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消咳贴”治疗小儿急性咳嗽风寒化热证的临床观察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8 点击:

黄静,陈安静,鲁云倩,王瑜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1],小儿急性咳嗽多见于急性支气管炎,该病多为病毒感染,约占所有病源的80%以上[2],学龄前期儿童因呼吸道解剖、免疫系统特点及幼儿园集体生活等多种因素导致急性支气管炎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急性支气管炎缺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止咳、化痰治疗为主,若合并细菌感染,抗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易导致小儿菌群失调、细菌耐药[3]。小儿中药穴位贴敷外用作为无苦涩味道、无明显疼痛、疗效确切的绿色疗法备受患儿家长及医者青睐。小儿素体火旺,感受寒邪易郁而化热,因此风寒化热为儿童常见证型[4],“消咳贴”结合儿童生理特点,诸药相合共奏外散风寒、内清痰热、肺肾共调、止咳平喘之效。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通过观察消咳贴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及体征积分变化,评价自拟“消咳贴”穴位敷贴治疗急性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年龄1~6岁的患儿114例,采用随机区组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2例;
年龄1~6岁,平均(3.27±1.48)岁;
病程2~7 d,平均(5.38±1.05)d。对照组中男36例,女22例;
年龄1~6岁,平均(3.09±1.22)岁;
病程3~7 d,平均(5.09±1.05)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中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5]。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儿科学》[6]、《实用中医儿科学》[7]制定,风寒外束、郁而化热,症状:咳嗽、咳痰、恶寒、头身疼痛、烦躁、口渴;
舌脉:舌苔薄白,脉浮紧。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支气管炎及小儿咳嗽风寒化热的诊断标准;
(2)年龄1~6岁;
(3)病程<2周;
(4)局部皮肤无破损,能够接受敷贴治疗;
(5)经家长或监护人同意纳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临床观察经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4 排除标准 (1)主要症状非咳嗽者;
(2)胸部X线片有明确病变,或其他明确的原因引起的咳嗽者;
(3)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4)合并心脏、肝脏、肾脏等系统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者;
(5)病情危重者。

1.5 治疗方法 常规药物治疗:针对患儿所感染病原学特点,应用相应的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并予以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病毒感染:注射用人干扰素α1b,肌内注射,1 μg/(kg·d)(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细菌感染:头孢羟氨苄咀嚼片(珠海金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15~20 mg/kg,每日2次;
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颗粒(沈阳金龙药业有限公司)口服,10 mg/(kg·d)。

对症治疗药物:氨溴特罗口服溶液(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安慰剂穴位敷贴:面粉调糊状后置于敷贴内穴位敷贴。观察组:常规药物治疗,“消咳贴”穴位敷贴:(1)敷贴药物:药物制备:将炒芥子、细辛、甘遂、芒硝等药物,研磨成散剂,陈醋与香油1∶1调配成膏状,装瓶备用。(2)敷贴穴位:近端选穴及远端选穴如下:近端:肺俞穴: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天突穴:前正中线,胸骨上窝中央。远端:涌泉穴: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3)操作方法:取1分硬币大小药膏置于穴位敷贴贴内,敷贴于近端穴位之上。患儿≤3岁者,每次贴30~60 min;
≥3岁者每次贴1~2 h;
视患儿耐受情况而定。睡前嘱家属将穴位敷贴贴于远端双侧涌泉穴,次日晨起取之。喜动患儿或汗多者用胶布固定。治疗时间:两组常规药物治疗均每日1次,穴位敷贴隔日1次,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价。

1.6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的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分别见表1、表2。

1.7 疗效判定标准 以中医证候积分为评价指标,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制定如下:(1)痊愈:主症消失,肺部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主症明显减轻,肺部体征明显减少或减轻,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主症减轻,肺部体征减少或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主症无好转,肺部体征无减轻或进展至肺炎。

表1 主要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表

表2 次要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表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体征评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要、次要中医证候、体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中医证候、体征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在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的改善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中医证候、体征总积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n(%)]

2.4 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出现2例贴敷部位皮肤发红,1例伴轻微瘙痒,经一般处理后症状消失。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呼吸道对细菌、病毒等较成人更敏感,更容易出现咳嗽症状,加之经常治疗失当,极易反复发作。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肺常有不足,卫表不固,外则易感风寒,内则易伤饮食,致痰湿内生,加之小儿为纯阳之体,风寒入里,极易化热,往往成风寒外束而痰热内蕴之候[9]。

穴位贴敷疗法融合药物、经络、俞穴等综合作用而起效,且无痛,小儿更易接受,同时小儿皮肤薄脆更易于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因此穴位贴敷常用来治疗小儿咳嗽等儿科常见病[10]。风寒郁而化热,则治以外散风寒,内清里热,本研究所用“消咳贴”中主要药物白芥子、细辛,甘遂、芒硝等相配伍,白芥子、细辛在甘遂、芒硝的寒凉药物配伍下,去性存用,无谓辛温生热。白芥子具有镇咳、祛痰、平喘等药理作用,《本草从新》谓其“辛温入肺,通行经络,发汗散寒,温中开胃,利气豁痰”,《本草纲目》:“涂足心,引热归下。”细辛,《神农本草经》载其“味辛温,主咳逆”,药理研究显示,细辛挥发油对组胺或乙酰胆碱引起痉挛的气管平滑肌有非常显著的松弛作用。甘遂性寒,有逐痰涎之效,《神农本草经》载其主“留饮宿食”,本草新编:“祛胸中水结”。芒硝,性寒清热,《神农本草经》:“除寒热邪气”。贴敷部位近端取肺俞、大椎及天突,远端取涌泉。肺俞乃是肺脏精气输注所在,具有疏调肺气,止咳平喘之功。大椎穴,《针灸甲乙经》载:“伤寒热盛,……喉痹,大气满喘”,该穴能宣调肺气,治疗咳喘气逆。天突穴,《针灸甲乙经》:“咳上气,喘”,能宽胸理气、通利气道、降痰宣肺。涌泉穴为足少阳井穴,有滋阴降火、潜阳熄风之效。药物相合,共奏外散风寒、内清痰热、肺肾共调、止咳平喘之效。

消咳贴治疗小儿风寒化热咳嗽,疗效确切,简单易学,且用药安全,体现了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优势,该技术可以在乡村等基础医疗推广运用,推动中医适宜技术发展。

猜你喜欢 风寒体征证候 冬读古诗御风寒机电安全(2022年1期)2022-08-27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年3期)2022-08-22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农业灾害研究(2022年2期)2022-05-31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9期)2021-12-31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8期)2021-01-18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2020年11期)2020-06-17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2015年5期)2015-03-31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医学信息(2015年7期)2015-03-20中医古籍对癃闭证候学规律的认识与探讨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4期)2011-07-31推荐访问:风寒 小儿 咳嗽
上一篇:基于多源数据的防汛抗旱电子地图设计与制作
下一篇:农村居家养老老年人综合健康状况的现况调查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