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俄罗斯族与普米族井干式传统民居比较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4 点击:

赵东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写道:“最伟大的建筑作品更多地是由社会而不是个人所创造的;
它们是各民族辛勤劳动的产物,不是天才的灵感所致;
它们是一个民族的遗产,是长期的积累财富,是人类社会不断升华的积淀。”

目前看来,中国建筑史学学术研究几乎都以中原汉式建筑为主体,边疆地区民居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民居仅做辅助性调研。蒋高晨先生曾说:“过去,少数民族住屋曾经是建筑史遗忘的一个角落,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据此,少数民族传统民居极具研究价值。

美国知名建筑学家阿摩斯·拉普卜特评价民居为“使用者、建造者与设计者的结合,建筑以传统为基础,使用本土材料
建筑的营造不是为了取悦于他者,而是基于功能的需求,反映社会的公共价值观”。这也进一步说明,传统民居基于时间与文脉的传承,兼备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其自身蕴含的建筑创作价值更会为现在的建筑思维提供参考,为未来的建筑创作开疆扩土。云南传统民居和呼伦贝尔传统民居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真切地反映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对这两类具有极强的文化识别性的井干式木结构建筑进行研究,可以给当下的地域建筑或新式民居建筑研究创作提供一些启发和指引,使其更具识别性。

2.1 自然条件

室韦俄罗斯族民族乡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族民族乡,俄罗斯族人口众多,民风十分淳朴,乡土气息也很浓郁,基本保持俄罗斯人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我国典型俄罗斯族聚集地。该地区气候为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积雪多,拥有四季变化,植被茂盛,土地肥沃。林业资源十分丰厚,林场内的木材蓄积约为1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3.4%。林业资源以次生白桦和落叶松林为主,白桦面积184989公顷,落叶松面积为33371公顷,山杨面积为2331公顷。原始森林资源提供了巨大的房屋建筑材料,当地的俄罗斯族人民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就地取材依山而造,修建出了既保暖又结实的木刻楞。

云南兰坪气候为低纬山地季风气候,这里地形十分复杂,海拔高差也很大,是典型的垂直分布气候带。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气温达25.5℃。山林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71.1%以上,森林覆盖率为68.4%,活立木蓄积量达2454万立方米,而且以木质好、大径材多而著称,林木资源丰富,冷杉、云杉、铁杉、高山松、落叶松、桦木、椿木等数种较多,为就地取材提供方便,在山区地带,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取决于室内的火塘,具有地方特色。在这一地区的井干式民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房屋进深,体现其紧密性强的特点,与环境舒适度相适应。封闭性和壁体强度也有效阻止猛兽攻击,木材自身热容性也让兰坪的井干式民居更具生命力。

2.2 历史文化

17世纪中叶就有一定数量的俄国人活动于额尔古纳河流域,放牧和采金成为他们的生产活动。他们在额尔古纳河畔建起了具有浓郁北欧风格的木刻楞房屋,并在这里繁衍生长。19世纪末,沙俄从河北、山东等地招募大量工人修筑铁路。内地贫苦农民也来到额尔古纳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华俄男女青年频繁接触,始而交往以为友,继而相爱以为婚,繁衍出一代一代的华俄后裔。

普米族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为了躲避战争,寻找合适居住地,普米族从青海高原上向南迁徙。在13世纪,他们来到了云南省边远闭塞、生活环境恶劣的高山密林之中,靠养殖牲畜,过上了半农半牧的生活。普米族居住的房屋在史书中记载为:“西番山腰,以板覆屋”。“西番”即是普米族过去的古称,“以板覆屋”则体现了最早木楞房民居建造的方式。

3.1 俄罗斯族传统“木刻楞”建造

俄罗斯木刻楞被称为“立体彩色雕塑”,特殊的建筑风格在于它用原木叠摞或用木板铺接的外墙和门、窗、“三檐”的装饰上。雕刻图案多种多样,做工精细,冷暖色调搭配使产生色彩整体效果。

建造木刻楞前,要先确定好房屋的尺寸和大小,并做好地基和准备木材。地基用石头垒成,随后灌上水泥和从森林里采来的苔藓。用木头垒墙,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底层,一层一层的叠垒。造屋的木头去除树皮和枝丫,晒干备用。选择地为坐北朝南,以便争取到最好的光照条件。

