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教育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0 点击:

周均东

(曲靖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前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红色文化,多次强调和指示,应通过加强革命历史、传统文化、国情社情等爱国主义教育,帮助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乌蒙山会泽县片区,是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的革命老区。充分挖掘、研究和利用好乌蒙山会泽县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对鼓舞成千上万的会泽人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背景下,让红色文化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从而使其发挥独特的教育和引领作用,具有无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此,仅从分析乌蒙山会泽县片区红色革命文化资源的内涵和价值这一角度入手,专门探讨新时代将上述红色革命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教育的相关问题,也希望借此探索小学阶段基于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不断夯实“立德树人”根基的途径和策略。

事实上,红色文化资源与教育的结合,并不是我国独有的做法。俄罗斯、朝鲜等国家都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比如,朝鲜的中小学教材中红色革命文化内容多种多样,在节假日老师会组织学生去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辈,从而将本国的红色文化和学校教育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俄罗斯则比较注重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在青少年中开展军事化的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在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资源与小学教育结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比如,巩宁的《红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一文认为,红色文化在小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部分家长只注重发展孩子的智育,而忽略了孩子价值观和红色根基的培养。侯慧庆的《红色文化与小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探究》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探究》[3]提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巨大,可以利用它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方,就应该合理的开发利用起来,使其从各个方面为青少年的成长服务。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都高度认同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教育价值,都非常注重利用本国的红色文化丰富小学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革命情怀和爱国情感。但乌蒙山会泽片区形态多样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的深度融合还不充分,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运用,值得我们采用实地挖掘考察、资源整合利用等方式去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资源概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进行伟大斗争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是人类先进文明的最终产物[4]。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主要以影响深远的“护国运动”(会泽人唐继尧为代表)、规模宏大的“会泽扩红”(红军长征时期)及党领导下举行的“尖山武装起义”等核心事件为主线,围绕会泽辉煌壮美的革命历程,形成了历史底蕴厚重、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种多样的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伟大革命历程在滇东红土地上的一个缩影。

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护国”红色文化资源。这类红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对外卖国,对内独裁,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复辟封建帝制。值此历史发展的重要关键节点,以“护国元勋”唐继尧为代表的会泽人民,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的丑恶行径,轰轰烈烈地配合云南省及全国开展了以“讨袁护国”为核心内容的革命运动。会泽人唐继尧作为“护国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影响和带动成千上万的会泽优秀儿女投入到了“护国运动”的革命历史洪流之中,后来历经岁月的反复淘洗,沉淀形成了以如今坐落在会泽老街的“唐继尧故居”为标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会泽“护国”红色文化资源。

二是以“扩红”为核心的长征文化资源。这类红色文化的主要内涵是,遵义会议之后,党中央和毛主席运筹帷幄,指挥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挥师进入云南。红九军团按照中革军委的指示,在军团长罗炳辉和政委何长工的率领下,巧妙迂回穿插,于1935年5月2日攻克会泽县城,抓捕了伪县长杨茂章及一些罪大恶极的地方劣绅。红军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召开万人大会,公开审判和处决了杀害革命烈士蒋开榜等人的反革命分子。红军在会泽的革命行动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1500多名会泽儿女踊跃报名参加红军。这次会泽“扩红”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是红军长征中人民群众欢迎红军、拥护红军、参加红军的典型代表,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会泽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建设完善了会泽扩红台、扩红雕塑、红军长征事迹陈列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以“扩红”为核心的长征文化资源传承平台和传播载体,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持续传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给时代和历史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红色精神财富。

三是以“尖山武装起义”为核心的地方革命文化资源。这类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内涵是,1948年7月,在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鼓舞下,会泽地方党组织领导革命力量在该县的火红乡尖山地区率先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抓捕了国民党反动官员及地主恶霸,成立地方武装,组织开展游击战争,响应和迎接会泽的解放。这次起义震惊全省,后来因考虑不周导致决策失误,最后被国民党和地主恶霸残酷镇压。但会泽地方党组织和革命群众毫不气馁,坚决斗争,于1948年12月2日在火红尖山、销厂河等地组织了第二次武装起义,起义队伍整编为“尖山游击大队”,继续开展革命斗争。后来由于缺乏武装斗争经验、革命力量过于弱小等原因,起义再次失败。但丝毫不容怀疑的是,后来统称为“尖山武装起义”的上述两次革命行动,为会泽的最终解放积累了斗争经验,培养了骨干力量,应该被历史铭记。尤其是起义中革命者前赴后继、毫不妥协、服务群众、坚决同黑暗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永远值得后来者学习和继承。

