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从业人员思想状况及统战策略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6 点击:

李超民 王梦婷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1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1]。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新媒体行业的繁荣,新媒体从业人员应运而生。他们思想开放、号召力强,其中有少数人身份转换为网络意见人士,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舆论以及广大网民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思想引导,确保主旋律正能量在网络空间更加昂扬,这是新时代统战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新媒体从业人员的队伍必将不断壮大,对社会大众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范围也将超过其他群体,这一群体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一)年轻化,学历高,从业时间较短

从业人员年龄普遍偏低是这一群体的主要特点,中青年尤其是25-35岁之间的青年人构成这一群体的主力军。新媒体从业者整体学历层次较高,普遍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少部分人还具有国外或港澳台访学经历。由于这一群体普遍年轻且较高的学历使得他们具有开阔的眼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追求自由不喜拘束,当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与他人产生分歧,很可能会离职或跳槽,流动性大。

(二)收入相对较低,工作压力较大

总体来看,该行业收入水平较低,有一小部分人月薪低于3000元,处于为“生计”发愁的状态。高薪资人群主要集中于企业出资和管理人员,且职业内部差异较为明显,这可能由于不同新媒体单位的规模及效益有显著差异,效益较好的单位发放的薪资待遇也会相对较高,因此导致新媒体行业内部收入差距明显。此外,新媒体行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虽然我国法定工作时间为8小时,但面对瞬息万变的新闻舆论走向,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紧盯突发热点,保持高速运转状态抢占第一手资讯,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自愿或被迫延长工作时间。过大的压力、较快的工作节奏也对从业者的身心健康提出了挑战。过大的压力与不成正比的薪资情况也导致该行业收入满意度较低。

(三)党外人士较多,价值多元化

新媒体从业人员大都为党外人士,因此宗教信仰自由。部分信仰道教、基督教、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特征。此外,由于工作的关系,这一群体需要和不同阶级、阶层的人来往,在交往过程中一些从业人员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冲击和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统战部门对其进行思想引导的难度。

(一)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但仍有一部分人缺乏相应的法治意识

调研显示,绝大部分从业者对国计民生问题较为关注,会经常通过新闻联播、报纸、学习强国等方式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其中教育、医疗和就业是这一群体普遍关注的问题。尽管这一群体的文化水平较高,但当其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仍有一小部分人比较冲动,欠缺基本的法律知识,不是选择求助政府或者申请法律援助,而是选择忍气吞声(8.7%),通过非正式渠道如托朋友找关系等(6.8%),更有甚者选择运用自身的网络号召力解决(9.2%),如此盲目冲动极易引发社会舆论,造成无法预估的后果。

(二)参政议政意愿强烈,表现出功利性与低效能的特点

新媒体从业人员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独到的意见和见解,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愿意向政府发表自己对社会事务的想法或建议。但新媒体从业人员参与政治的动机复杂,既有放眼“推动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利益考量,也有一部分人功利性导向明显,他们不想参与政治或者是出于“拓宽人脉,扩展资源”“保护自身利益、提高自身地位”等方面的考量。阿尔蒙德和维巴认为,如果个人能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他就是有政治能力的,或者如果他相信自己能够产生这样的影响,那么他就是有主观能力的,[2]这里的主观政治能力指代“政治效能感”。当出现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不被政府部门所重视的情况时,从业者的政治效能感较低,部分人会放弃继续参政议政。此外,自身参政议政知识的欠缺、参与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机制不健全也成为阻碍他们参与政治的主要原因,他们也希望拥有更多的政治参与表达渠道,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

(三)新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工作性质及新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有较为客观的认知,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希望政府能大力支持其发展

一方面,新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的职业定位较清晰,能清楚地认知到媒体人对社会舆论的导向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从业者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反驳、纠正网络负面信息或谣言,发挥新媒体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传播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新媒体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缺乏人才,新媒体创新性有限”、“对新媒体的管理不科学”等是从业人员普遍认为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关于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新媒体从业人员认为应该从提供良好发展和竞争环境、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着手。

