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8 点击:

李元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检验科 上海 201900)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组织内部遭受致病性真菌侵袭,且在组织内增殖,所引发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属于院内感染性疾病[1]。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好发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2],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发病概率逐步升高。同时,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多数与其他细菌感染合并,其疾病表现容易被患者的基础性疾病所掩盖,导致漏诊与误诊,无法获得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患者致死率大幅升高,增加患者的住院风险,特别是针对免疫力较差的患者,严重威胁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临床称其为临终感染[3]。早期诊断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途径,需要在早期使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但是,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患病初期的症状与体征具有隐匿性,会对临床诊断造成影响[4]。传统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方式为形态学诊断,耗时长,敏感度低。组织病理诊断为侵入性操作,患者接受度不高,影像学检查表现特异性不够。因此,探寻一种快速、高敏感度、高特异性的院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是目前临床热议的话题。真菌细胞壁中(1,3)-β-D 葡聚糖成分较高,吞噬细胞存在于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中,可将真菌吞噬、消化,释放真菌细胞壁的(1,3)-β-D 葡聚糖,患者血液与体液中均可检测到(1,3)-β-D 葡聚糖含量[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浆(1,3)-β-D 葡聚糖检测(BDG 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102 例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住院患者。其中男性62 例,女性40 例,年龄10 ~80 岁,平均年龄(45.21±1.56)岁。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分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组(n= 50)与非侵袭性真菌感染组(n= 52)。

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纳入标准:①感染部位影像学征象特殊者;
②侵袭感染部位伴临床症状、体征者,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者。排除标准:①行血液透析治疗者;
②入组前7 d 行抗真菌治疗者;
③输注白蛋白或球蛋白者;
④抗肿瘤药物治疗者。

1.2 方法

(1)真菌培养与分离鉴定。①严格按照相关检验操作标准,从血液、痰、支气管分泌物、粪便、分泌物、尿液、引流液等感染部位收取标本,进行涂片检查与真菌培养。②血培养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以及综合抗生素血培养瓶,真菌培养使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与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菌种鉴定使用酵母菌鉴定卡。(2)血浆BDG 检测。①使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仪,依照浊度变化实施定量检测。在清晨取患者静脉血2 mL,离心1 min,取0.1 mL 血清,加入0.9 mL 样品处理液,混匀,在70 度恒温环境下放置10 min,取出后放入冰水中。②取待检血样0.2 mL,加入酶反应主剂A,完全溶解后放置于标准玻璃反应管中,在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中反映1 h,读取BDG 检测含量。

1.3 观察指标

参照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与真菌研究组织诊断标准。①确诊:病理结果显示为真菌,无菌组织与血培养结果显示为真菌,临床诊断存在侵袭性真菌感染宿主因素且临床表现显著,同时,存有一项病原学依据;
②临床拟诊:伴有侵袭性真菌感染宿主因素以及显著性临床表现,无病原学依据,抗真菌治疗有效;
③排除诊断:上述标准均不符合,单用抗生素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102 例患者科室分布与BDG 检测阳性率

102 例患者中血浆BDG 检测阳性58 例,总阳性率57.40%,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ICU 病房,为90.70%,第2 位为血液科,63.60%,最低为22.70%,为CCU,见表1。

表1 102 例患者BDG 检测阳性率科室分布

2.2 50 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培养与血浆BDG 检测结果

102 例患者中,确诊50 例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组,剩余52 例为对照组。感染组中,呼吸道标本为真菌培养阳性标本的主要来源,占比78.50%;
真菌培养结果显示,以酵母菌感染为主,而且以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者BDG 平均含量最高,与其他类型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50 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真菌培养标本来源

表3 50 例不同真菌感染者血浆BDG 检测水平

2.3 血浆BDG 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能

拟定BDG 含量诊断临界值为10 pg/mL,则侵袭性真菌感染组阳性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DG 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0%、80.8%,见表4。

表4 BDG 检测与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诊断结果比较(n)

2.4 BDG 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不同界值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以浓度不同的BDG 检测为界值,BDG 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存在差异,最佳诊断临界值为16.2 pg/mL,以此为阈值,可将特异度提升至81.7%,见表5。

表5 BDG 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近年来,免疫抑制剂与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广泛,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渐上升[6]。传统诊断真菌感染的金标准为真菌培养,但用时过多,阳性率不高,不适用于早期诊断。同时,组织病理学与组织培养具有侵入性,不适用于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疾病类型的危重患者,国内使用患者的接受度不高,所以临床应用效能较低[7]。目前,由于缺少快速、灵敏的早期诊断方式,临床对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困难较大,导致患者无法及时接受有效的抗真菌治疗,真菌感染的病死率始终居高不下。探寻迅速、灵敏、精确的真菌感染诊断技术是临床的研究热点[8]。

