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饮食文化的考古学考察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9 点击:

郝双帆

山西省东南部称之为晋东南,包括长治市和晋城市。北宋时晋东南属河东路,分泽州(高平郡)、隆德府、威胜军三地。金代属河东南路,分南泽州(忠昌军)、潞州、沁州三地。元代属平阳路,后改属晋宁路,依然分泽州、潞州、沁州三地。宋金元时期的政局动荡加速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间的饮食文化交流,晋东南地区作为宋金元时期民族融合的重要地域,使得其饮食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本文从考古学的视角出发,着重搜集整理并系统考察晋东南地区考古发现的有关宋金元时期饮食文化的墓葬砖雕、壁画及寺院壁画等图像资料,进而辅以历史文献资料,从饮食结构、饮食加工及烹饪技法、饮食器具、饮食习俗四个方面入手,尝试探究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饮食生活的基本面貌。

宋金元时期,农、副、渔业发展迅速,使得人们的食物原料空前丰富,种类齐全,形成了以粮食作物为主,以肉类、蔬果为辅,兼有饮品的饮食结构。

(一)主食

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有粟、黍、稷、麦、稻、菽等。北宋时欧阳修至河东,见“泽、潞两州二麦大熟”[1],元代《王祯农书》中记载:“大、小麦,北方所种极广。大麦可作粥饭,甚为出息。小麦磨面,可作饼饵。”[2](P788)可见宋金元时期大麦、小麦在此已经广泛种植,并超越粟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小麦的持续推广和普及,面食也逐渐兴起,逐渐形成了以麦类面食为主、以粟、稻类米食为辅的主食结构,奠定了今天晋东南地区面食文化的基础。

晋东南地区宋金元时期墓葬砖雕、壁画中出现的农耕图,生动展现了当时人们日常耕种的场景,也表明农耕是人们获取粮食的主要来源。如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西壁门南侧绘农耕图,画面南侧树下拴一驴,窗下绘石磨及石碾滚、耙等农具及一牛,北侧绘两人坐于地上,面前置食具,似劳作之后在休息(图1)[3](P60-69)。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虽未绘制农耕场景,但出现了犁、耙、耧、石碾滚等农具[4](P43-51)。此外,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西壁《善友太子本生》图中的太子观耕场景[5](P43-45), 画面中农田内绘三位农夫,一者抱拳,一者扛镐,一者驱牛耕田,田间散置农具与水罐(图2)。

宋金元时期,面食在晋东南地区居民的饮食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种类丰富多样,宋代黄朝英撰《靖康缃素杂记》中载:“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
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
蒸笼而食者,呼为蒸饼。”[6](P16)在晋东南地区的墓葬砖雕、壁画中,包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面食,如沁源中正村金代砖室墓东北壁、东南壁的4幅男女对坐宴饮图中,长桌上高足盘内均盛放包子;
此外,在东北壁左侧男女对坐宴饮图中还有一只深腹盘,满盛米类食物(图3、次页图4)[7](P6-27)。

图1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西壁农耕图

图2高平开化寺西壁《善友太子本生》太子观耕图

图3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北壁左侧、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

(二)副食

图4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南壁左侧、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

1.肉食

宋金元时期,畜牧业发达,为食肉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晋东南地区宋金元时期的墓葬中经常出现畜牧场景,如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M2南壁墓门两侧绘有牛羊图[8](P75-85)。沁源县段家庄宋墓西壁砖雕有牲畜图[9](P8-12)。在沁水县郑庄乡、孔壁村征集到的15块宋代砖雕中有牧牛图、群羊图[10](P380-381)。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西壁假门左侧画面右下方有二马三牛,正在吃草。槽前站一喂马人,手持瓢正在喂饲料(图5)[4](P43-51)。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南壁墓门右侧绘放牧图,一男子手持长鞭驱赶牲畜,有二马三牛(图6)[11](P55-62)。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南壁西侧窗下绘围栏,内圈牛羊等牲畜,外有一男子持盆走来似欲喂食[3](P60-69)。由此可见当时晋东南地区人们饲养的牲畜,主要有牛、羊、马等,其饲养方式有圈养和放牧两种。