(四)对政府满意度较高,但对统战工作了解与参与较少,认为统战活动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政治参与行为的发生有赖于个体的参与意愿,而政治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态度能间接影响公民的政治参与。[3]新媒体从业人员对政府满意度较高,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基本能满足日常需求,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有效促进社会稳定。但大部分新媒体从业人员对于统一战线不太了解,仅仅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由于新媒体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强,开展组织活动多有不便,因此大部分的新媒体从业人员都未曾参与过商会、新阶联等统战组织开展的组织活动。其次,经费不足、场地有限、形式单一等也是活动缺少吸引力的原因所在。由此可见,相关组织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联系应更密切,开展的活动仍待加强。对于新媒体统战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方面,认为“统战工作应坚持平等、民主等理念”“统战工作应坚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携手合作”。

(一)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政治安排较少

目前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可以通过人大、政协、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来保障自身合法权力,还可以通过各级党组织、工会、新阶联、政网沟通平台等方式拓宽自身政治参与渠道[4],但在具体实践过程当中,各级人大、政协、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中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比例很少,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虽然现在很多县级政府都开通了网络问政平台、官微、官博,但网站内容长时间不更新,信息陈旧,形同虚设;
或者回复时间过长甚至直接不回复;
亦或回复互动热情有加、及时迅速,但办理的过程、结果无从得知,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如若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通,不能有效地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或者反映之后得不到应有的回应和反馈,长此以往,会打击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参与积极性,产生挫败感。

(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足,网络舆情监管和引导机制有待加强

新媒体从业人员中代表人士严重不足,有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很少。由于该群体普遍年轻化,价值多元,流动性大,在培养选拔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代表人士跳槽、换岗等问题,培养难度很大。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动员能力强等特征,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甚至一些西方国家凭借技术优势向我国渗透西方价值观念。[5]而新媒体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需要经常通过网络浏览、搜集信息,而这些网络言论可能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调查中,有18.7%的受访者表示网络上别人的言论会影响自己对不太了解的问题的看法,只有4.27%的人从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这表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判断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被网络舆论所影响,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对从业者思想引领的难度。

(三)统战队伍力量不足,统战方式有待创新

信息时代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日渐成为信息生成、传播、共享的重要方式和渠道,搭建起人们交流信息的便捷通道、发表言论观点的舆论集散地和社会交往的新型平台[6]。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互联网技术、统战方式方法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多数基层统战部门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另外由于编制或经费等问题,有些地区或是没有配备专门的统战工作人员,或是统战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对于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县一级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在日常工作中,部分统战工作人员的思维和方式仍然停留在固有的认知层面,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及时转变思想认知,针对特定的成员采用不同的统战方式方法,导致统战工作人员与新媒体从业者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统战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相关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都是网信办、宣传部负责与新媒体从业人员之间联系、沟通,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引领。而新媒体从业人员通过上述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同这些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多样的联系,有了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现如今这类人群又归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成为统战部门联系和服务的对象,这就涉及到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的问题。上述几个部门之间在实际工作当中如何分工协调整合资源,做到既能为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进步提供良好平台,当好“娘家人”,又不至于活动太多导致疲乏感。但到目前为止,各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一个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有效机制,这有悖于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要求。

新媒体从业人员作为一支独特力量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脱颖而出并不断发展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统战部门应加大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度,坚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充分利用统战工作的优势将他们紧紧的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

(一)健全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体制

健全统战工作领导体制。健全的领导机制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新媒体从业人员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对统战工作体制提出了新要求。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协调,网信办、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配合,共青团、工商联、互联网协会、新媒体协会等单位或人民团体参与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明晰各部门职责,统一指挥、联合行动,有效发挥整体合力,形成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在省、市、县三级层面上配备新媒体从业者统战专职人员,及时跟进;
健全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制度,使统战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顺利开展。健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新媒体从业人员这一群体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为更好的实现他们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统战部要搭建起服务社会的良好平台。大力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回馈社会,面向基层群众,开展产业发展、扶贫助学、公益慈善等项目,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
积极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通过智力扶村、产业联村、项目带村等项目,帮助乡村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助推乡村振兴。同时,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依托新媒体企业联合打造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在企业孵化、信息咨询、创业培训等方面提供服务,化统战对象为统战力量,实现统战主客分离到主客融合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拓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意见反馈渠道

