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空自己,悦纳学生——以“图形的认识”为例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10 点击:

吴新君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浙江 金华)

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越到高段,越不爱发言。面对这种现象,我们通常把它解释为因为学生长大了爱面子,怕说错被别人取笑造成的。但最近,笔者在一年级磨课时也遇到了同样的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希望通过对课堂的反思寻找背后隐藏的原因。

一年级“图形的认识”的磨课历程:

方案一:

环节一:生活引入,激活经验

1.四人小组,把桌面上的物体分类。(激发学生原有生活经验)

2.给每一类图形取名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

环节二:动手实践,感受特征

1.操作活动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叠一叠,感受这些图形特征。

2.全班反馈汇报:

看上去是( ),摸起来是( ),滚动情况( ),叠放情况( )。

3.归纳总结各图形特征。

呈现儿歌:

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齐齐都一样。

上上下下一样粗,放倒一推就滚动。

长长方方六张脸,平平稳稳随处见。

环节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略)

这个设计是希望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实践操作发现特征,并用生动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特征。自我感觉设计没什么问题,可现实总会让人意想不到……

现实场景:课堂纪律差,学生各玩各的,全班只有三、四个学生在配合老师回答问题。

对于课堂把控,笔者自认为是有一定经验的,今天怎么会上得这么累,很是懊恼。同事宽慰我是这班学生习惯不够好。请教俞特,他意味深长地说:“老师自己装得太满了。要相信学生,倒空自己。”

再看教学流程,环节一:我让学生分类,看似激发学生的经验,事实上并没有真的让他们说透,而是沿着设计方案进入取名环节。对于立体图形的名称,学生早就会了,我没有让他们直接说,而是作为学生不知道处理。环节二:叠一叠,滚一滚,操作后又按规定的格式回答发现。学生无法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被格式化给束缚了。于是学生就不理你,自己管自己玩了。整个过程学生都是在被动参与,想说又不让说,干脆不跟老师玩了!

反思后改进了教学流程:

方案二:

环节一:在交流中激活经验,在辨析中改造经验

1.找图形,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判断是不是正方体。(小朋拿着正方体开心地上来)

2.请小朋友说怎么判断正方体。(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争着表达自己的判断方法)

生1:判断方法非常简单,看看他如果是可以立在这里,无论哪个面都是正方形,这样就是正方体。

师:他说无论怎么弄都是正方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面是不是?

生:是的。都是正方形(板书:都是正方形)。

师问另一个拿着正方体盒子的小朋友: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2:看上去是正正方方的,就是正方体。

师:哦,正正方方的(板书:正正方方)。

生3:正方体四面八方全都是一样的。

师:四面八方都一样是什么意思?

生:面都一样大(板书:每个面一样大)。

生4:正方体的边每个都是一样平整的。

师指着边问:看一看这条边,再看这条。

生齐说:都是一样长的,而且每个都是一样平整的。

(板书:边都相等)

师:刚才小朋友们发现正方体这么多特征。真能干!用这些特征再比比看看,我们的桌面上还有没有落下的正方体?

生:没有了。

归纳总结正方体的特征:正正方方;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大小都相等;
边都相等;
适合叠。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让学生把自己“明白”的说出来,给他们一个交流的平台,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渐渐地“想明白”。

课上,小朋友特别有话说,很能说,在互相交流对话中渐渐地把原有的生活语言改造成数学语言。

3.出示:方钢体是不是正方体?

生七嘴八舌:正方体!长方体!

4.认为是正方体的说说理由,认为是长方体的也说出你的理由。其他同学当评委。

生1:它有正方形的面,看上去有点方,所以是正方形。

生2:我看它有点扁,它有的面是长长的。

师:有人认为是正方体,有人认为是长方体。很难确定是吧?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它更像谁。

师:先来看看它的面,(指着正方形的面)有几个正方形面?

……

生:面有大有小,正方体的面都是一样的。所以它是长方体。

生:它总体还是有点扁的,所以是长方体。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经历辨析方钢体究竟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的过程,感悟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小朋友渐渐明白了:有的长方体会有两个面是正方形;
正方体是所有面都是正方形且相同;
正方体和长方体有区别也有联系。

5.认识圆柱

师:(屏幕上呈现圆柱体)这是什么?

生:圆柱体。

师:你们桌面上有圆柱体吗?如果有请拿上来。

师对台上的小朋友说:把你们手上的物体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都是圆柱体吗?