图5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西壁假门左侧饲牲图

图6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南壁墓门右侧放牧图

图7高平开化寺西壁《善友太子本生》太子观屠图

羊肉是宋金元时期最主流的肉类食物,《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载:“饮食不贵异味,御厨只用羊肉”[12](P11417),足见宋人对羊肉的推崇。一直到元代,仍保持着“尚羊”的食肉传统。猪肉是仅次于羊肉的第二大肉类食物,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市内“其杀猪羊作坊,每人担猪羊及车子上市,动即百数”[13](P59)。但猪及猪肉在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却并无直接体现,这可能与当时贵羊贱猪的社会环境有关,如陈师道《后山谈丛》中记载“御厨不登彘肉”[14]。苏东坡《猪肉颂》又云:“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15]

在宋代农业社会,牛是重要的生产力,官府屡次下令,禁止宰杀耕牛。但社会上仍有食用牛肉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以屠牛为业的人。如高平开化寺西壁《善友太子本生》图中的太子观屠场景(图7)[5](P43-45),画面中屠夫面前置案板和菜刀,身后肉铺檐下挂着几块已屠宰好的肉,地上还拴有未宰的黄牛。可见当时牛不仅是农耕的重要资源,也是人们日常肉食的重要来源。

此外,晋东南地区虽非渔业发达的沿海地区,但鱼类也是其重要的肉食来源之一。如高平开化寺西壁《善友太子本生》图中的太子观渔场景(图8)[5](P43-45),画面中有一群裸身露体的渔民正在水中张网捕鱼。

图8高平开化寺西壁《善友太子本生》太子观渔图

2.蔬菜

下面分析算法在一段时间内对运动目标的持续跟踪定位效果.假设目标的初始位置为[50,50]Tkm,以速度[-500,-500]Tm/s运动,测量误差σ=102m,利用仿真1中的布站方式,每1秒对目标进行1次定位.不同算法对目标的跟踪定位性能如图6所示.

蔬菜在宋金元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时人称:“蔬亚于谷”。但在晋东南地区墓葬砖雕、壁画中并无直接体现,故只能通过文献记载窥探一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16](P147)、元代《王祯农书》[2](P764-767)、元代贾铭《饮食须 知》[17](P31-50)等书 中所载蔬菜种类达百种以上。当时,晋东南地区的蔬菜主要有:韭菜、葱、薤、小蒜、大蒜、黄瓜、冬瓜、苋菜、莴苣、茄子、莱菔(今萝卜)、发芽豆(今豆芽)等,种类十分丰富。

3.水果

宋金元时期有关水果的记载也不在少数。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果之品”条记载了24种水果[16](P147)。元代《王祯农书》中“果属”和“瓜属”中记 载 了28种 水 果[2](P861-884)。元 代 忽 思 慧《饮 膳 正要》中“果品”条[18](P83-87)和贾铭《饮食须知》中“果类”条[17](P55-71)都有许多水果的记载。当时,晋东南地区的水果种类主要有:枣、栗、桃、梨、李、杏、石榴、葡萄等。

在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桃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水果。如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北壁东侧绘二侍从,右侧侍从手端一盘桃子(图9)[3](P60-69)。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墓室北壁明间绘墓主人生活图,中间一长桌上置茶杯和桃子[19](P45-54)。

图9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北壁东侧壁画

(三)饮品

宋金元时期的饮品主要有茶、酒、汤等。晋东南地区墓葬砖雕、壁画中大量出现的备茶图、备酒图以及夫妇对坐图、男女对坐宴饮图中出现的饮用茶、酒的场景,反映出茶和酒是宋金元时期最重要的饮品。

