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研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9 点击:

王焕平,侯发兵

(1.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2.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4100)

无产阶级政党要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重要观点。恩格斯在《致奥·倍倍儿》中指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大批涌入的确证明,运动有了极大的成就……但是,既然他们是带着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思想和愿望来的,那就不能忘记,无产阶级如果向这些思想和愿望作出让步,它就会丧失自己的历史的领导使命”[1]639-640世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180 多年的历史表明,领导权问题是无产阶政党建立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也是决定无产阶级政党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

坚持共产党领导是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生存、延续和复兴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从近代中华民族内忧外患到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2]。与此同时,统一战线在党的斗争历史、执政现实、未来发展中始终是重要法宝。毛泽东在第一次把统一战线比作“法宝”时,即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看待统一战线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统一战线”共同作为百年奋斗宝贵经验的重要内容。百年历程中,党的领导与统一战线始终紧密相联,党什么时候很好地领导了统一战线,党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反之则遭遇挫折。因此,新时代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20年12月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首次提出“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3],可以说切中新时代统一战线根本问题,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目前关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研究,大多数倾向于从理论角度研究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问题,或梳理党的领导人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论述,或聚焦某一历史时段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意义,或研究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发展,以及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百年经验。本文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视角,着重探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的认识和建设问题,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凝聚民族复兴力量提供理论借鉴。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现代化发展中共产党不断探索成为国家与社会的坚强领导力量,并非回到党管理一切、包办一切的体制。立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背景,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意义和本质。

(一)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历史维度看,共产党诞生之初,领导工人运动遭遇挫折,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民大革命时期,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促使共产党认识到坚持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性。土地革命运动中,共产党建立工农联盟统一战线,重塑农村社会结构关系,获得农民对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倡导建立并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自身代表性从特定阶级利益上升为整体民族利益,不仅实现对敌后根据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及民众的全面领导,而且开始成长为国家和社会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成为实质的国家、民族和社会中心。新中国成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初步实现党建国家目标,成为掌握整个国家与社会的执政党。此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领导者错误发动“文革”,统一战线被弱化,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形式化,引发国家建设危机。改革开放后现代经济和社会体系发育,统一战线重获新的社会、政治、体制空间,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执政党在整合日趋分化的社会中,不仅要依靠统一战线而且必须加强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构建起与现代化重任相适应的全面领导格局。

因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和探索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过程,就是共产党走向巩固、成熟、科学的全面领导境界的过程。

从现实维度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有机统一。统一战线是党引领凝聚体制外成员“人心”和“力量”、扩大群众基础的重要法宝,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统一战线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一是百年变局形势下,统一战线相关领域成为西方国家博弈全球治理领跑者的重点和焦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要求巩固统一战线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在民族复兴重任下,共产党面临长期执政考验,如何通过多样化渠道对统一战线成员进行引领和团结,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面临的现实问题。三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对象人数众多、诉求复杂,如何有效协调体制内外、联络境内外、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新挑战。四是构建大统战格局下,依然存在重视不足、作为不够、基层弱化等问题。新时代第一次对“党建质量”提出不摆“花架子”,不搞“空对空”,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同样要求从有形到有效、从体量到质量、从中央到基层的深化和拓展,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全面领导现实基础。

(二)准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本质内涵

统一战线具有联盟性质,广义上包括工农联盟和其他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其建立的出发点是共产党根据国情特点和社会境遇,联合各阶级各方力量,巩固和扩大自身基础,获得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发展的力量支持。统一战线的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具有特殊性,特殊在党不直接控制或整合外部力量,而是通过积极引领和团结工作,使外部力量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国家建构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合作力量。以抗日战争为例,共产党虽然在政权上缺乏动员全国和全民抗战的合法资源,但是以维护民族、国家利益为己任,共产党准确把握抗战发展基本规律,倡导建立并始终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最终赢得政治合法性。在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其他革命阶级的领导问题上,毛泽东精辟论断:一是要根据历史进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并在每一发展阶段和重大事变中提出相应的动员口号;
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党员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意见[4]614-615。新时代统战联盟范围前所未有地扩大,如何有效地协调利益诉求、凝聚人心力量,必须依靠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共产党。共产党不仅能够建立起组织关系的联合,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脉络,确立起激发全社会共同奋斗的理想与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不仅体现在“权”上,更体现在“领”与“导”上。“领”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总能站在一定高度以长远眼光把握历史潮流和事业大局,不断开创理论、战略、制度发展新境界。“导”体现为革命年代“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现代化建设中“固守住圆心,扩大多样性的半径,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团结斗争艺术。所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本质是“自为完善”,完善的直接对象是领导权,最终指向却是党自身[5]。

