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9 点击:

刘冬女(婺源县中医院妇产科,江西 婺源 333200)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多通过体检发现,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白带增多等症状[1-2]。该病以30~50岁妇女最为常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认为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及干细胞功能失调有关[3-4]。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较之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势,深受患者及临床医师青睐[5]。研究证实,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理想,可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6]。本文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分组治疗,重在分析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治疗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年龄30~50(40.00±1.23)岁;
肌瘤直径1~8(4.50±0.41)cm;
肌瘤个数:<3个18例,3个12例;
肌瘤类型:浆膜下14例,肌壁间13例,阔韧带3例;
肌瘤部位:前壁15例、后壁13例、宫底2例。观察组年龄30~50(40.00±1.31)岁;
肌瘤直径1~8(4.50±0.52)cm;
肌瘤个数:<3个17例,3个13例;
肌瘤类型:浆膜下13例、肌壁间14例、阔韧带3例;
肌瘤部位:前壁16例、后壁12例、宫底2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号:Y(2018)15号]。纳入标准:(1)经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
(2)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无手术禁忌;
(3)年龄30~50岁;
(4)研究前已告知患者本研究目的、方法等,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
(2)有盆腔手术史、慢性盆腔炎史者;
(3)凝血功能障碍者;
(4)合并精神障碍者;
(5)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
(6)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前告知患者当前病情、手术治疗的优势、目的及方法等,告知患者应配合要点。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处理,在患者下腹部作一纵向切口,长度以8 cm为宜,在子宫充分显露后,找寻肌瘤位置,将肌肉组织拨开,对子宫肌瘤位置及数目进行观察,后在肌瘤部位作以切口,将肌瘤缓慢取出,后对瘤体及附近受累组织进行常规剥除,确认切除完全后进行常规处理。将切口缝合留置引流管,做好并发症预防处理。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术前指导患者连续进行2天阴道灌洗,术前做好肠道准备。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脐上3 cm处做1 cm小切口,将10 mm气 腹针 置入,建 立14~16 mmHg二氧 化碳(CO2)气腹,用于放置腹腔镜,在右下腹、左下腹分别做两个小切口,置入Trocar,用于医疗器械的放置,经腹腔镜探明腹腔后,充分显露视野,视患者的具体情况处理肌瘤:浆膜下肌瘤需行双极电凝剥除瘤体;
肌壁间肌瘤需先注射缩宫素10IU至其基底部,再切开其表面组织,在瘤体充分暴露后将其剥出。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冲洗,排出气腹CO2,退出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将手术切口逐层缝合,术后需常规留置引流管。术后24 h患者可进食半流质饮食,排便后进食普食,叮嘱患者需进食清淡、易于消化食物,做好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严格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出血的情况,依据其具体情况给予抗生素等治疗,进行补液干预,术后24 h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活动下肢,改善血液循环,以免发生血栓,促进肠蠕动。

1.3 临床观察指标(1)手术指标比较[7]。包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疼痛评分比较。采用NRS疼痛评分对患者术后1天、2天、3天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总分10分,0分表示为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3)实验室指标。手术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4)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包含切口感染、肠梗阻、盆腔粘连。(5)复发率比较[8]。随访半年,对两组术后子宫肌瘤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手术标比较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0 30术中出血量(ml)160.23±20.73 96.27±11.15 14.883 0.00手术时间(min)92.63±7.54 78.20±6.11 8.144 0.00住院时间(d)8.20±1.50 3.11±0.87 16.078 0.00肛门排气时间(h)34.45±3.57 22.10±1.33 17.756 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38.96±4.20 11.17±2.02 32.660 0.00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术后1天、2天、3天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分

表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分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0 30术后1天5.21±1.03 3.39±0.72 7.932 0.00术后2天4.10±0.61 2.26±0.30 14.826 0.00术后3天2.80±0.51 1.10±0.13 17.692 0.00