1.茶

宋代王安石在《议茶法》中说:“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20]元代《王祯农书》载:茶业是“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民生日用之所资”[2](P911)。这足以说明当时饮茶之风十分盛行,而晋东南地区也不例外,这一点在墓葬砖雕、壁画中多有体现。如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西壁南侧绘备茶图[21](P22-32)。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东壁绘备茶图[22](P39-46),画面左后侧地面上有一盘石磨,应是用于碾茶。右侧有一方桌,桌上放置罐、碗、盏托等,桌旁站立两侍女,左侧侍女持注子(执壶),右侧侍女持茶盏并以茶筅击拂,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点茶场景(见次页图10)。

2.酒

酒也是当时人们最常饮用的饮品之一,可分为黄酒、果酒、配制酒和白酒四大类[23](卷4,P172)。黄酒是当时人们最常饮用的酒类,以谷类为原料,“凡酝用粳、糯、粟、黍、麦等及曲法酒式,皆从水土所宜”[24],故晋东南地区的黄酒应以粟米酿造为主。果酒以葡萄酒产量较多,宋代河东盛产葡萄,主要集中在太原、晋州、潞州,宋代吴炯《五总志》记载:“葡萄酒自古称奇,本朝平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25]可知河东也是葡萄酒的重要产区。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东壁南侧壁与南壁甬道口东侧壁合为一幅完整的备酒图(图11)[21](P22-32),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西壁绘备酒图[22](P39-46),生动展现了当时备酒的场景。

图10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东壁备茶图

图11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东壁南侧壁与南壁甬道口东侧壁备酒图

宋金元时期,粮食加工工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粮食加工更加精细化。同时,随着厨事专业分工的精细化、烹饪方法的多样化,烹饪技艺获得进一步提高。

(一)谷物加工

宋金元墓葬中大量出现的舂米图、推磨图是当时人们对粮食作物进行精细加工的生动反映。如长治故县村宋代壁画墓M1、M2南壁墓门两侧均 绘 舂 米 图、推 磨 图[8](P75-85)。长 治 市 五 马 村 宋 墓砖雕有汲水图、碾米图[26](P815-817)。长治故漳村宋墓南壁东部砖雕有汲水图、推磨图、舂米图[27](P31-39)。沁源县段家庄宋墓西壁砖雕有舂米图[9](P8-12)。长子南沟金代壁画墓西壁绘推磨图[28](P19-34)。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西壁绘推磨图、筛面图、舂米图[11](P55-62)。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西壁假门左侧上方有一妇人坐在地上,手持箕。妇人身旁有一石磨,身前还有一木碓(图7)[4](P43-51)。长治市魏村金代纪年彩绘砖雕墓南壁墓门左侧绘一木碓,右侧绘一石磨[29](P59-64)。此二幅壁画虽绘出劳动工具,但没有绘出人物劳动场景。考古发现揭示,推磨图、舂米图、筛米图、筛面图、汲水图多成组出现,出现的食物加工工具主要有石磨、踏碓和箕,踏碓用于舂米即去除谷物的壳,箕用于筛分谷物及其壳,石磨用于将谷物磨成粉或浆,这揭示了当时粮食加工的系列过程,也从侧面说明了麦类、粟类粮食作物在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发现部分推磨图中牲畜推磨代替了人力推磨,在沁水县郑庄乡、孔壁村征集到的15块宋代砖雕中有磨房图,刻一匹黑驴拉磨,右上方刻一男侍,手持短鞭赶驴看磨[10](P380-381)。壶关县上好牢村宋金时期墓葬M1南壁绘汲水图、舂米图;
西壁绘推碾图,画中两妇人围绕圆形石磨,双手推动磨棍,右侧还有一头驴在拉动磨盘(见次页图12)[30](P48-55)。使用牲畜推磨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负担,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加工效率,也是晋东南地区以面食为主的饮食结构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烹饪方式