生七嘴八舌:是、不是、都是、不是……

师:有人说都是,有人说不是,请问不是的小朋友,你认为哪个不是?

生:***那个中间是凹进去的,圆柱体是没有凹进去的。

师:你认为圆柱体应该是怎样的?

生:圆柱体应该是都一样粗的,没有凹凸的。

师:一样的,没有凹凸的是什么意思?

生1:圆柱体应该从上到下都一样粗的。

生2:圆圆直直的。

师:哦,圆柱体看上去是圆圆的、直直的。

(师板书:圆圆直直的)

师:那除了这个凹凸的不是,其他小朋友手上的都是圆圆直直的圆柱体了吗?

生:不是。两边不一样大的也不是。×××手上那个下面小上面大。

师:这位小朋友讲的意思其他小朋友听明白了吗?

生2:就是上面和下面不一样大的也不是圆柱体。

师:那你认为上面和下面要怎么样?

生:一样大。

师:你指给大家看一看,哪里和哪里一样大。

生:必须要上面的这个圆形和下面的圆形一样大。

师:小朋友同意吗?

(板书:两个面圆圆平平)

圆柱体:圆圆直直的,两个面圆圆平平的。

6.认识球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物体,还有谁没有拿上来展示过。(三位小朋友拿着球体走到前面)

师:有三个小朋友上来,来看一下这里,他们手上是什么?

生:篮球、皮球、垒球。

师:原来你们都认识,他们拿上来的都是什么体呢?

生:球体。

师:那你看球体是长什么样的呀?

生:圆圆的,可以滚的。

生:摸上去很光滑。它放在地上还会滚的。

球体:圆溜溜。

【设计意图】以判断是不是圆柱体的形式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圆柱的特征。目的是激活经验,完善经验,从而达到正确认识图形的目的。

学生讨论热烈,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自己的认识,展现每个学生的经验,利用暴露出来的错误进行辨析,在不断地质疑中修正经验,达成共识,归纳整理出每个图形的特征。

7.小结

大家太厉害了,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研究,一下子认识了这么多的立体图形,都有哪些立体图形啊?一起说说看。(略)

环节二:在活动中巩固知识,在操作中深化概念

1.猜图形(一个小朋友说摸到的感觉,其他小朋友猜出什么图形)。

2.操作活动:叠一叠,滚一滚。

思考:哪些物体适合叠?哪些物体适合滚?

环节三:在生活中运用知识,在解释中加深理解

生活问题1:砖块为什么做成长方体?

生1:盖房子叠得高。

生2:因为长方体能叠得很稳。如果用圆柱体的话就会倒塌下来。

生3:如果用圆柱体,它会有很多缝隙。风会吹进来。长方体没有缝隙,风不会吹进来。

师:是的,刚才我们研究知道因为长方体适合叠。所以砖块做成长方体。

生活问题2:油桶为什么做成圆柱体?

生1:如果是球体会滚走。

生2:圆柱体竖着的时候适合叠,移动的时候躺下来可以滚。

生3:圆柱体下面的圆很大,风吹不倒。

生4:因为圆柱体有点胖,可以装更多的油。

生5:油桶这样设计,油装在里面不容易碰撞,比较安全。

生活问题3:皮球为什么不做成正方体?冰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

生1:因为球是拿来滚、拿来拍的,是运动项目。冰箱不需要滚,它做成长方体可以一动不动站着,很结实。

生2:因为球是用来踢的,变成长方体就不会滚了。冰箱变成球体,冰箱就会滚来滚去,所有的食物都会倒出来。

师:一个是便于拍,一个便于放;
一个便于牢牢站着,一个便于弹起来。原来不同物体的图形中藏着这么多的奥秘。这些秘密都被小朋友们发现了,真棒!

3.欣赏生活中的不同建筑(屏幕播放不同形状的建筑图)

师:大家看到的都是什么?

生:各种各样的建筑。

师:不同形状的建筑有什么用呢?

