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进展与成效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9 点击:

本刊记者 张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中,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中国这十年”交通运输发展的情况。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擘画了我国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蓝图和美好愿景。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第二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指出,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的成就,指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一新的奋斗目标,赋予了交通运输新的历史使命。

回望这十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办成了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建成了过去想建而没有建成的一大批重点工程,迎来了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有力保障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

十年来,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有力促进了国内国际循环畅通。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海运通达全球,中国高铁、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快递成为靓丽的中国名片,规模巨大、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力服务支撑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运转。交通运输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有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不仅有力保障了国内国际循环畅通,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年来,我国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大幅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从2021年数据来看,平均每天约有超过6.9 万艘次船舶进出港,飞机起降2.68 万架次,快件处理接近3亿件。高峰时,平均每天铁路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 万列,高速公路流量超过6000 万辆次,“人享其行、物畅其流”初步实现,交通运输成为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彰显出繁荣昌盛的活力。

十年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充分发挥,为国家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强保障。完成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的兜底性目标任务,实现了“小康路上不让任何一地因交通而掉队”的庄严承诺,有力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区域交通连片成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位运行,去年创下了全年完成投资3.6 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在服务稳定经济大盘、做好“六稳”“六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大力推进交通互联互通,更好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全力确保物流保通保畅,中欧班列、远洋货轮昼夜穿梭,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体现了中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大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徐成光表示,交通基础设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基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部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世界级港口群、世界级机场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总里程超过600 万公里。从2012年到2021年底,铁路、公路增加里程约110 万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7 圈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20 万以上人口城市的覆盖率均超过了95%。

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能力不断增强。“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初步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实现内地与港澳间一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加快建设,黄河流域跨区域大通道基本贯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水平明显提升。

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程度持续提高,高速公路实现了“全国一张网”运行,数字航道基本覆盖长江、西江干线,跨海桥隧、深水航道等关键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对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作出重要部署。交通运输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一是构建高效率的“6 轴、7 廊、8 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建设多层次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系统,畅通经济板块高效联通的主动脉。

二是提升重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增强国家战略支撑能力,进一步改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

三是建设安全可靠的物流供应链网络,保障国内运输畅通,推进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四是加快交通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强化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设施与能源、水利、信息等设施深度融合发展。

徐成光表示,目前,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正在加快川藏铁路及公路配套工程,出疆入藏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工程、小洋山北侧集装箱码头、宁波舟山港航设施及综合交通枢纽等一大批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为稳投资、扩内需、带就业、保民生,筑牢国民经济宏观大盘提供支撑保障。

国家铁路局副局长安路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铁路行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铁路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这十年,路网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了7 万亿元,增产里程5.2 万公里。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 万公里,其中高铁4 万公里。铁路已经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 万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的铁路网络。

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跃升。中国铁路客运周转量、货物发送量、货运周转量以及运输密度均居世界首位,铁路安全持续稳定,绿色低碳优势充分发挥。客运服务提质升级,复兴号动车组开行已经覆盖了全国31 个省(区、市);
运输产品日益丰富,推出了网络购票、电子客票、在线选座等服务新举措,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以往“一票难求”的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2021年货运量完成47.74 亿吨,较2012年增长了22.3%,以往长期存在的铁路运输瓶颈制约得到了有效解决。

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复兴号系列产品涵盖不同速度等级、适应各种运营环境,智能型动车组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 公里自动驾驶。中国铁路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建设和装备制造技术体系。

铁路改革迈出新步伐。铁路管理体制实现政企分开,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京沪高铁公司等一批企业成功上市,法治化市场化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都相继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铁路技术装备出口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3 个国家的185 个城市,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成果和突出亮点。

中国民用航空局副局长董志毅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这十年来,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82 个,机场总数达到250 个,新增航线3000 余条,航线总数达到了5581 条。我国的旅客运输量已经连续18年稳居全球前两位。2019年,民航运输的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都超过了2012年的两倍,货邮运输量为2012年的1.3 倍,航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

民航服务水平提质增效。航班正常率较2012年提升了13.17 个百分点,连续4年超过了80%。推行“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推广通程航班服务,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全行业的比例从2012年的36.5%增长到了2021年的45.2%。在脱贫地区新建运输机场47个,航空服务对脱贫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了83.6%,比2012年增加了13 个百分点。

民航战略支撑作用凸显。十年来,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提升了18 个百分点,达到了33.1%。大力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四大机场群已初具雏形。全国已基本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 个区域枢纽等组成的现代化机场体系。同时,我国已与128 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开通国际航线895 条。在正常情况下,国内航空公司经营国际定期航班通航62 个国家的153 个城市。

民航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在全国规划建设了近80 个临空经济区,其中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17 个。通航机场达到了339 个,通用航空器3045 架,通航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国家邮政局副局长戴应军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邮政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邮政快递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畅通经济社会循环,邮政快递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跨越,建成了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迈上了交通强国邮政篇建设的新征程。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基本构建了覆盖全国、深入乡村、通达世界的邮政快递网络,高铁快递、航空快递运能不断增强,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智能设施、装备加快应用,快件最高日处理能力近7 亿件。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十二五”时期完成了8840 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补建任务,“十三五”末期,全国建制村全部实现了直接通邮。快递网点目前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已经超过80%,年人均快递量近77 件。