很显然,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个很难一下子全部挖掘完整的物质和精神宝库,我们在此集中梳理和揭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护国”红色文化资源、以“扩红”为核心的长征文化资源、以“尖山武装起义”为核心的地方革命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主要是为了更集中地阐述和展示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代表性、典型性及其时代价值,以便在接下来的讨论和研究中,紧紧围绕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讨论将这些红色资源融入当地小学教育的措施及策略。

(二)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问题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会泽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矢志不移地传承会泽红色文化资源,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上坚决有力,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等方面,开启了新时代新征程的新篇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此,由于时间、精力和篇幅所限,我们不打算总结归纳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所取得的成就或业绩,仅拟从增强问题意识的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导向,简要分析一下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乌蒙山会泽片区的某些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利用,有的甚至还处于“闲置”状态。就像前文陈述的那样,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蔚为大观、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很多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的红色文化资源仅以保存的名义存封起来,处于某种“闲置”状态,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乌蒙山会泽片区的某些红色革命遗址、名人故居、革命纪念遗址等,一方面存在挖掘研究不充分、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存在红色资源利用不到位的问题,有的革命历史陈列馆或展览馆,没有每天或固定在某个时间向群众开放,还有尖山武装起义遗址等因建在火红乡的高寒山区,知道的人不太多,存在远离群众的倾向。

二是乌蒙山会泽片区的部分中小学一度时期因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多数学校、家庭甚至社会各界人士都习惯于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人优秀与否,在考试制度的层层压迫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过于强烈;
又因为小学是受教育的开端,很多家长和学校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断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从而使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传承,很难在学校中找到合适的存在空间。有的学校甚至没有认识到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缺少传承红色文化资源的氛围和机制,给立德树人工作留下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是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很少成为家庭教育的内容。2021年7月,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喜庆时刻,笔者访谈了在曲靖师范学院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等7个专业就读的15名在校大学生,其中仅有两名姓唐的女同学表示(占13.3%),她们小时候父母经常会讲会泽的红色文化故事,甚至经常会用会泽籍的革命历史名人教育他们,其余13名同学表示(占86.7%),他们虽然从小在会泽长大,但因家乡所在山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在初中学历以下,并不了解什么是红色文化,因此很少在家庭教育中受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另外,少数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了,对利用红色文化来熏陶和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普遍缺乏认识。

四是红色文化受到其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有的时候处境尴尬。比如,在县城或经济较发达的某些乡镇,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手机文化、网络文化、酒文化等极为流行,很多会泽青少年甚至不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底蕴深厚,历史文化悠久,1995年就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度时期,由于受到其它各种多元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红色文化被逐渐边缘化,处境十分尴尬。有时候,某些青少年在节假日走进红色遗址,并不是为了缅怀革命烈士,瞻仰红色文化,而是呼朋引伴到红色基地去烧烤、野营,让人哭笑不得。

2021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5]。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指出,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6]这些重要论述,既是我们在新时代研究和讨论如何将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教育实践之中的重要指针和根本遵循,也为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小学教育怎样实现深度融合指明了根本方向。