宋金元时期,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煮、蒸、炒、煎、炸、脍、炙等。从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的庖厨图来看,人们使用的烹饪方式主要是蒸。如长治市五马村宋墓砖雕有庖厨图,画面上刻有火膛、高层蒸笼,灶前刻有正在生火添柴、怀抱小孩、筛面劳作的三妇人[26](P815-817)。沁源县段家庄宋墓东壁下部砖雕有庖厨图,画面中有一人在灶膛前烧火,灶上有五层蒸笼[9](P8-12)。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东壁中部假门左侧绘庖厨图,画面左侧有一妇人坐在地上淘洗物品,右侧有灶台、7层蒸笼,旁边有一人正在忙活;
假门右侧绘一挑桶男子及水井辘轳,井旁有2个陶罐[4](P43-51)。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东壁门左侧绘庖厨图,画面中绘一长方形灶台,上置8层蒸笼,一男子正在揭取笼罩,此男子右侧有一人站在桌后,正在和面(图13);
门右侧绘一挑桶妇人及水井辘轳[11](P55-62)。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东壁门南侧绘庖厨图,画面北侧绘灶台、6层蒸笼、碗架及水缸,南侧绘一挑桶妇人及水井辘轳(图14)[3](P60-69)。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南壁甬道口西侧壁绘庖厨图,画面中有三名男仆正在忙碌,左侧一男仆手持长刀正在切食物;
中间一男仆双手端一案三碗;
右侧一男仆右手拿一长柄圆勺,左手端一敞口碗(图15)[21](P22-32)。

图12壶关县上好牢村宋金时期墓葬M1南壁汲水图、舂米图及西壁推碾图

图13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东壁门左侧庖厨图

图14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东壁南侧庖厨图

图15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南壁甬道口西侧壁庖厨图

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墓葬砖雕、壁画庖厨图中包括了挑水、烧灶、切食物、制作面食、蒸食物等环节,将人们日常烹制食物的各个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墓葬砖雕、壁画庖厨场景中普遍出现的蒸制食物的画面可知,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最为流行的烹饪方式为蒸,蒸笼最高的有八层,可见当时蒸制技术已十分娴熟。结合墓葬砖雕、壁画中经常出现的包子,一般认为蒸笼内的食物就是包子。但据文献记载“盏蒸、碗蒸羊、羊头脍、蒸羊眉罕、蒸猪、杏花鹅”[31]等,都是用蒸的烹饪方法制作的。所以,墓葬砖雕、壁画中的蒸笼内也可能包含多种其他食物。

所谓“美食配美器”,饮食器具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金元时期的手工业水平大大提高,促进了饮食器具的发展,当时饮食器具的种类主要有瓷器、金器、银器等,其中瓷器占大宗。该时期是晋东南地区的窑业获得大发展的时期,代表窑场如长治窑(八义窑)[32](P4-25)、阳城窑、泽州窑等,促使瓷器类饮食器具更加多样化。

晋东南地区墓葬砖雕、壁画中出现的饮食器具根据其功能特点可分为饮具、盛食器、端食器、进食器和储食器五大类。

(一)饮具

饮具,是用于盛装茶、酒等饮品的器皿。在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墓葬砖雕、壁画中出现的饮具主要有盛装酒的长颈瓶、斟酒的注壶(又称注子、执壶)、温酒的注碗、饮酒或饮茶的盏等。

盏是出现数量最多的饮具。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独的盏,另一种是和盏托配套使用的托盏。盏既可以用来饮茶,又可以用来饮酒,在墓葬砖雕、壁画中只有与特定题材组合,才可做出一定区分,例如备茶图中出现的盏应作为茶盏使用,备酒图中出现的盏应作为酒盏使用。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北壁夫妇对坐图中右侧男主人手捧一件单独的盏[4](P43-51)。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西壁备茶图中桌上置一摞3件托盏,桌后二男侍手中各持一件托盏;
南壁甬道口东侧备酒图中桌上置一摞2件托盏,桌前一男仆手持一件托盏正 要 放 进 橱 柜[21](P22-32)。屯 留 宋 村 金 代 壁 画 墓M2北壁左侧夫妇对坐图中桌上置一件托盏[11](P55-62)。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东壁备茶图中桌上置2件托盏;
西壁备酒图中桌上一托盘内有2件盏,右侧侍女手捧托盘内有3件盏[22](P39-46)。

