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背景下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1-15 点击:

耿 维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为持续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1]。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2]。工业互联网的诞生得益于新时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支撑,促进了“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不断深化发展。工业互联网通过系统打造多维功能体系,实现“人、机、物”的全方位互联,构建新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的综合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企业数字化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2.1 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动企业组织转变业务模式、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的变革措施。数字化转型是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融合,最终促使商业模式成功转型[3]。

2.2 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数据是数字化的基础,数字化的水平、深度和广度取决于数据的质量。高质量的数据正在成为企业数字化的核心资源,高质量的数据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3],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一就是数据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使用,而难点之一就是数据治理,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增大了企业数据的复杂性,怎样从庞大且复杂的数据中获取精准有用的信息,是企业能够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

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中提出: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4]。数字化正改变着企业的业务和企业间的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量多且分布广泛,在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方面处于重要位置。作为全国经济大市,苏州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能增强企业资本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又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各类作业效率,进而更好地促进经济持续高质、高效发展。

3.1 发展现状

按照国家现行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来看,苏州近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5],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中小企业总数的近一半。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以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工成为众多制造企业的迫切需求。采用自动化设备实现的智能制造不但能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而且能优化生产环节、提升产品质量,帮助企业提高利润。

3.1.1 政策引领,助力苏州数字化发展

2018年,苏州市政府制定《市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实施企业互联网提升计划,高水平发展苏州工业互联网,促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构建全市工业互联网体系[6],加速绘制工业互联网的“苏州范本”,为全市智能制造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助推。

工业互联网对中小企业“智改数转”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近年来,苏州从“规划引领、引育平台、标杆示范、打造生态”4个方面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助力“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9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3 300亿元,与其他城市相比,苏州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更扎实。同时,苏州还是我国首批5G网络试点城市、央行首批数字货币试点城市、全省首个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我国的十五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已有10家落户苏州。2021年1月召开的苏州市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推进大会发布的《苏州市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解读了《关于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措施》等文件,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苏州全市1.2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全覆盖。

3.1.2 夯实根基,打造“苏州制造”品牌

2021年11月,江苏省工信厅公示第三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名单,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上榜。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基地建设名单中,苏州工业园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均已获批。苏州全市10个板块:工业园区、高新区、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常熟、昆山、张家港、太仓,除制造业占比较低的姑苏区外,其他9个板块均获此殊荣,实现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全覆盖。张家港市和常熟市还成功创建两个特色产业基地。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苏州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企业对市场的应变愈加灵敏,能力愈加强大,运营风险有所下降。通过构建内部数据共享机制,企业有效整合运营数据,既提高生产资源利用率,又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截至2021年底,苏州工业企业累计6 000多家推进实施“智改数转”项目超过8 000个,获评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平台23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成13个,标识解析量达31.6亿次,工业互联网规上企业近5 000家。苏州对标制造业的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奋力打造“苏州制造”品牌,以“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1.3 制定标准,突破能力评定难题

面对评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标准的空缺,苏州市工信局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大量调研、论证工作,于2021年9月完成了国内第一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准的制定,该标准综合考虑了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围绕战略、管理、产品、人员、运营5个维度评定企业的数字化能力[7]。过去,中小企业需要借助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或是第三方平台把握数字化转型进程,而现在只需登录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注册后完成《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定问卷》即可对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水平有所掌握。苏州市工信部门在收集企业评定信息后,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中小企业制订针对性较强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苏州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由政府部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评定的空白,量化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能力,对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催化作用。

3.2 面临挑战

随着“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不断发展,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面临新挑战,亟待解决人才短缺、资金有限、创新不足等问题。

3.2.1 数字化转型基础薄弱

受限于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不足,一些中小企业缺乏必备的信息化应用基础,制约了核心数字技术的供给,这些都让中小企业采集数据难上加难,想要利用产业链和产业链之间共享共进助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是无从下手[8]。从技术层面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各类基础数字资源,包括将企业内外部产生的信息数据化的各种硬件设施和通过实现数据连接进而发挥数据资源作用的软件操作系统,大数据、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能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协调资源配置,催生新的数字资源。苏州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建设有一定优势,但目前广泛使用5G技术、3D打印技术、云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数字技术的中小企业仍只有小部分,其中数字经济的核心技术——5G技术尚未得到普及应用。