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检查法。直接镜检法的优势在于实用、快速、便捷,直接根据阳性结果即可确定真菌感染,但阳性率不高,阴性结果不可用于排除诊断,需要结合培养检查结果才能确诊[9]。培养检查法可提高病原体检出阳性率,对直接镜检的结果进行验证,同时明确病菌种类。但培养时间较长,且不可过早结束培养,以免造成假阴性结果。同时,培养检查法需要对菌株进行培养,方可明确菌种[10]。因此,对病原学完整资料的收集要求较高。当前临床已形成了API 20C、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体系等规范的酵母菌鉴定体系,其中白色念珠菌和几种常见的念珠菌以显色培养基进行鉴定,精确度较高,而其他几种少见菌种的鉴别需要方法之间相互验证,不可仅依靠颜色的变化来进行确定。因此,临床鉴定丝状菌时需要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查阅大量文献,严格遵照各类菌种所需的规范方法,详细观察菌落的特性与显微镜下的产孢特点,甚至需要数次或反复多次接种才可得出精确的结果[11]。

近年来,在临床的重视下,真菌病原菌的检出率大幅提升。真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的(1,3)-β-D 葡聚糖,占总重量的80%~90%,其中,在所有真菌胞壁成分中,(1,3)-β-D 葡聚糖占比超过50%,特别是在酵母样真菌中,其形式主链为(1,3)-β-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残基骨架,侧链为分支状(1,3)-β-D 葡聚糖残基。因为(1,3)-β-D 葡聚糖仅在真菌细胞壁中广泛存在,真菌一旦进入人体血液或系统性组织,会受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使得(1,3)-β-D 葡聚糖从细胞壁中释放,增加血液或尿、脑脊液、腹水、胸水等其他体液中(1,3)-β-D 葡聚糖的含量[12]。浅部真菌感染中(1,3)-β-D 葡聚糖由于尚未进入血液或体液,因此含量并未增高。国外相关学者对血清(1,3)-β-D 葡聚糖进行检测,发现(1,3)-β-D 葡聚糖对诊断真菌感染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数据证明。

酵母和丝状真菌细胞壁的多聚糖成分就是(1,3)-β-D 葡聚糖,其并不存在于原核生物、病毒和人体细胞内。所以,临床可将血液与无菌体液中检出(1,3)-β-D 葡聚糖作为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标志。(1,3)-β-D 葡聚糖水平升高可提示存在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且BDG 检测优势在于快速、便捷,适用于疾病的早期诊断。①本文结果显示,102 例患者中血浆BDG 检测阳性58 例,总阳性率57.40%,其中,阳性率最高的为ICU 病房,为90.70%,第2 位为血液科,63.60%,最低为22.70%,为CCU。分析原因在于,ICU 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机械通气、导管留置、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较长,从而导致患者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减退,增加了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风险,且集中高发于肺部感染。②本文结果显示,5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感染较少。同时,曲霉菌感染患者的(1,3)-β-D 葡聚糖水平低于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患者。分析原因在于,曲霉菌感染时,(1,3)-β-D 葡聚糖上升的幅度与宿主免疫力、病原菌数量关系紧密,只要厚壁纤维组织围绕曲霉菌,(1,3)-β-D 葡聚糖就难以进入到血液当中。③本文结果显示,选择10 pg/mL为诊断界值,(1,3)-β-D 葡聚糖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为98.0%,特异度为80.8%。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将诊断界值提高至16.2 pg/mL,灵敏度不变,特异度可显著提升。分析原因为真菌在人体血液与深部组织内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随后从细胞壁中释放出来,导致血液与体液中的(1,3)-β-D 葡聚糖含量增高。因此,以(1,3)-β-D 葡聚糖进行真菌抗原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综上所述,血浆BDG 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选定16.2 pg/mL 为阈值能够提高诊断有效率。BDG检测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的筛查方法,临床应用中需要结合真菌培养、临床指征、影像学检测等各项手段,将影响因素造成的影响排除在外,同时加强动态监测,充分发挥BDG 检测快速、敏捷、精确的优势,以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减少真菌感染病死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葡聚糖酵母菌阳性率 葡聚糖对原糖精炼品质及产品质量的影响中国调味品(2022年6期)2022-06-05长孢洛德酵母菌致腹腔感染1例中国实验诊断学(2022年5期)2022-05-27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健康护理(2022年3期)2022-05-26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1期)2022-05-13米卡芬净对光滑假丝酵母菌在巨噬细胞内活性的影响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1期)2022-02-28全国1 200例VVC致病菌的常见抗真菌药物MIC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22年1期)2022-02-25高温高压水提取灵芝β-葡聚糖工艺优化食用菌(2022年1期)2022-02-14β-1,3葡聚糖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乡村科技(2021年12期)2021-09-06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21年1期)2021-02-04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医学概论(2021年19期)2021-01-21推荐访问:聚糖 血浆 真菌
上一篇: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不同方法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
下一篇:吃饭防噎生死相关的急救知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