注壶、注碗是一套组合的温酒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注碗中,并在注碗中注入热水以温酒。沁源县段家庄宋墓东壁下部砖雕盛器图中桌上置一套瓜棱形注碗、注壶,另有一摞3件注碗(图16)[9](P8-12)。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南壁右侧男女对坐宴饮图中左上角一男子双手捧着一套注碗、注壶[7](P6-27)。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北壁右侧夫妇对坐图中桌后一男侍左手执注壶,右手托注碗[11](P55-62)。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东壁南侧备酒图中一男仆双手捧着一套瓜棱形注碗、注壶;
另有一男仆右手执一壶伸向方形塘炉上,正在灼烫[21](P22-32),这也是当时温酒的一种方式。

图16沁源县段家庄宋代砖雕墓东壁盛器图

瓶出现的数量不多,其与壶最主要的区别就是有无柄和流。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东壁南侧备酒图中桌后一男仆左手握长颈瓶,右手以抹巾托瓶底[21](P22-32)。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西壁备酒图中左侧侍女手持一件长颈瓶[22](P39-46)。

(二)盛食器

盛食器,是用于盛装食物的器皿。在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墓葬砖雕、壁画中出现的盛食器主要有碗、盘、钵、盆、食盒等。

碗和盘是发现数量最多、最常见的盛食器。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北壁、东南壁对坐宴饮图中共出现16件碗,高圈足,大多置于桌上,有2件握于宴饮者手中;
共出现10件盘,有高足盘、深腹盘两种,盛装有包子、米类食品[7](P6-27)。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的庖厨图、备茶图、备酒图中共出现13件碗,矮圈足,大多置于侍者手中的托盘内,且都是一盘三碗的形式。其中一件托盘上方还罩有纱罩(图17),应该是出于食物防尘的需要,可见其饮食器具之讲究和完备。其考古报告中所说的位于南壁西侧庖厨图中的一摞三件“小圆盖”[21](P22-32),实际上应该是三件矮圈足敞口碗;
另在东壁南侧的备酒图中出现4件盘,置于桌上,都盛装有食物;
庖厨图中还出现了三件圆口深腹钵、一件敞口大圆盆、一件瓜棱形大圆食盒(图15)。长子县小关村金代纪年壁画墓北壁东侧一男侍手端一件无圈足浅腹盘,盛装桃子(图9);
东壁北侧窗下一女侍手端一件无圈足深腹盘,盛装食物[3](P60-69)。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北壁左侧、右侧夫妇对坐图中最左侧侍女手中各有一无圈足深腹盘[11](P55-62)。

图17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西壁南侧备茶图

(三)端食器

端食器,是用于端取食物或饮食器皿的器具,主要有托盘。在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墓葬砖雕、壁画中,该类器物发现不多,仅有1例,在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西壁南侧备茶图中,左侧一男仆左手屈臂举起一笼盖大碗的托盘[21](P22-32)(图17)。

(四)进食器

进食器,是将烹饪好的食物从炊具中取出放入盛食器,再从盛食器中取出放入人口中时所需要的中介工具,主要有勺子和筷子。在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墓葬砖雕、壁画中,该类器物很少出现。勺仅有1例,在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墓室南壁甬道口西侧庖厨图中最右侧一男仆右手拿一长柄圆勺[21](P22-32),从壁画内容及尺寸来看这件圆勺应是用于舀食。

(五)储食器

储食器,是用于储存食物、饮品的器皿。在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墓葬砖雕、壁画中出现的储食器主要有罐、鸡腿瓶、酒坛、水缸等。