“党的领导制度诞生于党领导整个革命和建设的逻辑,反过来,党领导整个革命和建设的逻辑决定了党的领导制度是一个全方位的制度,涉及党所领导的方方面面”[6]164,党领导统一战线制度是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提供制度基础和保障。但是“党要有效实现领导权仅有领导制度是不够的,因为领导制度本质上是有限的。从党领导本身来讲,党可以就其领导的范围和领域建立领导制度,但从党领导的使命来说,革命与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国家与社会,而现代化的国家与社会是制度化的,有其内在的制度体系,因此,党的领导制度不仅不能限制这些制度的成长和发挥作用,相反还必须积极地培育和发展这些制度”[7]165。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不仅需要从党领导统一战线制度本身下功夫,而且要促进党领导统一战线与不同领域制度相协调。

(一)完善党领导统一战线工作制度

党领导统一战线的相应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规范化、程序化,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基本保障。

首先,坚持和提升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效能。2015年5月中央统一战线工作会议召开以后,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为解决“统一战线不统一”、形成工作合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中各地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不同程度存在职责分工不够明确、运行机制有待健全、基层设置泛化和形式化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领导小组“总揽” “协调”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简称《条例》)进一步明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责任,中央层面由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会领导,地方层面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并且明确《条例》执行情况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同时,进一步细化设置条件、规范组织程序、优化运行方式、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中央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意见,各省市探索推进工作机制建设,需要注意的是,制度机制的完善须结合实际、着眼管用、杜绝空转,保障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不仅“有形”而且“有效”。

其次,促进统战部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一是聚焦职责完善沟通反馈常规制度,合理分类工作关系和对象,规划时间频率、沟通方式、效果评估、复盘提升,为切实“了解情况、协调关系、增进共识”提供制度规范。二是聚焦任务探索项目化管理制度,以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强化跟踪问效、破解难题。三是锚定目标强化协作培养管理机制,统战部“指导管理”社会主义学院完善共识教育培训机制,发挥主阵地作用;
重点完善与党派中央、组织部等部门的协作培养、使用管理机制,如2015年以来培养党外干部担任行政正职的相应制度机制需进一步探索。

第三,加强统战工作部门自身建设。相比统战任务的复杂艰巨性,基层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呈现不足;
尤其是2018年党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以来,民族、宗教、侨务部门并入统战部,统战部门面临新的工作关系制度化、规范化挑战;
同时统战干部能力素质有待提升等。以贯彻《条例》提出加强“统战部自身建设”为契机,发挥上级统战部指导和协助管理作用,夯实统战工作基层基础;
健全适合统战干部的学习教育、考评考核、作风建设制度;
深化统战领域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继续理顺民族、宗教、侨务、非公经济等领域工作机制。

(二)促进党领导统一战线与相关领域制度协同联动

一方面,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主要体现为党委领导而不是部门领导、集体领导而不是个人领导”[8]303。避免把政治领导简单化为一般的组织要求、行政命令,完善统一战线组织“硬权威”与政治领导“软权威”相得益彰的领导制度。

另一方面,促进党领导统一战线与相关领域制度协同联动。

首先,在政党关系领域,共产党在不同时期与各民主党派建立统一战线是新型政党制度形成、发展、完善的前提。同时新型政党制度的确立、制度化发展是推进内含统战思维的政党关系法理化的必然条件。因此,坚持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支持各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助力参政党现代化来促进新型政党制度成熟完善;
同时完善参政议政、政党协商尤其是民主监督制度机制,必然不断巩固和推进“合作型”“亲密友党”关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大放异彩。

其次,在民族关系领域,坚持统一战线,联谊交友、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培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助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层次互促统一,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思想政治基础。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坚持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又依法保障自治权,保证各族群众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权益,从制度层面创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现代之路。因此,坚持与少数民族人士建立统一战线、并完善相关制度,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协同联动,共同统一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完成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内容。

再次,在宗教关系领域,运用统战思维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中国宗教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方面坚持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旗帜下,与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引导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增强政治认同、社会认同、文化认同,是形成中国宗教治理的共识基础。另一方面,坚持依法治理,《宪法》为基,《宗教事务条例》修订出台及实施办法,《民法典》颁布,为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和宗教权益民事保护等提供保障和依据。促进党领导统一战线与宗教工作法治化相协同,融政治引领与依法管理于一体,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推进宗教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经验。

第四,在阶层关系领域,充分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带来阶层结构变化,及其对于现代国家建构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坚持非公经济人士工作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政治上积极引导和支持非公经济人士,同时做好其它新的社会阶层统战工作,整合引导体制外力量成为现代国家转型发展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健全政企协商沟通制度,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制度。促进党领导非公经济领域和其它新社会阶层统战工作,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协商民主制度的协同推进,是构建和谐阶层关系、形成现代国家发展稳定器的必然要求。