在建造时选用直径20cm左右的顺纹落叶松木。有些圆木要求达到10m长,来符合整个房子的建造长度。“刻楞”工艺主要体现在房子四框的垒叠。在墙角处,两根交叉垒叠起来的圆木要用斧子做出牙卯,互相咬合。还使用木楔镶嵌在咬合处来增加其牢固性。墙体圆木与圆木之间的咬合通过“刻楞”工艺完成。圆木下用专业的铁钩式画线器来钩出标志,按线凿槽,嵌在一起就可以让上下层圆木紧密咬合。重要的工序还有在上下两根圆木中间夹“茅蒿”,就是之前在森林中采集好的苔藓,晒干后把他们垫在圆木中间,可以增加保暖性。室内挖有地窖来储藏过冬蔬菜。房梁上铺设天棚,房间内的间壁都是接有火炉的“火墙”,这样可以节省空间,还可以增大散热面积,为防冬季寒风直接吹入室内,门外还要加盖门斗或偏厦俄语“维拉安达”。“列巴炉”和“巴尼亚”澡堂也必不可少。“列巴炉”供女主人烤面包使用,“巴尼亚”庭院内的俄式洗澡房,也是原木搭建,室内有一座火炉。建造材料原木的互相咬合不仅增加了房屋的牢固性,而且组成的墙体也不易松散,方便拆卸。木刻楞设有天窗保证了室内的通风,也减少了原木的虫蛀和腐朽。

从建筑美学上来说,木刻楞外观展现了三层格调:第一层地基稳重平缓,第二层房屋主体温和亲切,第三层屋檐精致艺术。在外部装饰上,木刻楞房屋除了显示木材等固有色彩,还对其表面进行了色彩处理。在中部墙体和上部“三檐”的木质材料上有彩画的绘制。以同类色彩为主,墙体多为黄色或金黄的暖色调。“三檐”则采用冷色调的蓝、绿、浅绿等。

在历史溯源看,北欧国家的乡村民居大多以圆木构建。俄罗斯有哈尔托夫圆木屋。东西伯利亚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到贝加尔湖的伊尔库斯克均以圆木的住房围成院落。额尔古纳河畔的木刻楞民居则体现了中西欧文化的融合,不仅是当地俄罗斯族重要的物质文化,更是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

3.2 兰坪县普米族木楞房建造

普米族的木楞房形式多样,一般来讲,每户是由正房、面房、厢房组成院落,院门正对的正房建于高台之上,正房的四角立柱,中央竖柱被称为“擎天柱”,意为神灵居住之处,还有祖先神灵护佑之意。木楞房采用直径为12cm左右的去皮杉木,四角探头垛成木墙,在使用1m长左右的顺木纹劈成的木板瓦从屋檐向屋脊一层一层的搭着头,铺成“人”字形的屋顶。

正房屋架为三角形屋架,三角形屋架底边的构件称为“大杈”,斜边的构件称为“人字木”,屋脊通过“骑马柱”直接搭接在“大杈”和木楞子的墙体上来进行荷载的传递。

在正房的搭建中还有许多小部件,像“中挂”“干心”“包柱”等,都提高巩固了建筑的稳定性。普米族从前没有文字,在建造房屋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搭建材料的前后左右的混淆,会在每一根木楞子上刻画出方位以及层位的标记符号。一般位于木楞子的中部,符号的标记也为日后的拆除重建提供了方便。

4.1 促进民族原始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元素的融合

伴随时代的进步,我们不可能将原始建筑的所有元素复制生产,应对其进行精准的提炼与加工,使之与现代建筑元素融合。木刻楞无论是在总体轮廓上还是建筑组构关系上都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景观并与之融合,展现了建筑与环境的良好关系,在现代民居建筑中值得借鉴。

4.2 建立民族建筑区,保护传统民族建筑瑰宝

保存完整,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传统建筑我们要通过建设历史文化馆、美术馆的方式对其进行充分保护。

4.3 建筑民族文化特色

彰显地方特色,建筑的建造即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俄罗斯族的木刻文化和兰坪县普米族历史悠久的文化渗透进了他们的传统民居建筑中,建筑就是他们民族文化的体现。

4.4 绿色民居应用榫卯结构

两地木刻楞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没有用到一瓦一钉,连接处皆为榫卯结构搭接,堪称可传承百年的绿色建筑。

4.5 传统民居建造方式与新型材料的现代应用

我国林区面临着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两大挑战,树木资源十分短缺,在不破坏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前提下,适当采用XPS挤塑板等新型材料。

朱良文先生将传统民居的价值概括为:适应、合理、变通、兼容。适应环境,合理发展,适宜变通和兼容民族文化。室韦民族乡与兰坪县这两地的井干式民居异同点展现了我国传统民居建造的地域文化及房屋建筑智慧,对现代民居建设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确保文化特征有效传承并对民居独特遗传基因高效复制及表达下,对新型民居空间形态、建造方式进行合理的再设计与创新,以满足现代人居空间环境的需求。

猜你喜欢 圆木木刻民居 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民居书画中华民居(2022年1期)2022-04-12弹回的圆木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7-11民居智库中华民居(2021年2期)2021-05-24桃花坞木刻年画中的动物一一逼鼠蚕猫少儿美术(2021年5期)2021-04-26弹回的圆木意林(2021年3期)2021-03-11民居摄影中华民居(2021年6期)2021-02-14桌上盆景(外一幅)喜剧世界·中旬刊(2020年6期)2020-09-10李富贵木刻作品吐鲁番(2019年2期)2019-08-23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9年7期)2019-08-04推荐访问:俄罗斯族 普米族 民居
上一篇:型钢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市政工程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