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145-延128井区致密储层单砂体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7 点击:

罗腾跃,米乃哲,王念喜,乔向阳,杜永慧,赵鹏飞,潘福友

(1.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5;
2.北京福瑞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76)

储层精细描述是实现区块高效开发的基础,砂体的发育特征直接影响后期开发部署。李俊飞、叶小明等学者[1]提出的单砂体多级次叠置关系划分与对比技术,有效提升了单砂体精细刻画的准确性。张皓宇[2]将储层构型和剩余油气内在关系引入到实际生产实践中,并成功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长3油层勘探开发研究过程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单砂体刻画的理论体系[3-5]。但是,多级次单砂体的叠置样式以及剩余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急需完善[6-7]。延145-延128井区上古生界气藏是鄂尔多斯盆地生产区块之一,其岩性类型丰富,孔隙类型、成岩作用复杂,具有低渗、低孔、非均质性强等特点,有效储层比例小,精细刻画砂体空间分布难度较大,随着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分布刻画不够精细、储层砂体与剩余气分布不明确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此,从延145-延128井区地质构造、沉积特征等出发,对砂体的发育规模、接触关系、砂体类型对剩余气的控制作用开展分析[8-10],为延145-延128井区单砂体控制剩余气分布规律研究及后期挖潜提供新思路。

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多旋回演化、多沉积类型的大型沉积盆地,延145-延128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南部区域,主力含气层段为上古生界山2段、山1段和盒8段,主要包括延145、延气2、延128井区(图1)。延145井区位于构造高部位,延128井区位于构造低部位,延气2井区位于构造中间部位。延145、延气2井区为主力产区,气层埋深为2 500 ~2 600 m,储层孔隙度为4.0%~12.0%,渗透率为0.01 ~3.00 mD,压力系数为0.95~0.96,初始含气饱和度为50%~60%,整体上属特低孔、特低渗致密型储集层。

2009年在延气2和延128井区开辟先导试验区,采用不规则井网,井距为507 ~1 674 m,主体部位平均井距为620 m。延145井区2012年正式投产,截至2021年8月,开井577口,日产气为552.0×104m3/d,井区采气速度为1.72%,采出程度为13.56%。延145-延128井区已经稳定生产近8 a,依据开发方案稳产7~8 a的设计,延145-延128井区将很快进入产能递减期,主力气层砂体发育特征及挖潜技术对策研究工作亟待开展。

图1 延145-延128井区井位分布图

2.1 沉积微相特征

延145-延128井区山西组—盒8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天然堤、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类型,其中,前2种为主要砂体类型。分流河道主河道部位储层渗透性好,单砂体接触关系以切叠型为主,泥质纹层相对不发育,采出程度高,剩余气相对较少,含气饱和度为30%以下;
分流河道主河道外围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差,单砂体以孤立型为主,内部泥质纹层相对较发育,采出程度低,剩余气相对较多,含气饱和度为50%以上。天然堤为水下分流河道两侧的砂脊,沉积物为极细的砂和粉砂。分流间湾与泥炭沼泽是水下分流河道之间相对低洼的地区,其水体与前三角洲带开阔湖水相通,水动力较弱,剩余气不富集。

2.2 单砂体纵向构型特征

延145-延128井区山西组—盒8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垂向上表现为正韵律,测井曲线呈箱形或钟形结构,一般为粗砂岩、细砂岩沉积,厚度大、物性好,平面上单砂体交错叠置,不同砂体间存在不渗透或低渗透遮挡层。分小层来看,山2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测井形态以箱形为主,且曲线较为光滑,厚度大,其次为盒8段,山1段砂体总体较薄,且齿化现象多见。天然堤测井曲线呈指状[11-13],砂体薄、物性差,主要为细粒沉积。山2Ⅲ层局部呈非等厚分布特征,在太原组局部侵蚀面之上早期充填特征明显,由于地震品质整体性较差,部分二维地震资料不能反应多层砂体叠加的特征。

延145-延128井区山西组—盒8段沉积期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储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多期砂体纵横向叠置发育,形成不同类型的单砂体界面与垂向接触关系。在纵向单砂体界面识别上,以泥岩层(泥质夹层)、冲刷面等沉积界面作为单砂体界面,根据测井曲线及旋回特征识别单砂体界面。一般而言,单砂体纵向存在3种类型的接触关系:孤立型、叠加型、切叠型(图2)。通过单砂体界面识别与划分,延145-延128井区纵向上这3种接触关系都比较常见[14-16]。