3.2.2 不同企业认知难以协同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苏州建设“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中发挥关键作用,它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也至关重要。但当前,仍有不少企业尚未形成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字化管理的逻辑。不少中小企业习惯于传统方式,仍持保守经营态度,工业互联网供求双方尚存在认知需求上的差异。不敢转、不会转,是苏州传统中小企业的通病。

在已经尝试使用工业互联网的中小企业中,部分企业为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赞同数据“上云”,也有小部分企业由于对云端安全性的不信任而完全否定了数据“上云”,还有一部分中立的企业认为可采用关键数据保密、非关键数据“上云”的方法。企业数据“上云”亟须强大、有效的网络安全制度和企业间的网络信任。

3.2.3 数字技术综合人才紧缺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要的人才应当具备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并且对工业制造也要有一定认知。根据苏州多家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紧缺与智能智造、数字产业发展速度相匹配的新型人才,企业家也急需提升数字化转型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同层次的优秀人才正是目前苏州中小企业所渴求的。从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政策也可以看到,数字技术人才的引进问题是困扰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短板。苏州中小企业对数字技术综合人才的引进、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都尚有提升空间。此外,大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着在技术创新研发方面投入不足的共性问题。

4.1 加强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成功转型的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决定了中小企业数字化的能力与可持续性。数字基础建设既要注重数据中心等硬件设施和作为内部支撑的软件操作系统建设,也要重视制定高标准用于规范市场制度体系的建设,通过全方位布局,完善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必备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设并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等共享平台,打造一批示范行业库、企业库、服务商,将数字技术贯穿产业链,整合各项资源,提高利用率,建立数据共享机制[8],实现中小企业数字化协同制造,打造创新开放的产业生态系统。

4.2 创新“互联网+”经营理念

过去,众多苏州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面对订单要求提升与传统制造业成本增加、技能型人员流动性大、粗放式管理等之间的矛盾,迟迟没有把数字化转型提上企业发展议程。数字化经济的加速发展使得中小企业缺市场、缺人才、缺资源、缺资金、缺服务等一系列问题更加严峻。近年来,疫情的错综复杂更加剧了这一现象。基于这些现实难题,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惠企政策,苏州地方政府也发布各项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利好的政策,帮助中小企业突破困境、持续发展,切实有效助力中小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在大环境趋好的背景下,企业应突破传统经营思维模式[9],充分把握苏州当地惠企政策、数字化能力评定标准、全市覆盖的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以及23个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平台等利好条件,深度挖掘内外部资源的有机整合,探索数字化发展机遇。比如,利用苏州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平台量身订制企业专属的数字化转型方案,通过省示范平台分析市场、寻找客户、挖掘资源,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帮助企业真正做到“降本、提质、增效”。

4.3 多措并举,共育数字技术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苏州“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全面覆盖的良好背景下,很多中小企业想要推进数字化转型却因缺乏相关人才而无法突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也需要各类优秀人才的加入[10]。一方面,科研院校与企业可建立共享机制,搭建培育复合型人才的桥梁。苏州汇聚了多所知名高校,聚集了大量可培养的人才,可以由高校和企业联手共建研发机构、实验室,合作开发项目,采用多种形式实现技术共享,培养人才具备信息技术、加工制造、工商管理等方面知识的综合素养,并制定激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校通过各种形式转化技术成果。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出台很多扶持职业教育的利好政策,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苏州有多所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职业院校,职业院校应围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新需求,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开设专业应适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和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出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苏州制造业工业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疯狂英语·读写版(2022年5期)2022-04-29苏州伴宅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现代苏州(2022年6期)2022-04-13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2014上海制造业50强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工业技术全国新书目(2009年24期)2009-07-17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中国经济信息(2004年15期)2004-08-10推荐访问:互联网 苏州 数字化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识别和表面缺陷检测研究
下一篇:基于人力资本投入产出的企业组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