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现状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6 点击:

王海霞 阚宝朋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近几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普及,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也日益受到高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教育,更应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核心要素,不断提升自我质量意识,推进教学质量改革[1]。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等各种新兴技术已在各行业大展拳脚,尤其在教育行业体现着突出的作用。经研究发现,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优势主要体现在教学评价数据的采集和教学结果的反馈两个方面。

(一)大数据可以实现更全面更真实的采集教学评价数据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数据走进了各高校的视野。学校基于大数据,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可以采集到更全面、更及时、更真实的教学评价数据,实现全方位真实记录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各种评价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清洗、分类和分析等,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优势,同时,也可以让教师意识到大数据助力教育评价现代化的趋势,为今后高校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二)大数据可以更及时更具体的反馈教学评价结果

大数据具有快速的数据处理以及真实的高质量数据等特征,那么通过大数据助力教学评价,就可以实现更及时、更具体的反馈评价结果。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教师教学质量实时评价,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反馈教学评价结果,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学管理部门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此外,教师还可以以这些评价数据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影响教学效果的具体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进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我教学水平。总之,及时、具体的反馈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加强教师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教学评价的意识,另一方面为后期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评价工作起到铺垫作用[2]。

通过研究发现,外包学院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外包学院现有评价指标缺乏全面性和发展性

如今新事物新理念不断涌现在大众面前,需要各高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以新的教育理念为准则,来调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适应新变化。评价体系的指标应遵循教育教学工作过程的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但现在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两个原则上明显有所欠缺,不利于教学评价的进行,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有些评价指标维度比较单一,只考虑到某个教学元素,缺乏全局性,未能体现教学的动态发展规律。

(二)外包学院现有评价主体职能分配不合理

评价体系的指标是由学校决定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很容易对参与教学评价产生抵触心理,学生的状态不利于评价数据的采集,进而容易造成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数据不准确、评价结果偏离正常值等情况。另外,学校领导层面、专家、督导、同行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占比较高,可是在参与频率、时间、范围等方面却很少,而且执行方式相对传统,整体看来更多地像例行公事,不利于评价教师教学质量。

督导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可指导专业教师教学并对其进行专业评价,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因督导数量有限,无法完成全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即覆盖面不全;
另外,督导虽提出建议,但因为缺乏跟踪机制,意见是否采取也有待探究。

教师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具有双重评价身份。经研究发现,会存在一些阻碍教师客观参与评价的因素。例如,一些教师过于注重职称发展,对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会存在有失公允的情况。教师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在评价中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参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教学质量评优等,各种外部因素容易促使被评价的教师采用各种方法赢得好的评价,致使教师的一部分精力被分散,而对学生的关注力就变少了[3]。

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也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学生往往意识不到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会给自己带来什么益处。有的学生为了评奖评优会带着个人利益色彩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
有的学生因老师要求严格,却选择了恶意评价。这些缺乏客观性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数据的可信性和有效性,致使学校无法取得当下真实数据,无法实现通过教学评价获悉教师真实教学水平,更无从谈起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三)评价结果得不到有效反馈和利用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非常庞杂的过程。目前学校过于看重评价数据,忽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的隐性特质的影响。而且反馈到教师面前的评价结果相对单一,仅有一个分数反馈,教师凭个人经验来评价自我教学效果,分值高就以为过关,不再考虑如何提升自我教学水平;
而分值低的教师也不知道具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想要改正也无从下手。此外,学校未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来保障评价结果的有效运用,致使教学质量评价过程浮于表面,无法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

(一)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缺乏发展性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很难如实反映被评价者的教学水平。因此,评价指标一定要全面,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适时动态调整。

首先,各评价主体应清楚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即为了教师学生共同成长和发展。通过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教师以评价指标为依据,完成相关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其次,各评价主体要在客观上充分认识到评价只是一种教学管理策略,不是在“找茬”,更不是为了惩罚个别教师,而是教师、学生、学校多方得益的教学管理机制。再次,不同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形式应该有所不同,应根据不同的主体改进对应的评价指标,如教师方面可以增加与学生良性互动、灵活处理学生的问题等指标;
学生层面可适当增加教师教学魅力、问题解决的思路是否有创造性、启发性,还有是否做到让学生免受外界打扰做出真实评价;
督导专家方面可以适当加入教师教学过程有无新意、教学内容难度有无梯度变化、学生的思维有无受到启发等指标。最后,因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教学班、不同课程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可根据不同对象尽量制定对应的评价指标,使其更有针对性。

