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品质、创新路径与超越价值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2 点击:

李茹佳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这一重要论断既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特征,又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根本区别与特殊优势。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无法离开与其他现代化模式尤其是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比较视角。在对比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品质、创新路径与超越价值,对于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独特品质与特点的现代化,其既不同于西方先发主导的现代化,又不同于一些后发国家的依附性现代化,而是一种立足中国国情、具备中国特点、发挥中国优势的原创性现代化道路。

(一)后发性与赶超性并举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后发性与赶超性并举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以民族国家为单位进行的一种全球性进程,不管将现代化分为多少种类型,追根溯源,是西方率先开始这一历程,并强制拉动非西方社会进入了全球化之中。不管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起始时间、具体路径与发展速度有多少差异,总体而言,它们都具有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其现代化进程都是自身内部现代性因素不断成熟,社会结构内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作用,最终形成了新的现代型社会结构,从而自发地走向并实现了现代化。

不同于西方国家主动开启现代化,诸如俄国、日本与中国等国家自身并没有足够成熟的现代化因子可以导致社会内部自发进行现代化的变革,其现代化的开启是源自外部的刺激和挑战。中国就是因为近代以后西方的侵略,才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下被迫开始曲折的现代化进程。这就意味着中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民族独立、经济发展、政治转型、文化革新等“一揽子”[2]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西方国家经由很长时间才逐步解决的。事实上,中国不仅成功驱逐了侵略者,实现了民族独立,而且用70多年的时间走完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从落后农业大国向世界性工业大国的历史性转变。西方现代化是通过200多年的时间依照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顺序“串联式”发展的,我国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叠加发展的。[3]而且,中国将用100年时间完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近300年的发展历程,正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全面进入现代化国家行列。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化也已经实现了从被动开始向主动发展的深刻转变,逐步摆脱后发劣势,彰显出后发型现代化与赶超型现代化相结合的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品质。

(二)规模性与协调性并举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体量巨大的现代化,但并不是一味消耗巨量资源、不顾环境代价的现代化,而是注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社会各方面的综合统筹。

西方现代化历程中,没有一个国家具有中国这样多的人口,不需要承担如此艰巨的人口级别任务,但是,由于主导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对利润无止境追逐的本性,导致西方国家对自然索取无度,其创造的极大物质财富是以重大环境创伤为代价的。而且,西方国家还构建了一套环境正义的话语体系,不仅用来掩饰其破坏环境、将资源环境压力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而且以生态正义的名义对发展中国家进行限制与指责。

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人口规模巨大的实际国情,客观上给环境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经济体量大的国家进行现代化共同面临的困境。中国式现代化以辩证的思维与智慧提出了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这一重要论述创造性地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揭示了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道理,从而走出了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绝不再走西方竭泽而渔的老路,而是立足于人民的主体地位,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将人民幸福与自然美丽紧紧相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现绿色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的这一独特品质,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三)独立性与开放性并举

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又秉持对外开放的特性,二者的结合才带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西方开启的现代化浪潮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一方面,它是一个推动全世界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革新、文化体系变革的客观历史进程;
另一方面,西方各国是出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要将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从而积累资本,绝不会考虑帮殖民地、半殖民地培养起完善健全的现代化的经济、政治体系。所以,后发国家要在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中实现现代化,既不能对西方模式亦步亦趋丧失自主性,又不能故步自封拒绝吸收先进理念与经验。事实证明,不能做到独立性与开放性并举的后发国家,都无法走上繁荣、发展的现代化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5]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绝不是自说自话,而是开放包容地吸收了西方现代化的合理方面,而且坚持走自己的路,规避西方现代化不合理与不适宜自身的方面,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要求。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当然要实现包括经济发展与人民富裕在内的物质方面发展要求,与民主、法治等现代文明要求,但是,其前提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已经验证的真理,是我们党和人民独立自主探索的伟大经验。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又有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丰富内涵,不仅自主规划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不容许出现阶级差距悬殊、人民精神痛苦、政治权利表面化、生态环境破坏、强权侵略他国等西方国家现代化业已出现的问题,而且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正是秉持了独立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品质,才能够开创出独特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要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把握。正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动开始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中国现代化成为必然。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科学规划与和平发展的道路,开创了不同于西方的新型现代化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创新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引领和主导中国现代化进程。作为主动开始现代化的西方国家,其现代化因子的萌芽、发展与成熟往往不是上层建筑推动和改革的结果,而是社会内部的生产力进步,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由先进的阶级冲破传统因素的束缚,实现革命或者改革,进而促使上层建筑进行变革。这个过程比较符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叙述的社会历史演进顺序。