第五,在海内外同胞关系领域,坚持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定位,以文化统战推进港澳台侨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以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以凝聚和服务侨胞带动世界友好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侨务工作制度等。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与国家制度完善相协同,推动形成合作开放共赢体系,为新时代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加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的另一个内在逻辑就是时代变迁。随着我国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社会组织方式发生变化,带来执政党领导和国家治理挑战,必然呼唤变革与完善。与此同时,大一统文化底色和近代历史演进所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变”的民族复兴之路。“变”是在“不变”基础上发展进步,“不变”是永恒变化中的稳定规律,二者辩证统一。把握“变与不变”辩证关系,一方面要坚持原则,另一方面要升级统战工作模式。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现代化发展,以及全球抗疫背景下中国体制彰显出的优越性,更加证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不变”逻辑。立足“不变”,加强党的统一战线领导权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近代中国现代转型和国家建构历程,说明“在后发现代化国家中,政党建设现代国家是可行路径,政党主导国家是合理选择”[9]113,这个具有特殊使命意义的政党,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在世界秩序大变革的今天,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面临各种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挑战,决定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主心骨地位,“任何放弃政党主导的做法,表面上毁弃的是政党,实际上毁弃的是整个现代化进程和现代国家建设的全局”[10]113。坚持和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保障统一战线始终沿着国家发展方向前进,发挥统一战线参与现代国家建构和民族复兴伟业、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要求。

其次,坚持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毛泽东在七大口头政治报告中指出“有被领导者才有领导者,有被领导者才发生领导的问题”[11],党的领导必须有统一战线作支撑,失去统一战线,党的领导难以真正确立。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实现“强我弱敌”的革命力量资源。执政时代,统一战线团结大众、整合社会、协调利益,为党的领导和执政提供合法性资源和人才资源。同时,以党的领导和统一战线有机统一为基础,所确立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政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一国两制”等制度,以及有助于横向社会整合的统战网络体系,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建构现代国家提供制度性资源。

第三,尊重统一战线工作规律。以一致性和多样性对立统一为哲学基础,统战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求同存异。但随着社会与国家分离、现代化推进,统一战线的“同”与“异”日益呈现多重面向,“同”在底线原则基础之上可分不同层次;
“异”包括突破底线的“异”、正常范围内的“异”、具有积极意义的“异”等,因此新时代统战工作,不能笼而统之,要在分众基础上求同克异、求同存异、甚至求同求异。

(二)升级社会组织方式变迁条件下的统战工作模式

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技术社会形态变革中,社会组织方式出现变化,除传统的实体组织、科层组织外,形成基于社交媒体技术的各类职业、性格、爱好等“圈层组织”[12]。在此背景下,传统统战工作模式难以适应统战成员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党外知识分子等组织圈层化、需求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社交网络化趋势,需要开发适应圈层组织的统战工作模式。具体来说,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提升统战工作理念。一是升级单向引领理念。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互动便捷性增加,互动也成为共识达成的必要条件,统战工作需要破除主客二元观念,树立互动理念,在双向甚至多维互动中实现引领。二是转化政治统战理念。尊重需求多样性,要把政治统战升级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幸福感提升、个人价值实现等多样化统战。三是统筹政治资源配置理念。树立平衡配置、动态调节理念,使得政治资源能够匹配到圈层统战对象,改善圈层组织公益性强政治性弱的现状。

其次升级统战工作体系。根据圈层组织自发特点,依托工青妇、各类协会等群众团体、统战团体,探索建立枢纽型圈层组织、圈层标志性人物成长助力机制和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对接机制,形成紧密联系枢纽圈层、有效辐射普通圈层、吸收转化边缘圈层的工作体系。

第三创新具体工作方式。从把统战成员请进来培训与走到圈中去影响相结合;
借助新媒体技术,把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链接地域内外优质圈层资源;
以情景创设、情境体验引起审美共鸣、情感共鸣。顺应社会组织方式变迁,探索即时、灵活、多样、人性化统战工作方式,配合传统统战的规模、权威效应,有利于克服对立、隔阂,增进团结凝聚,是国家与社会相分离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执政党深入社会、组织社会、构建现代国家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领导权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中国共产党100岁啦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8期)2021-08-172016重要领导变更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商(2016年20期)2016-07-04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探析人民论坛(2016年8期)2016-04-11伊索克拉底《泛希腊集会演说辞》中“领导权问题”矛盾论述出现的原因古代文明(2015年3期)2015-07-07不能比领导帅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领导去哪儿了小说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领导权 战线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思想传播动员的历史经验研究
下一篇:习近平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