一是通过编写小学教育乡土教材,从教学内容上实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根本性融合[7]。对乌蒙山会泽片区这个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来说,编制本土教材是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小学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一方面,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大量无可替代的活态资源和素材,例如现存的红色建筑遗址、唐继尧故居、梨园“扩红”遗址、火红尖山武装起义遗址等就是活生生的红色革命文化资源;
另一方面,这些物质性、精神性内涵都很深刻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承载和蕴含着海量的红色元素。因此,乡土性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教材的编写价值巨大,很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那么,乌蒙山会泽片区的乡土性红色文化资源教材应该怎么编写呢?首先,这类教材的编写既要最大限度反映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资源,又要切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阅读能力和智力发展水平,不能好高骛远,贪多求全。建议以乌蒙山会泽片区的革命历史发展为线索,采用讲好地方性红色故事的方式以及图文并茂的编写方法,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加漫画的叙述手法,讲好《唐继尧的英雄事迹》、《红军长征在会泽》以及《火红的武装起义》等主题性故事,为帮助小学生打好红色根基、树立理想信念服务。其次,这类教材的编写主体不应是个别专家学者,而是应该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多种力量合作效益的最大化。比如,地方党组织应该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出面协调,在全县甚至全省范围内选聘专家学者及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思想品德教师、美术教师和心理健康(少先队活动)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团队,然后再以项目立项建设的方式来完成规定的教材编写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有利于夯实地方党组织在这类教材编写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教材编写的政治思想处于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发挥一线教师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优势,编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教材;
第三个方面是有利于为教材内容的准确性、流畅性、简洁性、生动性(图文并茂)及其育人功能提供质量保障。再次,这类教材的编写应以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为背景,由地方党史研究部门提供最新的史实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图片、人物事迹、已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等最新的文献资料,确保内容的权威性,而不应该掺杂猎奇、过分渲染等花哨的传奇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务必把乌蒙山会泽片区的地方性红色文化自觉地置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之中,真实地在本土红色文化教材中讲述红色故事[8],传播红色历史,真正运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时代新人服务。

二是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小学校园,从教育教学方式上实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与当地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性融合。具体讲,可以采取以下可行性较强的实施策略来达成这一目的。一方面,在校园内开辟红色文化走廊[9],也就是说红色文化教育不能搞成空洞的说教,它的传播需要一个合适的氛围,开辟校园红色文化走廊,目的就是要营造学校的红色文化氛围。例如,可以在红色文化走廊里设置图文并茂的图片,使小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受到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分层落实责任、细化红色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例如,可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实施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教育,可在第一学段(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中开展父母陪同或老师带领参观红色革命文化陈列馆、展览馆、纪念馆等活动,让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对地方红色文化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第二学段(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可以根据“明党史、知党恩、跟党走”等鲜明主题,组织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争做时代新人”“红军故事我会讲”等活动,强化“学好红色革命文化,争做新时代红色小学生”[10]的教育,等等。

三是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家庭,从家庭生活的层面实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与当地小学家庭教育的生活化融合。父母在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配合完成。因此,让红色文化资源在家庭教育中体现出应有的作用,也是将上述资源融入小学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应该如何将会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家庭教育之中呢?这里略举一例。我们观察发现,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闲暇之余,很多家长都喜欢带着孩子到会泽公园、会泽广场等地游玩或跳舞。政府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难得的机会和平台,以家庭为单位,组织开展创作暨演唱地方红色歌曲大赛,引导红色文化贴近家庭生活,融入家庭教育,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使众多家庭中充满浓厚的红色文化传承氛围,换一种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柔性地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有效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四是通过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成长场景,从社会实践的层面上实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与当地小学教育的社会化融合。比如,可以利用学校特定的节假日,在高年级学生(小学五、六年级)中组织开展重走当地的红军长征路等活动;
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开展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调查实践活动;
还可以利用新一代小学生比较熟悉网络、善于使用网络的优势[11],组织开展网络传播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经典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度认识和感知乌蒙山会泽片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甚至主动参与挖掘、研究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从而实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当地小学教育的社会化融合,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入当地的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是当前亟需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我们应该在深入挖掘、研究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之上,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的重要论述,持续不断地将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小学教育深度融合起来,采用编写本土红色资源教材以及推动红色文化资源走进学校、进入家庭、融入日常生活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乌蒙山会泽片区的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不断夯实立德树人的红色根基。

猜你喜欢 会泽乌蒙山片区 乌蒙山奔来“幸福使者”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山的国度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闽商文化研究(2020年1期)2020-03-25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四川蚕业(2020年4期)2020-02-10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再迎扩容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20期)2019-12-09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一园尽览乌蒙美——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商周刊(2019年19期)2019-10-17会泽斑铜文化探析大观(2016年12期)2017-04-15推荐访问:会泽 片区 融入
上一篇:不同免疫剂量与次数对蛋鸡禽流感抗体效价的影响
下一篇:猪脾转移因子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CH-1R株)免疫抗体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