图2 单砂体纵向接触关系模式图

3.1 单砂体构型特征控制剩余气分布模式

单砂体构型特征决定了储层的产能差异,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就能得到单砂体控制的剩余气形成与分布模式(图3a)。通常切叠型厚层单砂体主体部位产能高,边部位置储层厚度小,产能往往较低。横向上单砂体存在孤立型、单边式、多边式及多层式等接触关系,对于孤立型单砂体,未射孔动用基本为原始气藏状态,剩余气富集(图3b)。在目前井距下,砂体较发育的多层式单砂体井间具有加密潜力[17-18],砂体厚度一般为4~6 m,含气饱和度为50%左右,可作为下一步重点挖潜对象。

图3 单砂体约束下的剩余气分布特征

单砂体横向上存在孤立型、叠加型、切叠型的接触关系,孤立型可以作为剩余气富集主要模式。单砂体构型特征决定了储层的产能差异以及剩余气分布规律,如试254井的主要砂体为孤立型砂体(图4a),储量丰度较大,该井射孔投产后稳定日产气量为5.7×104m3/d,产水较少,累计产气量达到1.07×108m3,目前开发效果较好(图4b)。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单砂体储层内部沉积构造特征的差异,从更宏观的角度,孤立型单砂体纵、横向接触关系和射孔位置控制了剩余气的分布特征。孤立型单砂体未射孔动用基本为原始气藏状态,剩余气富集,孤立型可作为下一步重点挖潜对象。

图4 孤立型砂体典型井开发效果

3.2 剩余气分布规律及储层评估

根据前文研究结果,延145-延128井区山西组—盒8段分流河道主河道部位储层渗透性好,单砂体接触关系以切叠型为主,泥质纹层相对不发育,采出程度高、剩余气相对较少;
分流河道外围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差,单砂体接触关系以孤立型为主,内部泥质纹层相对较发育,采出程度低,剩余气相对较多。延145井区和延128井区2个区块剩余气主要分布在2个区域:①井间未动用的区域(以切叠型砂体为主);
②未开发井区域(以孤立型砂体为主)。

(1)井间未动用区域富集的剩余气。延145井区井间剩余气是由于水下分流河道外围储层渗透性差,单井产能低,井控范围小,现有井网密度偏小导致的井间剩余气。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单井动用范围为0.25~0.50个井距,井间含气饱和度为43%,平均单井控制储量为0.90×108~1.02×108m3,有一定加密潜力(图5)。

(2)未开发区域富集的剩余气。延145井区剩余气主要分布在井区中部和南部。从气井部署情况来看,井区边部气井对储量的控制程度明显优于井区中部气井。井区中部剩余气富集,而南部剩余气富集原因主要是南部区域气井部署较少,导致储量动用程度低。根据上文沉积微相分布特征以及单砂体构型特征可知,气藏有效含气面积内尚有部分区域未钻井,大部分是孤立型模式,形成剩余气富集区(图5)。

图5 延145井区剩余气分布图

河道主体部位的叠加型砂体渗透率相对较高,射孔投产后储层内除发生沿水平方向天然气的流动外,还有一定程度的垂向流动,导致气井压降波及范围较大,储层内部渗流阻力相对较小,横向上剩余气饱和度逐渐降低。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单井波及范围为0.25~0.50个井距,最终天然气采出程度达到40%,预计单井可采储量为0.3×108~1.1×108m3,剩余气相对较少。主河道外围孤立型多期薄层单砂体内部交错层理发育,层理面富含泥质,其对储层内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渗流均形成一定的阻挡,导致压降波及范围相对较小、气井产能低、相对采出程度低,横向上剩余气饱和度变化不大,剩余气相对较多,也是挖潜的有利目标(图6)。