罐和鸡腿瓶是出现数量最多的储食器。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北壁、东南壁对坐宴饮图中共出现3件鼓腹罐,8件鸡腿瓶,均置于地上[7](P6-27)。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东壁右侧挑水图中出现2件折腹罐[4](P43-51)。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北壁左侧夫妇对坐图中最右侧一男侍双手执一鸡腿瓶[11](P55-62)。屯留县康庄工业园区元代壁画墓东壁备茶图中桌上置一件盖罐,地下有一件无盖罐;
西壁备酒图中桌上置一件盖罐[22](P39-46)。陵川玉泉金代壁画墓南壁甬道口东侧备酒图中一方形束腰矮桌上有两个圆形耸肩酒坛[21](P22-32)。长子县小关村金墓东壁南侧庖厨图中有一水缸(图14)[3](P60-69),略高于旁边的灶台、碗架,可见其体形较大,可满足日常庖厨劳作的用水需求。

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等图像资料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的饮食习惯、饮食环境等方面的内容,为研究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的饮食习俗提供了可靠的图像依据。

(一)合餐制

宋金元时期,我国古代高型家具迅速普及,人们告别了低矮家具与跪坐起居方式,转向高型家具与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从分餐制转变为合餐制。

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的墓主夫妇对坐图,常见一桌二椅的形式,即是当时合餐制的反映。如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北壁中部假门内绘有夫妇对坐图,画面中央有一方桌,夫妇二人左右对称坐在椅上[4](P43-51)。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北壁左侧、右侧分绘夫妇对坐图,画面中央有一桌,桌上摆放食物及食具,夫妇二人

脚踩木榻,坐在高背椅上(图18)[11](P55-62)。此外,也常见多人围坐合餐的现象。如长子县石哲金代壁画墓墓室北壁明间绘墓主人生活图,画面中央有一长桌,上置茶杯和桃子,有男女六人围坐在桌旁[19](P45-54)。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北壁、东南壁绘男女对坐宴饮图4幅,均为多人围坐同桌共食的场景(图3、图4)[7](P6-27)。

表1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的饮食文化图像信息

图18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2北壁左侧、右侧夫妇对坐图

通过以上墓葬砖雕、壁画图像资料,可知当时的人们在饮食生活中主要使用高型木质桌椅,夫妇、家庭多人同桌共食的合餐制已经成为主流。

(二)饮食娱乐文化

宋金元时期,饮食过程中常伴有乐舞、杂剧和游戏等娱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饮食文化的内容。如沁源县正中村金代砖室墓东北壁左侧男女对坐宴饮图中,桌前有伎乐三人正在表演,中间一舞者摇动身姿,挥舞长袖,正在翩翩起舞;
其左侧乐者左手举锣,右手持槌敲击;
其右侧乐者双手持拍板,正在演奏(图3)[7](P6-27)。屯留宋村金代壁画墓M1南壁墓门上方绘有二幅 对 称 的 杂 剧 人 物 图[4](P43-51),恰 与 北壁夫妇对坐图相对,正是当时宴饮中伴以杂剧表演的生动反映。晋东南地区宋金元墓葬砖雕、壁画中丰富的图像资料,生动再现了当时人们日常饮食生活中从食物获取,到食物加工和烹饪,再到宴饮的各个环节,是我们认识宋金元时期晋东南地区的饮食结构、饮食加工及烹饪技法、饮食器具、饮食习俗等的重要窗口。但基于有限的考古资料及考古资料本身的局限性,无法全面展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饮食文化面貌,有些认识难免有失偏颇,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砖雕金代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2期)2022-03-16山东出土元代砖雕壁画墓群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1年8期)2021-12-06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金代张楠墓志考释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临夏砖雕文化产业(2020年8期)2020-06-13金代吏员服饰浅探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0期)2020-01-06对金代提点刑狱的几点认识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0期)2020-01-06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0期)2020-01-06墓葬中的女人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扬州胡场汉代墓葬大众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推荐访问:考古学 饮食文化 东南
上一篇:整体呈现中国古代村落的形态与文化——马新《中国古代村落形态研究》《中国古代村落文化研究》评述
下一篇:小麦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控技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