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同步互动教学实践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20 点击:

王宗红(江苏省睢宁县职工子弟小学 221200)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教师必须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思考如何将小学中一些相关课程进行有机关联,建立同步互动的课堂。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一文中指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从内容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所包含的社会常识、公序良俗、法律法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都是来自生活的教育素材。因此,教师通过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同步互动,就可以达到复合教育的目的。

道德与法治以及品德教育都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品德教育以开展思想教育为根本目标,而道德与法治则主要为了让学生从道德、法治两个渠道更好地接受思想教育。为了让教学目标贴合教育实际,教师需要以实践为桥梁,让学生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联。

例如,在教学《学会尊重》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一则生活案例:小哲把小伟当朋友,在过年的时候,小哲特意准备了一袋土特产送去了小伟家。而小伟的妈妈趁着小哲走后把一麻袋的礼物都扔进了垃圾堆里,说:“这么土的礼物,谁吃啊,放在家里都碍眼。”但是小伟把这一麻袋土特产拾了回来,并且认真地对妈妈说:“如果不喜欢土特产,可以还给小哲,这是小哲一番心意,我们不能不尊重它。”在看完了这一案例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小伟说得对吗?什么是尊重呢?我们为什么要尊重别人呢?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样的案例,于是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进行积极探讨。有学生提出:“小哲送小伟礼物是他一番心意,无论这礼物贵重不贵重,是不是喜欢,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被当作垃圾一样丢掉。我们一定要彼此尊重,要确保两人之间彼此平等,愿意以促进良好关系的心态进行交往。”这时,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思考道德与法治层面的问题:“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看,你认为小伟妈妈的行为有什么错误之处吗?”于是,学生便会从公序良俗的角度展开思考,从而发现品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有各自的特征。品德教育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它着重引领人们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思考,能够反映出人精神品质方面的意识形态;
而道德与法治则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行为,从言谈举止间反映出一个人的意识形态。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中,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广泛的学习空间,能够学习更多的生活知识。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就引入了一个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景,首先教师提出了品德问题,让学生从品德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之后又提出了道德与法治问题,快速调整了学生的思路。在这样引导下,学生自然就将品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关联在了一起,他们的思维也得到了有效扩展。

基于小学生喜欢在体验的环境下学习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出发,让学生从言与行的层面了解法律、道德对个体的规范。之后再从体验出发,延伸到品德教育层面,思考自己为什么要接受这样的教育,了解接受教育的根本价值。另外,教师还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延伸探索,借助良好的体验引导学生构建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

例如,在教学《生活离不开规则》时,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交通指挥员,其他学生扮演小汽车司机、行人、货车司机等角色。这一活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学生能够迅速进入情境,积极参与游戏。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8个交通指挥手势,还能完成指定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这一活动,学生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则会受到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扣驾驶证(或者扣分)等处罚。理解了不遵守交通规则会影响公共安全,它不仅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涉及违法的问题。在学生能够对一些违反交通安全的事件进行定性以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德育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人们要制定这些规则?假如人们不愿意遵守这些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会带来什么后果?”教师引导学生一边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一边根据自己遇到的生活案例进行阐述。这时,有学生这样说:“我的父亲就是交警,曾亲眼看见当红灯转成绿灯时一名司机不愿意有序地过人行横道线,而从右边超车。这一行为被自动摄像机记录下来,并被予以处罚,以此让这名司机牢记交通规则就是法律,神圣不可侵犯。”通过探讨这一则案例,学生意识到:人们制定规则,就是为了让生活安全而有序,如果人人破坏规则,那么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就得不到保证。

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应从生活案例出发,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观点辨析、主题探讨等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保证学生能够灵活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言行举止,感受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学生需要从优化自己的生活出发去发现问题,结合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践,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应对自然灾害》时,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碳排放和全球天气变暖”的数据资料,看两者之间的关联。在实践学习中,学生发现碳排放变多是全球天气变暖的主因,而全球天气变暖会带来一系列的灾害。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们运用了什么样的道德与法治约束碳排放?通过学习他们了解到:当前人们主要采用了“地方立法、总量控制目标、配额分配方式、温室气体管控类型”等方法控制碳排放。碳排放超标的企业需要付出更多治理的成本。之后,教师再引入一个新的问题:“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减少碳排放做贡献呢?”此时,学生就会将思路从“约束自己的言行”转换到“践行品德教育”上,有的学生表示:“可以共同设计减少碳排放的宣传单,采取在街上发传单、做宣传的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一名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员,也是现代化社会的主人公,都有义务做好立法、执法的监督工作,也有义务推进法律法规顺利落实。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尽可能让教学达到“同步互动”的实际效果。所以,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德育教育中,既是明智的选择,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小伟品德教育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世界家苑(2018年12期)2018-12-18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浅谈小学品德教育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6期)2017-09-27耳朵里的太阳花意林·少年版(2017年6期)2017-04-13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中国德育(2017年5期)2017-03-29屋顶上长大的孩子小小说月刊(2015年6期)2015-06-08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团结(2014年4期)2014-02-28推荐访问:互动 法治 教学实践
上一篇:类比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一次中-γ尺度短时大暴雨的成因及可预报性分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