生:很漂亮,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美好!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不同形状的物体设计为生活带来的方便。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建筑感受立体图形创造的美,以此真切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悟数学的魅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如问“油桶为什么做成圆柱体”,学生的回答分四种情况,第一种是我们预想到的,竖着能放,躺下能滚。后面都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圆柱体下面的圆很大,风吹不倒;
因为圆柱体有点胖,可以装更多的油;
还有一个学生说油桶这样设计,油装在里面不容易碰撞,比较安全。当学生回答皮球为什么不做成正方体,冰箱为什么不做成球体时,让我感受到学生是那么的自信、聪明。这充分说明了课堂教师要让学生来说,不要用我们的想当然去猜测学生的学,学生远远比我们想的聪明。

在问题驱动下,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每一个问题,认识水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他们享受着这种因学习带来的快乐。整堂课学生一直在思考中,教师布置任务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生怕漏了似的。教师如同一个旁观者,又如学生中的一员,一起交流想法,顺着学生的思维,点拨、追问、引导,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从学生发言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非常融洽。

两个教学方案都是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效果截然不同,原因在哪儿呢?

方案一:老师端着装满水的碗,将水倒给这个学生,倒给那个学生。潜意识中有“老师倒来你接牢”的想法。

方案二:老师端着一个空碗走近学生:谁有,拿点来。学生:我给你!我也有,给你!你一点我一点把老师的空碗装得满满的。

第一种是老师硬要把东西给学生,学生学得很辛苦,很被动。反正老师会给,也就不需要去想了。这样的课堂,学生会越来越被动,随之越来越不爱思考。也就如前面所说,课堂变得很沉闷。第二种,学生要给你,非常乐意地给。给予是一种幸福,给完了继续想,又有了,再给……这样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越来越会思考,越学越聪明。

方案一,老师要求学生给图形取名字,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格式说发现。事实上学生心里一直在想:这个名字还要取吗?原来就有啊!它叫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没有一点吸引力。说观察操作后的发现,事实上学生观察时只是在证明自己原有的经验而已,并没有更多深层次的认识,原本的经验本身就是零碎的,要套用一个模式来回答太烦了,于是他们选择不说算了。

方案二,教师让学生充分表达原有生活经验:从找图形—判断图形特征—辨析不同—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之间在交流,说得好的互相肯定,不对的提出问题,一起讨论。你一言我一语,人人在思考,个个在表达。

方案一,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认真听课,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大嗓门来震慑住学生,音量提高几个分贝,语气强硬“看过来”“听懂没有”“谁来发言”……用富有动感的课件、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吸引他们。可是学生就不买你这个账,我玩我的,你说你的。好不容易看到一个学生举手,如同找到救星一般。于是教师会狠狠地夸这位学生,希望通过表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思考。事实上使劲浑身解数,学生最多坐好不乱动而已。一个心中只有自己的老师,学问再多,课件做得再美,也打动不了学生的心。

方案二,整堂课上,老师没有太多的语言,除了“你说你说,我没听明白,你接着说”之外,都在听学生的见解,欣赏他们的发言。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每一位上台展示的学生都显得特别开心,从课堂的发言中我们看到了想表达自己的思想的那份热情,当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告诉同学和老师的时候,眼里放着光,脸上带着自豪。享受着这种因思考而带来的被重视的快乐。

从前都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可是,这样的教学势必成为一种灌输式强压的学习。倒空自己是秉承欣赏、悦纳学生的想法的教学心态。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高中数学教师,他自己不会做题,于是每天都叫学生来说:这题谁会?你来说。谁会谁上讲台当老师,都不会就互相交流。就这么一天天混,没想到最后高考时他班的数学成绩还挺好,这是一个取笑教师无能的笑话。在笔者看来,这里面蕴含着一个道理:教师的“无为”能够促进学生的“有为”。如果我们给学生说的机会、展示的舞台,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当然,我们不能真的像笑话里的教师那样。我们要在学生需要时给予引导,当他们偏离方向时给予指正。这样的学生会越来越会思考。适度“无为”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这是一种教育姿态的舒展,更是对学生成长的一份呵护。

猜你喜欢 球体圆柱体正方体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21年9期)2021-10-14越来越圆的足球数学大王·低年级(2021年4期)2021-04-27计算机生成均值随机点推理三、四维球体公式和表面积公式消费电子(2020年5期)2020-12-28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科学导报(2019年66期)2019-11-22智力魔方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6期)2017-06-07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6年6期)2017-03-01找出圆柱体娃娃画报(2016年6期)2016-07-29方方正正的正方体娃娃画报(2016年6期)2016-07-29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数学人教版(2016年3期)2016-04-13谁和谁搭档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5年5期)2015-05-25推荐访问:为例 图形 学生
上一篇:论新时代中国青年民族观教育的逻辑起点、核心内容及实践路向*
下一篇:疫情防控期间小学线上德育工作初探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