治理能力持续提升。推动修正邮政法,出台《快递暂行条例》,加快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邮政快递业法规、规划、政策、标准体系,行业安全监管水平加快提升,行业文化和软实力全面加强。

行业作用日益凸显。十年来,邮政业业务收入从1980.9 亿元增长至12642.3 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2.9%,与全国GDP 的比值从0.37%提升到去年的1.11%。快递业务量从57 亿件增长到1083 亿件,是原来的19 倍,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邮政快递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抗疫保供、保通保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作出了行业贡献。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部署推进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不仅能够给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动经济发展,更能够促进城乡公平普惠,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共同繁荣。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公路”的重要指示,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十年来,中央在农村公路领域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7433 亿元,其中用于贫困地区的投资就达5068 亿元,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约253 万公里,解决了1040 个乡镇、10.5 万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农村公路的总里程从2011年底的356.4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底的446.6 万公里,十年内净增了90 多万公里。

农村公路的路况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路长制”,到2021年底,我国农村公路路面的铺装率、列养率、优良中等路率分别增加到89.8%、99.5%和87.4%,和干线公路的服务能力水平基本相当。

运输服务水平大幅提升。新增了5 万多个建制村通客车,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了客车,农民朋友“抬脚上客车”已经从愿景变为现实。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水平也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运有所达”。

脱贫致富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交通+电商”融合发展,“山货进城、城货下乡”,加速了城乡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带动了农村增收、农民致富。全国设置农村公路就业岗位77.4 万个,平均年收入1.3 万多元,吸收脱贫户38.1 万人。可以说,这十年来,“四好农村路”引发了乡村巨变,让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美,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徐成光表示,预计今年全年有望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8万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000 座,为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更加有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绿色低碳的显著优势。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水运大国。

水运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完善。总体规模保持世界第一。到2021年底,我国内河航道的通航里程有12.8 万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超过1.6 万公里,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0867 个,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是2659 个,基本形成了长三角、津冀、粤港澳等世界级的港口群。依托主要干线航道和港口群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都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

运力规模和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截至2021年底,我国拥有运输船舶12.6 万艘,净载重量2.84 亿吨,集装箱箱位是288.4 万标箱,载客量是85.8 万个客位。船舶的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这些年在加速发展,我国控制的海运船队的运力规模是3.5 亿载重吨,居世界第二位。我国拥有注册船员180 余万人,年均外派的船员近14 万人次,都位居世界前列。

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前10 名的港口当中,中国分别占了8 席和7 席,其中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连续多年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前列。我国主要港口平均作业时间明显优于国外主要港口。我国自动化码头已经建成的有10座,在建的有8 座,均居世界首位。其中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是全球单体最大、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疫情以来,水运物流的供应链始终稳定畅通,确保了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贡献了中国力量。

水上安全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船舶碰撞桥梁、商渔共治等专项治理行动。水上交通事故的件数、死亡失踪人数、沉船艘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指标,比十年前分别下降了52.2%、44.8%、72.1%、51.6%,应急救捞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交通运输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徐成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服务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一是把提高服务供给能力作为重点。到2021年底,全国完成的营业性客运量是83.03 亿人,完成营业性货运量是521.6 亿吨。其中,高铁的旅客发送量达到了25.3 亿人次,是2012年的5 倍。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超过16 万公里,公路网的密度达到了每百平方公里55 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24.6%。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外贸货运量,我国国际海运量已经占到全球海运量的1/3。

二是在运输服务保障上更加注重普惠均等。大力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通过全域公交、城际公交、村镇公交等形式,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出行服务,公共交通在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的满意度得分排名第一。

三是不断注重提升运输服务的品质。到2021年底,全国有51 个城市开通运营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比2012年增长了4.2 倍,推进“无纸化”便捷出行,电子客票在铁路、民航领域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加快完善适老化出行服务体系。网约车已覆盖300 多个地级以上的城市,日均订单量约2100 万单。27 个省份开展了定制客运服务。

四是在运输产品的提供上更加注重提供丰富多元的运输服务。积极推进“一站式”出行服务,空铁联运等模式加快发展,多个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的互认。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次委托”、运单“一单到底”的服务。2021年,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754 万标箱,年均增长23.8%。

徐成光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构建“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 快货物流圈”为目标,加快推动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打造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开放共享、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猜你喜欢 交通服务 服务侨企创新业 创先争优展作为华人时刊(2022年11期)2022-09-15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小小交通劝导员小学生导刊(2018年16期)2018-07-02采掘服务个股表现股市动态分析(2015年49期)2015-09-10图说交通人民交通(2009年9期)2009-10-29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科技智囊(2009年8期)2009-08-26服务与咨询家教世界·创新阅读(2009年5期)2009-05-26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小朋友·快乐手工(2009年4期)2009-04-28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小朋友·快乐手工(2009年4期)2009-04-28推荐访问:新时代 强国 成效
上一篇:锚定新起点,启航新征程,全力助推全省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省档案学会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下一篇:密苏里河浅水栖息地恢复对我国航道工程生态保护的借鉴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