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养肝扶脾”理论的针刺与颞三针联合治疗产后缺乳性偏头痛疗效观察*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2-02 点击:

张慧,张雪梅,张丰正,江花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偏头痛是一种持续4~72 h的头痛发作,通常会使人丧失活动能力,影响日常活动,常伴有畏光、恐声、恶心和呕吐[1]。本病也是最常见的良性神经疾病之一,女性发病率为18%,男性发病率为6%[2]。大约40%的女性表示不管以前是否有头痛史,在产后都会发生头痛[3],尤其在产后第1个月,而母乳喂养对防止再次发作有保护作用[4]。频繁而剧烈的头痛会降低患者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抗偏头痛药物副作用大,且停药后易反复。一些药物禁止用于孕期和哺乳期偏头痛患者,药物禁止使用使得哺乳期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成为难题。本研究基于“养肝扶脾”理论针刺联合颞三针治疗产后缺乳性偏头痛,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的32例伴产后缺乳的偏头痛患者,其中初产妇22例,经产妇10例;
自然分娩12例,剖宫产20例;
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43岁,平均(31.4±5.5)岁。

1.2 诊断标准偏头痛诊断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标准第三版(ICHD-Ⅲ)》[1];
产后缺乳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

1.3 纳入标准1)既往明确诊断偏头痛,以头痛为主诉,符合偏头痛诊断标准;
2)分娩48 h后符合产后缺乳诊断标准;
3)治疗前2周未接受针灸治疗,而且未服用偏头痛药物。

1.4 排除标准1)有脑出血、脑梗塞等颅脑疾病引起的头痛者;
2)其他药物、酒精等滥用导致头痛者;
3)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或伴有其他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4)依从性差,治疗过程中断者。

1.5 治疗方法

1.5.1 选穴膻中、双侧少泽及肩井,乳汁不畅取患侧乳房乳根,偏头痛取患侧颞三针(耳尖直上发际上2寸为第一针,在第一针水平向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二、第三针),肝郁脾虚型乳汁不畅加患侧太冲、足三里。穴位定位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经络腧穴学》[6]。

1.5.2 操作患者仰卧位,用75%的酒精棉球常规皮肤消毒,膻中、乳根叩刺皮肤潮红为度,少泽浅刺2.5 mm,肩井直刺8~13 mm,太冲直刺13~25 mm,足三里直刺25~50 mm。颞三针(颞Ⅰ针、颞Ⅱ针、颞Ⅲ针,均垂直向下沿皮平刺13~25 mm)。针刺得气后少泽、肩井、太冲行捻转或提插泻法,足三里行捻转或提插补法。颞三针连接电针(疏密波,频率4/20 Hz,电流强度1 mA),留针30 min。针刺完毕出针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1.5.3 针具一次性使用汉医牌无菌针灸针[津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2270002号,规格:0.30 mm×25 mm,0.30 mm×40 mm]。一次性使用华冠牌无菌七星针[苏食药监械(准)字2011第2271128号]。

1.5.4 疗程与随访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5天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2天。总疗程结束4周后随访1次。

1.6 疗效观察

1.6.1 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1.6.2 头痛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对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进行评分。临床痊愈:疼痛停止,随访1个月无复发;
显效:疼痛停止后1个月内复发,但头痛积分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
有效:头痛积分较前减少21%~50%;
无效:头痛积分较前减少小于20%。

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3 产后缺乳临床疗效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乳汁正常分泌,能正常哺乳,新生儿完全由母乳喂养;
好转:乳汁分泌增多,或乳汁分泌正常,能满足婴儿需要量的2/3,需额外添加奶粉,每次量不超过20 mL;
未愈:乳汁分泌无明显变化,不能满足新生儿喂养需求,依靠奶粉喂养。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6.4 安全性是否有不良事件发生。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疗效的相关性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患者首次治疗后、治疗结束后以及随访时VAS评分均降低(P<0.05)。与首次治疗后相比,疗程结束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VAS评分与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针刺可以有效减轻头痛程度,即刻镇痛效应和累计镇痛效应明确,镇痛作用持久。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s) 分

表1 治疗前后各时间点VAS评分(±s) 分

注:*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首次治疗后比较,P<0.05

时间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疗程结束后随访例数32 32 32 32 VAS评分7.26±1.01 3.68±1.39*2.84±1.18*#2.97±2.10*#

2.2 头痛积分患者治疗前头痛积分为(13.66±2.84)分,高于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患者头痛积分(6.53±2.98)分(t=13.281,P=0.000)。

2.3 临床疗效头痛疗效:临床痊愈3例,显效17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缺乳疗效:治愈18例,好转10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87.5%。无效的3例头痛患者中,2例缺乳未愈,1例缺乳好转;
4例缺乳未愈患者中,头痛无效2例,头痛有效2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头痛疗效与缺乳疗效有关(P<0.05)。见表2。

