2017年9期)2017-09-06Home Culture Awareness长江丛刊(2015年22期)2015-11-17司法实践中的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刍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3期)2015-08-08Principles apply to th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on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2012年6期)2012-12-14观念摄影海峡影艺(2012年1期)2012-11-30推荐访问:追思 远望 王向峰
上一篇:中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情境设置的比较——以“压强”内容为例
下一篇:当代艺术的场所、场域、场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