(二)评价内容应注重对“学”的评价

为了全方位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的指标评价。在大数据背景下,以整个评价体系框架为基础,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三个层面优化。教学设计层面,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个人成长曲线,教学内容应充分显示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
教学实施过程层面,可增加全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师生的良性互动等指标内容;
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层面,从学生现实出发,挖掘影响学习效果的动因。作业整体布置合理、难易度适合,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有所提高,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也都得到了全面提高[4]。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个性特点突出,尤其是“00后”自主意识很强,教师在面对不同类型学生、不同个性化需求时,要提高自我洞察力,分析各种需求,想好应对策略,解决学生问题。

(三)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权重

评价指标权重分配的科学性、准确性是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前提。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是评价体系的两个重要元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评价指标影响着教学评价实施的方向和准则,因此,评价指标不仅要全面,还要如实、准确地反映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本质。优化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关键一环就是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科学赋值。权重大小代表着该项内容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所占的分量大小。权重越大,意味着该项指标越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关注;
权重越小,则意味着该项指标作用不大,但也要将此项评价内容考虑进去。综上,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指标权重的关键作用,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为多方评价主体明确评价的主要方向,最终实现整体教学质量提升的目标。

(四)提高各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为了全方位掌握学校教学质量情况,会存在不同的评价主体,即主管教学的相关领导、学校督导、教师同行、教师本人、学生及其他相关社会人员等。不同评价主体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评价教师进行不同方面的考核评价。由于他们对评价的关注点不同,各种评价结合到一起才能看清楚教学全貌。鉴于此,学校可以增加多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吸引不同类型的主体加入评价队伍之中,通过不同的思维角度、评价方法,以达成教育评价目的。受邀参与评价的主体越多,越能把握教师教学质量的脉搏,更好地助力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发言权。作为学生和知识之间的重要连接对象,教师既承担了评价主体的角色又承担了评价客体的角色,即表现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5]。教师自我评价是整个评价过程中必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提前设计各个教学环节并参与到每个环节中去,通过互动,能够强烈体会到教学效果与自我预期设想之间的差距,经过深入分析、挖掘教学表象下的真实原因,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果,这是教师自我剖析成长的过程。同行评价,大部分教师在同一场所办公,彼此之间相对熟悉,了解被评价老师的教学水平,知道其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在对教师评价时会更真实更客观更有针对性。同行在鉴定被评价者的工作是否达到教学要求时,关注点主要放在教学状态和教学内容这两个核心维度上,站在学生的视角以专业的眼光来重新考量被评价者的整体教学质量,大家互相尊重、深入探讨,从而达到客观的、有针对性地帮助被评价教师找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也是被直接作用对象,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到任课老师的教学情况,因此,学生评价是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最具代表力的评价。作为实施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执行者,首先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评价的重要意义,评价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以后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要让他们认识到评价的主体是自己、自己才是最终的直接受益者;
其次,要给予学生一个相对纯净的评价环境,让他们后顾无忧地参与评价,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及意见;
最后,学校应动用一切力量动员学生,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主观能动性,并且科学、客观运用学生的评价数据,成为本校教学质量评价提升的主要考虑因素。

(五)合理利用评价结果促进教学改革工作

评价结果的反馈是实施教学评价的最后一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量不同维度的教学评价数据经过大数据技术的及时准确分析,快速客观真实地反馈到被评价对象是实现教学评价目标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其高效准确的运算功能,来处理不同的评价数据,使评价反馈通道畅通无阻,让被评价教师第一时间发现有待提高的地方,快速调整教学策略,使其符合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依托大数据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它不仅可以全面真实采集教学评价数据,还可以及时具体反馈教学评价结果。各高校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的科学性、系统性发展。与此同时,让教师深入了解大数据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融合的优势,突破以往教育评价局限,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下的教学评价反馈,仔细梳理分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质量指标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9期)2022-11-02论碳审计主体财会月刊·上半月(2022年5期)2022-05-17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1年4期)2021-09-03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1年21期)2021-04-14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债券(2021年1期)2021-02-04何谓“主体间性”领导文萃(2020年15期)2020-08-19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债券(2020年4期)2020-08-04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推荐访问:苏州 为例 外包
上一篇:区域民族艺术遗产教育传承路径研究
下一篇:江南雅韵——苏州评弹的人文历史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