而被动开始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却非如此,其现代化进程是政党与人民所自觉进行的努力,其中,强有力的政党起到了关键的主导作用。中国等后发现代化国家本身内部没有孕育出现代的生产力,为了反殖民反侵略,必须有强有力的政党掌握国家政权,缔造新的民族国家后通过由上而下的改革,动员全体人民的力量,从而借由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变革生产关系,改变社会结构,推进现代化建设。如果说主动开始现代化的国家是国家先于政党式的民族国家,而被动开始现代化的国家则是政党先于国家式的民族国家,一个能够肩负历史使命、组织人民力量、应对各种挑战的革命政党是被动现代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作为被动开始现代化的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一众政党中脱颖而出,成功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崭新道路。近代中国被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其现代化道路已经无法依靠自然而然的现代市场与社会演进,而必须在救亡图存的紧迫形势中,进行最有力、最直接的现代化方式,诸种具备组织与动员能力的政党应运而生。维新派、革命派都以西方民主制度与西方政党模式为蓝本,企图重建中国政治体系。最终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通过暴力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家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变革和领导权力现代化的转移,并启动了中国早期较为广泛的现代化社会动员和资源整合。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现代化本质上依然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直到国民党建立起实质性的中央政权,其仍然无法摆脱西方国家的辖制。国民党建立的民主政治徒有其表,权力与资本掌握在官僚资产阶级手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制在官僚资本与国外资本之间,根本没有发展壮大的可能,而广大的农民与工人则完全被排除在现代化的视野之外。历史已经证明,西方式资本主义政党无法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现代化任务。

在各种政治力量和政党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无产阶级为阶级基础,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缔造新型现代国家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信仰组建起一支战斗力强大的人民军队,并通过土地革命动员起最广大的农民阶级,组建起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最终获得民族独立,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其他政党与派别无法完成的缔造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使命。革命年代锻造的强大的革命动员能力与组织能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转化为新型现代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隐形力量。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角色转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方位建设者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主导者,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着方向引领、决策制定、制度创立、价值凝聚、组织动员、社会整合等核心作用,引领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全国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下,中国共产党集中有限的国家治理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创造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发展奇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马克思主义政党主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加稳固发展。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6]。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显著提升,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在中国现代化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来主导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国情现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成为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与重大创新,更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发展的显著优势与根本保障。

(二)科学规划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创新还体现在现代化目标、蓝图的科学规划。西方率先通过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成了现代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西方现代化的不科学性却无法从根本上剔除。这种不科学性的本质是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无法跳出资本的桎梏。由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将人也作为资本增殖的工具,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环境问题凸显、人民精神痛苦等社会问题成为当今西方社会的顽疾。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实际、历史文化进行探索,导致社会发展倒退甚至民不聊生。

不同于西方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根据国情进行符合实际的科学规划与调整,从根源上克服了西方现代化道路被资本主导的痼疾。中国共产党在建立初期,就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保证了国家主权这一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新中国成立后,党创造性地确立“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将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并举,奠定了现代化的经济、政治与制度根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就提出“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7],后来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8],基本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框架,体现了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全面综合性。改革开放以后,党认识到中国发展底子薄、基础弱等实际情况,以及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这一概念。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的“三位一体”现代化目标与“三步走”战略,党的十五大部署了“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这一系列新调整新规划是对“四个现代化”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彰显了党对国家现代化内涵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而且愈加科学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党进一步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五位一体”的现代化总体布局,明确中国现代化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经历了持续探索、不断创新、日趋完善的过程。

尽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具有起点低、任务重的先天劣势,但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强有力的带领下,始终根据国情实际的变化进行科学的路径优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统筹全面与重点、兼顾效益和质量,着力保障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不仅没有陷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陷阱,而且开辟出一条堪为后发国家标杆的现代化道路。

(三)和平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创新也体现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坚持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包容性发展理念,绝不以欺凌、剥削、侵略其他国家民族作为自身现代化的代价。

西方现代化的道路是一条充满了战争、殖民、剥削、霸权的非和平道路。资本主义现代化创造的巨大财富,对西方国家内部而言,是以牺牲与压迫无产阶级与劳苦大众为代价;
对广大第三世界而言,则意味着血腥的殖民主义与侵略战争。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9]15世纪后期,西方国家为了打开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通过海外殖民奴役殖民地的人民,甚至贩卖、屠杀黑人和平民,快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展“圈地运动”“西进运动”等残暴运动,为其资本主义现代化奠定物质基础,这些都是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可抹去的“原罪”,也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不可避免的代价。如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逻辑仍然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与零和博弈,对抗冲突、地区战火、贸易壁垒、种族歧视、文化偏见导致整个世界动荡变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继续增加,这条道路的未来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也不会走战争侵略、殖民扩张、强国必霸的道路。这已经体现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根本方向与文化基因中。首先,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来看,近代中国人民为了先掌握现代化建设的国家主权,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反殖民斗争;
建立起新中国后,则集中全力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任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称霸不扩张;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国策,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贸易、文化往来;
进入新时代,中国坚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发展维护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新型国际关系,凝聚世界各国人民的力量共同应对全球治理问题,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创造了和平包容的现代化之路。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与性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制度不以资本为中心,它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绝非一味追求资源的无限掠夺,具有和平发展的思想理论传统与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消除了战争的动因。最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刻入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和平文化基因,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亲仁善邻”“以和为贵”“和谐万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理念,我们自古以来就没有称霸、奴役和侵略的文化因子,现在与未来更不会走上战争与霸权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10]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之路,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物质进步、社会繁荣、绿色发展与文化交融的成就,而且赢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民族国家的支持称赞。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的建设路径,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封闭排他、国强必霸的逻辑,开辟出一条包容互鉴、强而不霸的中国式现代化新路,彰显了和平发展的路径优势。