公民平等参政议政的权利是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7]新媒体从业人员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大多以党外人士为主,他们既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同时又是社会民主政治的亲身实践者。意见建议反馈渠道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新媒体从业人员能否实现自身诉求的表达,也影响了新媒体从业人员对自身政治地位的认同。因此,要做好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应拓宽新媒体从业人员的意见反馈渠道。首先,要完善信息公开机制。知情权是公民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基础,知情权的保障有赖于政务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其次,统战工作者要充当新媒体从业人员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准确把握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了解利益诉求,切实关心他们在工作或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会同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增强对统战部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奠定统战工作的良好基础。最后,有计划的加大在各级人大、政协中新媒体行业代表人士的比例,把优秀的新媒体党外代表人士吸纳进共产党或各民主党派中,积极鼓励和引导其在所处行业发光发亮,不断拓宽他们政治参与的渠道。

(三)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甄别和动态管理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8]新媒体从业人员以年轻一代为主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力军,以其自身独特的阶层属性和职业特性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加强对新媒体从业人员和网络意见人士的社会调查,就要求一线统战工作者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下到基层开展实地调研,建立新媒体从业人员动态信息网络数据库。由统战部门牵头,广泛协调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摸清数量,及时汇总并更新数据库。统战部门可以利用新媒体编辑等人群与网络意见人士交往较多的优势,与本地较活跃、粉丝较多、影响较大的网络意见人士取得联系,引导他们在网络上正确发声,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此外,为确保新媒体从业人员在网络空间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利用自身所具有的网络话语权优势阻止网络谣言的传播,维护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就必须定期开展培训,强化媒介素养和新闻道德意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思想引领。对于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素质高、有参政意愿的可以吸纳至新媒体从业人员代表队伍当中,并通过他们来发现和团结更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

(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控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传播更加便捷,覆盖面更广,而网络空间的异化现象对主流意识形态领导权提出了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健全网络舆情监管体制,引导新媒体从业人员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首先,健全新闻审查机制,当好舆论“把关人”。政府要有效调控和管理网络舆情,对错误的舆论和意见进行巧妙的疏导。其次,建立一套完备的网络舆情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在新媒体监管上已经有了一些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但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媒体要求。最后,通过成立新媒体从业人士联谊会或者行业组织,搭建新媒体从业人士之间沟通、交流、合作的多赢平台,对相关企业以及用户进行教育和引导,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导向,协会和行业组织制定并实施具体的操作规范,形成行业监督为主,政府强制为辅的格局,培育新媒体从业人士文明自律网络行为,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

(五)创新统战工作的方式和内容

第一,要创新线上统战方法。新媒体从业人员的工作、生活都与新媒体紧密联系,新媒体的便捷性也为开展线上统战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统战部门应创新工作方法,运用新媒体开展线上统战,进一步加强与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要善于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各类“微平台”,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消除认识误区,凝聚社会共识;
通过设置议题、开展网上沙龙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和情感建设;
开设在线课程、微课堂等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进行培训,提高覆盖面。第二,要提升线下统战水平。不仅要创新线上统战方法,也要结合实际,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团结人”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升线下工作水平。以社团为纽带,探索“社团+群团”的组织模式,形成“1234”的工作体系。以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商圈写字楼为依托,建立楼宇社区统战社团组织,紧紧依托1个工作核心———党建工作;
2个“共”作机制——共建、共享;
3个“聚”力方法——聚人才、聚智慧、聚力量;
4个“心”新理念——与商圈连心、与企业齐心、与员工贴心、与阵地同心,以此加强对商圈楼宇内统战成员的团结、服务和引领,打通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

新媒体从业人员作为最快接触多元信息的群体,他们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判断、对关键信息的解读,往往在网络舆论生态中具有相当的引导作用。[9]加强和改进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既是扩大统一战线范围的客观要求,也是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的现实需要。未来统战工作需要更加深入研究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特征,探索新媒体从业人员统战工作新方式方法,进而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助推新媒体行业和新媒体从业人员健康成长。

推荐访问:统战 从业人员 状况
上一篇:习近平关于抗战爆发原因重要论述研究
下一篇:哲学视野中的机体分析方法初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