2.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手术前,两组MAPK、p-ERK、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各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P n 30 30 MAPK(μg/ml)术前6.82±1.20 6.85±1.23 0.096 0.462术后4.40±0.80*4.12±0.67*1.470 0.147 p-ERK(μg/ml)术前2.28±0.40 2.30±0.43 0.255 0.400术后1.10±0.30*0.95±0.21*1.969 0.054 VEGF(ng/ml)术前33.62±5.27 33.67±5.32 0.037 0.485术后9.16±2.68*8.10±2.40*1.614 0.112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复发率比较对照组复发3例(10.00%),观察组未见复发患者(P>0.05)。

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该病的发病率为20%~40%。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其在青春期较为少见,生育年龄发病率较高,且绝大部分在绝经后能发生萎缩或自行消退,因此考虑其与女性的性激素有关[9-10]。子宫肌瘤的发生,会导致患者宫颈、宫腔及输卵管的形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精子的输送及胚胎的着床造成影响,最终引起不孕或流产,如何高效治疗该疾病成为临床探讨重点。

3.1 传统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分析手术被认为是治疗有怀孕意愿患者的较为可行的方式之一,常见的主要为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微创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结构维持相对完整状态,对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子宫轴影响较小,利于术后康复[11]。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将肌瘤清除,操作较为方便,难度较低,但其操作过程对腹壁切口较大,同时具有创伤大及术中出血量多等弊端,极易对患者的盆腹腔环境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增加了术后感染风险,不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的迅速恢复[12]。

3.2 研究结果分析本研究是以设组方式对上述两种手术方式展开对比,经研究得出: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组间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少,但组间差异不大(P>0.05)。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的腹腔内脏器扰乱较小,能避免对腹腔脏器的刺激及污染,在手术结束前进行彻底的冲洗,能保持腹腔清洁;
术中止血较为彻底,出血量少;
术后患者肠功能恢复较快,能有效减少术后肠粘连的发生,从而缩短术后进食时间;
该术式创伤较小,患者承受的痛苦少,恢复较快,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
腹壁切口较小,术后愈合效果较好,较为美观,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同时可避免损伤患者腹壁肌肉、血管及神经[13]。手术前两组MAPK、p-ERK、VEGF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两种手术方式均可有效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合成与分泌,对异常增殖细胞在器官内的种植、生长及粘连有阻止作用。

3.3 手术治疗体会笔者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所得: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而言,在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时,手术医师需严格掌握患者手术指征,知晓禁忌证,术前需依据患者病情所需,对其病情进行综合评估,为其讲解腹腔镜治疗优势,做好术前有效沟通。协助患者做好全身及局部检查,做好术前评估,准确判断子宫肌瘤的大小、数量等,制定最佳手术方案,保障治疗效果。手术医师具备丰富的操作经验及解剖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笔者认为保障腹腔镜下子宫剔除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中需妥善处理残腔,确保止血完全;
在充分了解子宫肌瘤大小、数量及分布后再进行手术操作;
操作时需动作轻柔,以免扭伤无关组织;
为避免术中出血对手术视野造成影响,术中需小心处理肌瘤包膜及基底部。

综上所述: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同时可缩短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利于术后早期康复。该手术方式凭借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瘤出血量切口 金湖县为侨服务“小切口”打开“大格局”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安徽医药(2022年4期)2022-04-04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健康之家(2021年19期)2021-05-23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医学概论(2021年18期)2021-01-21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人大建设(2019年10期)2019-12-27“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治疗子宫肌瘤视大小及位置而定妇女之友(2018年1期)2018-03-02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6什么样的子宫肌瘤需手术大众健康(2016年6期)2016-08-03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7期)2016-03-17推荐访问:子宫肌瘤 腹腔 疗效
上一篇:研究手术室护理术前访视及宣教对术前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流动微泡群瞬态空化强度时域分布的比例反馈调节*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