比之于对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独特品质与创新路径,而且完成了价值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超越了西方现代化见资本不见人的价值泥沼,并且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同时获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的深厚价值底蕴,开创了引领世界文明新价值方向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

中国式现代化能够首先对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超越,首要的在于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是资本逻辑,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追求无止境的积累和扩张,人也成为其增殖的工具。在资本逻辑主导下,资本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以及商品拜物教泛滥,人们的精神生活被严重扭曲,出现了唯金钱论、消费至上、工具理性、道德堕落等精神领域的严重问题。资本逻辑催生了反抗封建专制、特权、等级的现代精神,但是也因为其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而使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走向了歧途。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资本主义现代化进一步发展后出现的物质极大富裕但精神极为痛苦的特征展开批判,揭露了社会呈现的高度“单向度化”——丧失否定批判的向度、“窒息”要求自由的需求[11]。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只见物不见人的现代化,是本末倒置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对人的价值的高扬,是社会主义超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根本所在。封建特权社会由特权统治人,而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统治人,都造成了人的异化。虽然,资本是在对封建特权的对抗与斗争中产生的,但是资本又诞生了新的特权,就是资本的特权。只不过是资本的特权代替了封建的、宗法的特权。封建特权社会对应的是“人的依赖性”,而资本主义对应的是“物的依赖性”,都无法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只有社会主义社会将消弭权力、资本对人的宰治,使一切为人而服务,而不再是人被外物所统治。社会主义将实现“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12],将把人从物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使主体性真正回归于人,使人成为具有全面需要并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核心,展现出强大的历史进步性与精神凝聚力,从思想与文化上引领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13]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人民立场,一切发展为人民;
坚持人民为本,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成果为目标;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依靠人民推动现代化。百年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使中国人民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使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中贫富分化、劳动异化、精神痛苦等价值危机,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与价值优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底蕴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超越,还在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底蕴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4]可见,中华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是中华文明浴火重生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曾经一度在世界文化体系中独领风骚,但是,伴随着近代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地位一落千丈,传统文化也遭受了根本性的质疑。面对强势的西方及其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革除其内在的落后文化观念,进行现代化的转型,才能够保全自身。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15]、辩证地对待,“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16],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全力清除封建落后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革命与传统是对立统一的,革命当然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否定,但革命又是对传统文化的新的创造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革除传统文化糟粕后提取的精华,它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成为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伟大成果。通过科学的识故与革故,中国共产党真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新生,也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着精神积弊与文化阻碍。

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对传统文化革故除旧,另一方面则实现了传承创新。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始终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弘扬和建设。毛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7]中国共产党始终珍视的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中国式现代化一开始就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因子延续转化到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承转化了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传统文化理念,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继承转化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文化理念,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转化了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传统文化理念,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继承转化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理念,等等。在中国共产党的着力建设中,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与人文精神已经融汇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之中,不断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协调适应,使得其中仍有借鉴价值的观念加以现代化的改造、拓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

(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引领

中国式现代化对于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超越,还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形成了新的价值引领。

世界文明的发展与现代化浪潮密不可分。由西方肇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就是世界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促使整个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18]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文明已经处于大交流、大碰撞、大融合的阶段,在一方面,是资本主义文明试图同质化其他弱势文明;
另一方面,非西方社会民族意识迅速觉醒,对本民族文明的主体性的维护越加强烈。

在西方来势汹汹的文化同化中,一些文明湮没了,一些被迫同化为同质的资本主义文明,而中国既没有被西方的强势文化毁掉文化主体性,没有盲目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系,也没有僵化套用已有的社会主义模板,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通过将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吸收先进的西方思想与经验,并反思西方现代文明的矛盾与问题,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外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在创新中延续了中华文明的血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新境界。人类文明形态因多样而丰富,因丰富而多彩。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形态都是丰富多样、和而不同的,并不存在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道路和模式。西方现代文明以资本的力量彻底埋葬了神权时代、宗法时代,在民主、法治、平等、自由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但是,当资本完成了用民主、法治、平等、自由来对抗封建特权的束缚后,就把它们变成了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如今的资本主义文明已经暴露出其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为人类文明提供更加光明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充分吸纳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先进文化等在内的人类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开放互鉴、兼容并蓄,形成的最具生命力的现代文明。它展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蓬勃生机的同时,提升了社会主义形象,使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繁荣和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也昭示了社会主义文明强大的生命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升华到了人类文明的崭新高度,不仅对世界各国提供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选择,而且开创出符合社会历史演进规律、引领人类价值发展的崭新文明形态,其体现的多样性、开放性、科学性意味着它是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文明新形态。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抉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4期)2023-01-04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年味里的“虎文化”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2期)2021-05-02——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现代企业(2015年9期)2015-02-28推荐访问:路径 现代化 独特
上一篇: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路径——以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一篇: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及法律对策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