图6 延145井区安4-1—安16井纵向剩余气剖面图

延145-延128井区纵向跨度大,共划分为多个小层,多套含气层叠置发育,纵向上砂体接触关系主要为未射孔的孤立型砂体类型。试气资料统计表明,延145-延128井区盒8段射孔段长度占总射孔段长度的26.8%,山1段射孔段长度占总射孔段长度的18.7%。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延145井区剩余气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盒8、山1、山23个砂组,延128井区剩余气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盒8、山12个砂组;
研究区井距为507~1 674 m,单井控制储量为0.3×108~1.1×108m3,开发潜力较大(表1)。

表1 不同井距单井纵向上动用特征

4.1 潜力分析与对策

4.1.1 扩边潜力及对策

根据钻井控制程度、气层分布特征研究,认为延145-延128井区部分区域具有较大扩边潜力,共优选了12个可扩边的潜力区,其中,山2Ⅲ1小层2个,山1Ⅲ2小层4个,盒8Ⅱ1小层3个,盒8Ⅱ2小层3个,潜力区面积共计161.3 km2。南部的试50E—延154E—延340S—延338一带,气层厚度较大,井控程度低,储层分类主要为Ⅰ类储层,气井产能均较高[19-20],平均日产气量为5.0×104m3/d,建议优先滚动扩边。南部延250井区山2Ⅲ1小层东北及西南一带气层厚度较大,井控程度低,多数为孤立型砂体,分类主要为Ⅰ类储层,气井产能均较高,建议优先滚动扩边。

4.1.2 井间加密潜力及对策

根据延145井区和延128井区各砂体的剩余气分布情况可知,山1段、山2段剩余储量最大,且气井均钻遇储层,试气资料统计表明,延145-延128井区山1段、山2段是加密最主要的产层。

4.1.3 纵向潜力及对策

纵向上延145井区和延128井区盒8段各小层气层厚度大于4 m,未射孔投产的完钻井分布较多,是最主要的潜力层,纵向上盒8段可以补孔提高开发效益。

4.2 预计实施效果

根据气井目前产能及未射孔潜力层情况,结合邻井初期产能情况,并考虑单砂体接触关系控制的剩余气形成与分布模式,优选目前盒8、山1、山2段日产低于5 000 m3/d的井共25井层建议补孔挖潜,预计日增气12.5×104m3/d。在盒8、山1、山2段剩余气量相对较大的区域进一步实施动用对策,预计动用面积161 km2,部署加密井12口、扩边井15口、补孔36井,预计增加可采储量83×108m3。

(1) 延145-延128井区盒8、山1、山2段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分流河道主河道部位储层渗透性好,单砂体以切叠型为主,泥质纹层相对不发育,采出程度高、剩余气相对较少;
分流河道主河道外围储层渗透性相对较差,单砂体以孤立型为主,内部泥质纹层相对较发育,采出程度低,剩余气相对较多。

(2) 延145-延128井区单砂体纵、横向叠置关系和射孔位置控制了剩余气的分布特征,通常横向上单砂体存在孤立型及多层式等接触关系,对于孤立型单砂体,未射孔动用则基本为原始气藏状态、剩余气富集,孤立型可以作为下一步重点挖潜对象。

(3) 根据储层综合评价及挖潜分析结果,延145-延128井区优选了12个可扩边的潜力区, 其中山2Ⅲ1小层2个,山1Ⅲ2小层4个,盒8Ⅱ1小层3个,盒8Ⅱ2小层3个,预计动用面积161 km2,部署加密井12口、扩边井15口,补孔36井,增加可采储量83×108m3。

猜你喜欢 射孔砂体分流 冷流道分流梭功能分析模具制造(2022年7期)2022-08-29三级装药多脉冲射孔技术测井技术(2022年3期)2022-07-16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非常规油气(2021年6期)2021-12-29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16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集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4-12边缘计算中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数据分流时间优化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0年12期)2020-12-09——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渤海河流相油田储层连通性研究与挖潜实践
——以KL油田3-1483砂体为例非常规油气(2020年5期)2020-11-23非常规油气井多级射孔参数优化石油研究(2020年6期)2020-07-23说泾渭东坡赤壁诗词(2019年5期)2019-11-14射孔器地面穿混凝土靶试验用装配液压钳的创新与应用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9期)2019-10-21推荐访问:致密 潜力 分布
上一篇:基于改进KNN算法的潜山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
下一篇:川西北超深层复杂构造气藏裂缝建模方法及开发潜力预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