表2 头痛疗效与缺乳疗效相关性分析

2.4 安全性3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不良事件。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偏头痛发病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大约是男性的2~3倍,而且女性患者偏头痛复发风险明显高于男性,这些差异被认为与性别之间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有关[8-9]。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显示偏头痛患者产后1个月内的复发率超过50%[4,10]。TODD等[11]推测产后偏头痛复发与产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有关。有研究表明产妇分娩后血浆雌二醇、孕酮和皮质醇等激素水平立即下降,雌二醇12 h内下降幅度超过95%[12]。产后偏头痛复发和疼痛程度与产妇喂养方式相关,母乳喂养对产后偏头痛复发有一定预防作用[13]。研究显示产后母乳喂养的患者偏头痛复发率低于奶瓶喂养患者[10-11]。

产后偏头痛复发,预示着产妇在哺乳期可能需要进行治疗。专家建议孕期及哺乳期偏头痛治疗优先选择非药物治疗[14],不推荐应用药物进行预防[15]。针刺治疗作为一种常见非药物治疗手段,在治疗和预防偏头痛发作方面安全、有效,是产后哺乳期偏头痛治疗的理想手段。针刺不仅可以发挥即时镇痛作用[16],还可以有效减少偏头痛的复发频率[17]。本研究基于“养肝扶脾”理论针刺配合颞三针治疗产后偏头痛,第一次针刺治疗后偏头痛患者疼痛程度减轻;
2个疗程结束后患者疼痛程度进一步减轻,提示针刺镇痛有累计效应;
治疗后4周随访期间偏头痛患者头痛程度持续改善,头痛积分较治疗前减少,提示针刺镇痛作用持久。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刺治疗偏头痛总有效率为90%,同时针刺治疗缺乳总有效率为85%。针刺可以促进乳汁分泌,患者乳汁分泌情况与偏头痛疗效呈正相关性。最近1项荟萃分析显示产后抑制乳汁分泌可引发产妇头痛[18]。产后哺乳期规律的乳汁分泌可抑制血浆雌二醇波动水平,增加血浆血管加压素和催产素水平,这些机制可能涉及抗偏头痛的镇痛效应[13]。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痛”“偏头风”等范畴,多为风火痰瘀,循肝胆经上冲头部,经络痹阻不通,故而出现头痛。偏头痛属少阳经典型病证,治以疏调经脉,通络止痛。颞三针位于颞部,是手足少阳经分布区域,少阳经气血易于阻滞而发生偏头痛。在经络病变的局部施以颞三针可疏通少阳经络气血,通则不痛。三针垂直向下平刺加大受刺穴位的刺激量,有利于针感的扩散,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林荣文[19]以颞三针为主治疗偏头痛,结果显示颞三针能明显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中医学认为,乳汁由气血化生,资于冲任,赖肝气疏泄与调节。产后调摄失当,或产后思虑过度,则肝失条达,肝郁导致气滞,气滞则耗伤肝阴,肝郁又克脾,脾虚则乳汁生化乏源,乳汁分泌减少,不能满足婴儿需要。治宜养肝扶脾,采用“养肝扶脾”针刺疗法。膻中穴是任脉腧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且位于胸中两乳间,擅调气,开胸中之气结。《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载:“膻中治妇人乳汁少”。故针之可调理气机,活血通乳,又能疏通任脉。现代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膻中穴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20]。

少泽穴为手太阳小肠经井穴,小肠经主“液”,为通乳的经验效穴,《针灸大成》中载:“无乳,膻中、少泽此二穴神效”。临床多采用少泽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肯定[21]。乳根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乳房根部,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针之可宣络通乳、消胀止痛,促进乳汁化生。肩井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儒门事亲》中载:“乳汁不下针肩井二穴,亦效”。具有行气止痛、通经下乳之功。肝郁脾虚型乳汁不畅加太冲、足三里,以疏肝健脾,益气养血。其中膻中、乳根采用中度叩刺,持续刺激经络穴位,疏通冲任之脉,运行气血,达到“脉道以通,气血乃行”,则乳汁生化有源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表明“养肝扶脾”针刺配合颞三针治疗产后偏头痛伴有产后缺乳,操作安全,即时止痛作用强,镇痛作用持久,而且可以促进乳汁分泌,镇痛与催乳疗效之间存在关联性。但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而且为回顾性临床经验总结,亟需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实。

猜你喜欢 缺乳三针乳汁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健康体检与管理(2022年4期)2022-05-13乳汁点目需谨慎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2年2期)2022-02-19中医体质辨别对产后缺乳、积乳等产后不良症的研究进展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1年7期)2021-05-08颈三针合肩三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4期)2020-11-16产后穴位按摩对分娩后缺乳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20年4期)2020-04-17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健康大视野(2018年8期)2018-10-20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健康博览(2018年12期)2018-01-03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年8期)2017-08-22针灸大师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6期)2016-04-22推荐访问:偏头痛 针刺 产后
上一篇: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丹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
下一篇:基于液态光子晶体固定化的柔性结构生色膜制备及其性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